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姑娘回京后,未婚夫他追悔莫及第三百八十章立后_365
第三百八十章立后
邊關的將軍,無詔不能入京,今生也不知道還有沒機會見到阿姐。
葉微漾緊緊的抿著唇,其實魏鍥之一直想要回邊關,在邊關自是自在,可偏偏阿妹在京城。
只能嘆上一句,世事無常。
“臣反對!”只是沒想到,還沒感嘆完,朝堂之上便出現了不合時宜的聲音。
厲王登基,乃是眾望所歸,之前因為皇帝昏庸,文臣武將便都暫時的聯手了。可是眼下,新帝是明君,所謂的明君自要聽天下人所言。
他們更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了。
邊關之前一直都是魏家人管轄的,雖說里面被太子的人滲透,可也說明魏家御下不嚴。更重要的是,魏家能造反一次便能造反第二次,若是魏家跟倭國狼狽為奸,新帝根基不穩,誰知道會出什么事。
文臣這話還有所收斂,其實就是說,萬一他們真的通敵叛國該如何應對?
魏家無論如何,都不能再掌握軍權了。
從龍之功,只賞賜其他的便是了。
“一派胡言!”新帝怒斥言官,“魏家為國為民,與朕心痛,因為猜疑而傷忠臣之心,朕萬萬不能做的!”
魏家若想掌權,完全沒有必要扶持新帝登基的。
你尋個傀儡就是了。
魏家在此次戰役上,乃是能稱之為義舉的。
過河拆橋這種事,新帝不會做也不屑做。
忠臣慘死,新帝早就在心中暗暗發誓,便從自己這中結了。
“這群人,打仗都是縮頭烏龜,等著塵埃落定,他們到是開始指點江山了!”李書謠聽的牙癢癢,造反這種事,誰也不會輕易去做了。
必經,一但失手,那可是誅滅九族的大罪。
“圣上,江山社稷豈能意氣用事?”言官們苦口婆心,卻是半分不退步。
就好像咬家人的狗,開了這個口子就得打死,不然就是禍害。
雖是凄涼,可卻是現實。
魏家一但反了,朝堂上下無人能敵。
而且,魏家也算是皇后的半個娘家,文臣武將都是皇后的人,江山不穩啊。
現在是忠心,誰能賭以后就一直如此?
不能給朝堂埋下禍害啊。
蘇閣老這邊的文臣,倒是替魏家說話,可是被人家一句句的逼問,讓他們以全族性命起誓,若是魏家后代有反的,他們全族覆滅。
這般誓言誰敢發?
“卿這分明就是強詞奪理?”圣上惱的直接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若朕后人,有不堪者,朕便希望當人能站出來,為民請命!”
如果說,往后再遇這樣的局面,新帝反而希望能有這么個人出來。
至少,能讓百姓早日脫離苦海。
為君著,當為國為民。
這是夫子,乃至圣賢書都講述的。
“圣上,朝堂不是兒戲,不是您個人情感!”言官們卻是不依不饒,若是現在局面可以去爭一爭,可若不是現在局面呢?
魏家此舉將載入史冊,以后族人提起,自有理由效仿先主,豈不是給了心懷叵測之人的可乘之機了?
“夠了,不必再說了,朕主意已定!”新帝擺手,本來想著勤政民主的,現在看來還是的強勢一些。
自己說的話,當要有一言九鼎的威壓。
“圣上!”新帝越仁義,言官們就越敢言。
直接跪在地上,大有他不答應自己不起來的氣勢。
“圣上!”立在一側的孫氏突然開口,“臣愿意掛帥,留國公與鍥之于京城。”
皇帝圣明,他相信魏家,可是魏家也不愿意讓皇帝為難。
孫氏雖是將軍,可也是母親是,作為母親最掛念的就是孩子們。長子已經不在了,次子尤為重要。
他留在京城,邊關有任何響動,皇帝就可以將魏鍥之拿下。
而且,魏鍥之在京城有正兒八經的差事,這樣也好,至少孫氏不用擔驚受怕。
她擊敗倭國,便歸家而來,絕不貪戀權勢。
畢竟,在世人眼里,女子被人不允,即便是打了勝仗,若論威信自比不上男子。皇帝也不必忌憚孫氏。
如此,一舉兩得。
“母親。”魏鍥之搖頭,戰場兇險,母親到底不是年輕那般。
孫氏淺淺一笑,“當由圣上,指定先鋒官。”
將軍,未必就一定要上陣殺敵。
“如此甚好!”言官們生怕孫氏反悔,連連點頭。
“圣上!”魏鍥之抬頭看向高位上的新帝,自己在這,哪里能讓母親上戰場?
“圣上,臣記得您說過,巾幗不讓須眉。”男子能做的女子也能做,所以孫氏不覺得自己掛帥有什么不妥,而后她拍了拍魏鍥之的手,“你兄長的仇,母親親自去報!”
若是讓自己一直留在京城,反而是在蹉跎人生。
每天都是在折磨自己。
所以,不要阻攔自己,這是自己這個做母親的心愿。
同樣,也要相信自己。戰場之上,她無所畏懼!
白發人送黑發人的苦,是生不如死的,所以沒什么會比現在更苦了。
話說到這般地步,魏鍥之能說什么呢?
他亦盼望邊關的自由,可是世上不如意十有八九。
他其實早該想到的。
魏鍥之抱拳,“臣不愿讓圣上為難。”
如此,此事就定下了。
定完大事,皇帝便要封賞眾人,封后的圣旨自是下達了。
李文翰的身份,包括李知州作為國丈也封了侯,葉微漾得了誥命。而孫氏,被封為正一品鎮遠將軍。
不管未來如何,魏家一國公一將,實屬罕見。
立后儀式結束后,朝廷命婦們拜見新后,李書謠見完她們,單獨留下葉微漾和蘇氏。
廢太子已經被斬殺,后院的女子都送到庵中,四姑娘身份特殊,李書謠想著問問葉微漾再做打算。
“娘娘便按照規制處置便可。”雖然國公那邊已經醒悟,在關鍵時候頂起來了,可是葉微漾也不想因為自己的心軟而留下禍害。
她,不想賭人性。
四姑娘若是接回府里,二姑娘和三姑娘還走動不走動,那么她們存不存在將二姨娘弄回來的心思。
尤其是現在孫氏不在國公府,萬一有誰趁虛而入呢?
李書謠點了點頭,如此她更好辦事。
“臣婦倒是想求娘娘跟恩典。”此事蘇氏已經記掛多日,因著朝堂的事務繁多,一直沒得空。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