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歸義非唐小說>歸義非唐最新章節列表 >歸義非唐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歸義非唐-第172章 收復三州
更新時間:2025-04-08  作者: 北城二千   本書關鍵詞: 歸義非唐 | 北城二千 | 歷史 | 兩晉隋唐 | 熱血 | 劉繼隆 | 北城二千 | 歸義非唐 
正文如下:
“唏律律……”

入夜,隨著劉繼隆率領隴西精騎將繳獲的牧群、輜重盡數帶走。

張璘他們也率部將那上萬番眾給留了下來,同時為魯褥月、藺茹真將解了圍。

魯褥月、藺茹真將收攏殘兵及番眾,麾下僅存精騎四百,甲兵九百不足,大半負傷。

遭隴西軍驅趕踐踏而死的番眾多達三千余人,番眾僅存不到一萬人。

牧群、輜重都被隴西軍掠走,若非高駢拿圣旨保下,這些番眾估計也要被劉繼隆俘獲帶走。

從后方跟上的薛逵帶著天雄軍在戰場扎營,同時傳召了魯褥月和藺茹真將。

“尚延心和折逋諱死了?”

薛逵不敢相信這兩個縱橫河渭的番將竟然被劉繼隆一戰所殺,急忙問道:“你們還有多少部眾番兵?”

“精騎四百,甲兵不足九百,尚有三千余番丁!”

站在帳內,魯褥月成為了唯一活下來的乞利本,并成為了當下臨渭番軍的領頭羊。

藺茹真將沉默無言,不知道是為尚延心的死而難受,還是因為接連的慘敗而難受。

相比較他們,更難受的無疑是薛逵。

臨渭二州失陷于劉繼隆手中,加之魯褥月遭受重創,這讓他收服臨渭,以護秦川的想法破滅。

他已經想到了,此役結束后,朝廷會如何懲治他。

“不過就是丟失了臨渭二州罷了,看看你們的樣子。”

忽的,王宗會拔高聲音嘲諷眾人,不等眾人開口,他便繼續道:

“臨渭二州大半人口都在朝廷手中,完全可以另設新縣!”

他將目光投向薛逵,語氣不容置疑:“薛柱國何不在洛門川一帶恢復魏晉時期的武功縣,派遣兵將屯墾,以魯節度使在此駐蹕?”

王宗會所說的洛門川,在他們營盤東邊十余里外的一處河谷平原。

雖然不如上邽的河谷寬大,但也足夠養軍民數萬之眾。

“哼!此事還需上奏天聽才行。”

薛逵不想理會致使他功敗垂成的王宗會,因為他知道王宗會不會放過自己。

“大軍在此駐蹕,派輕騎往長安傳信,告知至尊臨渭二州為劉繼隆所奪事宜!”

薛逵話音落下,當即站起來向外走去。

王宗會見狀,當即也擺手道:“好了,你們都下去吧,千里你留下。”

張璘、梁纘、魯褥月等人先后退下,不多時帳內只剩下高駢和王宗會。

眼見眾人走了,王宗會這才輕笑道:“千里,你也覺得此罪在我嗎?”

王宗會所說的,顯然是眾人都在抱怨的丟失臨渭二州事宜。

高駢原本心里也這么想,可如今見王宗會這么說,他心里頓時有了猜測。

“都監有都監的考量,末將不管對錯,只管聽令。”

高駢這話模棱兩可,而王宗會聞言輕笑著拿起酒壺與酒杯,起身走到高駢對面為他斟酒道:

“兵貴神速,千里莫以為我不知道?”

“千里啊千里……我和大兄此番手段,可都是為了你在鋪路啊……”

此話一出,高駢立馬警惕起來:“請都監示下。”

“呵呵……”王宗會笑著舉杯,高駢連忙拿起酒杯與其相碰,而后一飲而盡。

見他喝下這杯酒,王宗會緊接著才笑道:

“臨渭若是收復,薛逵功績更上一層,南衙必然要把他調回京中。”

“唯有挫敗此事,才能讓薛逵受挫,而千里你也就可以走出神策軍了……”

高駢明了,試探道:“都監的意思,是讓我擔任秦州刺史?”

“千里果然聰明,不枉大兄如此器重你。”

王宗會笑著點頭,同時說道:“劉繼隆若是只有一個河州,朝廷如何重視秦州?”

