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天命所歸_我的姑母是馬皇后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第30章天命所歸
第30章天命所歸←→:
馬皇后幾人已經被馬鈺的話吸引,聽到說淮水,目光立即跟著轉向了代表淮水的那條線。
一旁的內侍們,看向馬鈺的目光更加的熱切。
這是真有本事的,難怪娘娘要收他為從侄。
以后一定要好好巴結。
角落里的馬八爺和馬燁兩人,都非常的羨慕。
若是我們也這么有才能就好了。
不過想到以后要跟著他混,兩人又都變得開心起來。
馬燁年幼心思相對簡單。
馬皇后將他們交給了馬鈺,那他就是他們的靠山。
靠山,自然是越厲害越好。
馬八爺的心情則有些復雜。
悄無聲息就被人利用,還打了嫡皇子,他是真的怕了。
認清自己幾斤幾兩的他,只想回家鄉,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安生日子。
可另一方面,他又不想就這樣狼狽的逃回去。
況且,在應天被那么多人吹捧,他也確實挺享受。
現在有個這樣聰明的人罩著,是不是可以再留一段時間看看?
可他們和馬鈺真的不熟,也不知道對方的性格。
萬一也是個狡猾的狐貍,利用他們呢?
所以他內心是非常糾結的。
不過這會兒可沒人理會他是怎么想的,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馬鈺身上。
馬鈺將手放在淮水流域,說道:
“淮水水系是一套自然生成的,相對獨立又完善的系統……”
這時朱樉插話道:“什么叫系統?”
馬鈺無奈,只能先給他們解釋什么叫系統,然后才繼續說道:
“淮水和兩岸的支流,構成了一套調節水資源的系統。”
“局部地區發生洪澇,多余的水量會順著支流匯入淮水,減輕當地的水災。”
“匯入淮水的水量也不會浪費,而是被淮水轉運到其他地方。”
“比如轉移到某個缺水的地方,緩解當地的旱情。”
“如此一來,洪澇問題和旱情同時得到緩解。”
“如果再有多余的水量,就排入大海。”
“淮水兩岸能發展富庶起來,多賴淮水之功。”
朱棣看了看地圖,疑惑的問道:
“那如果上游發生旱災怎么辦?”
馬鈺笑道:“那就沒辦法了,淮水畢竟不是萬能的,它的作用是相對的。”
“有了它無法解決全部問題,但沒它很多問題將徹底無法解決。”
朱棣撓了撓頭,只有一種感覺:不明覺厲。
馬鈺繼續說道:“現在我們就來說說,沒有淮水,或者說淮水水系遭到破壞,會有什么后果。”
說著,他手指放在了黃河和淮水下游河段。
“黃河奪淮入海,擠占了淮水河道。”
“黃河的水量比淮水大很多倍,如此巨量的水涌入,會沖垮淮水河堤淹沒兩岸土地。”
“這是直接傷害,南宋時期就已經發生過,我不再贅述。”
“接下來我要說的,是持續性的間接傷害。”
“短期內人們察覺不到疼痛,等察覺的時候,已經無力回天。”
馬皇后幾人的表情也變得凝重起來。
馬鈺也沒有賣關子,直接說道:“根子就在泥沙上。”
“黃河水裹挾巨量泥沙,向來有一斗水六升沙之說。”
“隨著黃河泥沙的沉淀,淮水下游河段會逐漸升高。”
“高到什么程度呢,比上游的河段還高。”
“這也就意味著,淮水上游的水,排不出去了。”
朱棡眉頭微皺,說道:“若我沒記錯,黃河奪淮入海之后,淮水借長江河道匯入大海。”
“并未發生你說的問題。”
馬皇后和朱標也不禁點頭,好像確實如此啊。
南宋時期黃河奪淮入海,淮水借長江出海。
到現在已經兩百多年,也沒出太大問題啊。
馬鈺不慌不忙的道:“淮水上游的水,可以借長江出海,中下游的水呢?”
朱棡想了想說道:“淮南(皖南)的水同樣可以排入長江,淮北(皖北)可以引導進入洪澤湖。”
(接下來的淮南淮北,特指皖南皖北。)
馬皇后和朱標看看地圖,好像也沒問題啊。
馬鈺心情非常沉重,說道:“現在我要說的正是黃河奪淮入海,帶來的第二個問題。”
“黃河奪淮之后,先流經洪澤湖,然后才會匯入大海。”
“黃河水進入廣闊的洪澤湖,流速會變慢,泥沙會大量沉淀。”
“天長日久,洪澤湖的湖底也會抬高,湖水會溢出來,到時候我們該怎么應對?”
