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天子寧有種小說>天子寧有種最新章節列表 >天子寧有種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天子寧有種-第二十四章 皇帝的老丈人
更新時間:2025-02-10  作者: 皇三皮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五代十國 | 皇三皮 | 天子寧有種 
正文如下:
第二十四章皇帝的老丈人第二十四章皇帝的老丈人←→::mayiwsk

五月下旬。

遼國南院大王耶律撻烈率領西南道兵馬兩萬余人,穿過雁門關進入代州境內和耶律敵祿的騎軍匯合。

兩軍合兵一處共三萬多人,其中契丹騎兵一萬余人,室韋、女真等仆從軍兩萬人。

隨后,遼國大軍向忻州方向開來。

得知消息的衛王符彥卿,立刻讓人快馬稟報給皇帝,同時請求增派兵力支援。

符彥卿麾下駐守忻州的人馬不足兩萬。

而且騎兵只有華州節度使史彥超率領的兩千多人。

因此符彥卿希望皇帝能增派一部分步、騎到忻州協助防御。

柴榮自然明白這事的緊要性,當即同意派兵增援,但讓哪位將領帶人前去,他有些拿不定主意。

攻打晉陽城正處于關鍵時刻,一時間抽調不出合適的人選。

柴榮為此詢問了張永德的意見,想讓他從殿前軍中舉薦一個。

張永德倒是很快就給出了人選。

“內殿直都指揮使李奕,他在高平一戰中頗為勇武,且據臣所知,他的騎射本領在殿前軍中,也是超群拔類。”

“先帝在時,曾有殿前諸班比射,李都使用兩石強弓,以騎射百步外皆中,頗得先帝嘉勉。”

“此番遼國馳援晉陽,衛王若想攔住他們,守城并無大用,唯有交戰于曠野。”

“殿前軍的諸將中,論騎射和勇武,李都使正當盛年。”

柴榮聽了也覺得很有道理,就這樣,增援忻州的任務落到了李奕頭上。

“陛下讓我領兵支援衛王?”

李奕沒有想到皇帝會把這么重要的任務交給自己。

更沒有想到向皇帝舉薦自己的竟是張永德。

自己和張永德又不熟,他沒事舉薦自己干嘛?

就算要推也是推趙匡出來,畢竟他和趙大的私交不錯。

但這些事情都無關緊要了,反正都是出來打仗的,跟誰打不是打?

李奕不相信契丹人都是銅頭鐵臂,還能砍不透射不穿捅不死嗎?

他娘的,干死他丫的!

渡過汾水向北數十里,就到了忻州境內,越往北見到的景象就越荒涼。

再向北翻過五臺山,穿過忻定盆地后,就是大名鼎鼎的雁門關。

自從失去燕云十六州這個屏障后,雁門關便成了中原阻擋遼國的第一道防線。

然而如今北漢投靠遼國稱侄,雁門關對于契丹騎兵來說,就像是自家的大門一樣,來去自如。

這日下午。

后周禁軍的人馬出現在忻州城南十幾里外。

正是李奕帶人前來支援衛王符彥卿的。

“李都使,距離忻州城不遠了,要不要先派人去通知衛王一聲。”

李奕扭頭看向身旁說話的人,對方是個中年漢子,滿臉的絡腮胡比馬仁瑀還要茂盛。

這一次支援衛王符彥卿,馬仁瑀并沒有跟著一起,他帶著內殿直剩下的人馬,留守護衛在皇帝身邊。

而柴榮給這支增援隊伍任命的副將就是眼前這中年漢子。

李奕點頭道:“有勞王都使去安排。”

“末將遵命!”

看著對方的背影,李奕若有所思。

這中年漢子名叫王審琦……沒錯,就是趙匡義社十兄弟中的那位。

不過如今的王審琦還沒和趙大熟識到稱兄道弟的地步。

兩人之間的交集主要來源于趙大他爹趙弘殷。

想想也知道,在高平之戰前,趙匡只是禁軍中的一個小人物。

義社十兄弟里的好幾位都比趙大軍職要高。

比如這王審琦,先前是東西班都虞侯,現在是鐵騎右第二軍都指揮使。

趙匡曾經還做過他手下的東西班行首。

而十兄弟里軍職最高的是李繼勛,高平之戰前已經是散員都指揮使了。

并且李繼勛此時已經年近四十。

說他們和趙匡結拜為兄弟那不是扯嗎?

后世對于義社十兄弟是什么時候形成的,甚至于是否真實存在都沒有確切的證據。

最早的記載都是在趙匡死了不知多少年后才出現的。

后周太祖郭威搞了個“十軍主”,趙匡也搞個“義社十兄弟”。

郭威黃旗加身稱帝,趙匡也黃袍加身。

這模仿的也太到位了……

事實上。

李奕穿越到現在都沒聽說過趙大在軍中有什么十兄弟。

他之前沒得罪趙家時,好歹跟趙大還算親近,有沒有義社十兄弟這事,他還能毫無知情?

要說唯一能和趙大稱得上親如手足的只有石守信。

兩人是從小一起玩到大的伙伴,就像是李奕跟馬仁瑀的關系。

李奕覺得就算是真有義社十兄弟存在,起碼也是等趙匡當上殿前都虞侯再說。

那時柴榮決心整頓禁軍,趙大在其中出了大力,借機拉攏一批人在身邊,倒還說得過去。

“唉,什么時代都要拼爹!”

李奕心下有些感慨。

后世都說趙匡是靠自己的本事獲得張永德的賞識和舉薦。

這才能被柴榮給重用。

這句話確實沒錯,但卻是正確的廢話。

禁軍中有真本事的也不少,比如李奕自己,憑什么就他趙大能得到張永德舉薦?

