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貸款武圣小說>貸款武圣最新章節列表 >貸款武圣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貸款武圣-第232章 稱帝
更新時間:2025-05-09  作者: 長鯨歸海   本書關鍵詞: 玄幻 | 東方玄幻 | 長鯨歸海 | 貸款武圣 
正文如下:
定鼎天下,從捕役開始第232章稱帝!_長鯨歸海_來奇網電子書

鎬都城頭,白、梁、王三家家主率關中豪族跪迎大周漢王、丞相鄭均。

踏過城門,鄭均身后鐵騎如潮,龍淵刀未出鞘,卻已震懾全城,無人敢直視鄭均。

入城后,鄭均減免關中三年賦稅,釋放被強征的兵卒歸農。

整編鎮西軍,愿留者編入新軍‘神策軍’,歸魏權統轄,愿去者發放路費,各自歸鄉。

自關中為首的豪族投誠,晉王、秦王盡死,關中再無抵抗之力,關中易主自然順利異常,凡歸順者既往不咎,頑抗者誅族絕嗣。

對于關中諸事宜,鄭均幾乎不用過多處理,在占領鎬都,任用獨孤景暫時坐鎮鎬都、徐世茂率軍北伐肅州之后,鄭均便下詔回京,準備諸登基事宜。

至于隴州之事,鄭均依舊囑托趙煒的趙氏家族暫為鎮守,警惕涼州、西域。

畢竟關中出了這么大的事兒,鄭均也需要警惕極西之地的地上佛國是否會趁此東進,而涼州的那位涼州牧又有什么想法。

總而言之,在這幾日之中,鄭均已然從鎬都,回到了神京。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伴隨著季節的更替,神京城中,暗流涌動。

八月末,是夜。

“朕以幼沖,嗣承大統。然國步維艱……朕深居九重,未能戡亂,實愧對列祖之靈、萬民之望……丞相鄭均,天授英武,德合乾坤……朕效古先賢行禪讓,即日去帝號,遜位于鄭均……”

太子東宮府中,生無可戀的景隆皇帝正在撰寫禪讓詔書,表情幽怨不已。

雖然他早就知道,自己是個傀儡皇帝的身份,也清楚自己遲早要撰寫這退位詔書。

但按照歷史上的種種案例來說,那些皇帝最起碼是享受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皇帝生涯,運氣好的甚至能死在皇帝任上,不必成為所謂的亡國之君。

但他沒想到的是……

怎么這么快啊?

從自己登基稱帝,到退位禪讓,一共才一年多一點,不到兩年的時間。

這么短的時間,鄭均便已經成功征討了秦王、趙王和晉王三位皇叔,打下了大大的疆域。

這讓景隆皇帝感覺有一種淡淡的失落和埋怨。

他埋怨,埋怨自己的皇叔為什么如此不經打,只給了自己一年多的皇位享樂時間。

至于埋怨鄭均……

這是他萬萬都不敢的事情。

而在景隆皇帝面前,戶部尚書劉虎則是笑瞇瞇地望著景隆皇帝,見景隆皇帝寫好了一份退位詔書之后,當即上前指正錯誤,十分有耐心的張口道:“丞相上合天意,你這詔書不夠真摯,況且于退位詔書之中,當標注丞相位‘漢王’,如此方顯新朝雅政……”

景隆皇帝聞言,不由得嘆了口氣,繼續重寫了起來。

而在神京左右,軍隊正在換防,一切的不妥正在修繕。

將士們征戰數年,金錢、布匹、丹藥正在一一發放,此乃額外加賞,畢竟鄭均將要稱帝,一切都不同的。

而神京城的百姓們,也自然能夠敏銳的察覺到左右的情況,不由還感嘆萬千:“自神武皇帝駕崩之后,我神京再也沒有迎來一位正經天子,如今漢王將要登基,我神京子民,終于能夠仰慕天家威儀了。”

