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盲點仙人是去仙界吃苦受罪的嘛第360章盲點仙人是去仙界吃苦受罪的嘛(1/2)
屋外。
太乙真宗的第一道防線與玉函宗的弟子們戰得是如火如荼。
不斷有人倒下,失去了戰斗力,徹底脫離了這個戰場。
屋內。
秦淵正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講述著。
“諸位道長可知道,水是自何處而來,又去往何處呢?”
藺采泉微微一笑,回答道:“回祖師爺,小道早年間曾游歷天下。”
“發現天下的江河太多都是自西面的雪山起始。”
“春暖花開,冰雪消融為水,順著河道積少成多,形成大江大河在中原奔馳著,最終匯入了東邊的大海。”
秦淵饒有興致地問道:“這么說來,藺道長登上過吐蕃所在的高原咯?”
藺采泉點點頭,頗為得意。
“機緣巧合之下,曾經上去游歷過幾個月。”
秦淵又問道:“那藺道長可還有什么別的發現?”
藺采泉像是想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頓時咧嘴一笑。
“那處高原之上,讓小道印象最深的事情,莫過于燒不熟飯了。”
“煮不熟飯?”眾人一下子來了興趣。
藺采泉微笑著說道:“是啊,燒不熟米飯。”
“無論燒多久,就算是燒糊了,燒焦了,也總有那么一些夾生。”
“現在想來,倒也有趣的很。”
廢話。
上了高原水的沸點就八十來度,你能煮熟飯才有鬼呢。
“竟然有這樣的事情?”
“原來先人筆記上所言都是真的?貧道還當先人給凍糊涂了呢。”
道門的眾人嘖嘖稱奇。
秦淵想了想,又問道:“還有呢?除此之外,道長還有什么發現?”
“唔……”
藺采泉想了想,又補充道:“再就是氣少了吧?”
“氣少?”
“對,氣少。”藺采泉肯定道:“前往高原的時候,貧道很清楚的感知到,到了某個位置之后,便開始胸悶氣短。”
“若是,與人動手,恐怕要不了三五招,便已是上氣不接下氣,勁力全無,若是再強行施展三五招,便躺在地上動彈不得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想不到世間竟有這樣的奇事。”
令道長頗為感慨,似乎是在遺憾自己不曾到過這樣的地方。
藺采泉越說越是興起:“還有更奇的呢。”
“當時有幾百號人在追殺貧道,但是上了高原之后,只剩下不到三十人。”
“剩下的啊,全都半路趴下了,貧道這才逃出生天。”
“起初貧道還以為是中了什么毒,又或者中了某個秘術。”
“但是,研究了三個月之后,全都一一排除。”
“只能推測,是高原上的靈氣太少,應付不了身體的需求,這才會胸悶氣短。”
對此,一堆技術宅也覺得很有趣,紛紛各抒己見,開始討論起來。
甚至相約一塊去西藏查明真相與原因。
唯有秦淵,沉默不語。
確實有些小瞧古人了。
即便沒有著書立說,即便沒有形成什么值得稱道的體系。
他們對各種現象的探索,其實已經很接近后世所認為的真相了。
只是局限于認識,沒有找到一把能夠將他們所有的經驗與認識都串聯起來的鑰匙,從而建立起一套完整體系。
似乎這輩子,又多了很多必須要做的事情呢。
也不知道,自己那點兒貧瘠的,亂七八糟的知識,能把這個時代改造成什么樣子。
真是越來越期待了呢。
秦淵眼見火候差不多了,也有些放開了,不管不顧地開口說道:
“各位道長,物質在這個世界上一共有三種形態,氣態,固態,液態。”
“就拿大家都很熟悉的水為例。”
“液態時候是水。”
“固態的時候是冰。”
“氣態的時候是水汽。”
“雖然名字和叫法不同,但本質相同都是水。”
“只不過是在不同情況下,呈現出了不同的樣態。”
不同情況下呈現的樣態?
水的三種形態?
第360章盲點仙人是去仙界吃苦受罪的嘛第360章盲點仙人是去仙界吃苦受罪的嘛(2/2)
眾人若有所思。
轟隆。
一聲驚雷在他們的腦中炸開。
一句眾人倒背如流的話,跳了出來。
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這是……大道之音!
