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掌家娘子福滿滿小說>掌家娘子福滿滿最新章節列表 >掌家娘子福滿滿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掌家娘子福滿滿-第770章 不是謙讓是避開
更新時間:2025-03-29  作者: 辛夷蘭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辛夷蘭 | 掌家娘子福滿滿 | 辛夷蘭 | 掌家娘子福滿滿 
正文如下:
第770章不是謙讓是避開第770章不是謙讓是避開→、、、、、、、、、、、、、、、、、、、、、、、、、

福土坑去廟里問了,回來給女兒說,當初跟著他們的還有一個老漢,啞婆婆是老漢的妻子,來了十幾天老漢病沒了。

那個老漢說是山西人,和老妻無兒無女,唯一的破房子還讓親戚霸占把他們轟出來。

沒辦法老兩口就出來要飯,要飯的路上碰到這個孩子,他們把這孩子收留帶在跟前,走一路一路要飯。

說孩子之前就認字,他們曾經在別的廟里住,廟里的和尚又教過他認字。

說了幾個廟,廟里的方丈都有誰,晉名寺方丈也知道,也對得上。

啞婆婆是小時候喝錯藥燒壞了嗓子,能聽懂,說不出話來。

福土坑又在難民中打聽了,確實來的時候是一對老夫妻,老頭到這沒多久死了。

福滿滿覺得自個太小心,在古代這樣逃難的人也有,災年那就更多,她也見不過不少,沒準真的是苦命人。

是她覺得逃難的孩子會讀書,讓她懷疑,又有多多當初的事,才讓她警惕。

不能因為她警惕就把一老一少拒之門外。

她專門回娘家一趟,送了孩子禮物,和這孩子說話。

這孩子說他叫汪小雨,誰給他取的名字不知道。

福滿滿猜是收留他的那對老夫妻取的,一般讀過書的人家起名都會很正式,也偏文雅。

聽他口音像山西那邊的,奶奶說他愛吃面食。

她還故意說幾句嶺南話,汪小雨一副聽不懂的樣子,問大姑奶奶說的啥。

福滿滿心想還是自己多心了,父親要收留那就收留吧。

沒過幾天福土坑又來找女兒了,他說汪小雨說他想學醫,所以那會在廟里的時候是他自己主動要求去抓藥。

福滿滿心想著奶奶撿回來的人,到頭來還要跟著她。

福土坑說道:“小雨說他要是學醫,能救很多人,那個救他的爺爺也不會死了。我想著他既然想學,跟著女婿學吧。多好的孩子,還沒祿祿大呢。我問祿祿想學啥,他啥也不想學。如果祿祿想學醫,我肯定把他塞給女婿。我想想就來氣,現在咱家的條件,別說學醫了,他就是想學畫畫,我也能去找周平。可他就啥也不學,怎么就這么好吃懶做呢?”

福滿滿一聽父親提到弟弟就是滿腹的牢騷,想一想那個男孩小小年紀知道學醫救人,難得。

錢浩鐸早晚也要收徒弟,福滿滿在現代的時候還排斥古代那種思想,教會了徒弟餓死師傅,所以古代有很多絕學都沒有留下來。

就算是絕學,要留給自己的兒孫,那教一個孩子學醫學習基礎也沒什么。

而且醫術也要靠自己鉆研。

錢浩鐸的二伯一樣開藥店,同樣是跟著錢家祖父學的,之后不就是當個普通大夫嗎?

也沒說長江前浪推后浪,一山又比一山高。

那就收留吧,至于那個啞婆婆,父親說她跟著奶奶一起干活。

現在奶奶也不在烤鴨店里收賬了,讓她閑著她不干,每天還是賣她的咸鴨蛋。

奶奶說多少老客戶喜愛她腌的咸鴨蛋,為了不讓客戶吃不到,也得繼續賣。

福滿滿心想大部分人是為了討好,不然一個咸鴨蛋還有多大魅力?

