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兩家基調1987我的年代全文_風云小說
第690章,兩家基調
周末大姑一家來了。
話癆的表妹第一時間就找到李恒,“姐夫,你答應我的巧克力什么時候兌現噢?”
“在樓上房間,我這就去拿。”李恒笑呵呵說著,去了樓上。
他心想,還好老子沒把這事給忘記了...
林小滿站在街角的報刊亭前,翻著當天的《健康報》。頭版是“全民健康福祉指數”試點成果發布會的照片,她穿著那件藍布外套,站在講臺上,背后大屏幕顯示著一組組躍升的數據曲線。照片里的她眼神清亮,嘴角微揚,可只有她自己知道,那天早上五點才合眼,連妝都來不及化,就匆匆趕到了會場。
攤主老張遞來一杯熱豆漿:“林主任,又起這么早?這報紙我都給你留著呢。”
“謝謝張叔。”她接過杯子,指尖被暖意包裹,“您這攤子也該裝個掃碼支付了,現在誰還帶零錢。”
“裝了,上個月小宇那孩子親自來給我調的。”老張嘿嘿一笑,“別說,還真方便。有個老太太不會用手機,我教她按語音提示,她說聽著像你錄的。”
林小滿一愣:“怎么可能?”
“就是那段‘請出示健康碼’的提示音。”老張眨眨眼,“全城公交地鐵都用這個聲音,溫柔又不急,聽著踏實。好多老人說,一聽這聲兒,心里就定了。”
她低頭抿了一口豆漿,沒說話。
其實她知道。那是去年系統上線時,技術組悄悄錄了她的聲音做樣本,說是語速適中、發音清晰、帶有安撫感。她當時不同意,覺得太個人化。可測試結果擺在那兒:使用語音引導的老年用戶操作成功率提升了37。最后她妥協了,只提了一個要求不能署名,不能宣傳。
從此,她的聲音飄在城市的每個角落,卻不屬于任何人。
走到單位樓下,電梯里遇見新來的實習生小陳,懷里抱著一摞文件。
“林老師,您看這個!”她眼睛發亮,“‘陽光檔案’今天凌晨自動攔截了一起跨省騙保案,AI發現三份不同地區提交的‘失能評定視頻’里,同一個‘病患’換了三次臉,但手指關節彎曲角度完全一致!”
林小滿接過平板細看,嘴角微微上揚:“是那個慣犯,去年在江西用假肢演員作案的團伙。”
“可這次他們用了換臉動作捕捉,以為能過審……結果情感行為識別模塊發現,三個視頻里‘家屬’喂飯的動作都是左手持勺、手腕外翻三十度,連咀嚼節奏都一樣正常家庭哪有這種整齊劃一的吃飯姿勢?”
“很好。”林小滿點頭,“通知公安介入,同時把特征加入黑名單庫。另外,讓技術組復盤,看看能不能提煉出更多‘非人類行為模式’,比如肢體協調性過高、情緒波動缺失之類的。”
小陳用力點頭:“我已經讓他們開始建模了!”
辦公室門剛打開,電話就響了。是云南怒江州協管員打來的。
“林姐,傈僳族那個小姑娘……心臟手術成功了!昨天下午做的,醫生說再晚兩個月,可能就錯過最佳窗口期了。”
林小滿靠在椅背上,閉了閉眼:“太好了……她怎么樣?”
“醒了,第一句話問她爸,‘叔叔是不是神仙’,她爸說不是,是國家派來的恩人。”對方頓了頓,“她爸讓我轉告您,等女兒能走路了,要帶著她一路走到北京,當面磕頭。”
“別……千萬別。”她聲音輕下來,“讓她好好養病,將來考上醫學院,回來治更多人的病,那就是最好的報答。”
掛了電話,她翻開紅色筆記本,在“再走一步”四個字下寫下一行小字:第1089天,又一個孩子活下來了。
中午食堂吃飯時,碰上了分管副局長老周。
“聽說教育部那邊已經開始試點‘愛心儲蓄卡’?”他夾了口青菜,“你們這思路,有點像當年的工分制啊。”
“不一樣。”她搖頭,“工分是任務,這是喚醒。讓孩子從小明白,善行不是犧牲,而是循環你幫別人,世界也會幫你。”
老周沉吟片刻:“可有人擔心,會不會變成變相強制?家長逼著孩子去刷服務時長?”