祖師在教他們如何推開眾妙之門!
秦淵侃侃而談道:
“影響水在這三種形態之間轉化的一共有兩個因素。”
“其一,溫度。”
“關于這個因素的話,眾位道長應該都很熟悉了。”
“到了冬季,天寒地凍,潑水成冰,河水湖面全都結了一層厚厚的冰。”
“可是天氣暖了,冰又會重新融化為水。”
“這說明想讓水轉化為冰的話,需要降低溫度,想要重新把冰變為水的話,則要升高溫度。”
“同樣的,水燒開了,水就會化為水汽,水汽遇上冰冷的東西,就會凝結為水珠。”
“這說明,升溫可以讓水汽化,降溫又能讓水汽液化。”
秦淵的話,雖然聽起來拗口,但是舉得都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例子,所以,并不難理解。
袁拱忽然開口問道:“祖師爺!”
“既然溫度升高能讓冰化為水,也能讓水變成水清之氣。”
“那么,祖師爺,冰能不能直接變成水清之氣呢?”
“可以。”
秦淵回答道,“只是條件更加苛刻,不能緩慢升溫,而是要一下子達到足夠的溫度,才會有部分冰直接升華。”
唔……
也就是說。
從水到水清之氣,需要的是熱?
難怪先輩們飛升的時候,總會電閃雷鳴,引發大火。
原來是這樣啊!
既是在渡雷劫,也是借這雷霆之中蘊含的強大熱量,盡可能多的貯藏清氣?
眾道點點頭,自己離成仙又近了一步。
秦淵完全不知道他們在想啥,只道是他們都聽明白了,又接著說道。
“第二個因素是壓力。”
“這個嘛,怎么說呢,你們就當作是一定區域內,各種氣的含量。”
“比如說,現在大家都在這個屋子里。”
“我們把這個屋子看作一個整體的話,如果各處都密閉,一點不透風的話,就可以當作是一個封閉的地方。”
“那么屋子里的壓力,就是屋子里各種氣的總量。”
“比如說氧……靈氣,水清之氣,清氣,濁氣等等各種氣體的總量。”
秦淵入鄉隨俗,把氧氣氮氣什么的,改成了他們喜聞樂見的語言。
“若是我們劃分的區域不同,這各種氣的含量也是不一樣的,為了客觀比較,于是就提出了一個指標,壓力。”
“通常來說呢,地形地勢越高的地方,它的氣壓會越小。”
“所以,藺道長在高原上才會覺得胸悶氣短。”
“另外,煮飯不容易煮熟,也是因為壓力太小,使得水燒開時的溫度太低罷了。”
原來是這樣啊!
仙界處在九天之上,那么,這個氣的壓力肯定很低很低!
所以,凡人才不能上去!
只是,仙界如果啥也沒有,清氣靈氣什么的都很少很少的話,仙人們沒事情飛升仙界是要鬧哪樣?
跑去仙界吃苦受累?自己虐待自己?
為什么不干脆留在凡間修煉,不飛升了呢?
畢竟凡間的各種氣,管夠!
藺采泉腦洞大開,發現了一個盲點。
其他的道士,“拿來主義”學習的很到位,并沒有全盤接受秦淵的說法,只是取了秦淵的理論和說法里的精華,完善了自己的知識體系。
大腦自動就把跟自己的認知,有矛盾和沖突的一些東西給過濾了。
也正是如此,他日的太乙真宗,才分裂為“求真派”與“修仙派”,彼此間,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鬧得是雞飛狗跳。
更有甚者,為了證明自己的方案可行,還做了一個巨大的風箏,試圖物理飛升。
雖然以粉身碎骨告終,但也證明了御氣飛行的可行性,一個嶄新的派系悄然誕生。
最后,短短的二十年里,太乙真宗分化為無數宗派,各有各的理論和體系,全都試圖率先飛升,各有進展。
直至,張江陵的重孫、祖師爺的私生子張小三,手持祖師爺手抄橫空出世,建立了大周科學院,方才消弭了各方矛盾,擱置爭議,共同研發物理飛升的修仙之術。
史稱,飛升競賽,將大周的技術史推進了無數個臺階,推進了理論與技術實踐的結合,實現了……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就不贅述了。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