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歸義非唐小說>歸義非唐最新章節列表 >歸義非唐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歸義非唐-第355章 嘉州旁落
更新時間:2025-04-08  作者: 北城二千   本書關鍵詞: 歸義非唐 | 北城二千 | 歷史 | 兩晉隋唐 | 熱血 | 劉繼隆 | 北城二千 | 歸義非唐 
正文如下:
第355章嘉州旁落第355章嘉州旁落←→::mayiwsk

“直娘賊的,三州丟了就把四州劃給我們,讓我們一軍守兩處關隘,朝廷是怎么想的?!”

七月初一,成都府城外的軍營里,剛剛從西川衙門得知朝廷將文扶龍綿州四州重新劃回東川,試圖以東川軍駐防江油關、松嶺關,以鳳翔軍調往故桃關后,與王重任前來協防的張璘罵罵咧咧走入牙門中。

王重任坐在主位,平靜的為張璘倒了杯茶,張璘見狀更來氣了。

“炳文,你難道就不生氣?”

“直娘賊的,我們才到成都三天,現在又把我們調去綿州和龍州了。”

“以朝廷的意思,是想讓我們收復文扶龍三州,同時守住松嶺關和江油關。”

“來之前節帥可是說過了,不讓我們盡死力,最好把西川局勢搞得危險些,如此才能讓節帥得到節制東西川兵馬的旌節。”

“可是現在我們需要駐守兩關,分兵之后每部僅五千兵馬,而故桃關聚集楊復恭及李昌言、王符彥等上萬兵馬,番賊若是要破關,必然會選擇松嶺關和江油關。”

張璘絮絮叨叨說了許多,王重任直到最后一句話才表情微變。

將茶杯推向張璘后,王重任這才說道:“節帥的吩咐,我自然不敢忘記。”

“不過大郎你也別忘記,節帥吩咐我們不要消極太過,以免讓西川的官員看出來。”

“正因如此,我才會欣然接受將文扶龍綿四州劃歸東川。”

“只要劃歸東川,那我們就能順手接管江油關和松嶺關,但是否出兵收復三州,這點不在朝廷,而在我們。”

“我們大可做出佯攻收復江油縣的姿態,隨后按兵不動,或是在龍州尋些番人宰殺,當做番兵首級交給朝廷便是。”

王重任的話讓令人眼前一亮,張璘思索后滿意道:“還是你手段多,某倒是沒想到還能這么做。”

“不過首級好說,但番甲該從哪里獲取?”

“僅有首級而無番甲,朝廷未必會信我們的話。”

“番甲還不容易?”王重任輕笑:“弄些工匠仿制些殘破的番甲,只需弄個數百套,謊稱殺賊數千,獲甲數百不就行了?”

“好!就這么辦!”張璘爽朗一笑,王重任卻繼續笑道:

“不過在這么做之前,我們需要讓節帥知曉此事,另外從梓州附近調遣兵馬,增加兩關兵力,才能讓番賊知難而退,不至于損失太多兵馬。”

“自然!”張璘連忙點頭。

不過就在兩人話音落下的同時,牙門外卻響起了腳步聲,一名都將走入衙門內作揖道:

“二位兵馬使,節帥派人前來傳信。”

“快請進來!”張璘下意識開口催促,王重任也頷首示意。

都將見狀作揖,隨后走出牙門,親自將人帶入了牙門內。

一名列校持著東川軍碟走入牙門,走入內堂后將軍碟呈給了王重任二人。

“傳節帥軍碟,請二位兵馬使分兵移駐松嶺關及江油關,節帥已經調遣梓州、利州、普州等三處兵馬前往二關。”

“節帥軍碟,請二位兵馬使牢記密令……”