“眼下河臨渭三州及蘭州都在他的手上,他已然可以威脅到關中。”

“薛逵未能阻攔劉繼隆,至尊必然不會高興,屆時大兄自然會推薦你來坐這秦州刺史的位置。”

“劉繼隆在這隴西坐大,你才能做大……”

這個世界上想玩養寇自重的人不在少數,劉繼隆是一個,王宗實和王宗會也是。

他們想要扶持高駢,但扶持他需要理由。

如今劉繼隆坐大,便是一個很好的理由。

此時的高駢三十有二,心里道德感還比較強,因此當他知道王宗實等人的想法后,他心里是有些抗拒的。

在他眼里,養寇自重并不是什么光彩的手段,更何況他出身名門……

“好了,你下去好好休息吧。”

“眼下臨渭二州已經落到劉繼隆手中,等宮里得到消息,剩下的事情,大兄會幫你做好的。”

“你現在只需要好好休息,等著接任秦州刺史與天雄軍節度使就足夠了……”

王宗會笑著放下酒壺與酒杯,高駢雖然心里不舒服,可為了前途,他還是起身作揖:“謝都監抬愛!”

“呵呵,下去吧……”

在王宗會的笑聲中,高駢退出了牙帳,忍不住仰望天穹。

他的道德告訴他,這樣并不是他想要的擢升方式,他想要的是在戰場上立下軍功,以此得到拔擢,而非使用手段。

只是話到嘴邊,他卻怎么也說不出拒絕王宗會的話。

“只此一次吧……”

他長嘆一聲,隨后返回了自己的牙帳。

也在他返回自己牙帳的時候,劉繼隆卻已經帶著繳獲的上萬車物資和數萬牧群渡過渭河。

待他返回隴西縣時,城南的營壘已經被拆除,而城北破損的城墻也簡單打掃過了,只等重新修葺。

“朝廷竟然幫著這群番賊,我看著朝廷的氣數也差不多了!”

“哼,今日那三個殺才,老子記下他們了。”

一行人走入隴西衙門內,尚鐸羅與張昶罵罵咧咧,劉繼隆走在前方懷抱頭盔。

待他走到主位坐下,他也不提朝廷的事情,只是安排道:

“戰事已經結束,明天開始記錄犧牲、傷殘將士的文冊,并對救回的百姓登籍造冊。”

“俘獲的物資,我看規模夠我們吃一年的了,具體多少,明日你們帶人好好清點。”

“末將領命!”眾人作揖應下,張昶詢問道:

“刺史,朝廷的兵馬還在南岸扎營,我們不管他們嗎?”

“不必管他們。”劉繼隆懶得管他們,畢竟今日高駢帶圣旨阻攔他的畫面還歷歷在目。

盡管他不在意那上萬番人,甚至樂見這群番人涌入秦州,攪亂秦州,但這都不是高駢可以阻攔自己的理由。

高駢算是劉繼隆認識為數不多的晚唐名將,對于他的事跡,劉繼隆只記得收復安南、鎮守巴蜀和出討王黃起義了。

詳細的他記得不太清楚,就連這些生平,也是因為前世讀書學他詩詞時了解的。

今日天色太暗,倒是沒怎么看清他,不過聽聲音,年紀恐怕比自己大得多。

面對這樣一個對手,劉繼隆還是覺得小心為妙。

想到這里,劉繼隆看向尚鐸羅:“給我準備筆墨,我要向朝廷上表。”

“向朝廷上表?”尚鐸羅與張昶面面相覷,要知道他們可是才駁了朝廷的面子。

“刺史,我們才駁了朝廷的面子,現在就上表,難不成您想走秦渭官道去長安?”

尚鐸羅小心翼翼的詢問劉繼隆,劉繼隆卻點頭道:“自然。”

他掃了一眼眾人,自然清楚他們在擔心什么,不過他也開口安撫道:

“你們別忘了,河臨渭三州防御使的官職可不是我去求來的,而是朝廷給我的。”

“現在我把河臨渭三州收復,不趁這個時候上表要些東西,難不成要等到朝廷想好辦法對付我,再慢吞吞的上表嗎?”

