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倒計時90天:華夏進入一級戰備小說>倒計時90天:華夏進入一級戰備最新章節列表 >倒計時90天:華夏進入一級戰備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倒計時90天:華夏進入一級戰備-兩百五十二、太空電梯第一階段
正文如下:
_倒計時90天:華夏進入一級戰備_科幻小說_螞蟻文學

←→:

“這就是我們計劃使用的的太空電梯專用線纜。”

材料開發實驗室里,杜老指著前方一根被夾在兩臺機床中間,差不多一厘米直徑的銀灰色合金纜說道。

這根合金纜從外表上看就和普通的鋼纜差不多,不過顏色更暗一些,還能在切口處看到有五根極細的金屬絲延伸出來。

在杜老先前關于紙鳶計劃的介紹之后,無論是中樞還是指揮中心都極為關注,第一時間就派出了以姜老和楊院士帶隊的專家組去驗證可行性。

如今,他們就在航天中心的材料開發部門,專門來測試構想中的玄羽納米材料纜繩。

似乎是看出了兩人的疑惑,杜老指著切口處那些金屬絲說道:

“這些是五根超導材料制成的金屬絲,專門用來給攬繩供電。”

“玄羽納米管在不通電的前提下,由于本身的特殊構造,超過一定長度就很容易自毀,必須通過相轉移狀態提高強度。”

“所以供電就是重中之重,這五根超導材料金屬絲,每一根都可以完成供電的任務,為了防止萬一,我們同時采用五根,而且每一根的電源都不一樣。”

“合金纜上每隔一千米,就會設計一個回路環,用來確保那段距離的充能。”

“說實話,雖然就是一條纜繩,但是耗電量非常驚人,每根金屬絲都需要一個專用的聚變堆才能保證不出意外。”

“好了,讓我們開始實驗吧。”

實驗室內立即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幾層玻璃墻后方隔離實驗區域那根銀灰色的合金纜上。

杜老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滑動,調出了測試程序。

“這根測試用的繩子不算長,因此單憑我們實驗室的供電就足夠了。”

“我們先從靜態負載測試開始。”杜老的聲音在安靜的實驗室內格外清晰,“老楊,麻煩你記錄數據。”

楊院士點點頭,打開了全息記錄儀。

姜老則走到觀察窗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測試區域。

“啟動第一階段,其中一根超導絲開始供電,負載一噸。”杜老下達指令。

機床發出低沉的嗡鳴,合金纜兩端開始被緩慢拉伸。

墻上的全息投影實時顯示著纜繩的應力分布圖,藍色的線條在虛擬模型中規律流動。

“一噸負載穩定,應力分布均勻,無異常。”技術員報告道。

杜老看了眼數據,“繼續增加至100噸,模擬近地軌道段應力。”

隨著負載增加,兩臺充當拉力器的機床開始發出咔嚓咔嚓的機械聲。

合金纜表面開始泛起微弱的金屬色光暈,那是超導金屬絲通電激活納米管相轉移狀態的跡象。

“100噸穩定,納米管供電后相轉移狀態穩定,應力分布均勻,在預期范圍內。”楊院士看著數據說道。

“啟動第二根超導絲,雙路供電,負載提升至300噸。”杜老繼續下達實驗命令。

控制室內,十幾雙眼睛緊盯著隔離區域。

隨著第二根超導金屬絲激活,合金纜表面流動的光暈突然增強,呈現出奇特的干涉波紋。

“等等!”姜老突然喊了起來,“西側夾具附近出現異常波動!”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到實驗室西側。

在拉伸的合金纜表面,距離夾具約三十厘米處,合金纜繩表面正以肉眼可見的頻率震顫著。

“是駐波效應。”

杜老立即判斷出來,“兩根超導絲的電流相位差引發了納米管共振,操控人員,立即把2號超導絲的供電頻率下調0.3赫茲。”

隨著杜老的指令,幾秒鐘后,異常的波動逐漸平息。

楊院士長舒一口氣:“共振消除,應力分布重新均勻化。”

杜老卻盯著數據若有所思:“這個現象很有意思記錄下來,我們需要研究多路供電時的相位同步問題。”

“現在,接入第三路供電,負載提升至500噸,模擬同步軌道段工況,注意保持供電頻率穩定。”

當第三根超導金屬絲激活時,合金纜突然發出高頻嗡鳴,整個實驗室的燈光都暗了一瞬。

應力分布圖上,三個明亮的節點沿著纜繩均勻分布,節點之間的區域卻開始泛紅。

“不好!”負責使用觀測儀器的技術員驚呼出聲,“局部應力突破安全閾值!”

杜老一個箭步沖到主控臺前:“不是應力問題,是供電不均衡!快把1號絲的電流提升15!”

隨著指令執行,異常的紅區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退。

楊院士擦了擦額頭的冷汗:“這多重線路供電的平衡比預想的更敏感”

“這才是我們做測試的意義。”杜老緊盯著數據,“通過這個臨界值,實際部署時可以在每個回路環處設置動態平衡器,確保供電始終穩定。”

這時姜老突然指著監控屏幕:“你們看,纜繩表面”

在高強度拉伸下,合金纜表面不再是均勻的銀灰色,而是浮現出細密的六邊形紋路,就像蜂巢結構被投影到了表面。

更驚人的是,這些紋路中正流動著彩虹般的光澤。

“相轉移狀態的宏觀顯現”杜老的聲音帶著幾分驚嘆,“納米管在強電場下形成了協同晶格...這現象只在理論模擬中出現過。”

“負載500噸穩定!”操作員的聲音有些緊張,“所有參數回到安全范圍!”

