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人在大周,被女帝強納入宮小說>人在大周,被女帝強納入宮最新章節列表 >人在大周,被女帝強納入宮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人在大周,被女帝強納入宮-第200章 江南風光
更新時間:2025-04-06  作者: 逍遙俠宇少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逍遙俠宇少 | 人在大周 | 被女帝強納入宮 | 逍遙俠宇少 | 人在大周 | 被女帝強納入宮 
正文如下:
第200章江南風光第200章江南風光(1/2)

從京州出城之后,大軍水陸并進,順著長江向東而行,過了鎮江府、常州府,只要四五天的時間,就進入了環太湖圈的蘇州府、松江府、嘉興府、湖州府,也就是俗稱的蘇松嘉湖江南重賦區。

與此同時,秦淵又讓李銀環派遣心腹,分兵成了六路,而這這六路如同滔滔大江般的兵馬行列里,還會隨著由東轉南的推進,在每個縣、鎮、鄉中,分成更小的一股股支流。

如果從天空中看去,便真的好似一條由人組成的流動江河一般,深入到蘇松嘉湖諸府這個龐然大物的每一處毛細血管里。

縱使秦淵兩世為人,對于此刻的江南地區,仍是異常陌生。

他在北方待了一年多,倒是從來沒南下瞧過。

同樣的秋天,不同于塞北的黃沙漫天、北平的楓林盡染,江南的秋意綿延而又柔美,空氣中夾雜著淡雅的桂花香,仿佛置身于山水畫之間。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松江府的土路上,看著路邊水田里哞哞叫的水牛,赤著腳在做最后努力的農人,以及蹦來跳去的孩童,和操著吳儂軟語的女人們。

秦淵牽著馬匹的韁繩嘆了口氣道:“江南風暖,熏得久了確實消磨銳氣。”

跟他前世一模一樣,悶熱得讓人不想干事情。

“閣下可是江北來的?”

秦淵的聲音沒有刻意壓低,被道左同向而來的幾名士子聽了個正著。

幾名士子的打扮都是書院學子的裝束,雖然都稍顯穿戴樸素,但舉止神態之中卻透著一股讀書人才有的傲氣。

秦淵眼神示意了下護衛們不要緊張,索性停下馬來。

當先騎著驢走在前頭的那名年輕士子也止住了驢,拱手后,語氣頗帶質疑地問道:

“既然閣下到江南,想必已經領略過江南的風土人情了吧,江南風物便是如此‘暖風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化用詞句來意有所指,可不是什么知禮人該有的舉止。”

另外幾個學子亦是嘰嘰喳喳如同小喜鵲般說了起來。

倒也沒有什么諸如鄉下人之類難聽的話,他們有些偏軟的口音也聽不出憤怒的意思,只是引經據典地陰陽怪氣罷了。

大約是自知討論到沒什么可說的了,終于有個士子開口問道。

“可否請教閣下高姓大名?”

旁邊另外一名青年士子則接話道:“閣下若是知曉江南風物人情,定不會像現在這般感慨!我等讀書人讀圣賢書本來就是要誠心正意,怎能隨意偏頗指摘?”

秦淵眉頭微微一皺。

慕容嫣然趕緊站到前面,笑呵呵地打起圓場道:“我們初次來到江南游玩,對貴地不甚熟悉,冒犯之處,還望見諒。”

慕容嫣然倒不怕這幾個江南士子,但是她擔心這幾個年輕地讀書人壞了他們的大事,暴露了他們的身份,因而打了個圓場。

慕容嫣然說著話,伸出右手向側一展,做了一個“請”的姿勢,示意這幾位年輕士子繼續前進,路上相逢便當偶遇了,一筆帶過就好。

聽到慕容嫣然的江西口音,人長得又漂亮,待人接物又彬彬有禮,那幾名士子臉色稍霽。

江西也是文華之地,想來是從江西來江南游覽的讀書人。

于是便點了點頭,不再計較,想要繼續往前行去。

兩撥人擦肩而過。

待學子們消失在視線盡頭。

李德謇才恨恨道:“好張狂的讀書人吶!”

“若非微服私訪,恐怕還見不到他們這般驕橫跋扈的樣子。”

秦淵慢悠悠地騎著馬,“大周的每次科考,七成的人都是江南人,他們怎能不得意呢?”

