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兵鋒第二十一章世襲刺史的風波
第三卷兵鋒第二十一章世襲刺史的風波
“一感冒和燒持續,今日一更,萬要抱歉貞觀十二年末,最后一個朝會上,又到了一年內論功行賞的時候。
所有在京三品以上的散官。還有四品以上的實職,全部都到太極殿內參加朝會。
太極殿內站滿了人,放眼望去,黑壓壓的都是人頭,身子矮的人,都要看不見御座上的皇帝了。
李業詡實領的是正三品職的特衛大將軍,已經站到武將的前段。前面除了祖父李靖,還有李道宗、李孝恭、李世勛、尉遲恭、侯君集等不多的人了,邊上站著的是段志玄、張士貴兩名衛軍的大將軍,及執失思力、契芯何力、阿史那社爾等胡將,李業嗣還有程處默這樣四品級別的武官,都站在很后面。
在封賞儀式開始前,照例皇帝李世民先說一番自吹自擂,國家大安百姓安樂的話,還有大臣奉承稱贊皇帝所行之政深得民心的一大通馬屁聲音,接著是由戶部尚書將這一年朝廷的糧食和賦稅等收入情況在朝堂上宣讀。
戶部尚書唐儉,象征性地拿著一份奏報。眼睛卻是看著殿上站著的同僚們。大聲地報告著那些讓人興奮的數據。
這些數字唐儉都記得滾瓜爛熟了,那份報告拿著只是裝個樣子。
貞觀十二年,各地統計的糧食收成,還有國庫的賦稅收入都比上一年有了大幅的增長,長安及各地的糧食價格都保持著較低的水平。各地商業貿易是一片繁榮的景象,從商業方面收取的賦稅也在大幅地增加。按統計的數據看,比貞觀十一年翻了一番。
御座上的李世民,雖然早幾天就知道了這些數據,但今日聽著。還是眉開眼笑,殿下的諸臣們也都是相似的表情。天下豐足,百姓安樂。各地作奸犯科者少去,對于辛苦了一年的皇帝和朝臣們來說,這是最大的安慰了。
站在殿下的李業詡也是很高興,自己所提的一些建議,被李世民采納后,使得整個大唐的經濟狀態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造福黎民百姓之舉,讓天下百姓吃得飽飯,大唐的國家實力上一個臺階,李業詡很有成就感,心里在想前,史會如何評價自己這個穿越,人。
正自得意間,李業詡感覺到御座上的李世民飄過來一絲贊賞的目光。忙挺直身子,雙眼平視前方,當作沒看見,還好李世民的目光只是停留了一下即過去,沒看出來李業詡得意的神情。
站在殿的唐儉又在報告著貞觀十二年的支出,因朝廷在上一年末大舉封常了出征歸來的將士,還有今年征兵令實施后,十多萬士兵募集完成,朝廷在軍備方面的支出大大地增加。也使得國庫的凈收入還沒上一年的多。
但總的賦稅收入比支出還是要多一些。
還有各地的人口數。也有了不小的增長,據戶部掌握的資料,全國登記在冊的有四百多萬戶,兩千兩百多萬口,還有不少的隱匿戶口。
讓人更是可喜的是,這些年出生的小兒數量也是很多,這新一代成長起來的人,是大唐的希望,按李世民當初的詔令,這些小孩子長到十五歲后,即可分到田地。唐儉報告完,李世民從御座上站了起來,樂呵呵地說道:“各位愛卿。普天之下,百姓安樂,四夷來貢,大唐的實力日益增長,這是眾個愛卿勤于朝事,兢兢業業地做事才取得的偽示勉勵,聯當有嘉獎,只是今歲朝廷支出頗多,賞賜之物。略為微薄,只是聊表聯的心意!”