劉繼隆話音落下,眾人這才反應過來。

按照朝廷擢授的官職來說,劉繼隆收復河臨渭三州的正確性,可比薛逵這個秦州刺史的正確性還要正確。

想到這里,尚鐸羅連忙去尋來紙筆硯墨,而劉繼隆也很快寫完了奏表。

他將奏表吹干,隨后遞給尚鐸羅:“明早派人走秦渭官道送入長安,順帶讓他們記下這沿途的山勢走向和地形地貌。”

“是!”尚鐸羅高興的收下奏表,而劉繼隆則看向張昶:

“明日派一支輕騎前往鄣縣,看看是個什么情況。”

“今日乏了,都各自下去休息吧,有什么事情明日再說。”

劉繼隆起身向內堂走去,尚鐸羅、張昶等人見狀紛紛起身作揖,先后前往衙門的東、西廳休息去了。

翌日天未亮,隴西軍便派出了二百余輕騎,兵分兩路前往了鄣縣和長安。

身為伙長的陳瑛因為為人機靈,得到了前往長安的機會,因此護送著奏表便向東疾行,不多時便被官軍的外圍哨騎所發現,并被帶往了營壘牙帳處。

陳瑛走入牙帳中,但見一眾將領及官員注視他,不由得挺直了脊背,隨后才緩緩作揖道:

“隴西軍伙長陳瑛,參見諸位將軍!”

陳瑛年紀雖小,但好歹也在五泉讀過一年書,基本的禮節還是懂的。

“聽聞劉使君派你前往長安報捷,不知奏表能否供老夫一觀?”

薛逵笑呵呵的開口,若是旁人見了,興許只當他是個慈眉善目的老丈,但陳瑛卻不會。

面對薛逵,陳瑛不卑不亢道:“依《唐律》,薛刺史似乎與我家使君官職相差不大,不知以什么身份要求查閱奏表?”

“你這娃娃……”薛逵被陳瑛弄得下不來臺,他沒想到陳瑛這么小的年紀和官職,竟然還知道《唐律》內容。

“若是薛刺史拿不出什么道理說服標下,那標下便要前往長安了!”

陳瑛不卑不亢,而王宗會聞言開口道:“本都監是宮里來的,隴山以西的軍政要務都由本都監監察,本都監現在要看劉使君的奏表,不知可否?”

陳瑛倒是不知道這軍中還有宦官,表情扭捏幾下,最后還是將奏表給拿了出來。

反正奏表送到廟堂前,始終要被人查閱的。

見他遞出奏表,王宗會示意身旁人去拿,不多時便把奏表拿在手中,一目十行的將其看完了。

他讓人把奏表還給了陳瑛,隨后才道:“劉使君是朝廷擢授的三州防御使,此次收復三州,著實有功。”

“你且小心護送這奏表前往長安南衙,自有官員為你引路。”

眾人不知道王宗會看到了什么,只感覺他的語氣突然變得柔和了。

“退下吧!”

王宗會示意陳瑛退下,并讓人為他放行。

陳瑛作揖行禮,隨后離開了牙帳,帶著本部十余名輕騎,繼續前往了長安。

在陳瑛走后,眾人目光都投向了王宗會,而王宗會也黑著臉道:

“劉繼隆這田舍郎(鄉野之人),竟然敢憑收復三州之功,妄圖請封隴右節度使!”

“這個殺才!”

“田舍郎竟敢請封隴右節度使!”

得知劉繼隆竟然請封隴右節度使,牙帳之內一片罵聲。

隴右節度使,主要負責防備吐蕃,管兵七萬五千人,地位還在河西節度使之上。

昔年開元、天寶時,擔任隴右節度使的,可都是蓋嘉運、皇甫惟明、王忠嗣、哥舒翰、郭子儀這等人物。

劉繼隆何德何能,竟然膽敢請封隴右節度使?!

想到這里,帳內諸將不免再度罵了起來,而薛逵眉頭緊皺,不多時對牙帳門口的兩名旅帥道:

“去傳魯褥月、藺茹真將前來!”

在薛逵的傳召下,魯褥月和藺茹真將不多時便來到了帳內,畢恭畢敬對薛逵作揖。

薛逵示意二人入座,隨后才道:“傳召你們,主要是想問問你們,這劉繼隆實力如何,麾下有多少兵馬?”