不知道為何,奶奶很喜歡啞婆婆,估計是因為人是她領回來的,啞婆婆能干,證明她沒領錯人。

啞婆婆雖然啞,非常有眼色,干活也有力氣。

這會兒是夏天,等于汪小雨是去年來到的安慶府。

福滿滿想著竟然感覺有點不對,那最好還是留在這個眼皮底下。

她讓汪小雨住在她家。給竇嬤嬤交代好,他只要在家就派人盯著他。

而那個啞婆婆則住在娘家,交代袁德海家的盯著,如果萬一有啥可疑的,寧肯給他們一筆銀子,也要把人打發了。

就這樣又過了半年。

到了冬天十一月份的時候收到寧平大公主的一封信。她說今年過年會回來,想讓福滿滿一家去應天府,她要見見圓圓和團團。

福滿滿趕緊給表弟寫一封信,說你的多多姐姐要回來了,別著急回家過年。

表弟過了年十七了,死活不定親,說什么等多多姐姐,如果多多姐姐不嫁他,再讓家里給他定親。

這幾年他一直在應天府,寧平長公主有沒有成親別說他了,全天下人都知道。

哪個公主招駙馬,駙馬是誰家的,不得人盡皆知呀。

張玉樹曾經問兒子:“你還記得多多長啥樣?”

張震業說道:“記得,多多姐姐一直長在我心里。”

真讓張玉樹無語呀,回家給媳婦說還不知道自己兒子是個情種哪,還是個從小盯著一個女子的情種。

西門玉秀心疼兒子,覺得兒子這方面隨了自己,心中有一個人,不吃不喝也得想念。

自己如愿了,也希望兒子能夠如愿。

在她心里,寧平長公主不是公主殿下,是兒子心心念的女子。

大七歲又何妨?

她當初是二嫁,比丈夫也大兩歲,娘家人當初都說丈夫是騙子,她死活認準,非玉郎不嫁。

第770章不是謙讓是避開第770章不是謙讓是避開→、、、、、、、、、、、、、、、、、、、、、、、、、

張玉樹一開始覺得兒子小,小兒心思,不懂情事。這些年過去了,兒子依然惦記,他也就接受兒子的癡心妄想。

想著隨他去,等寧平長公主成親,兒子那會也就死心了。

誰知寧平長公主一直沒回來,又沒駙馬,張玉樹覺得沒準真和兒子有緣分。

可是想一想,皇上比他大一點,不敢說當兄弟,一直是平輩一樣。如果兒子真娶了寧平長公主,那皇上豈不是變成了他兒媳的大哥?

呵呵!

如果按照老百姓的叫法,他得叫皇上親家大侄子。

張玉樹想到這忍不住樂。

算起來死了的老皇帝就是他的親家了。

張玉樹只是自己想,沒給姐夫說,背后這么胡亂議論皇上的話,他還不敢宣揚的。

他內心里是真不奢望兒子能當駙馬,太大的富貴他不敢要啊。

可是兒子別的方面都挺隨和,就在這方面死心眼兒了。

當初他考秀才的時候,第一年沒下場,張玉樹沒在意。等到第二年下場取得的名次比福守財高,他就琢磨了。

難道兒子是故意謙讓?

然后等兒子回家的時候他就問了。兒子說是,他問為什么?

兒子說守財哥哥是姑父的希望,而且守財哥哥年齡比他大,最主要的他考多少名考不考得上都無所謂,但是守財哥哥和他不一樣。守財哥哥比他更需要取得好功名,最起碼在他兩人同時考的時候。

張玉樹說秀才是年年考,那以后考舉人哪,難道你還要謙讓,一讓就是三年。

兒子說守財哥哥第一次考的時候,他依然會謙讓,等三年又如何,但只讓一回。

他還給父親說,并不是覺得自己比守財哥哥多有學問才讓,是避開,不要兩人在一起讓別人做對比。

還有就是無論是在安慶府讀書,還是在應天府讀書守財哥哥一直照顧他。

要是他衣服忘了洗,鞋子穿了時間長,都是守財哥哥幫他洗了。

他如今能夠整潔的像個小娘子,那就是因為守財哥哥,他不得不搶先把自己收拾干凈點。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