李世民話說完,有內侍出來,宣布李業詡的嘉獎詔令。
這些年所行之政,皆出于尚書省,作為百官之的尚書左仆射房玄齡功最大,加太子少師,賞絹兩千匹,黃金五十斤,長孫無忌、李靖、高士廉、李道宗、侯君集、李世劫等重臣皆有賞賜,但除了房玄齡,皆是財物上的賞賜。
李業詡也有重賞。被授懷化大將軍銜,爵轉渭南郡公,加真食邑二百戶。賞絹二千匹,黃金五十斤。并且李世民嚴令不得推拒”
正想出列謙辭的李業詡只得拜謝了圣恩。滿朝文武,還就他有爵位上的變動勺李業詡看看站在隊列前面的李靖。也只是略略轉回頭,平和地看了他一眼,沒表示什么。李靖如此,李業詡也稍稍的心安。
看來李世民給李業詡的獎勵也費了一番腦筋,能表示心意,又不會讓其他朝臣們不滿,懷化大將軍是正三品的軍中散官銜,授予李業詡這樣級別的武將也不為過,李業詡的爵位也并沒變動,只是食邑地轉到渭南縣來。那些絹帛之類的賞賜也沒比其他人多,這樣的獎賞也就沒有人出來諫言。
李業詡想著又將會有一堆花花綠綠的布帛類東西搬進府中,這些東西又可以讓府中的守財奴鄭燕等人狂喜一陣了。
受賞的眾臣們還沉浸在喜悅中,李世民的另外幾份詔令卻有些出乎朝臣們的意外。
先一份詔令中宣布,在貞觀十三年,開始謀劃籌建大唐軍事學院,由特進李靖和兵部尚書李世助主管,爭取在三年內建成。
這份…。二江突然,許多人還不知道軍事學院是什么東西。朝堂工侃了私語聲,但李世民的解釋讓朝臣們有了些數,暫時沒有人出來反對。
只是接下來的另外一份詔命卻把所有人都炸蒙了。
李世民下詔以荊州都督荊王李元景等二十一王所任刺史,令其子孫小世襲,同時以功臣孫長無忌等十四人為各州刺史,亦令世襲,非有大故。無得黜免。
詔令中宣布,以司空長孫無忌為趙州刺史,尚書左仆射房玄齡為宋州刺史,故司空杜如晦為密州刺史,特進李靖為濮州刺史,尚書右仆射高士廉為申州刺史,吏部尚書侯君集為陳州刺史,刑部尚宗為鄂州刺史,禮部尚書李孝恭為觀州刺史,左羽林衛大將軍尉遲敬德為宣州刺史,兵部尚書李世劫為薪州刺史,左衛軍大將軍段志玄為金州刺史,松州都督程知節可為普州刺史,太仆卿劉宏基為朗州刺史,勝州都督張亮為芹州刺史,其原先的官職食邑疊加,并令子孫承襲。
此詔令一出,群臣嘩然。李世民在前些年曾經提出過讓功臣世袁刺史的想法,但朝中大臣沒有多少人同意,群起反對,殿上的朝臣們誰也想不到皇帝會在年末做出這個決定。
詔令剛剛宣布完畢,左庶子于志寧第一個出來表示反對:“陛下,世襲刺史之事。古今事殊,非久安之道小還請陛下三思!”
中書舍人、侍御史馬周也很快站出來,奏道:“陛下,古代圣君如堯、舜這樣的父親,還有丹朱、商均那樣低劣的兒子。陛下世襲刺史之策施行后,倘若讓未成年的子嗣承襲父職。萬一這些人驕橫愚鈍,在他們治理之下,這一州的百姓們會遭殃,國家也因此受到損失”馬周款款而說道,“如果想取消他的襲職,則其先人功勞尚在,有違陛下的初衷;如欲保留襲封事,則他的罪惡已昭彰于世。于民于法都不可容,這些都是難辦之事。與其毒害蕓蕓眾生,還不如將皇恩從已經死,去的大臣身上割除,不留給子孫。這是很明顯的道理。
陛下世襲刺史,這看來是愛護功臣們的作法,其實正是害他們。臣認為只應該賜給他們食邑封戶,如果真有才能,則量才授予官職。使他們得以尊奉皇恩而子子孫孫享受福祿!”