“接令!”張璘與王重任作揖,隨后將軍碟接過,確認無誤后交還給輕騎列校,讓人為他安排住所與飯食后,二人才商議起了拔營事宜。

朝廷把燙手山芋丟給了東川,卻集結重兵前往故桃關,顯然是想要收復維、翼、茂三州。

這并不奇怪,畢竟故桃關背后就是彭州,而番兵如果攻破故桃關,完全可以不用理會彭州兵馬,直接進攻彭州身后的成都府。

相比較之下,松嶺關和江油關與成都之間還有綿竹關、雒水可供防守,重要性自然大大下降。

這么想著,兩人傳令三軍明日拔營,并于翌日清晨拔營北上。

在他們拔營北上的同時,劉繼隆也落后朝廷圣旨幾日后才知曉了朝廷調整諸州歸屬的事情。

他召集諸將前來盤堤縣衙,待眾人入座后才將朝廷調整諸州歸屬的事情說了出來。

“朝廷此舉,若不是為了敲打我們,便是準備出兵招討我們。”

坐在主位,劉繼隆并沒有把話說死。

朝廷的用詞十分嚴謹,招撫、招討、討平三種聽上去大差不差,可實際含義卻是天差地別。

招撫最輕,但對付隴右用不上,因為隴右在名義上就屬于大唐。

招討略重,意思只要隴右滿足朝廷的某些條件,便能結束此事。

討平最重,基本上代表朝廷與隴右不死不休,除非隴右能把朝廷拖到談和的程度,不然朝廷不會隨便改變態度。

不過對于李驥等青壯派來說,招討和討平都是一個道理,無非就是威脅隴右。

“節帥,朝廷既然要打,那我們就陪他打!”

尚鐸羅不假思索的起身作揖,李驥更為激進,起身后立馬道:

“節帥,末將主攻,我們應該立即出兵拿下六州,驅使尚摩鄢與我們進攻西川,趁朝廷沒反應過來前,先把西川和東川拿下,再把山南西道占據,然后北上拿下秦隴二州,兵鋒直逼關中,直取黃龍!”

“節帥,末將附議李副都護之策!”馬成選擇附和李驥,其余諸將也紛紛叫囂附和。

面對眾人,劉繼隆冷靜詢問起李驥:“朝廷在三川有多少兵馬,你可知曉?”

“左右也不過七八萬之數,我軍兵強馬壯,輕易可破之!”

李驥不假思索的回答,劉繼隆再問:“若是拿下三川,我軍便與江南西道、黔中道及大禮接壤,多面環敵,屆時你又該怎么做?”

面對這個問題,李驥沉默片刻,而后繼續道:“招撫大禮,許諾其嶺西、安南、黔中之地,派重兵駐守涪州,防備山南東道進犯。”

李驥的回答倒是沒有太多問題,可劉繼隆搖頭道:“若朝廷以重利拉攏大禮,或開出的價碼更高呢?”

“此外,你可曾去過三川,可曾知曉我軍前往三川,是否會水土不服,如移民北上那般多病呢?”

“倘若三軍水土不服,無法作戰,屆時我軍主力長陷三川,而隴右又該如何?”

“我……這……”李驥被劉繼隆說的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他常年在河隴作戰,自然沒想過水土不服的問題。

諸將眼見李驥說不出話來,當即便紛紛沉默下來。

眼見他們無話可說,劉繼隆這才開口道:“天下廣袤,西北及兩漠多草原而干燥,幽州平原與山嶺交加,巴蜀雖有平原而多丘陵,濕氣乃重。”

“江淮多水系而不少湖澤,江南多泥沼而山川林密……”

“這天下各處皆不相同,莫要以河隴兵法套用他處,否則必然禍害三軍。”

劉繼隆口中所說的這些地域特征,都是這個時代東西南北各地的地域特征。

每個地域隨著時代變化而改變地域特征,劉繼隆也沒有套用后世的地域特征來生搬硬套這個時代。

這些年他從隴右麾下的王燾、俞從暉等牙商口中了解到了這個時代的不同地區特征,所以對于這個時代境外作戰,他更是十分謹慎。

許多人刻舟求劍,見過的西北荒涼,便以為千年之前的西北同樣荒涼,卻不想上千年時間的滄海桑田,如何能夠生搬硬套。

兵法因地制宜,講的就是為將者不能生搬硬套,試圖一招吃遍天下鮮。

李驥等人便是以為自己在西北縱橫,便能將西北經驗套用巴蜀。

劉繼隆要是真聽了他的建議,三軍將士不知要死多少人。

想到這里,他繼續對李驥訓斥道:“再者,我軍雖有重兵在隴南,可朝廷難道無重兵在關中?”