朱棡想都沒想就回道:“加高加固河堤,將水牢牢鎖在湖里。”
馬鈺苦笑一聲:“是的,加高加固河堤,可從來沒有人想過這么做的后果。”
朱棡眉頭皺起,什么后果?
換成剛才,他肯定認為馬鈺故弄玄虛,但現在他已經沒有這樣的想法了。
可是這么做會有什么惡果嗎?
他又實在想不到。
馬皇后和朱標、朱樉也不解,這有什么問題?
馬鈺沒有說什么,拿起硯臺放在了地圖洪澤湖的位置上。
然后看著三人道:“這就是后果。”
朱標、朱樉、朱棡哥仨還在疑惑,馬皇后的臉色卻陡然變的難看起來。
只見她一字一句的道:“地上懸湖。”
朱標哥仨也終于明白是什么意思,不禁臉色劇變。
泥沙能讓淮水下游河道變成地上懸河,那么自然也能將洪澤湖變成地上懸湖。
一個湖底比周圍地勢還要高的湖泊,想想都知道有多么可怕。
哪天真要是決堤了,無法計量的洪水,將會席卷周遭的一切。
到那個時候,朝廷為了防止洪澤湖決堤,只能不斷的加高加固湖堤。
然后……就是一個飲鴆止渴的局面。
原本的世界,直到明朝晚期才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
但為時已晚,朝廷能做的就是不停的加固河堤。
萬歷年間開始用玄武巖條石修筑湖堤,這個工程一直持續到清乾隆年間才正式完工。
期間付出的代價有多大,已經無法估量。
二十世紀經過科學測量,洪澤湖的湖底,比周圍的平原高出五米左右。
但你以為這就完了?
不,洪澤湖不只是它本身危險,對上游環境的危害也同樣巨大。
馬鈺目光在馬皇后、朱標、朱樉、朱棡四人身上掃過,最后停留在朱棡身上,說道:
“現在我們回頭說你剛才說的那個問題。”
“淮南(皖南)多余的水可以排入長江,淮北(皖北)多余的水怎么辦?”
朱棡嘴巴張了張,一句話都說出不來。
排入洪澤湖?別鬧了,洪澤湖的湖底比周圍的地平線都高,怎么排?飛過去嗎?
淮水下游河道和洪澤湖,形成了一個夾角,將淮北死死的夾住。
多余的水排不出去,但凡下點雨就會形成內澇。
這一片廣闊的區域,成了事實上的‘死地’。
馬鈺繼續說道:“水是會流動的,河南南部、山東南部,地勢都比淮北高。”
“這兩片區域的降雨,也會流入淮北。”
“一旦這些地方大面積降雨,整個淮北都將變成陸上澤國。”
這還不算完,接著他又拿起筆,在淮北(皖北)標注了兩個地名。
分別是濠州和宿州。
看到這兩個名字,臉色本就凝重的馬皇后、朱標等人心跳驟停。
因為前者是朱元璋的老家,而后者正是馬皇后的老家。
過了好一會兒,馬皇后才澀聲問道:
“真的會如此嗎?”
馬鈺能理解她的心情,但依然肯定的道:
“這是必然會發生的。”
“此事其實并不難推理,就算你們不愿意相信推理,也可以按照我說的方向去調查。”
“從南宋到現在,黃河奪淮入海已經兩百多年,有些問題已然顯露出端倪。”
“找幾個懂水利的一探便知。”
馬皇后心中的僥幸徹底被打碎,身軀都不禁搖晃了幾下。
讓朱標等人都擔心不已。
不過她很快就調整好心態,盯著地圖開始回憶馬鈺剛才所說的一切。
朱標哥仨見她無事,也將注意力轉到了地圖上。
馬鈺心中長嘆一聲,他能做的都做了,只希望能改變這個悲劇。
可以說,黃河奪淮入海,對整個北方的破壞,是毀滅性的。
山東、河北、淮北徹底癱瘓。
明清時期,這三處就是農民起義最頻繁的地方,平均十幾年一次。
山東和河北的響馬,更是被著重記錄在史書上。
尤其是滿清,直接默認將淮北當成了泄洪區。
最開始還給點救濟,到后來已經懶得理會當地百姓的死活了。
出身于淮北的學者馬俊亞,為家鄉寫了一本書《被犧牲的局部》。
內容就是滿清時期,朝廷是如何打著大局的幌子犧牲淮北的。
直到二十一世紀,黃河奪淮入海的遺禍依然存在。
大家記憶最深刻的,應該就是二一年的鄭州暴雨。
只是大多數人都只看到了鄭州,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些雨水大部分都流向了下游的皖北。
最后將那里變成了澤國。
安徽是一個省,可皖北和皖南卻是兩個世界。
皖北經濟情況很差,是全國有數的落后地區。
而皖南則是全國排得上號的富庶地區。
造成兩地經濟差距巨大的因素很多,但根本原因就是黃河奪淮入海帶來的遺禍。
更準確說,是洪澤湖。
馬鈺也是從《被犧牲的局部》這本書里,了解的這些東西。