馬周話剛落,長孫無忌也馬上出來反對:“陛下,臣稟承皇恩以來,形影相吊,如履薄冰。深怕做錯了事,有違圣恩;宗族的人憂心仲仲。如同置身湯火之中。追溯夏、商、周三代封邦建土,最后國家大亂,都是由于不能制衡諸侯力量才出現這樣的情況,漢初的八王之亂也是如此。后來兩漢罷除侯國設置郡守,免除過去的弊病,對國家有百利無一害。如今陛下因為我們這些人的緣故,又重新變更做法,恐怕會亂了朝廷綱紀;臣等后代愚幼無知的不肖子孫,若有人會觸犯國家法令,那是他們自取滅亡,怪不得別人;若是因襲封的賞賜而生出驕橫之意,最終導致滅頂之災,臣想那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還請陛下停止賜封世襲刺史旨意,賜我等保全性命為剛”
幾位有份量的大臣出列反對小李世民卻不為所動,一副堅決的口氣道:“自古以來,割地以分封功勛大臣,是古今的通義,聯的意思是想讓你們的后代,也一力輔佐聯的子孫,以使得大唐萬年延續;對聯的決定。眾位愛卿都充滿怨言,難道你們都不愿后代再輔佐聯的子孫們?”
“陛下之言差矣”馬周又站出來反駁。“世襲刺史與子孫后代愿不愿輔佐陛下的后人是兩回事。刺史乃一州之父母官,他們的所為。關系到一州百姓的福社,若他們施政得當,百姓得以安定,反之則百姓遭殃;如果挑選的人得力,是萬民的共幸,陛下也可以清閑自在;若是庸才,那是天下之大不幸。如今陛下如此做,刺史多用親王、郡王、武人及其他朝中大臣,還令其子孫世襲,若無能者當政,則危害一方百姓也。要是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那一方的百姓就不安定,天下紛亂將起,所以臣還請陛下再作考慮,刺史之職的任命,要慎之又慎歷不可世襲”
“陛下,臣等也是如此認為,世襲刺史之策,萬不可行,此只會讓臣等后代生出驕之心,于國于家都有百害無一利”房玄齡也站了出來,表示反對李世民的決定,“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見房玄齡也出來反對,李世民略沉思一會,還是揮揮手決然道。“此事聯意已決。即照此詔令世襲刺史職,各位愛卿不必再奏”
李世民雖然如此說,但憋了半天話的魏征還是站了出來道:“陛下之舉讓臣等寒心,陛下在貞觀初年惟恐臣下不行諫,常常引導他們進諫。聽到進諫便樂而聽從。如今卻不然,諸位大臣們所奏之事。都是希望天下安定,對百姓有利的,道理自不必再說,然陛下卻不愿聽取,堅持世襲刺史之策,只想讓自己的兄弟子孫。還有跟隨著你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永領刺史職,這是陛下的私心。并不是為國家利益作考慮,如此的決定,實在不是一咋小明君應該做的陛下這樣做,離
“你”李世民大怒,一張臉都有些變紅了,魏征當著滿朝文武的面,罵他快成昏君了,讓他下不了臺面。魏征卻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直視著李世民,絲毫不退讓。
朝臣們指責李世民的一幕讓李業詡有些目瞪口呆,特別是魏征最后罵李世民昏君的話,李業詡還是第一次見識到了這些大臣們當朝直諫甚至責罵皇帝的事。做為皇帝的李世民,雖然滿臉的怒氣,額頭上都有青筋在跳,但又不好作!
李業詡也為自己感到慚愧。同樣作為當朝重臣,自己卻沒膽量上去當面指責李世民的過失,他也知道世襲刺史之策實在是一昏招,卻一下子想不出來如何去反對。
想到的鱉端都被幾人說了,李業詡想不出來更好的理由。還有李靖都沒上前反對,他也只好忍著。
若照此世襲刺史令,那不是祖父李靖和父親李德寒后,無論自己是個小混混,還是什么,都可以當那個濮州刺史了?
