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若不棄,愿拜為義父_wbshuku
本來我以為自己解釋清楚了,看到書評區,還有很多讀者表示不理解。
我再針對大家提出的疑問,補充一點。
同樣吃人,也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不用吃,卻喜歡吃,這是妖邪(不限于妖族,也有人族的邪修);第二類,不喜歡或者不一定喜歡,卻必須吃。
在《西游記》原文中,有描寫沙僧吃人的劇情,這里用他舉例。
沙僧跟菩薩說:失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余下方回,故此這般苦惱。沒奈何,饑寒難忍,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
也就是說,沙僧吃人,是他活下去的剛需。
這就和其他妖精不一樣了。
其他妖精沒有受酷刑,他們已經成仙,可以采氣為生,不用吃人。可他們喜歡吃,就要吃,屬于第一類。
但是,這并不是說沙僧吃人有理無罪。
面對沙僧的解釋,觀音菩薩說得也很清楚明白——你在天有罪,既貶下來,今又這等傷生,正所謂
直截了當,沒有含糊敷衍,沒有免罪,沒諒解他。
但緊接著菩薩又為沙僧提供了一條解決問題的方法——入我門來,皈依善果。我教飛劍不來穿你。
菩薩做到了見到惡、阻止惡。
小羽與王惡這段劇情,其實跟菩薩、沙僧有點像。
王惡能在死后封神,是因為妖精吃人,他看不過去,連斬兩個妖神,自己力竭中毒而亡。
很顯然,土人王惡的性格,絕對是不愛吃人,也見不得別人吃。
可等他成了神靈,活了十萬年,他的靈魂與心靈,在時光中漸漸腐朽。
能靈魂不朽者,只有靈魂超脫者——大羅金仙與佛陀。
其他人都會遭遇時間癌變,不是單單王惡一個。
廣福王原本的人性腐朽、扭曲了,他正在墮落成另一種生命——魔。(還有讀者質疑,為何要有這種設定......西游、封神,太多神仙吃人,本書采用了西游設定,故而給神仙吃人一種解釋。其實,我們現實中活生生的人,也能感受到時光對信念與心靈的侵蝕,對不對?少年時的意氣風發、朝氣蓬勃,誰能保持到三十歲以后?)
古代荒年中的易子而食。他們不是真的想吃,是身體饑餓,控制不住生物本能了,不吃得死。
這種吃人,與妖魔邪怪的吃人,是不一樣的。
當然,就如菩薩說的:罪上加罪,不可饒恕。
吃人的原因不同,不等于他們沒罪。
你吃人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可別人憑什么犧牲自己,讓你活下去?
他們都有大罪。
從因果與業力上看,區別也不大,都罪業滿身。
盤古世界的圣人,對他們的態度也一致:都要根據身上的因果與惡業挨雷劈,死于三災五劫,或者人劫、殺劫中。
說白了,都要死。
圣人的態度,自然是我這個作者的態度。我這樣想,才會這樣設定。
但書中的圣人與大仙,未必公平公正,他們有大蟠桃吃,普通神仙沒有。
然后圣人制定規則,將吃不到蟠桃又不肯苦修的癌變者劈死了。
再說小羽。
小羽從沙蠻羽,成長到羽太師,她的能力和心境都在變。
對付第一類吃人者,小羽的態度從來只有一個,斬殺。
因為解決這類問題,殺魔立威,最簡單直接,沒有更好的方法了。如果有,小羽還找到了更好的方法,她又會放棄殺戮,采用更好的法子。畢竟,她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非單純殺人。
殺西蜀都城隍時,她以為都城隍也屬于第一類。
斬殺他的時候,沒任何遲疑。結果她的這一行為得罪了地府。為后來地府之變埋下因果。
遇到王惡時,她起初也以為王惡是第一類,直到灰鶴真人跟她解釋。
還是沙僧與菩薩的例子,菩薩沒殺沙僧,是認為他無罪嗎?
菩薩說,
小羽留下了王惡,也不是認為他無罪了。
王惡給了她靈感和機會,讓她能盡量從根源上解決第二類吃人。
以殺止殺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問題。
現在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卻故意不去解決,硬要一刀砍死,任由第二類吃人繼續發生......應該這樣嗎?
那么,王惡的刑天之心,他三界含有的靈官天賦,是他活下來的原因嗎?其他人沒有絕頂天賦,所以該死?
是,也不是。
對小羽而言,不應該是。
對我這個作者而言,是的,因為作者要盡量壓榨每一個出場的人物,讓他們為后續劇情服務。
我曾經改過文,因為我犯了個錯,把作者的態度,當成了小羽自身的思想。
本書中并非沒有小人物,像是土地夫人一案中的李氏。
李氏有啥價值?
小羽不也為她折騰了好幾天,還得罪瓊林四友。若非激活大滅爸,當時就可能領盒飯。
對熱干面這個作者而言,李氏對劇情的作用,差不多到此為止。
王惡還有后續劇情。
他終究吃了很多人。
難道修煉了正氣訣,找回人性,就不用承擔因果與業力了?
還是菩薩那句話——
得償還因果。
那么,我作為作者,就希望他在償還因果之余,還能承擔推動主線劇情發展的任務。
甚至將他償還因果的劇情,當成后續主線的開幕劇情。
所以,我要讓他特殊。
特殊可以是力量強,也可以是擁有特殊技能。
他不特殊,如何推動主線發展?:wbshuku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