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柯南:我真覺得米花町是天堂小說>柯南:我真覺得米花町是天堂最新章節列表 >柯南:我真覺得米花町是天堂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柯南:我真覺得米花町是天堂-解釋一下為什么最近沒有原創案子
正文如下:
柯南:我真覺得米花町是天堂_wbshuku

首先澄清一點,肯定不是沒活了。

畢竟你找找全網站的柯南同人,有幾個讓柯南直接搬走,讓主角自己搭團隊,甚至直接完完全全安排工藤新一死訊公開的。

沒活是不可能的。

但現在原創案子被卡住了倒也是真的。

原因呢……說起來有點尷尬,因為被時代卡住了。

我作為一個正常的普通人,肯定不可能殺過人,也不可能真的破過案。

那么,所有的案件,都一定是虛構出來的。

而推理案件,哪怕是最關鍵點放在案件本身的本格派案件,也必然要結合社會和時代背景。

因此,我不知道是否有能夠有真正的天才能夠完全脫離,但是對我來說,原創一個案子必須要有兩個最重要的關鍵,一個是案子本身的結構,而另一個,則是案件能夠合理發生的時代舞臺。

之前有人批評我,說我的案子總是很無聊,無非就是借用一些所謂的“時代落差”來讓主角不能立刻看穿真相。

但是這其實并不是我的本意。

至少寫到現在,作為一個勉強能稱得上創作者的我個人感受,和很多人認為,科技進步讓偵探推理小說沒有了發展空間不同截然相反,我反而覺得,科技進步之后的現代社會,讓我有了無窮無盡的創作空間。

這里插一句題外話,讓我覺得最有趣的一點就在,現在很多人認為歐美推理小說已經式微,日式推理才是主流,可隨著我自己現在的創作,我的感覺恰恰相反。

日式推理所重視的“詭計”,所謂為了達成“完美犯罪”的“計劃”,才真正是被現有技術革新連根摧毀的那一個。

他們的問題就在于做的太多,準備太多,所謂的“機關”所謂的“密室”,在技術進步后已經完全沒有任何足以生存的土壤了。

而以阿婆為主要代表的英式推理,那種簡簡單單我戴上手套避免指紋過來給你一刀給你一槍,然后走人的“簡單互動”,反而不會因為交互過多留下太多破綻,反而還需要通過對話和排查時間線來留給推理相應的空間。

換句話說,我認為現在的推理小說,反而應該回歸到最簡單樸素的殺人手法與人際關系的排查上。

那么,說回到本書,為什么我會說案件被時代卡住了呢?

先說第一個方面,因為刑偵技術的缺位。

是的,就像我剛才說的,我不僅沒有因為刑偵技術的落后發展而感覺到讓推理小說創作變得簡單,反而這讓我覺得非常困難。

因為哪怕是我在小說中反復強調,兇手一定會犯錯,不存在不犯錯的兇手,各種潛移默化地去明示暗示,但在本格推理類的案件中,如果最后的證據只是兇手不小心在地上留了一個鞋印這類的證據,讀者依然一定會失望。

現在已經不是血字研究的時代了,如果我寫兇手在現場留下了自己的血跡,哪怕后面解釋了他身患絕癥,這是必然的,也依然會被罵爆“為什么不擦干凈,就算騙不過魯米諾,至少也應該會擦掉吧”之類的評論會層出不窮。

所以,我必須要讓兇手在“讀者能夠接受的范圍內犯錯”,任何證據都一定是“兇手為了達成某種目的必須留下的東西”。

就比如滑雪案中的鼻腔噴霧。

但是這樣實在是太難了,我覺得自己至少在短期內不可能寫出比那個夫妻房密室更優秀的“簡單且必須”手法了。

而如果讓犯人回歸到正常不犯低級錯誤的作案,本格推理幾乎沒有可以利用的漏洞。

就比如,戴了手套不留指紋,不受傷沒有血跡或傷口,沒有監控,沒有火藥殘留,不能直接從兇手身上搜出來下毒的證據等等。

在排除了這一切之后,你就會發現如果刑偵技術沒有突破,達成文學作品中的“完美犯罪”簡直輕而易舉。

只要不犯低級錯誤就好了。

就好像我所寫的十多年前下毒案一樣。

為什么那個案子一定要放在十多年前?