“若我軍主動與朝廷開戰,不知其兵馬布置,深陷蜀地而無法自拔,那以隴右剩余不足三萬之兵馬,能否扛住朝廷重兵強攻?”

“這些事情都想不明白,便不要擅自挑起兵禍,徒害三軍將士的性命!”

李驥被劉繼隆說得滿臉通紅,眾將也紛紛低著頭,口干舌燥。

陳瑛目光掃視他們,心底忍不住輕嗤。

他總算明白,陳靖崇和耿明、張昶他們不與李驥他們牽扯了。

隴右諸將論軍略,難有出節帥左右者,差距甚遠矣。

平日拉幫結派、積攢威望又如何,到了戰場上還不是一瀉千里。

軍中以實力為大,若是沒有相應的實力,捧得有多高,便會摔得有多狠。

當然劉繼隆并沒有針對李驥,而是通過李驥來告訴諸將,行軍打仗并沒有那么簡單,不是張一張嘴就能打出勝仗的。

“坐下吧。”

劉繼隆看向李驥,李驥及眾人只能尷尬坐回位置上,等待劉繼隆繼續開口。

看著他們坐下,劉繼隆這才看向陳瑛:“傳令給高進達,十四鎮募滿兵額后,軍器坊繼續打造甲胄,并將州兵操訓提升至戰兵同等,飯食同樣。”

“此外告訴高進達,繼續販賣陳糧給朝廷,別讓朝廷從中看出不對勁。”

“是!”陳瑛不卑不亢應下。

眼見他應下,劉繼隆掃視堂內,隨后沉聲道:

“暫時不要著急介入六州,先看看朝廷兵馬調度,等尚摩鄢擊退朝廷的幾次反擊后再判斷是否介入六州。”

“是……”

眾將沒了此前的心氣,也不敢莽撞獻策了。

瞧著眾人此番態度,劉繼隆起身離開正堂,諸將也跟著李驥、馬成和尚鐸羅三人先后走出了正堂。

在他們離開的同時,東川軍接令接管綿州及松嶺關、江油關防務的消息也傳往了長安。

與之一同傳往長安的,還有西川、山南西道的軍情。

路巖、徐商、高璩三人再次走入咸寧宮,宮內這次相較以往,可以說整潔不少。

“陛下,東川節度使高駢接旨后,調左兵馬使王重任、右兵馬使張璘分兵駐守松嶺關、江油關,又從梓州多處增兵二千。”

“眼下松嶺關、江油關各有守軍七千,東川節度使高駢請朝廷補發三軍去歲所積欠的軍餉,以助三軍士氣。”

徐商不緊不慢說著,金臺上的李漼聞言詢問:“東川軍餉幾何?”

“東川兵馬三萬五千,其中馬軍七千,馬步軍二萬八千,理應發下軍餉九十五萬貫……”

徐商話音落下,李漼微微皺眉,接著看向路巖:“諸道夏稅糧可有積欠者?”

“回陛下,諸道州縣亦有不少積欠,所交錢糧折色后僅不足五百萬貫,積欠一百六十四萬余貫。”

“眼下應支發禁軍及諸鎮官軍所積欠之軍餉,約七百四十萬貫。”

今年加了稅后,戶部與度支確實有了不少錢糧,可朝廷積欠軍餉也不是一時半會了,積欠的軍餉數量也多的令人咋舌。

李漼聞言略微皺眉,但想到數額龐大的秋稅,當即又道:“催繳積欠諸州縣的欠稅,至于軍餉積欠的事情,先撥付禁軍及京西北六鎮及山南西道、西川、東川等鎮軍餉,再視情況撥發諸鎮。”

“臣領旨……”路巖作揖應下。

徐商見狀,當即又作揖說道:“山南西道傳來奏表,王小年核查山南西道諸鎮、軍兵冊,發現軍中虛額近三成,已下令諸鎮兵將獻金抵罪,收繳錢糧絹帛六十余萬貫匹石。”

“王小年裁汰老弱,募青壯之兵卒于諸地操訓,除率軍前往西川的王符彥所部外,山南西道另募兵卒,眼下得兵二萬,仍需操訓,請朝廷發下軍餉。”

“軍餉之事,陛下剛才已然吩咐過,臣便不再叨擾。”