只是,他只知道黃河從南宋時期奪淮入海,就以為一直如此。
卻不知道,黃河在1368年,也就是洪武元年再次決堤。
其中五成多的水量,重新匯入渤海。
四成多的水量,分成兩小股流向南方,繼續走淮水入海。
徐達和常遇春率領的北伐軍,征討元大都能如此順利,也多得益于改道的黃河之助。
他們疏浚河道,將黃河水引入大運河。
使停擺的大運河山東段恢復了航運,直接走水路直搗黃龍。
面對這般迅捷又猛烈的攻勢,蒙元沒有招架之力,輕易就被擊敗。
只是洪武八年,黃河再次從開封決堤,并最終全部南下奪淮入海。
形成了后來的明清黃河。
也才有了后來的那么多人間慘劇。
也因此,馬鈺從朱棡那里得知黃河現狀,才會那么的激動。
雖然他不知道后來黃河發生了什么,卻知道扭轉乾坤的機會就在眼前。
整體南下的黃河很難改道,可現在黃河自己回來了。
朝廷只需要重新規劃河道,加固河堤就可以了。
就算以古代的生產力,也完全可以做到,而且代價也不會特別大。
至于朱元璋會不會這么做。
馬鈺覺得這壓根就不需要質疑。
因為朱元璋和馬皇后的老家,都是淮北(皖北)的。
以華夏人對鄉土的重視,他們必不可能坐視悲劇的發生。
即便是付出一定的代價,也會讓黃河重回故道。
事實上也確實如他所想,很快馬皇后就從沉思中醒來,目光看向馬鈺,語氣凝重的道:
“我們要如何做,才能避免你說的情況發生。”
她自然知道根子在黃河,可這種事情還是得聽‘專家’的。
現在在她眼里,馬鈺無疑就是那個唯一的專家。
馬鈺肯定的說道:“讓黃河重回故道,然后重新梳理淮水水系。”
對這個答案,大家都絲毫不覺得意外。
可是……
朱標表情凝重的道:“元朝修黃河引得義軍四起,怕大家不會同意大動干戈啊。”
朱樉也說道:“獨眼石人的事情,可才過去沒多久啊。”
反倒是朱棡,寒聲道:“這般大的事情可由不得他們。”
“先解釋,還不肯聽的,就全部發配去修黃河。”
馬皇后不禁搖頭,這三兒子太莽撞了。
馬鈺自然明白朱標他們的擔憂,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么長遠的眼光。
也不要高估某些人的操守。
朝廷敢提黃河改道的事情,必然會有很多人跳出來反對。
而且民間對此也會有心理陰影。
到時候那些掌握話語權的人四處散布謠言,恐怕還真的會出問題。
但事情并非無解,不過是一場輿論戰爭罷了。
所以,馬鈺笑道:“事情或許沒有你們想的那么復雜。”
馬皇后眼睛一亮,追問道:“你有辦法?”
馬鈺說道:“首先,大明還未真正平定天下,遠未到修黃河的時候。”
“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將現在的三股河道給固定住。”
“只是固定河道,沒有任何人會反對。”
當然不會有人反對,甚至如果朝廷不去做,天下人反倒是會不愿意。
你大明不去維護黃河,你憑什么得天下?
“按照我的推測,大明需要四年左右就可以得天下。”
“也就是說,我們有四年時間去做準備。”
馬皇后再次頷首,這個時間和他們預測的也差不多。
馬鈺繼續說道:“在這四年時間里,我們需要做一件事情。”
“讓天下人知道黃河奪淮入海的危害。”
“然后再告訴他們。”
“想讓黃河重回故道,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可以說幾乎無法完成。”
朱棡忍不住說道:“為何?這樣豈不是把人都嚇退了嗎?”
馬鈺笑道:“因為現在,黃河自己回去了,我們維修黃河付出的代價就小了很多。”
“關鍵是,黃河的五成多水量,是在洪武元年重回故道的。”
馬皇后心中一動,這么大的隱患,幾乎無解的難題。
卻在洪武元年,黃河自己解決了大部分難題。
劃重點,洪武元年。
為什么不早不晚,非得在洪武元年?
只有一個解釋,也必須只能有一個解釋。
天命所歸。
朱標哥仨也相繼反應過來,然后表情都顯得有些怪異。
他們沒想到,事情竟然還能和天命扯到一起。
可……事情太巧了。
巧到就連不太相信天命的他們,都不得不相信,這事兒或許真的就是天命。
大明天命所歸。:mayiwsk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