還不是因為他有個好爹!

或許是由于趙弘殷死的有點早,沒有在趙大稱帝這事上起到直接的助力。

很容易讓人忽略了他的存在。

這些年來,趙弘殷雖一直都在中高層位置徘徊,跟張永德、李重進這等后起之秀比差得遠了。

但架不住人家資歷夠深,從后唐莊宗李存勖時期開始,就一直在禁軍中任職。

歷經后晉、后漢和后周三朝的動蕩。

趙弘殷根本沒受到太大影響,他在禁軍中的人際關系可是杠杠的。

張永德他爹和趙弘殷私下都有交往。

也就不難解釋趙匡一個小校能結交張永德這個后周太祖的女婿了。

這些事都是李奕穿越后才逐漸弄明白的。

僅靠史料中那些模糊不情的記載,其實很難梳理清楚其中的關系。

不過現在這些事都不重要了。

李奕已經跟趙大在同一起跑線上,軍職也就比他爹稍低一些。

人脈帶來的助力已經很有限,更別說還是身處于亂世之中。

比得終究還是誰的硬實力更強!

如今他至少能有和趙大拼一拼的資格了。

沒過多久,軍隊終于抵達了忻州城下。

忻州城坐落于忻定盆地的山脈斷闕處,遼國從代州南下的必經之地,素有“晉北鎖鑰”之稱。

整個城池規模不大,但所處位置很險要,四面城墻依坡而建,外圍一圈護城河,易守難攻。

若不是北漢的忻州監軍李勍,殺了刺史趙皋、以及契丹派遣協助守城的大將楊努瑚。

后周軍就算能拿下忻州也勢必要付出巨大代價。

此時,忻州城門緊閉,城墻上有不少人駐防。

雖然提前派人通知了城內,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有人從城墻上坐吊籃下來,檢查過憑證后才放進城。

“將軍就是內殿直的李都使吧?聽聞李都使陣斬偽漢主將張元徽,大破偽漢軍的騎兵,今日一見果然英武不凡!”

李奕剛騎馬進入城內,迎面便快步走來一個文官打扮的人。

聽對方的語氣竟頗有吹捧親近之意。

可李奕并不認識他是誰,有些疑惑的看向王審琦,對方搖了搖頭,顯然也不認識。

大概是意識到了這一點,那官兒連忙自我介紹道:“下官乃忻州刺史李勍。”

他口稱下官,把自己的位置擺的很低。

但事實上,不論是李奕都指揮使的軍職,還是唐州團練副使的加銜,品階上都要比刺史更低。

哦,原來是這貨……李奕不免打量了他一眼。

這李勍看上去四十歲左右,頜下長著一撇山羊胡,體格略顯干瘦,一副很尋常的文官做派。

李奕倒是想不到這家伙竟能干出殺掉刺史和契丹大將的事情。

聽說他把跟著契丹大將一起來協防的幾百名契丹騎兵也一并誘殺了。

事后舉城投降了后周,柴榮詔授他為忻州刺史。

這李勍也是個不可貌相的狠人吶……

李奕客氣道:“李刺史謬贊,末將愧不敢當。”

寒暄了幾句,他又道:“不知衛王在何處?”

“哦,瞧我這腦子……”李勍告罪一聲,“下官正是奉衛王之命來請李都使前去議事。”

“那有勞李刺史帶路。”

“李都使請隨我來……”

符彥卿暫時住在忻州城的衙署內,李奕被直接帶到了衙署的前廳。

一進到廳內,見到里面已經站著不少人,大半都是戴盔披甲的武將。

其中向訓、白重贊和史彥超三人,李奕跟在柴榮身邊見過幾面,其余的人他就不認識誰是誰了。

李奕行禮道:“末將李奕拜見衛王!”

“有勞李都使率軍來援。”

符彥卿并沒有穿戴盔甲,而是一身錦袍搭配幞頭帽,看上去像是一臉和藹的老者。

或許是年紀大了的緣故,露出來的鬢角白了不少,但身體倒是還十分硬朗。

李奕連忙道:“此乃末將分內之事!”

符彥卿微微頷首:“不知李都使此番帶來多少人馬?”

“末將麾下有騎軍九百人,步軍三千二百人,步、騎共四千余人。”

“好!”符彥卿環顧左右撫手笑道,“來的都是禁軍的精銳,實在是一大助力。”

“這次本王定要讓那遼國兵馬有來無回!”

說著,他又對李奕道:“你帶來的步軍暫且交由本王的副將統一調派,至于那九百騎軍則由你親自率領。”

“末將遵命!”

李奕回了一句,便識趣的退到旁邊的行列中。

隨后,符彥卿開始和眾將討論起戰事來。

在場的都是沙場宿將,李奕的資歷還比較淺,自然沒有多嘴插話,只是靜靜的聽著。

不過他的注意力大多還是放在了符彥卿身上。

這位是真正的五朝老將,歷經梁、唐、晉、漢、周五代,據說十三歲時就能騎射,二十出頭就做了吉州刺史。

他年少時曾是后唐莊宗李存勖的親從衛士。

如今是后周唯一活著的異姓王。

但相比于這些。

符彥卿在后世更出名的卻是他的另一重身份:皇帝的老丈人。

不僅三個女兒全都是皇后,而且還橫跨后周、北宋兩朝。

大概也只有華夏歷史上的最強老丈人獨孤信能壓他一頭了。

正所謂——

“一家三代皆封王,兩朝三后九大將。”:mayiwsk←→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