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是官方名,其俗稱有“癩蛤蟆”、“蛤蟆”、“疥蛤蟆”、“癩蝦蟆”、“癩疙寶”、“鼀”……
蟾蜍與蝎子、蜈蚣、蛇……同為五毒之一。
在西游記中,蟾蜍曾出場多次。
如在西游記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一章節中。
白骨精巧施幻術,以“諸般動物幻作香米飯”給唐僧吃,為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所破。
沙僧攙著長老,近前看時,那里是甚“香米飯”?
卻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長蛆,也不是面筋,卻是幾個“青蛙”、“癩蝦蟆”(即癩蛤蟆,蟾蜍的俗稱),滿地亂跳。
蝦其實是多音字,也讀há,蝦蟆(há ma),也做“蛤蟆”。
“癩蝦蟆”,即“癩蛤蟆”。
在西游記第六十四回“荊棘嶺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談詩”章節中。
環境描述:每見翠巖來鶴,時聞青沼“鳴蛙”。
至西游記第九十五回“假合真形擒玉兔,真陰歸正會靈元”章節中。
“蟾蜍”多次被提及,且與月亮緊密相連。
如:
玉兔道:“隨吾久住‘蟾’宮內,伴我常居桂殿邊。”
行者聞說,呵呵冷笑道:“好孽畜啊!你既住在‘蟾’宮之內。”
太陰星君道:“你亦不知。那國王之公主,也不是凡人,原是‘蟾’宮中之素娥。”
……
關于“金蟾”。
在傳說中,金蟾妖精原有四足,不是天生三足。
在宋之時。
八仙呂洞賓之弟子劉海(宋代人)與金蟾妖精爭斗,施計“斷其一足”而降之,使其變成了三足。
后來,金蟾妖精為了贖罪,便施展咬進金銀財寶、口吐金錢的法力,幫助劉海布施窮人、造福百姓。
是為:“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
從此,金蟾在神話中便成了招財、旺財的瑞獸。
不過,招財金蟾是被劉海斷其一足后,才只有三足了,算是“后天形成的三足”,不是天生就是三足。
關于“獨角蟾蜍”。
根據本草綱目蟲部第四十二卷蟲之四,記載:“蟾蜍千歲,‘頭上有角’,腹下丹書,名曰肉芝,能食山精。人得食之可仙。”
太平御覽引抱樸子所載:“肉芝者,謂萬歲蟾蜍,‘頭上有角’,佩之可避兵災。”
玄中記記載:“千歲蟾蜍,‘頭生角’,得而食之,壽千歲。”
……
由此觀之,在古代,“頭上有角之癩蛤蟆”即名“萬歲蟾蜍”、“千歲蟾蜍”,一般是活的很久的蟾蜍,已經近乎于妖,可以捕食山精了。
通俗一點:“此蟾蜍乃頭角崢嶸之輩。”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