“此外,州屬規劃后,眼下故桃關聚西川兵八千,鳳翔兵四千,山南西道兵馬三千,另有黔中道兵馬七千調往,聚兵二萬二。”

“臣以為,當以楊復光為主,率軍嘗試收復故桃關西邊的端源縣,擊退關外駐守的三千番騎。”

徐商話音落下,李漼便不假思索道:“此事便依照徐相所言,下旨令楊復光統制諸鎮兵馬,依旨意收復端源。”

“是……”徐商恭敬作揖,接著退回了隊伍之中。

眼見他沒有諫言,李漼卻主動詢問道:“大別山的王仙芝、魯山的龐勛是否出山投降了?”

“回陛下,諸鎮并未有消息傳來,淮南節度使康承訓仍在節制兵馬,圍困魯山。”

高璩咳嗽著走出,朝著李漼行禮稟告。

見他咳嗽,李漼頷首道:“高相還需照顧好身體,莫要在此間病倒。”

“勞陛下擔憂……”高璩緩緩回禮感謝,隨后繼續說道:

“眼下朝廷仍舊在隴右采買糧食,隴右糧食也并未出現什么問題,想來并無朝臣私下告訴劉繼隆,朝廷有討賊之心。”

“好!”李漼難得叫好,高璩也繼續說道:

“臣以為,劉繼隆既然毫無發覺,這說明河西確實與隴右決裂,不然以張議潮等人出身,不可能不會將此事告訴他。”

“既然如此,那朝廷理應繼續采買隴右糧食,實現此消彼長之態勢,待到糧秣充足,便可發兵進擊隴右,打一個措手不及。”

高璩的話讓李漼十分滿意,他要的就是速戰速決。

“既然如此,那便等秋收過后,調撥錢糧從隴右加大糧食買入,朕要在朝廷用兵隴右時,讓隴右無糧可食!”

“陛下英明……咳咳!”高璩連忙恭維,但動作太大,不免咳嗽了幾聲。

待他咳嗽消停,李漼繼續開口說道:“齊內相在前幾日找過朕,稱禁軍隨時可調往西川,不知諸相以為如何?”

“這……”路巖三人面面相覷,皇帝不清楚,但他們可清楚這支所謂禁軍是什么貨色。

無非就是招募良家子弟從軍,剛剛操訓一個多月的新卒罷了。

這種兵馬丟到西川戰場上,恐怕只會讓諸鎮牙將輕視禁軍。

“陛下,臣以為西川之事,不必勞煩禁軍遠征,不如調遣禁軍前往奉天操訓,等待關中糧秣囤積足數后,用于討平隴右的戰事之中。”

徐商婉拒了李漼的建議,同時又給北司留足了面子。

李漼聽后頷首,覺得徐商說的沒有問題,但提到討平隴右的戰事,他又開口道:

“朕以為,討平隴右之兵馬過少,不如征調河東、河陽、都畿、昭義等處兵馬,以求速戰速決。”

“陛下圣明……”徐商既然知道禁軍底細,自然不準備指望靠禁軍打仗。

在他看來,王式口中的十五萬兵馬,恐怕都得從京外調遣才行。

北司那群宦官,肯定是舍不得調動神策軍家底的。

神策軍能打的就那一兩萬人,關鍵時刻根本不會聽取皇帝調遣,還是得靠外鎮兵馬才行。

不過眼下時間尚早,倒也不用急于調遣兵馬。

這般想著,徐商作揖道:“陛下英明,但如今糧秣尚且不足,提前調遣兵馬,只會讓隴右起疑。”

“臣以為,理應等待秋收采買隴右余糧后,再于明年開春調遣兵馬前來,趁夏稅收取時發兵攻隴……”

“卿所言極……”李漼本想夸贊徐商,卻忽然見田允急匆匆從殿外走入,手里還拿著加急而來的帛書。

他的腳步聲在殿內回響,路巖三人紛紛轉頭看去。

“發生何事?”

李漼皺眉詢問,心中隱隱升起不好的感覺。

只見田允跪下,雙手呈出加急帛書:

“陛下,西川急報,嘉州為南蠻所陷,成都府……危矣!”:mayiwsk←→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