城中大小官員,俱是如此。

無論是哪里來的降將、降臣,還是自發征召的民間小吏,都感慨萬千,而圜丘壇中,禮部的大小官員也正在忙碌著各種工作。

丞相府麾下幕僚審安負責主要禮儀工作,蕭毅、元恭作為副手進行負責。

審安,乃是神京城中隨周桐打開城門的通竅境官員之一,在前朝擔任禮部左侍郎一職,如今新朝開國,懂得禮法的他自然亦是被調來處理登基儀式

而蕭毅、元恭二人,前者乃是隨鄭均自博州起家的軍官之一,經年廝殺之后,也是成就外罡三重的武者,據說與南方大梁王朝的皇族蕭氏有故,乃是族人之一。

而元恭亦是神京獻降者之一,只不過區別在于他是外罡的獻降者,乃是北戎前朝皇族之人,為拓跋氏,入了中原之后,從小學習禮儀,簡直是比中原人更像是中原人,如今擔任主客司郎中,負責藩屬國朝貢事務。

而鄭均麾下禮部之人不多,便也讓他來負責一番。

“一切準備如何?”

審安站在附近,望向蕭、元二人,當即問道:“一切可都準備妥當?”

“樂人皆已備齊,一切都安置妥當,依仗隊都盡數布置完畢。”

蕭毅張口說著,同時也感慨萬千:“開國諸多事宜,真是繁瑣至極,我等武者不眠不休的忙活十數日,這才處理結束,真讓人瞠目結舌。”

說罷,還不等審安、元恭張口說些什么,便聽到蕭毅繼續感嘆:“六年前,我自長陽郡為都頭,丞相征討長陽郡,我便率眾歸順,彼時只想求個富貴,讓南方的家族能正眼瞧我,卻未曾想如今關中歸附,丞相亦是開國在即,往昔一切,真是恍若隔世。”

一旁的元恭也點頭附和:“只望丞相登基后,多發兵卒,能夠一統天下,北胡、南越、西域皆定,也好叫我等為子孫后輩掙個爵位。”

而聽到了這幾句話,審安也輕輕一笑,甚至對著蕭毅打趣道:“待定下江南,蕭郎君怕是要被丞相啟用,也能揚眉吐氣了。”

而聽到了審安的話語,蕭毅也是心情愉悅,不自覺輕哼了起來。

皇宮內殿,燭火搖曳,沉香氤氳。

鄭均立于鎏金銅鏡前,袞冕十二章紋的玄色龍袍垂落身側,蔡安筠手捧十二旒冕冠,指尖輕撫玉珠流蘇,低聲道:“陛下今日之后,便是天下共主了。”

蔡安筠眸光瀲滟,目光灼灼,興致高昂。

她雖是早早便知曉自家夫君能夠成大事,但未曾想竟然僅用了這么短的時間,夫君便已是登基稱帝,成為這天下的共主。

李昭婉執起玉帶,纖指繞過鄭均腰間,將金鑲墨玉的帶鉤扣緊,臉色有些勉強,不知是喜是悲,最后只是微微嘆息道:“昔年今州之時,我從未曾想過。這身袞冕會由我替你系上……”

作為韓王嫡女,李氏血脈。

鄭均稱帝的消息,自然是讓她有些五味雜陳、有喜有悲。

而鄭均挑眉,也未曾回答答,楊瀟已托著云龍紋赤舄跪地,為他套上靴履,同時暗自看向李昭婉,不希望自己這位閨中密友做出什么不妥的事情。

盧清儀自屏風后轉出,臂間搭著山河社稷紋的蔽膝,指尖掠過鄭均肩頭并不存在的塵埃,溫聲道:“陛下天威所至,以漢代周,合乎天理。”

說罷,她便同樣為鄭均操持著服飾。

而鄭均本人,則是沉思這段稱帝旅途。

說實話,有些急了。

自己崛起的時間太短,手中幾乎全是降人、降將,沒有自己人。

如今統御廣袤土地,根本就沒有稱心如意的臣子,中樞六部、各郡縣的郡守縣令,皆是要從降臣之中選擇,從世家大族內挑選。

按照正常王朝的慣性來說,這一點是很不好的。

不過對于鄭均而言倒是無所謂,稱帝便稱帝,沒什么可說。

自己已是元丹武圣,最次也還有四百多年可活,這廣袤的時間里,可以慢慢來培育自己的臣子,將這些降人降將所替換掉。

而后宮之中,自己的四位妃嬪,自然是以蔡安筠為皇后,執掌后宮。

其余三位,皆為貴妃。

畢竟也都出身不俗,來日或許還要有什么見面余地,自然要留些面子。

在鄭均的思緒之中,一切都準備結束。

吉時已到。

“該登基了。”