李德謇癟癟嘴,不屑地說道:“人多有什么用?九姓世家,無一家身在江南。”

“朝堂上三品以上的官員,出身江南的寥寥無幾。”

“在軍中任職的更是幾無一人。”

“光會考試有什么用呢,治理國家,保家衛國靠的終究不是一張嘴,一支筆。”

秦淵一行人并不著急,沿途一直觀察著江南的風土人情。

“這些農人耕地,為何不用水牛?”

第200章江南風光第200章江南風光(2/2)

秦淵又一次停下了馬匹,指著不遠處梯田上勞作的農人,向身邊眾人提問道。

只見身上裹著一層泥,看起來膘肥體壯的青色水牛,正懶散地臥在田壟邊曬太陽。

而農人們卻全家老少齊上陣,都高高地彎起腰,躬起脊背,在烈日下揮汗如雨,于齊膝深的水田里勞作著。

那青牛悠閑地“哞”了一聲,就仿佛它才是大爺一般。

李德謇和李銀環自然搞不明白。

就連慕容嫣然也一時語塞。

“慕容大人,你竟然不知道?”秦淵有些奇怪,“是不是他們家的牛病了呢?”

“秦大人,江西多山地,因此多梯田,跟江南蘇松嘉湖這種大片的平整水田還不太一樣的。”

慕容嫣然想了個理由找補下。

隨后她在秦淵的目視下,揣了點銅錢,步行前往水田里問話。

秦淵看著慕容嫣然撩起長裙下擺,順著壟頭,靴子一腳深一腳淺地避開農作物,沿著田埂走了進去。

慕容嫣然跟農人交談了片刻,便復又沿著田埂原路走了回來。

顧不得腳上的泥濘,對秦淵解釋道:“不是他們不想用水牛,也不是水牛病了,而是這里面的莊稼委實長得深淺不一,靠牛弄得粗疏,就得人一個個地去弄。”

秦淵點了點頭,笑道:“現在,你明白我為什么一定要親眼瞧瞧了吧?”

慕容嫣然等人一臉凝重的點點頭。

很多東西,親眼瞧見的,和書中所寫,確實不一樣。

若是一味按照腦中臆想的施政,確實容易出紕漏。

慕容嫣然正打算騎上馬繼續前行,秦淵卻忽然問道。

“他們這里的賦稅,實際繳納的是多少?”

慕容嫣然一直是燕姣然的小秘書,對于這道題目了如指掌。

當即得意地說道:“如今沿用的還是開元二十一年太祖高皇帝的詔令,大周的平均水平是每畝地半斗米,松江府大約是三斗米。”

開元二十六年統計,江南八府(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應天、嘉興、湖州、杭州,即今天的蘇南和浙北)征收米麥合計六百八十六萬石,占全國總稅糧的百分之二十。

各府中又以蘇州為最,蘇州一府交納的稅糧將近全國的十分之一。

對江南產糧區的高稅制,既有皇權的因素,也有現實的財政需求。

但無論如何,這個理論數值,都還是地主和農民能負擔的。

“他們跟你說的,也是三斗米?”

慕容嫣然點了點頭。

秦淵微微一笑:“聽聞慕容大人精通算學,接下來不如結合眼前的所見所聞,算算稅負加多少合適。”

說罷,又策馬繼續前行。

而這次,大約也就走了兩里地,秦淵又停了下來。

“那是什么?”

遠處為水田引水灌溉的水渠上,漂浮著一個木盆,木盆里似乎還有什么東西。

“莫不是誰家浣紗女的盆不甚飄走了?”慕容嫣然揣測道。

“不是。”

李德謇瞇著眼睛盯了一下,肯定地說道:“里面裹著一個嬰兒。”

“去撈上來。”秦淵干脆說道。

李德謇點點頭,用鞭子抽打胯下的戰車,待到水渠邊都不待停穩便漂亮地飛身下馬。

繼而三步并作兩步跳上水渠邊緣,長臂輕輕一撈,便把那順著水渠緩緩飄下的木盆拽了過來。

待李德謇捧著木盆回來時,秦淵等人方才看見,是個頂可愛的小女娃。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