刺史是封疆大吏了,負責一州的政務,這些世襲刺史的州都是上州。上州刺史還是從三品的職,李業詡想不通一向圣明的李世民怎么會做出如此愚蠢的決完這皇帝得意過頭了么,還是頭上頂著的變成了豬腦袋?
高士廉、李道宗、侯君集等世襲名單中的人也都站了出來,表示不愿接受李世民世襲刺史的詔令。請皇帝收回成命。
最后李靖也跟著同奏。
但惱怒的李世民還是不允,堅持要讓這世襲刺史的令下執行。反對的朝臣們只得悻悻地退下。
一張臉有些紅的李世民,接著用高亢的聲音吼道,“高愛卿。你所領編撰的《氏族志,可否完成了?。
尚書右仆射高仕廉應聲出列奏道:“陛下,臣與黃門侍郎韋挺、權,部侍郎令孤德莫、中書侍郎本文本撰《氏族志,經一年時間終于完成。承陛下意,姓氏排序專以今朝品軼為高下,以皇族為,外戚次之,降崔、盧、李、鄭諸族為第三,天下凡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還請陛下過目!”
“好!好滑”臉色已經恢復正常的李世民從御座上站起了身,親自從高士廉手中接過那本新編的《氏族志一連說了三個好,
李世民當朝問《氏族志的編撰情況,還將姓氏的排序當堂公布,讓剛剛還沉浸在世襲刺史之爭的震撼中還未反應過來的眾臣們更是面面相覷。
皇帝今日要表達的意思太不一般了。
在新的這本《氏族志編撰以前,崔、盧、李、鄭等世家大族最為尊崇。這四大姓喜歡自我標榜門第族望,連皇族都看不起,甚至不愿與皇家通婚,讓李世民大為光火,這才有了重新編撰《氏族志的想法。
世家的力量還是很龐大,在這次各地募集兵員的時候李世民也體會到了,那些世家嚴令門下子弟不得入伍從軍,這也使得這次所招募的士兵中,識字的人只占一半不到。這樣的情況更是讓李世民惱怒。
《氏族志的編撰完成,李世民卻很是高興,各族姓氏重新排名,將皇族放在最尊崇的地位。是他早就想做的事,如今編撰完成了,如何不高興?幾十年之后,這樣的排名將被天下百姓接受下來,四大世家。影響力也將大降。
李世民如此的決定,對天下間的事將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這世襲刺史之策和《氏族志的編撰。看起來是緊密相連的事。
李世民雖高興,但也沒有當著諸個大臣怕面翻看《氏族志,而是將書放在案上,“皇族本就是最尊貴的,如何能置于其他氏族之下?。
朝中一些出生于世家的大臣們心內惶然,卻不敢站出來公然反對。
這時特進魏征卻出列奏道:“陛下如今將皇族的個置拔高,此是好事。但有一禮制臣覺得要改變,那就是三品以上官員遇見親王都要下車輿站立路旁,這不符合禮儀!
隨著魏征的話,馬周也出列表一樣的觀點。
李世民聽了又是大怒。“各位愛卿位居高位。自以為尊貴,如此想法是輕視聯諸子乎?”
魏征不急不慢地奏道,“陛下,諸親王位次于三公,今三品以上官員皆屬九卿、八座,為親王降乘,確實是不妥當!”
李世民卻不以這然,“人生壽天難期,萬一太子不幸了,有誰知道諸位皇子它日不會成為諸位之人主?如何能輕視之!”
魏征卻絲毫不為所動,再說道:“自周以來,皇個都是子孫相繼,不立兄弟,這是為了杜絕庶子凱覦皇位,堵塞禍亂的根源,此是治國者應當深以為戒的!陛下難道希望有不好的情況出現?”
李世民聽著一愣。卻沒立即表示什么,“好了,此事聯再做思考,散朝大手一揮,自顧走了。
眾臣又是面面相覷,一個好好的封賞朝會弄成這樣,皇帝今天表現的太不一般,有許多人已經從中嗅出味兒來了,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