其實是為了減輕沒有證據帶來的“挫敗感”,因為如果夫人沒有犯錯,如果她沒有把木盒留下,就真的是完美犯罪了。

根源就在于,那個時代的檢測儀器,無法從潑灑的咖啡中提取到糖精。

所以我只能安排一個過去式來緩沖。

種種困難,我認為這才是英式推理真正式微的原因。

因為太難了。

設計一個看起來完美的案件在那個背景下其實沒什么難度,真正困難的是,你要在找出能夠讓偵探證明犯人的證據,又不讓犯人犯錯。

就連天才如阿婆,也經常要讓波洛用釣魚手法讓真兇自爆正是如此。

可能用的,能寫的,都被阿婆寫盡了,這時候,日式推理天馬行空的機關密室就占據了上風。

讓讀者被花哨的手法吸引,從而忽略越簡潔其實才越困難的本質,用花哨的手法留下海量用于偵破的證據。

事實就是,花哨的機關手法,本質不是犯人脫罪的計謀,而是創作者為偵探準備的外掛。

可我不會寫機關,也不會寫暗號,所以用不來。

客觀上我不具備寫日式推理的能力。

這也就導致了,在2000年出頭這段日式推理占據絕對主流的時間段,我也陷入了和英式本格派同樣的困境。

兇手的強度過高了,盤外招又讓讀者厭倦,所以反而沒有辦法寫出好案子。

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個人在創作中,案件一定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背景。

之前的創作沒有遇到這個問題,不是因為我真的經歷過那個古老的年代,而是因為其實很有趣,對“過去式”的案件來說,他到底是1930年1940年的波洛,還是我設定的1980年左右的投毒案,其實對于讀者來說觀感是一樣的。

畢竟大家都沒有真的經歷過那個時代,對我們來說,只要知道那是一個沒有DNA,沒有現代科技的“過去”就夠了。

可偏偏2000年之后的時代,我們都經歷過。

可偏偏2000年之后的時代,和現在又有著天壤之別。

可偏偏當我去回想那個時代的時候,好像又什么特點都回憶不起來。

它就好像是一個夾在高度發達的現在,和高度不發達的過去之間,混沌迷茫的過渡期。

既不能讓我完全依靠自己的經驗,用互聯網時代的新犯罪作為背景,又不能讓我從熟悉的阿婆等推理作家小說中獲取靈感作為藍本。

于是,結合兩者,我發現卡在這個新舊交替的過渡時代,我的任何構思都無法安置在里面。

其實目前我已經有三個非常完整的案件大綱了,兩個刑偵類,一個本格類。

可偏偏它們就沒有一個可以在這個時代登場。

要么不具備案件發生的社會背景,要么不具備偵破案件的技術支持。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在我不斷翻找素材的時候才意識到的最痛苦的事實。

那就是為什么對我來說,這個2000年后的近現代會讓我覺得如此混沌。

我對案件刑偵的認知,當然和大家一樣源自各種影視或文學作品。

之前說過了,阿婆等老一輩的大家構筑了我對“過去”的認知,這些已經隨著柯南世界線時代的進步成為了只能提取細節的素材和創作理念。

而現在呢?

它源自《犯罪現場調查》。

這是我美劇的啟蒙,也是我對“現代刑偵”的啟蒙。

所以我在文中也隱晦地提到過吉爾·格瑞森。

可偏偏這部2000年就開播的美劇,在刑偵技術的應用上……

保守估計大概領先了日本人十年。

是現實日本,不是柯學宇宙。

誰讓這是個傳真機軟盤都當寶貝的國家呢?

再回頭去看,2005年美劇已經在《識骨尋蹤》了,日本人還在為DNA作為核心證據爭論。

致敬最多的《犯罪心理》也是2005年。

這種時代錯位的落差我到底要怎么去填補?

關鍵是柯南漫畫的科技雖然在“半年內”飛升發展,可偏偏青山的主線非常連貫,每個劇情階段對應的科技水平還不能亂跳,不然原作劇情會出超級bug圓不了。

所以我現在必須花大量的精力去填補這一段錯位的時代,只有自己弄先把這個時代的狀態弄明白了,才能安排上合理的原創案件。

實話實說,在創作到這里之前,確實是我從未想過可能會面臨的困境。

智能機,互聯網,新型刑偵技術快來救救我……

更新不會受影響,畢竟雖然因為是同人被原作時間線卡住了所以寫不出什么好東西,但是也畢竟是同人還可以寫原作……

只不過原創應該還要再等等……

我攢了三個案子寫不了我也頭疼啊……:wbshuku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