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種田后,我單開了一本族譜小說>種田后,我單開了一本族譜最新章節列表 >種田后,我單開了一本族譜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種田后,我單開了一本族譜-第180章 批發零售
更新時間:2025-04-03  作者: 春風不肯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春風不肯 | 種田后 | 我單開了一本族譜 | 春風不肯 | 種田后 | 我單開了一本族譜 
正文如下:
賬號:搜索第180章批發零售第180章批發零售←→:

侯爺沈家村所有人家都決定種植棉花。只是大家的能力有限,此前家中閑置的地已經種了果樹。

實在是沒有多余的地,用來種棉花。

但是呢,大家伙合計,湊了湊銀子,決定去買地來種棉花。”

“沈家村一共買了捌佰多畝地用來種植棉花。”

沈棠看了一眼沈里正遞交上來的名單。

沈家村多多少少人家都出了錢買了地,但是一畝地的價格不便宜,這八百畝地可以說是集齊了眾人之力了。

“這八百畝地是咱們沈家村自己的田產,但是有不少親戚,他們也想種,各村里正也托人來我這里打聽種棉花的事情。侯爺,我呢,也就舔著張老臉,來問問,這其他村子有沒有機會種棉花。”

沈家村在沈棠的帶領下,如今不僅僅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好日子。

周圍挨著沈家村的一些人家自然也是眼紅。

因著同沈家村相鄰,他們也是最早一批種上千金稻的人家。

可是這個年剛開始,沈家村人就到處買地,甚至還買了幾百畝地,可以說周圍空置的地都叫沈家村的人買完了。

這如何能不叫人好奇呢?

一打聽,原來是沈家村要跟著沈棠種棉花。

而且沈棠也沒有刻意隱瞞種棉花的事情。

再說了,周圍幾個村子,還是皂坊所在的位置。

聽到周圍幾個村子的人也想跟著種棉花,沈棠自然也是愿意的。

沈里正得到沈棠的示意以后,眼角的褶子都深了不少。

八百畝地,不是個小數目。

沈棠也同沈家村人說好,這八百畝地的棉花,等到成熟以后,會統一進行收購,而不是按照每一畝地的歸屬來折算。

在沈棠承包了周圍接村子的田地用來種棉花以后,這個年也就接近尾聲。

過完正月十六,這個年也算是過完了。

回到鎮上以后,沈棠約了三個合作商來洽談關于棉花種植的事情。

酒樓包廂里。

“侯爺,你回沈家村的這段時間,恐怕是不知道,鎮上好些人家都按捺不住了。”

“何止是鎮上的,客棧里面也有不少生面孔。有些聽口音,還像是京中來的人。”

沈棠聽到三人不斷說著鎮上的事情。

“那周家倒是耐得住性子,但是其他人家可耐不住,早早就來打聽了。”

沈棠聽了三人的話,心中也有些思量。

看來有些人比她想的還要著急。

如果說此前千斤稻是因為沒有傳出風聲才讓那些人沉寂,那因為棉花成為了皇上和封侯,想必其他人都已經忍不住了。

“且先不管,目前我們最重要的還是棉花種植。只有種出了棉花,我們才能紡出棉布、做成棉被。”

“侯爺說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侯爺,此前,我已經聯系了鎮上的一些養蠶人家,有好些人家都愿意種植棉花。但是只愿意種植一部分。”

陶家家主將正月里來陶家商議的那些商戶的情況展開來說。

“如今,愿意種植棉花的土地,一共是兩萬多畝。這兩萬畝不僅僅是青山鎮的數量,還有周圍一些商人的愿意種植的數量。”

沈棠點點頭,這樣的數量已經達到了她預計的數量。

畢竟她想的從來不是從富商手里收購棉花,她主要的收購渠道還是老百姓的手里。

這就像是后世的一些直播帶貨一般,商人從一些農民手里收購來,再高價賣出。

其實受惠的還是商人,棉布價格本就不高,沈棠本來就是想讓老百姓受惠。

只是礙于剛剛起步階段,想要大批量種植出棉花,一定是那些手中有這無數良田的富商手里更為方便。

“侯爺,這么多棉花,我們吃得消嗎?”

吳家家主擔憂開口。

去年能制作出來,是因為他們種植的棉花其實并不多,但是如果今年算上富商和農戶的重質量,那棉坊可就不一定能吃得消了。

“侯爺,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多建幾個棉坊。”

不愧是生意人,沈棠心里贊嘆。

“這棉坊,我們是一定要建立,如今大齊的棉業才剛剛開始。我們能賺到的最多錢的時候,就是在這幾年。”

畢竟,棉花種子很好得到。

想必沒過多久,大齊就不止是她沈棠種棉花,織棉布了。

只是得益于,她有這比較先進的紡織工具,可是誰也不能保證這紡織工具沒有人能制作出來。

一旦問世,被破譯也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沈棠的話,讓三人面色一凜。

一股危機感油然而生。

“青山鎮有著比較獨特的位置,水利資源相當發達。

我們可以考慮在青山鎮沿建造水利棉場。”

因地制宜,往往是最好的。

“除此之外,雖然有棉坊,但是我們也要人手。但是這個人手,我今天也就直接跟三位老板講了。

棉坊優先雇傭的一定是女子,優先緊著家中苦難的婦人。”

“這是自然,女子紡紗織布自然是比男子要嫻熟。哪怕侯爺不說,我們也是這么想的。”

“另外,等棉布生產出來,我們只做批發,不做零售。”

三人被沈棠這話,弄懵了。

“我們只負責生產制作,但是在賣棉布和其他棉花制品上,我們更多的是讓其他人幫我去賣。

棉布一匹對外的售價,一定是不會超過三兩銀子。”

一斤棉花約莫五十文錢,一個工人的月錢約莫是六百文左右。

加上棉坊建造的成本,還有其他一些成本,一匹棉布在頭幾年的成本起碼需要幾百文錢。

“因此,一匹布,成色和質量上乘的,從棉坊出去的價格,是二兩銀子一匹,但是那些從棉坊買走棉布的商人,售賣不得超過三兩銀子一匹。”

“質量一般和不是很好的,價格則會相對低一點。”

“棠記的重心在棉花生產上,我們有先進的織布機,因此我們賣的便宜,也有錢賺。但是同行卻未必,等他們擁有這樣的織布機的時候,整個大齊的棉布大家率先考慮的也是我棠記。”

沈棠的意思很簡單,把握制造的質量大關,讓其他人去銷售。

總要讓人有分一杯羹的機會,不然這個路,想必走得也不會順當。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