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毛病第二十九章毛病←→::mayiwsk
她從小就好高騖遠,又貪得無厭,偏還三心兩意,往往一時喜歡玩這個,一時又喜歡玩那個。
但不管喜歡什么,家人都極力支持。
也不記得是幾歲的時候,有一陣子,她喜歡上了繡花。
剛繡出一片扁扁的綠葉子,大伯伯就夸了又夸,說她天賦超群,將來必能成個天下知名的繡娘,青史留痕。
等二娘子回來得見,更是抱著那葉子看了又看,說要裝起來掛在自己床頭,又一迭聲催著人出去給她找師父。
大伯伯就說,既然請了,一定要請個緙絲師父,什么“一寸緙絲一寸金”,要學就學最頂級的。
隔壁沈家的叔叔們隔天就下了山。
他們兵分兩路,大的去了定州,請回來一個老繡娘,擅繡福壽吉祥圖樣;小的去了蘇州,請回來一位年輕的繡娘子,善繡花鳥蟲魚。
她學了半年,其實不過剛入了個門,但小孩子沒定性,她又尤甚,很快就不愛對著針針線線,耍起了賴。
自己家養大的孩子,再臭也是香的。
三娘子就罵二娘子,說她挑也不會挑,本來女紅就難,緙絲又是難中之難,說不得要一輩子把人綁縛在織機前,要是孩子喜歡就算了,可她這樣性子,怎么能如此束縛。
又罵大伯伯腦子有包,從前給人畫餅畫出毛病了,自己家的孩子,最要緊就是健康,只要能平安長大,順遂輕松一輩子,比旁的不知道強多少倍,真要青史留名,你自己跳了墨缸,再到紙上滾名字去,別嚯嚯小孩。
山上自然沒有人會舍得強逼她吃苦,便由著她撂開手,又喜歡別的去了。
但請來的師父并沒有辭去。
定州的老繡娘沒有子嗣,隨著年紀越大,眼、腰都越發不好,比起回鄉看侄兒一家的臉色吃飯,更喜歡山上的日子,便在此處安住了下去,有一搭沒一搭地教,又給眾人做些衣衫。
而蘇州的繡娘則是同請她上山的沈叔叔處出了感情。
他們兩人成了親,后來生了一個女兒,單名一個荇字——這個荇字還是宋妙從盒子里拈出來的名字。
可惜小荇沒養住,三歲的時候就夭折了。
后來大伯伯出了事,大家匆忙下山,沈叔叔夫妻二人也在其列,只說安定好之后,立時就寫信報平安。
但自己等了許多日子,也沒有等到信,就……
宋妙忍不住低下頭,看了看自己的手。
來到此處不過幾天而已,這一雙原身本來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手已經添了不少干活的痕跡。
而其中右手大拇指指跟的位置,有一顆小小的痣。
痣的顏色、大小,都同原來自己手上的那一枚毫無二致。
眼下的“宋妙”,同數十年前平陽山上的“宋妙”,簡直有著同一具身體,可分明又不是同一個人。
但此時這個走丟的繡娘也姓沈,也是江南東路人,叫荇娘,也擅緙絲。
她會不會跟沈叔叔一家有什么關系呢?
宋妙不知道,但只要能找回來一點山上的消息,她都想要試試。
此時,邊上的那個婦人已經又有話說。
她唾沫橫飛:“這個什么刻絲本來會的人就不多,那繡娘本是江南東路來的,世世代代都做織做繡,偏她這一支手藝最出眾,尤其走丟這一位,說是去外地拜了個師傅,學了十來年才學會,比起教她的做得還好,織的鳳凰啊、鳥啊、蝶啊,都跟活了一樣,看著會飛似的!”
“偏那日她好容易做完,帶著要去繡坊交差,誰想到,竟連人帶東西一起丟了!”
一時又有人好奇問道:“你方才說她給曹尚書家女兒做霞帔,是哪個曹尚書啊?”
“禮部那個,這可是穿紫袍、配玉帶真人物!”
一下子,在場人人笑了起來。
“要是吏部尚書家女兒的霞帔丟了,說不定能找回來,這禮部……清水衙門,難說啊!”
宋妙又站了一會,聽著眾人議論,眼見再無什么有用消息,便又仔細記了告示上內容,復才打道回府。
她一路走,一路在仔細思索方才知道的沈荇娘情況。
京都府衙出動人手都找了許多回,繡坊也一直在找,還張榜懸賞,但都沒有消息,自己一個初來乍到的,無錢無人,也無甚身份勢力,自然不可能那么簡單就有結果。
她雖然急,卻不忙。
此時暫無頭緒不說,凡事也有先有后。
救人先救己。
眼下自己都尚在泥菩薩過河,當要努力自保,先把身上背的麻煩解決了,才好騰出手來,再看其余。
此時此刻,同樣著急的卻是不只宋妙一人。
國子學中,那學生王庚好容易等來了從人送來的食盒,打開一看,里頭果然都是熱乎乎的兜子,長得跟早上的燒麥頗為相似,其中也是香蔥羊肉、香蔥豬肉、薺菜竹筍豆腐干子三色品種,都香味十足,便終于松了口氣,滿意地笑了起來。
他先夾起了一只香蔥羊肉的。
但剛吃出味道,王庚就忍不住皺了皺眉。
香蔥羊肉的餡,自然不會難吃,但不知道是不是先入為主,他總覺得這東西比起早上吃的,遜色了不只一籌。
王庚不是廚子,分辨不出來所謂生熟肉混餡和普通生肉餡相比的優勢,但他吃得出早上的更香、更鮮,連蔥味都更新鮮、提神似的。
不獨如此,早上那外皮實在漂亮,薄薄的,果然一朵小小花兒。
此刻食盒里的兜子也努力捏成了花兒,但那花瓣怎么看怎么不如早上的漂亮、輕盈——一嚼,果然皮厚了些。
調味也沒有那么合適,好像咸了一點。
一樁一樁的,其實都是細節,但吃進去,就變成差了不少。
不過無論如何,如果滿分十分,這羊肉香蔥餡的兜子少說也有個七分。
但等他再夾了一只薺菜竹筍豆腐干燒麥的,還沒送入口中,臉上的笑意就有點維持不住了。
皮確實很薄,但只是夾起來這會的功夫,居然已經破了,幸而底沒破。
然而一吃,王庚就覺得底那破不破意義都不大了。
——居然添了葷油,湯汁都有些油膩膩的。
這素燒麥就是吃這一口清野味道,添進去多多葷油,還加了不知道什么調料,把那清爽感覺破壞了不少。
要是沒吃早上的燒麥,他可能都不覺得有什么大問題,可眼下一對比,甚至都有些不好意思拿給何七去賠禮。
但這并不能怪王家的廚子。
須知已經轉述又轉述,他們不是親眼所見,又沒有吃過,怎么知道早上的燒麥是怎么一回事?
況且王庚又不是廚子,他的形容多半帶著個人喜好,廚子們只好亂猜——若叫他們按著自己的做法發揮,必定能好吃上不少。
此時猶如一道命題作文,出題者偏還給了自以為是的文字解析,其中全是自己瞎想,學生們看了,當真有還不如沒有,自然是怎么答怎么偏題。
但畢竟送都送來了,王庚還是把這食盒提回了學齋,只一邊提,心中一邊忐忑——自己吃了都覺得不怎么滿意,等進了何七那張刁嘴,還不曉得會挑出多少毛病來。:mayiwsk←→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