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歸義非唐小說>歸義非唐最新章節列表 >歸義非唐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歸義非唐-第315章 下鄉事了
更新時間:2025-04-08  作者: 北城二千   本書關鍵詞: 歸義非唐 | 北城二千 | 歷史 | 兩晉隋唐 | 熱血 | 劉繼隆 | 北城二千 | 歸義非唐 
正文如下:
第315章下鄉事了第315章下鄉事了←→::mayiwsk

“簌簌……”

九月末尾,當隴右浩浩蕩蕩的秋收已經結束,各州縣鄉村耕地里的糧食收割殆盡。

鄉村里的曬場無疑熱鬧起來,但這些熱鬧都是指那些已經安定下來的鄉村,而非永昌村這樣的新村子。

永昌村不過在涼州扎根了兩年,哪怕村子四周的荒地已經開墾許多,但荒地內的產出卻只有單獨的兩種。

一年麻、二年豆,三年才是粟麥糧食,因此永昌村內能收獲的公田作物只有麻桿和大豆。

“縣衙的人什么時候才來啊!”

“應該快了吧……”

此刻永昌村內的所有的村民都聚集在村口,旁邊放著收獲而來的麻桿和大豆。

村內的人口相較于去年,可以說增加了近一倍。

其中大部分都是遷徙而來的劍南道百姓,余下的便是臨州大學畢業的第二批下鄉學子。

永昌村的收獲雖然比不上其他村莊的糧食豐收,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馬懿和李陽春蹲在村口的大樹下,身后跟著七八名年輕的學弟。

這些年輕人都是臨州大學畢業的第二批下鄉學子,他們在永昌村已經待了大半年。

他們與村民們同吃同住,一起開荒種地,早已融入了這片土地。

“你們說,拿了工錢后應該去干嘛?”

“一個月就三百錢,也干不了什么,頂多買七八斤肉。”

“說起肉,我這肚子里也好久沒有油水了。”

幾個人談到了吃食上,但其中一名憨厚的少年卻笑道:

“我打算拿到工錢后,去大斗鄉上買些粗布,給照顧我的李大娘做件新衣裳。”

“你要這么說,那我也想起來了,我想給王阿丈家買些糖糕和鹽,他們一家對我可好了,每次吃飯都給我多盛一碗。”

“劉阿丈對我也極好,小囡囡想吃糖,我這次去大斗鄉買幾斤糖餅!”

“唉……想買的東西太多了,這工錢真難賺啊,我都想讓我娘親給我寄些錢過來了……”

“可別,節帥不是說過嘛,下鄉就得下得徹底,向家里要錢可是要扣學分的。”

一群少年人嘰嘰喳喳討論著,而蹲在樹下的馬懿聽著他們的討論,嘴角微微揚起。

他轉頭看向身旁的李陽春,用手肘輕輕戳了戳他:“李大郎,你可別亂花錢,記得等年末的時候,我二人還得買頭肥豬,請鄉親們過個好年呢。”

“我自然記得!”李陽春白了馬懿一眼,接著又咋舌道:“希望豬肉價格別漲太多……”

幾人正說著,遠處傳來了一陣馬蹄聲和車輪碾過土路的聲響。

馬懿目力極好,瞧了兩眼便站起身來,拍了拍身上的塵土道:“縣衙的車馬來了,我們的工錢也該到手了。”

四周的村民們也紛紛停下了手中的活計,朝著遠處張望著。

不多時,三十余輛馬車緩緩駛入村口,車上堆滿了麻袋和木箱。

縣衙里外派的直白跳下車,手中拿著一本厚厚的冊子,高聲喊道:

“下鄉學子們先來領工錢,村民搭把手把糧食和粗布、粗鹽卸車。”

“把東西卸好后,先把麻桿和大豆裝車,然后請村正出來分糧!”

聽到直白的話,永昌村的村民們頓時歡呼起來,紛紛圍了上去。

他們開始將馬車上的糧食、粗布、粗鹽卸了下來,然后將今年收獲的麻桿、大豆裝車。

盡管永昌村的村民達到了二百三十口,但他們開墾的荒地卻不過四百多畝。

四百多畝荒地收獲的麻桿、大豆并不多,麻桿三千多斤,大豆也不過八千多斤。

在村民將這些物資裝車時,李陽春和馬懿也前來領取了工錢。

每人每月三百錢,雖然不多,但是也值得他們高興了。

馬懿和李陽春沒有著急領錢,而是先讓學弟們上前領了工錢,二人留到了最后。

原本以為是普通的領工錢,卻不想等他們來到直白面前時,那直白卻開口道:

“馬先生和李先生,都護府有令,第一批下鄉的學子提前三個月回城。”

直白的話和平靜,可馬懿和李陽春卻愣住了。

“提前回城?”

