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姐,我在行政那邊打聽到了一個可能有價值的消息。”
“說。”
“前段時間蘇澄的父親……”
童昕把這個消息告知衛卿。
同時還有蘇澄玉玉癥的事情。
衛卿聽完挑了挑她那抹柳葉輕眉:“這是他的私事,跟我們的工作無關。”
很快衛卿就糾正了她的說法:“不過……多少還是有點關系的。”
在這種家庭成長起來的集團K7?
挺少見的。
也側面說明了蘇澄確實是一個有抗壓能力的人。
衛卿不用細想就知道,蘇澄肯定長期遭受家庭的精神壓迫,所以才有玉玉癥。
但即便如此,他依舊把工作做的很出色。
衛卿覺得蘇澄那段為期兩年的實習,可能就跟家庭有關系。
看蘇澄后面處理的案子就知道了。
她雖然不精通商業,但集團總部給的評價很高。
這個男人的心境取得了突破,就連能力和效率都上了一個檔次。
蘇澄的情況完全符合帝豪集團“雇用、獎勵、容忍完全成熟的成年人”的標準。
他晉升K7,名至實歸。
“卿姐,我剛剛給蘇澄發了消息,約他晚上吃飯。”
“你倆啥時候加的聯系方式?”
“呃,上次找方案那會。”
“哦,他怎么說?”
“還沒回我。”
童昕剛說完,手機就叮咚響了。
衛卿湊過來看著童昕跟蘇澄進行對話。
蘇澄:[可以啊,有空,吃什么呢?]
童昕調整了一下屏幕亮度,方便衛卿能看得清楚,然后回復蘇澄:[我都行呀,蘇組長你定]
蘇澄:[那就火鍋?]
童昕:[兩個人吃火鍋嗎?好像點不起來菜?]
蘇澄:[衛卿不來么?]
童昕又看了一眼身邊的衛卿,兩人進行眼神交流。
他這個眼神的意思是問要不要一起去。
衛卿搖頭:“我就不去了。”
童昕回復:[嗯嗯,就我們兩個,卿姐她要忙]
蘇澄:[行吧,那兩人少點點也行的]
童昕:[好,那就火鍋]
“你去吧,晚上機靈點,別被人套話了。”
“嗯嗯。”
晚上。
蘇澄找葉黎要了車,載著童昕來到一家常來的火鍋店。
落座之后,童昕主動示意服務員把點菜的平板交給蘇澄。
蘇澄知道童昕不吃辣,所以就點了一個牛骨一個菌湯的鍋底。
“這兩個鍋可以吧?”
“可以,我不能吃辣。”童昕覺得挺好,他讓不要客氣,“蘇組長,你就點你想吃的,不要拘束。”
“行。”
蘇澄還真就不跟童昕客氣了,各種牛羊肉、毛肚、菜品。
“咱們兩個吃的完嘛?”
“吃的完吃的完。”
“好。”
鍋底先上。
菜品也陸陸續續開始上桌。
童昕微笑著看著蘇澄:“蘇組長,今天我們就是私下里吃飯,說的話都是私下里的,不要礙于我審查官的身份不敢跟我交流。”
蘇澄噗嗤一笑。
這話肯定是衛卿教他的。
“好。”
“那你也不用喊我蘇組長,就叫我蘇澄吧。”
“嗯嗯,你比我大,我喊你澄哥吧?”
“可以啊。”
蘇澄從背包里摸出了幾套襪子,隔著鍋底遞給了童昕。
“這是?”
“彈力襪,給衛卿買的,能緩解靜脈曲張,促進下肢靜脈回流。”
“她沒來,你幫著給帶過去。”
童昕愣了愣。
蘇澄怎么知道衛卿有靜脈曲張啊?
“呃……這個……”
“集團大部分人應該都有吧,職業病,尤其是女同事。”
蘇澄不但知道衛卿有靜脈曲張,還知道她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細節。
衛卿辦公室里會備一雙平底鞋。
既是為了方便突擊檢查,也是緩解因為常年站立導致的靜脈曲張。
這妮子不但有靜脈曲張,還有胃潰瘍,包里常備胃藥。
所以她其實是不能吃火鍋的。
那蘇澄為什么還提吃火鍋?
因為蘇澄知道就算吃別的衛卿今天晚上也不會來,所以還不如直接吃他想吃的。
“啊,我替卿姐先謝謝你。”
“沒事兒。”蘇澄又從包里摸出一個小盒子遞給童昕,“這個是給你的。”
“這是?表帶嗎?”
“嗯。”
蘇澄下午專門叫了個同城速遞到Apple直營店拿的。
愛馬仕款的Rouge Grenat系列的石榴紅色表帶。
彈力襪才幾十塊錢。
但這個表帶花了蘇澄3599,3600塊。
“愛馬仕款的,很貴吧?”
“還行,當我送你的伴手禮,你還請我吃飯呢。”
童昕看到這個表帶很是喜歡,默默的收下了:“那我就不跟你客氣了啊。”
前世都能在一張床上睡的好哥們,有什么好客氣的。
蘇澄哈哈大笑:“不用客氣不用客氣,我也沒跟你客氣。”
“好,謝謝。”
兩人先聊日常生活,然后還有公司里的一些趣事。
蘇澄對童昕可太了解了,能夠精準的把握住他的G點。
兩人自從落座以后,一直都有說有笑。
童昕甚至對蘇澄產生了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有一股強烈想跟他做朋友的沖動。
“澄哥,你在咱們集團感覺怎么樣?”
蘇澄在帝豪待了那么多年,他對這個問題蘇澄可太有感觸了。
于是他就開始了滔滔不絕的講述。
拋開老爹這個老東西不談,帝豪集團搞的是真不錯。
行業內薪資級別、待遇、獎金就不說了,都是拉滿的。
最關鍵的是。
帝豪集團并不是靠著頂薪和待遇獎金把人才留下來的。
而是有一套完整閉環的企業文化。
這是很多大型跨國集團沒有的。
帝豪集團不像其他公司那樣強調流程和制度,而是更注重靈活性和員工的自主性,避免僵化。
大部分公司都是靠著一套“指揮系統”在運行,自上而下的做出決策。
然后搞一套員工敬業度、員工賦能等等章法進行調節,把獎金和年薪績效評估掛鉤。
平常還搞什么團建,意在促進同事之間的友情巴拉巴拉之類的。
這些東西好嗎?
挺好的。
但只限于紙面上。
什么部門目標、團隊目標、個人目標、年度績效之類的關聯性邏輯性都很強,也很合理。
各種眼花繚亂的獎金計劃、績效評估、KPI等計算方式。
在蘇澄看來,這些東西全都是低效的垃圾。
垃圾中的垃圾!
因為對人性錯誤的假設,所以這套東西只能在紙面上運行,最后都變成了“人治”。
這套東西反而成了阻礙效率提升的障礙。
人治+規章制度=低效中的低效。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