“劉繼隆他……”藺茹真將作勢便要開口,可魯褥月卻搶先道:

“劉繼隆實力強勁,先前偷襲河州,突襲臨州時,據我陣上所見,兵約有萬眾,其中著甲精騎近逾三千,步卒近乎五千,另有兩千駐隊。”

魯褥月這話半真半假,真的在于劉繼隆突襲大夏時,其麾下甲兵加上民夫確實接近萬人。

假的在于劉繼隆根本沒有三千精騎和五千甲兵,但魯褥月卻依舊虛報。

“以蘭州貧瘠之地,能養兵一萬?”

高駢立即提出質疑,畢竟他在張議潭那里了解過不少河隴的情況。

“興許是河西支援也說不定……”

魯褥月有意把劉繼隆說成是河西張氏扶持的勢力,而這就讓帳內眾人臉色難看了。

“此事需要稟告朝廷,至于劉繼隆是否有這么多兵馬,我自會探清。”

薛逵示意兩人退下,心里顯然不太相信劉繼隆能拉出八千甲兵。

要知道論恐熱節制隴西十一州時,手中也不過才兩萬甲兵罷了。

劉繼隆僅憑蘭州,即便收復河州有所繳獲,也不可能拉出八千甲兵。

魯褥月故意夸大,為的就是彰顯他們的重要。

看清魯褥月想法的人并不少,但有的人選擇揭穿,有的人卻選擇了附和。

“劉繼隆雖然不至于有甲兵八千,可如今占據四州之地,拉出八千甲兵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王宗會突然開口道:“朝廷必須增加天雄軍的兵額,以此防備劉繼隆作亂。”

“這是自然。”薛逵還不清楚王宗會準備搞什么貓膩,但以現在的情況,秦州確實需要增加兵額,所以他難得沒有否決王宗會的建議。

不多時,薛逵與王宗會便各自寫了奏表,遣派輕騎送往南衙北司。

待眾人散去,王宗會派人傳召高駢前去自己的牙帳等待。

高駢等了不到半盞茶的時間,便見王宗會從帳外走入帳內。

他起身準備作揖,卻被王宗會抬手制止。

眼見王宗會入了座,他這才跟著坐下。

“傳你來不是為了別的,主要還是為了你接任秦州刺史的事情。”

王宗會開門見山道:“今日那兩個番人吹噓劉繼隆擁兵上萬,此事不論是真是假,最好坐實。”

高駢點頭應下,心里卻不是滋味。

“那兩個番人熟悉劉繼隆,你最好將其收入麾下,以便日后你坐鎮秦州。”

“此外……”王宗會沉吟片刻,隨后才試探道:

“你與張議潭接觸較多,你覺得這張氏是否有割據河隴的心思?”

王宗會雖然要為了北司利益做事,但他也清楚自己是天家奴婢,因此今日魯褥月的話,還是讓他聽到了心里去。

若劉繼隆真的是張議潮扶持起來的隴西勢力,那眼下河隴之地,大部分已然歸屬張議潮。

屆時張議潮若是真的有心作亂,那朝廷也能提前防備。

想到這里,王宗會便將注意力放到了高駢身上。

高駢聞言想到了張議潭,心里糾結片刻后,還是沉聲道:“我雖覺得不可能,但朝廷確實不得不防。”

“依你之見,應該如何防備?”王宗會來了興致,高駢見狀也繼續道:

“眼下張議潭為質京中,而張議潮又有意張淮深接任河西節度使之位。”

“不如想些辦法,調張議潮入京,而后拔擢張淮深為河西節度使,再遣派朝廷中人接任河西防御使?”

高駢三言兩語間,便讓王宗會有了方向。

不過對于如何調走張議潮,王宗會心里有些頭疼。

“這張議潮畢竟不好對付,張議潭又在朝中為質,想要調他入京也沒那么容易。”

“罷了……”王宗會搖頭道:“這件事等我返回京中再向宮里稟告,你暫且等著,想來用不了多久,你便能接任秦州刺史與天雄軍節度使了。”

高駢頷首應下,隨后與王宗會又聊了聊接任秦州刺史后的一些安排。

倒是在他們謀奪秦州刺史的時候,三批輕騎沿著秦渭官道,直奔那長安而去。←→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