“回哪?”

二人錯愕,不敢置信自己剛才聽到了什么。

面對二人如此,直白卻似乎見怪不怪,只是平靜解釋著:“都護府有令,放諸位四個月的假期。”

“建議你們快些回去,最多半個月,洪池嶺就要大雪封山了。”

“另外明年二月初五前,地方縣衙會派人通知諸位參軍的!”

直白說罷,當即將二人的工錢發給了他們,同時拿出紅泥與文冊,示意他們簽字畫押。

此刻的二人還沒從提前回城的消息中走出來,便迷迷糊糊的簽字畫押了。

“我們這就要回城了?”

瞧著直白轉身離去的背影,馬懿還不敢置信,情緒十分復雜。

他回頭看了一眼人群中幫忙干活的馬阿丈和李阿丈,又望了望永昌村,心里極為不舍。

“學長,你們要回城了啊?”

幾名學弟站在背后,顯然聽到了直白剛才的那番話。

幾人眼底情緒同樣復雜,有七分羨慕,又有三分不舍。

馬懿聞言干笑道:“沒事,隴右就這么大,等會我把我家地址寫給你們,平日里記得給我寫信。”

“等你們后年入伍的時候,說不定我還能照顧你們。”

幾人聞言紛紛表示感謝,而李陽春則是看向馬懿說道:“等會我們跟著縣衙的馬車去大斗鄉,你在這里等著,我和村正去借車。”

“好!”馬懿應下,隨后轉身便跑去幫馬阿丈和李阿丈的忙了。

不多時,麻桿和大豆盡數裝車,而馬懿也抓住機會和馬阿丈、李阿丈說道:

“阿丈,都護府讓我和大郎回城了……”

聞言,馬阿丈和李阿丈臉上的笑容瞬間僵住。

“那你……你們這……”

“回城好啊,你們什么時候走啊?”

馬阿丈不知道該說什么,最后還是李阿丈鎮定些,勉強擠出了笑容安撫他。

“估計還有個七八天才走,等會我和大郎去鄉里買頭豬,回來請鄉親們吃頓豬肉。”

馬懿將離開的日子說成了七八天后,想著最后這幾天,多為家里砍些柴,以免阿丈、阿娘們大冬天自己去砍柴。

“好好好……”

馬阿丈不知道該說什么,只是一個勁的說好。

與此同時,李陽春也跟著村正一同驅趕著挽馬車出現。

村正是個三十出頭的漢子,姓李,為人十分熱心,所以被選為村正。

隴右的村正也有俸祿,但并不多,每月僅二百錢,比下鄉學子的工錢還要低。

饒是如此,卻也是不錯的差事了,畢竟村正除了組織開荒和繳納賦稅外,平時并沒有什么苦活。

隴右沒有徭役,所以村正不算什么難當的差。

“諸位叔父、阿娘和兄弟姐妹們!”

李村正站在了馬車上,對搬完東西的村民叫嚷道:

“剛才衙門來消息,讓馬先生和李先生幾日后回城。”

“李先生和馬先生商量了一下,準備買頭豬來請村里吃席,等會分完糧食,各家各戶派口人去我院里幫工,咱們熱熱鬧鬧的吃頓肉!”

“馬先生和李先生要走了啊?”

“肯定啊,他們這樣有學問的人,下鄉之后肯定得回去。”

“要我說,下鄉也是苦差事,讓他們這種官老爺來鄉下種地。”

“官老爺怎么不能種地了?聽說節帥就經常種地呢!”

“也就是隴右了,換做在劍南道的時候,你們的這些話都夠官差打一頓。”

“馬先生和李先生日后當了官,肯定是清官。”

“你這話說的,隴右哪有貪官啊……”

永昌村的這些村民,大多都是從劍南道逃難而來,并沒有什么見識。

但他們很清楚,隴右讓他們活了下來,而且并沒有劍南道的官吏那么黑暗。

當然,他們之中部分人也把隴右想的太好了。

面對他們的夸贊,馬懿心里五味雜陳,直到李陽春驅車趕來,他才如夢初醒。

“走吧!”