“那就得靠設計。”她放下筷子,“我們設了上限,每月不超過十小時;而且必須由孩子自主申報,監護人確認。最重要的是,所有服務記錄都要附現場照片和受助人簽字反饋,杜絕造假。”
“你還真想得細。”
“因為我知道,一旦變味,善意就會枯竭。”她望著窗外,“小時候我家隔壁有個孤寡奶奶,冬天沒人管,凍死了。居委會后來組織‘包戶幫扶’,可大家都嫌麻煩,輪流去坐十分鐘,拍張照就走。老人臨終前說:‘我不怕死,只怕活著的時候沒人真看得見我。’”
老周沉默良久,終于嘆了口氣:“所以你現在做的事,不只是制度建設,是在補人心的窟窿。”
下午兩點,視頻會議準時開始。全國二十個試點城市連線,匯報“全齡融合照護中心”運行情況。
輪到成都代表發言時,屏幕上出現一位穿藏袍的年輕姑娘,名叫卓瑪,是當地藏漢雙語協管員。
“我們社區有位獨居藏族阿媽,七十多歲,不會普通話,智能設備根本不會用。”她語速平穩,“以前家庭醫生上門,溝通全靠比劃。現在我們推出了‘民族語言陪伴計劃’,招募懂藏語的年輕人定期探訪,順便教她用微信視頻看孫子。”
“效果如何?”林小滿問。
“上周她第一次獨立發起視頻通話,看到孫子喊‘奶奶’,當場哭了。”卓瑪笑了笑,“她說,原來我也能跟上這個時代。”
會議室響起輕輕的掌聲。
接著,烏魯木齊傳來消息:依托“應急呼叫樁”系統,一名突發心梗的維吾爾族老人在八分鐘內獲救。“當時風雪太大,救護車難進村,是我們培訓過的村民用雪橇把他送出來的。”負責人說,“現在全村六十歲以上老人,人人都會用一鍵呼救,還會基礎急救。”
林小滿記下數據,隨即提出新要求:“把這些案例整理成教學片,配上多語種字幕,作為全國少數民族地區培訓教材。”
散會后,她收到一條短信:林老師,我是甘肅隴西的老李。培訓結業了,證書拿到了。明天我就回村,在衛生室門口掛塊牌子:義務問診,針灸免費。不收錢,只求一句‘謝謝祖國’。
她盯著手機看了很久,回了一個字:好。
傍晚,她沒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市兒童醫院。預約的是心理科李醫生,也是“螢火計劃”的合作專家。
“最近睡得怎么樣?”李醫生摘下眼鏡擦了擦。
“還能睡,就是夢多。”她苦笑,“總夢見那些沒救回來的人阿秀爺爺蹲在雪地里哭,瑪多鄉那位老阿媽咳血卻打不通電話,還有內蒙古那個牧民,抱著夭折的孩子跪在雪原上……”
“你把自己當成所有悲劇的承擔者。”李醫生聲音溫和,“可你不是神,你是人。你做的已經遠遠超過職責范圍。”
“可只要還有一個漏洞,我就沒法安心。”她低頭看著手,“你知道嗎?昨天系統報警,有個偏遠縣連續三天沒有上傳任何健康數據。派人去查,發現基站被人故意斷電,村干部勾結診所虛報門診量,套取補貼。等我們趕到,一百多份真實病情記錄已經被銷毀。”
“然后呢?”
“立案了。但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們的監測再快一點,如果基層協管員配備再多一些,是不是就能攔住這場掠奪?”
李醫生靜靜地看著她:“你不需要為所有的黑暗負責。你的光,已經照亮了很多地方。”
她沒說話,只是從包里拿出一張照片是那個傈僳族小姑娘術后微笑的樣子。
“所以我要繼續照下去。”她輕聲說,“哪怕只能多照一寸土地。”
走出醫院時,天已全黑。寒風吹起她的衣角,她裹緊外套,忽然聽見身后有人叫她。
回頭一看,是個穿校服的女孩,手里捧著一幅畫。
“林阿姨,這是我畫的。”女孩怯生生地遞過來。
畫紙上,是一個女人站在高山上,手中舉著一盞燈,光芒灑向千家萬戶。山腳下,無數小人仰頭望著她,有的拄拐,有的抱病,有的牽著孩子。天空原本陰沉,可在燈光照耀下,云層裂開一道縫隙,透出金色晨曦。
“為什么畫我?”她問。
“因為我們老師說了,你是讓燈一直亮著的人。”女孩認真道,“我媽去年做了乳腺篩查,發現了早期腫瘤。她說,要是沒有你們那個APP提醒,她可能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生病。”
林小滿鼻子一酸,蹲下身平視她:“那你希望未來的日子是什么樣?”