皇城之外,攆駕早已妥當,宮人、宦官等候左右,見鄭均從殿中出來,盡數俯首。

鄭均登上御攆,大隊人馬浩浩蕩蕩自皇城出發,朝南郊圜丘而去。

九月始,寅時。

一切置辦妥當,鄭均的親信部隊滄刀軍、驍果軍將士已然駐扎在附近,總數已過十萬,殺氣騰騰、氣勢斐然。

直隸各郡以及神京百姓,紛紛趕來圍觀,十分好奇。

畢竟這等開國之事,幾百年才能遇見一遭,自然會讓百姓們感到好奇與欣喜。

而在祭壇之上,禮部的官員已經準備好了祭品,準備祭祀天地。

永昌皇帝、景隆皇帝登基之時,都有這樣的操作,只不過他們祭祀的是周家的歷代先祖,大周開國皇帝神武皇帝。

而對于如今的新帝而言,所祭拜的只有天地以及鄭氏先祖。

至于祭祀開國皇帝?

鄭均本人,便是新的開國皇帝!

伴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多時,當天地間的第一抹陽光傾灑而來,皇城方向,迎來御攆的聲音,所有的官員、士卒都不由得挺直了身影,肅立于左右。

陽光愈發顯眼,而就在此時,御攆停下,頭戴十二冕旒、身著黑色龍袞的鄭均已然下車,熠熠生輝、氣度恢弘。

所有人都被鄭均的氣勢吸引了過來,成千上萬雙眼睛看向了鄭均。

有激動、有敬畏、有欣喜、也有怨恨。

無論是什么眼神,都被鄭均一一感應。

而魏權見此,眼眶也不禁濕潤了起來。

他拼命廝殺,在戰場上縱橫睥睨,就是為了今日。

能看到鄭均登基為天子,是魏權這輩子最大的心愿。

只不過沒想到,這個心愿竟然達成的如此順利,同時魏權也微微有些失望。

失望的是丞相并沒有以‘魏’為國號,光復大魏,而是選擇了王號中的‘漢’作為開國國號。

畢竟在魏權心中,鄭均與他一樣,都是前前朝魏朝的皇室遺留,因為種種緣故,要改姓避禍。

畢竟若非如此,鄭均又怎么會使用大魏皇族才能懂得的神通‘流影浮生’呢?

而祭壇前,鄭均緩緩登臺。

伴隨著鄭均登臺,金色的陽光也破曉而出,普照了過來,朝著鄭均聚攏。

一切的一切,宛若神跡。

審安站在一旁,跪拜于地上,捧著一方青銅鼎,內有祭祀專用的酒水,對著鄭均恭敬道:“請陛下持嗣而拜。”

“拜誰?”

鄭均笑問道。

審安聞言,不由一怔,接著便道:“敬拜天地。”

“可。”

鄭均微微頷首,接過這青銅鼎后,象征性的朝著高臺之上的上蒼方向拱了拱手,便將這酒水傾灑在了地面上。

看到這一幕,審安不由為之一怔。

按照慣例,應該是拜伏于地,恭順低頭,彰顯天子啊。

這……

雖然審安覺得這完全不合禮法,但此情此景,他自是不敢當面頂撞鄭均,只是唯唯諾諾,張口道:“陛下祭祀天地,當興!”

“萬歲,萬歲!”

而祭壇之下的群臣紛紛下拜,山呼‘萬歲’。

“平身。”

鄭均轉過身來,望向群臣,當即張口。

聽到了鄭均的話語,群臣起身。

而一旁的審安也是欲言又止。

這環節,也沒到新君發言啊。

這是群臣祭拜天地,按理說,應該也是由自己這位禮官出聲……

不過還是老樣子,鄭均在,審安也不敢吭聲。

待群臣起身之后,審安只能繼續道:“請陛下隨臣來……”

他生怕又有哪項不符合禮儀了。

不過好在,鄭均接下來倒是沒有胡亂下來,而是配合著禮官,繼續舉辦禮儀。

先前破壞了一些手段,只是鄭均在昭示天下,自己這位新君與從前不同,是不愿遵從禮法的一位皇帝,神權與君權之間,君權最大!