李陽春與幾名學弟一同驅車而來,盡管只有三輛挽馬車,但也足夠運回他們想要的東西了。

馬懿上了挽馬車,一路上一言不發。

他們跟在縣衙隊伍的后面,兩個多時辰后,便見到了前方的大斗鄉。

縣衙的隊伍沒有停留便越過了巡檢站,而巡檢站的王兆卻走出了草棚,隔著老遠便等待了馬懿他們到來。

待李陽春和馬懿到來,王兆諂媚的走上前去,對二人作揖道:

“恭喜二位先生回城,稍后二人回村的時候,可以在大斗鄉的驛站領兩匹挽馬。”

“騎馬前往縣衙報道后,便能從縣衙換馬返回臨州了。”

“沿途的所有驛站都可以換馬和提供休息,二人在回去的路上,說不定能碰上昔日的同窗。”

在王兆看來,下鄉這種事情,對于馬懿這種官員子弟來說,必然是十分痛苦的事情。

畢竟王兆自己在擔任巡檢前,也曾是姑臧城內的學子,盡管只是小學畢業,可他知道在城里能享受到什么。

大斗鄉比起那些村子固然繁華,但與縣城相比就不如了,更不要提和涼州治所的姑臧相比了。

這般想著,王兆笑容更為諂媚,但馬懿卻覺得他笑得十分惡心。

他自然知道王兆交好自己是為了什么,但他也沒有撕破臉皮,而是擠出笑容回應道:“多謝王巡檢!”

“無礙無礙!”王兆連忙回禮作揖,讓出鄉道來讓馬車進入大斗鄉內。

李陽春抖動馬韁,不多時便進入了大斗鄉內。

臨州大學的學子們四散而去,各自買東西去了。

李陽春和馬懿則是在肉鋪面前等著,而肉鋪的掌事已經派人去將豬抓來了。

一刻鐘后,肉鋪的伙計驅車而來,騾車背后放著一頭看上去并不小的八眉豬。

八眉豬被束縛四肢,馬懿上手提了提,發現自己提不動后,終于露出了自出村以來的第一個笑容。

“這豬好,起碼百五十斤以上。”

“馬先生好手力,這兩年大的八眉豬,剛好一百八十斤整。”

伙計下車夸贊馬懿,馬懿則是和伙計一起拎起這頭豬,將其放在了自己的馬車上。

興許是知道死期將至,這頭豬被拎起來的時候屎尿并流,馬懿雖然感覺惡心,但卻沒有撒手。

近兩年的下鄉生活,別說和豬的屎尿接觸了,就是牛糞他也沒少撿過。

偶爾遇到那種外表干硬,內在軟榻的牛糞,伸出手抓上去時,手指直接抓到了牛屎里面。

起初馬懿還會罵罵咧咧,結果就是被李陽春嘲笑。

后來他學聰明了,即便抓到牛屎里,他也假裝沒有事情發生,頂多趁李陽春不注意,把手指插到土里擦一擦。

不過他還是低估了這頭豬的活力,那屎尿幾乎噴了出來,弄得他兩只手上全是屎。

“娘賊的,這頭豬早上吃了多少啊!”

伙計都有些受不了了,但馬懿卻緊閉嘴巴,生怕豬糞崩到嘴里。

“嘭——”

好不容易將豬丟到馬車上,馬懿連忙看向肉鋪掌事:“借水洗洗手。”

“呵呵,馬先生里面請。”

肉鋪掌事笑呵呵點頭,做出里面請的手勢。

“這是八貫錢,您收好。”

馬懿走到了肉鋪里面,而外面的李陽春則是在將這頭豬固定好后,從懷里將錢盡數遞了出去。

掌事接過之后朝李陽春作揖:“日后不知道還能否見到兩位小先生,這兩斤牛肉便算我請的吧。”

話音落下,他拿起旁邊切好的兩斤牛肉遞了出去。

李陽春聞言錯愕:“今天有牛肉賣?”

他目光朝牛肉看去,只見一頭牛擺在肉鋪里面的案上,大半都被分解了。

“這是附近村里老死的老牛,衙門準許后,我便將其開解了。”

掌事解釋著,而李陽春聞言看了看肉價,不由咋舌。

以他和馬懿剩下的錢,肯定是買不了牛肉了。

想到這里,他接過掌事遞來的兩斤牛肉,畢恭畢敬的躬身作揖道:“多謝掌事。”

“不謝。”掌事笑著點點頭,而李陽春則是看向肉鋪內:

“馬大郎,你弄好了沒有!”

“來了來了!”馬懿連忙從肉鋪內快走出來,期間甩甩手的同時忍不住抱怨道:

“我這衣服沾了不少豬糞,回去還得勞煩阿娘幫忙洗一洗。”

