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號:搜索第93章朝野震驚(二)第93章朝野震驚(二)←→:
太傅是寒門出身,也是耕讀傳家。
和手掌差不多長的稻穗,谷粒豐滿。
太傅看了一眼便跟被定住了一般,整個人都開始顫抖。
“天佑陛下,天佑大齊啊!”
“來人,給太傅搬個座。”
景帝看著太傅整個人都站不穩的樣子,出聲開口。
隨即就有小內監搬來椅子。
眾人一時之間更加好奇了,到底看見什么了?
太傅眾所周知是本朝最穩重的老臣,可以說是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這皇上桌上到底放了什么啊。
“鎮國公,你且來瞧瞧。”
景帝坐在上首開口。
鎮國公是三朝元老,如果說太傅是文臣之首,那鎮國公則是武將之首。
自古文武不太合,大齊也是。
鎮國公在看見太傅那失態的模樣的時候,內心已經開了嘲諷。
哼,文官就是這樣,陛下桌上不過是個手臂長的盒子罷了,能有什么讓人震驚的東西。
說著,鎮國公大步上前。
鎮國公只覺得渾身如遭雷擊,世間怎么會有如此大的稻穗!
看著鎮國公的模樣,景帝暗自發笑,渾然已經忘記自己當時的震驚。
“哎呀,國公爺,你這看完了,也讓我等看看啊!”
“是啊,是啊,陛下,讓國公爺讓開,讓我等也瞧瞧吧。”
一盞茶后,整個御書房一片寂靜,只有大臣喘著粗氣的聲音。
“陛下,這稻子,不知陛下從何而得?”
最后還是太傅站起來問。
景帝看了一眼站在書房的眾臣,最后點了一旁站著的趙侍郎。
“讓趙侍郎來與你們解釋。”
趙侍郎一聽景帝點名他解釋,瞬間挺直腰板。
“各位大人,這稻子,是臨安府青山鎮沈家村一戶農家種出來的!青山縣令傳信來說,這樣的稻子那戶人家種了足足兩畝地呢!”
“聽那農戶說,這兩畝稻皆能留種!”
這才是皇帝和找侍郎震驚的原因,只是種出這樣的稻子是讓人震驚,但是能留種才是最重要的。
能留種就意味著,這樣大的稻子以后就都能被種出來了。
“而且信上提及,這稻子能夠畝產千斤!”
這話跟水入油鍋,如果說剛剛見到的稻子讓他們視覺上震驚,那這個畝產千斤則讓他們的整個頭皮都發麻了。
“畝產千斤!這要是畝產千斤,我大齊!”
“大齊百姓要是人人都能種上這稻子,豈不是人人都能吃飽飯!”
“只要百姓一年能夠成功種上,那都能抵得上三年的抽成,那饑荒這樣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
眾臣議論紛紛,俱是激動。
“畝產千斤,那我前線將士的糧草就再也不必擔心了。”
“可不是!放開手了打!”
武將們也議論紛紛。
“這件事可真?”
“陛下,如若真的能有畝產千斤,那兩畝地就是有兩千斤種子,不知道這種子屆時該怎么分配。”
“自然是上繳!”
“這樣好的東西,自然是上繳朝廷,由朝廷分派了。”
有人直接開口。
“不妥,不妥,諸位大人猜為何這稻子只有那青山縣能種出來?”
“為何不是你我能種出來了。
“陛下,微臣覺得,如果這稻子真的能畝產千斤,最好的方法就是還是讓那個農戶種。我等畢竟在農事上少有經驗,貿然拿來種子要是種壞了,不如還是讓那沈家村種。
等來年,那稻子種成功了,也就有了更多的種子。”
太傅沉著開口。
“這樣的東西,容不得一點閃失,它對大齊來說,太重要了!”
景帝聽完也點了點頭。
“太傅大人說得對,這種田我們不比農戶有經驗,而且,這種田啊,氣候土壤施肥都至關重要。等種成功了,朝廷再去同農戶收購,然后推行。”
戶部尚書開口。
“那就等秋收結束,如果是真的,那這三年就由青山縣自行種植。”
“不知道,哪位愛情愿意代朕去那青山鎮瞧瞧啊。”
景帝話剛剛說完,眾人臉上心思浮動。
“皇上,這件事,事關重大,微臣愿意前往江南替陛下看看這稻子!”
“皇上!微臣年輕力壯,如今快馬加鞭,快的話能趕上秋收!”
“皇上,讓老臣去吧!
一時之間,整個御書房嘈雜無比。
景帝擺擺手,才安靜下來。
“這件事,朕是要派人去瞧瞧,一來是看看是不是真的如那青山縣令所說,二來,若是真的,也方便論功行賞。”
“太傅年事已高,就不必去了。”
皇帝開了口,太傅滿眼失落,只恨自己年紀大了。
“這件事,就讓趙侍郎同去吧。”
趙侍郎沒想到這件事居然能落到他頭上。
“趙愛卿,今日速速啟程,趕往江南吧。”
“另外,若是事情若是真的,再行封賞。”
景帝直接決定了人選。
趙侍郎領了圣旨,急匆匆回家了。
御書房的眾人看著趙侍郎一臉喜意的樣子,羨慕的不得了。
只恨自己的兒子沒有認識這樣的縣令。
趙侍郎帶人返回家中,隨即叮囑兒子開始收拾行李。
天色未暗,幾匹快馬匆匆出了京門。
此時,沈家村的人正收到一則通知。
三天后,稻田放水準備收魚!
家家戶戶開始準備收魚的漁具,多半都是竹簍和木桶。
最高興的莫過于那些小孩子,這幾日村中的孩子都安靜了不少,就等著大人帶著他們去田里捉魚。
沈家村地理位置很是優越,挨著清水河,世代種田,也有了比較好的灌溉系統。
而且大齊也有了水車,引流都不成問題。
沈棠親自去了一趟鎮上,邀請了林縣令。
林縣令在得知沈棠的稻田里還養了魚以后分外震驚。
只怪他當時只注意了稻子根本沒有注意到魚。
而且沈棠因為也是第一次養魚,稻田里放的魚也不多,所以林知縣并未看到。
作坊也放了兩日假,畢竟作坊里的工人幾乎都是聽了沈棠的建議,在稻田中養了魚。
三日后,是個好天氣。
沈家村人一大早就起來,男女老少都拿著木桶木盆等著。
辰時,稻田開始排水。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