一切禮儀結束,鄭均于高臺之上,面南向群臣,緩緩展開面前的詔,張口朗誦。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聞天命靡常,惟德是輔;神器有歸,非人力可爭。自大周失道,諸侯并起,烽煙蔽日,黎庶涂炭。朕本布衣,起于微末,然承天眷命,順民伐罪,六載征伐,廓清寰宇。今晉王、趙王伏誅,關中歸附,天下大勢,已定于一。”

“景隆皇帝明德謙遜,深體時艱,愿效堯舜之典,禪位于朕。朕再三辭讓,而群臣萬民叩請,天命所歸,不敢固拒!”

“今祗受大統,即皇帝位,定國號曰“漢’,大赦天下,改元‘武德’。”

讀完最后一個字,鄭均的心情也是慢慢開始激蕩了開來。

自皂吏起身,一步一步從黑山縣殺來,平章郡、康樂郡、嵐州城、關中、鎬都……每一步都有自己的腳印。

有大道武書在,天命所歸。

這天下,舍我其誰?

“吾皇萬歲!”

群臣高呼。

“陛下萬勝!”

士卒吶喊。

“天子萬福!”

百姓相和。

鄭均站在高臺之上,見此山呼,不由輕笑了起來。

“朕紹膺天命,統御萬方,念前朝景隆皇帝李鉞,恭儉仁厚,禪位以安社稷,其德可嘉,其心可憫。稽古圣王之制,存亡繼絕,禮遇先代,乃彰新朝之仁厚,亦慰天下臣民之望。”

“今特冊封李鉞為宣樂公,賜第宣陵,歲給祿米,永享尊榮。其宗廟祭祀,仍依故禮,有司以時供備。子孫承襲,世世勿絕!”

而聽到了此詔之后,景隆皇帝……宣樂公李鉞當即松了口氣,激動不已。

沒成想,還有郡公之爵可受!

他還以為,自己最高也就是個縣侯呢!

“吾皇萬歲。”

李鉞當即長拜。

而見此情況,鄭均不由輕笑了一聲。

對李鉞,鄭均倒是沒有曹丕那么大度,讓他在封地能夠以天子之禮繼續生活。

能繼續宗廟祭祀就差不多得了。

也沒幫上什么忙。

做完這一切后,鄭均又道:“朕承昊天之眷命,登臨大寶,統御萬方。內治之重,莫先于正位中宮,以彰坤儀;妃嬪之選,亦當顯德而序尊卑。今稽古典禮,特頒冊命,以定六宮之制。”

“冊封蔡氏為皇后,賜金冊金寶。皇后秉性端淑,溫恭嫻雅,輔朕于潛邸,克勤克儉,德配宸極。今正位椒房,母儀天下,統攝六宮,協理內政!”

“冊封李氏、楊氏、盧氏為貴妃,賜金冊。貴妃性行溫良,才德兼備,侍朕多年,勤謹無怠。今晉位貴妃,以彰其賢。”

“皇后宜率六宮,導揚內則;諸貴妃當恪守禮法,輔佐中宮。內外命婦,皆當敬奉,以成雍穆之化。”

冊封完皇后之后,登基儀式也差不多結束了。

而鄭均卻沒有第一時間走下祭壇,而是站在高臺之上,極目東方。

來自異鄉的皇帝在神京登基,大漢君臨天下,席卷而來。

光是看紙面實力,已是天下第一。

如今的大漢,已橫跨博州、宣州、嵐州、關中、隴州,赫然成了北方第一強國,但鄭均非常清楚,這其中有多虛。

雖已登基,但自己的大敵還在東方。

中原之地,必須拿下!

只不過現在,鄭均需要消化一下當前戰果。

順便將那四枚從大周府庫里得到的四枚元丹境妖王內丹吸收,同時也要著手創造出一門,屬于自己的神通。請:m.llskw

相關推薦:

如果您是相關電子書的版權方或作者,請發郵件,我們會盡快處理您的反饋。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