“快走吧。”李陽春催促其上車,隨后便與他駕著馬車來到了大斗鄉的牌坊下。

此時那幾名學弟已經在這里等了許久,瞧見他們來,紛紛坐上了馬車。

期間不免抱怨這頭八眉豬拉屎拉太多,弄得東西放不下,只能抱在懷里了。

李陽春笑著調侃他們幾句,隨后便駕車返回了永昌村。

期間路過巡檢草屋時,不免又見到了站樁式的王兆。

寒暄幾句后,馬懿他們便返回了永昌村。

他們回到村里時,已然是申時三刻(15:45)了。

村正家里已經聚集了四五十人,并且已經準備好了柴火。

這頭八眉豬被兩個漢子擺在桌案上,一刀從脖子下方捅死。

不多時,豬肉的香氣開始傳遞,整個村子都能聞到豬肉的香味。

半個時辰后,這頭八眉豬就被處理了個干凈。

即便沒有香料,只有最簡單的粗鹽,卻依舊讓眾人吃得笑容洋溢。

馬懿早早便回到了家里,他將家里的那些干樹樁擺好,一言不發的劈柴。

等李陽春跟著馬阿丈回來的時候,他卻已經獨自劈了兩垛一人高的柴火。

李阿丈和馬阿丈見狀讓他趕緊去換衣服,馬懿也老老實實的聽從二人建議,把那沾了不少豬糞的衣服給換了。

等他用溫水沖了沖澡后,草棚外桌上擺著的確是一套新布衣。

馬懿認得,這是去年他和李陽春給幾位阿丈阿娘買的粗布。

本是留著給幾位制成衣服,新年穿新衣所用,結果新年時,卻不見四人穿上新衣。

當初他還以為是極為不舍得穿,如今看來,粗布制成了衣服,卻是制成了他的體型。

不知懷揣何種心情,馬懿只覺得鼻頭一酸,隨后慢慢穿上了衣服。

他往偏屋走去,卻聽到馬阿丈與李阿丈、李阿娘說道:

“我是舍不得他們離開,這一年以來我都把他們當成自己孩子了……”

“始終要走的,他們是要干大事的人,以后還能記得我們就行了。”李阿丈回話。

“明天我去和李二郎說,以后我們兩家不接學子了,他們走了我難受……”

李阿娘啜泣著,這讓馬懿鼻頭酸得難受。

他沒敢繼續聽下去,腳步放輕的走回了偏屋,卻見李陽春已經呼吸勻稱的睡著了。

“這個沒心沒肺的!”

原本都快哭出來的馬懿,瞧見李陽春這模樣,所有情緒瞬間消失,在心底暗罵這廝沒良心。

罵完過后,他便躺在旁邊的榻上,裹緊了那充滿柳絮的被子。

在他躺下之后,李陽春這才緩緩睜開眼睛,無聲無息的擦了擦眼淚。

接下來幾日,兩人都把時間留在了劈柴和找馬草上。

他們從什么也不會的學子,成了如今開荒種地、下廚做飯,劈柴坯土等樣樣精通的農家子弟。

除了早期的埋怨,后續便只剩下了感激。

八天后,隨著時間到來,馬懿和李陽春收拾了行囊,在馬阿丈和李阿丈及兩位阿娘的護送下,來到了永昌村的村口。

永昌村的存們和他們那幾位學弟都來了,李村正則是駕著馬車在外等著送他們去大斗鄉上。

“李小先生,日后要記得回來啊。”

“沒錯,等過個五六年記得回來!”

“沒錯沒錯,那個時候,村子旁邊的荒地都成熟地了,我們請你們吃粟米飯!”

村民們七嘴八舌的說著,兩位阿丈則是沉默不語,兩位阿娘則是眼眶紅紅的,不斷的擦拭著眼淚。

馬懿本來還想說什么,結果一張嘴,話還沒說出來,人便先哭出來了。

“馬大郎,直娘賊的!你別哭啊!”

李陽春罵了他一嘴,結果一張嘴就跟著哭了起來。

“娘賊的,都叫你別哭!你哭了我也想哭!”

他把想哭怪罪到了馬懿身上,馬懿不語,只是一昧的把頭扭過去,不想在眾人面前哭。

“別哭了,早些上車吧。”

“是啊,李二郎和我們說了,再過七八天就大雪封山了,到時候你們也回不了家了。”

馬阿丈和李阿丈勸著,李阿娘和馬阿娘則是哭著抱住他們倆。

逃亡路上,他們的孩子死的死,失散的失散,如今好不容易將馬懿和李陽春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可他們卻要走了。

“阿娘…我會寫信回來的……”

二十多歲的馬懿,此刻如小孩般泣不成聲,抽噎著答應會寫信回來。

馬阿娘點點頭,拍了拍他們兩人的后背:“路上小心點,到了地方記得回信。”

“我們看不懂,但你們的信到了,我們就知道你們安全到家了……”

李阿娘和馬阿娘的話,令李陽春和馬懿泣不成聲。

最后還是兩位阿丈把兩位阿娘撥開,推著他們上的馬車。

“駕!”

李村正的抖動馬韁,挽馬拉拽著馬車向大斗鄉走去。

“記得回來啊!!”

村民們不斷揮手,馬懿和李陽春同樣揮手回應。

漸漸地,永昌村越來越遠,而他們的身影也漸漸消失在了村民的眼前……:mayiwsk←→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