“我希望……每個人生病都不用怕。”女孩想了想,“也不用借錢,不用求人,只要按一下按鈕,就有醫生來幫忙。”
“會的。”她握住女孩的手,“一定會。”
回到家,她把畫貼在書房墻上,正好挨著那張瑪多鄉志愿者的照片。然后打開電腦,調出“生命互助網絡”的最新模擬推演數據。
結果顯示:若實現百萬級注冊,城市公共場所心臟驟停救援成功率預計提升至68,偏遠地區孕產婦死亡率有望下降42,獨居老人意外跌倒響應時間平均縮短至11分鐘。
但她也知道,最難的不是技術,不是資金,而是信任。
第二天清晨,她再次召集技術團隊開會。
“我想加一個功能。”她說,“叫做‘信任鏈可視化’。”
眾人不解。
“當一個人施救成功,系統不僅記錄他的公益信用,還要讓他看到后續進展比如,那位被救的心梗患者康復出院了,他的家人寫了感謝信;或者,某個因遠程會診保住性命的牧民,寄來了一條親手編織的哈達。”
“目的是什么?”工程師問。
“讓人看見善意的回音。”她目光堅定,“我們不怕付出,但我們需要知道,那一伸手,真的改變了什么。”
項目啟動會上,她親自演示原型界面:地圖上閃爍著無數光點,每一個都代表一次互助行為。點擊某一點,彈出一段視頻日記上海一位退休護士在地鐵站救人,三個月后收到對方全家登門致謝;貴州山村教師組織學生采集草藥支援養老院,換來鄰村為其學校捐贈圖書……
“這不是數據。”她說,“這是人心的軌跡。”
一周后,首個“百萬人互救計劃”試點在杭州啟動。報名通道開放首日,注冊人數突破十二萬。其中最年長的是一位九十三歲的老軍醫,留言寫道:我還能聽診,還能扎針,只要還能動,就不算退役。
而最年輕的,是江蘇一名十四歲少年,因目睹母親突發癲癇無人施救去世,自學急救三年,如今考取紅十字救護員證,志愿守護校園安全。
林小滿親自給他回信:你母親一定很驕傲,她沒能等到的幫助,正通過你傳給下一個需要的人。
春寒料峭,可大地已有松動的跡象。某天清晨,她接到青海同事來電:“林姐,瑪多鄉那位老阿媽,今天自己用平板上傳了血壓數據!還對著攝像頭說了一句:‘小滿同志,我好著呢,你放心!’”
她站在窗前,淚流滿面。
那天晚上,她寫下一段話,放進新的文檔:
“我們曾以為改變世界需要驚天動地,后來才發現,它始于一次耐心的講解,一聲溫柔的問候,一頓按時送達的熱飯,一段被聽懂的方言,一個愿意為陌生人停下腳步的瞬間。
這些微小的選擇,如星火燎原,終將重塑時代的溫度。
而我所做的,不過是相信它們存在,并努力讓它們被看見、被記住、被傳遞。”
合上電腦,她翻開紅色筆記本,在最后一頁寫下:
再走一步
不是因為路已盡,而是因為愛未止。
窗外,東方漸白。新的一天開始了。
她穿上外套,帶上筆記本,走出家門。
街邊早餐鋪的蒸籠正冒著熱氣,老板遠遠招呼:“林主任,老規矩,豆腐腦加蔥花?”
“嗯。”她笑著點頭,“多加點香油。”
陽光灑在石板路上,映出長長的影子。她抬頭望去,一群鴿子撲棱棱飛過樓宇之間,翅膀劃破晨霧,朝著初升的太陽飛去。
她邁步向前,腳步輕快而堅定。
還有太多事要做。
還有太多人等著。
她知道,這場跋涉不會結束,也不該結束。
只要還有一個老人蹲在機器前不知所措,只要還有一個孩子在夜里高燒無醫,只要還有一寸土地未能被溫暖抵達……
她就必須繼續走下去。
一步,再一步。
直到萬物皆可期,眾生皆被念。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