杜老深吸一口氣:“準備極限測試。五路供電全開,負載階梯式增加,目標——1000噸。”

隨著五根超導金屬絲全部激活,合金纜徹底變了模樣,表面的六邊形紋路變得流光溢彩,以某種復雜的規律脈動著。

“600噸...700噸...800噸...”操作員報數的聲音越來越緊。

拉力越來越大,可是合金纜的狀態卻極為穩定,甚至比一開始實驗時的狀態還要好。

杜老嘴角微微上揚:“看到了嗎?一旦相轉移狀態完全激活,配合玄羽納米材料,強度和穩定性都能極限提高。”

“900噸...950噸...1000噸!”

在令人窒息的幾秒鐘后,操作員大聲宣布:“1000噸負載穩定!相當于設計極限的125!”

杜老的目光依然鎖定在監控畫面上:“還沒結束...保持負載,我們要觀察長期穩定性。”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在全負載狀態下,合金纜表面的光紋持續變幻,其本身卻根本沒有任何變化,就仿佛上千噸的拉力根本不存在一樣,看不到任何金屬疲勞的樣子。

所有的檢測儀器上,也全部顯示這合金纜此時的狀態完全正常,沒有應力堆積,沒有暗傷積累。

就這樣,實驗持續時間一直過了三個小時,期間沒有任何問題。

“很好,現在開始極限測試,斷開其中四根超導絲,只留下最后一根供電。”

“立即斷開1至4號超導絲,保留5號供電。”杜老果斷下令。

姜老猶豫地看向杜老:“老杜,直接斷開四路供電?這樣極端會出問題的吧?”

“沒有任何問題。”杜老的目光始終沒離開監控屏幕。

“如果連這種程度的冗余測試都經不起,它就不配被稱為太空電梯的脊梁。”

隨著四根導線的供電被切斷,合金纜表面的流光瞬間暗淡幾分,可是馬上又恢復了原樣。

“果然是這樣,相轉移狀態一旦徹底激活,只需要保證足夠的電力供應就能維持最大狀態。”

“我們只需要確保一開始的穩定供電就好,甚至可以只用一根導線。”

“現在開始最后一項測試,切斷五號的供電。”

隨著最后一道指令執行,5號超導絲的藍光驟然熄滅。

合金纜表面的所有光紋如同退潮般緩緩消失,一點一點變回普通的銀灰色。

監控屏幕上的數據開始瘋狂跳動——這是納米管自毀進程啟動的征兆。

“自毀率每秒5...7...9!”技術員的報數聲越來越急促,“二十秒后將達到不可逆閾值!”

杜老死死盯著計時器:“十秒后準備重啟供電。”

隨著計算機開始倒計時,實驗室里的空氣仿佛凝固了,每個人都能聽到自己劇烈的心跳聲。

“十、九二、一——啟動1號超導絲!”

藍光重新亮起的瞬間,奇跡發生了。

那些本應已經崩潰的納米管結構以驚人的速度重新組織起來。

應力分布圖上的紅色區域被迅速抹去,取而代之的是健康的藍色。

杜老終于露出今天第一個真心的笑容:“這證明了玄羽材料的一個特性——記憶效應。”

“即使在斷電狀態下,它們的晶格結構仍能暫時保持相轉移狀態。”

楊院士飛快記錄著數據:“這個緩沖期有多長?”

“根據剛才的數據”杜老調出曲線圖。

“在1000噸負載下,大約35秒,實際在太空環境中,由于溫度更低,這個時間可能會延長到兩分鐘。”

“足夠我們啟動備用電源了。”

實驗室里頓時響起熱烈的歡呼聲。

但杜老已經轉向下一個測試內容:“現在進行疲勞測試,循環負載從100噸到1000噸,頻率0.5HZ,持續一萬次。”

“現在?”楊院士驚訝地問。

“現在。”杜老的目光掃過疲憊但興奮的團隊成員,“因為我們的太空電梯等不起,人類的未來也等不起。”

“三天內,我們必須完成所有的測試,確保整個紙鳶計劃徹底萬無一失!”

三天后,一份極為詳細的資料由疲憊到極點卻也興奮到了極點的楊院士提交到了指揮中心。

紙鳶計劃,正式開始!

三號大陸西北核心工業區,大量的玄鋼和羽鐵礦石被運送到這里。

這里已經修建成了最大的玄羽納米材料生產基地,將負責紙鳶計劃所需要的所有特制合金纜繩的制造。

鄭民強放下行李,環顧這個突然變得擁擠的宿舍區。

作為東國老鋼鐵最優秀的特種鋼纜操作技師之一,他和三千多名同行在二十四小時內被調集到了這里。

“老鄧,你也來了?”背后傳來熟悉的聲音。

唐天宇,他在全國技能大賽上的老對手,正拖著行李箱大步走來。

“這陣仗,比當年前面移山工程還要大。”鄧民強指了指遠處燈火通明的廠房,“聽說要生產一種能通到太空的繩子?”

王海神秘兮兮地壓低聲音:“沒錯,聽說這玩意兒叫玄羽納米材料,能吊起一艘航母,我們要用它來造太空電梯”

他們的對話被尖銳的哨聲打斷,穿著藍色制服的工程指揮官站在廣場中央,手持擴音器:

“全體人員注意!”

“十分鐘后B區3號廠房集合,換上無塵套裝進行崗前突擊培訓!重復,十分鐘后”

穿過長的遠超常理的防塵通道,B區3號廠房內部比鄧民強想象的還要壯觀。

三十條全自動生產線呈放射狀排列,中央控制臺像布滿顯示屏,顯示著每一個環節的

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懸掛在廠房正中的那截銀灰色纜繩樣本——直徑約一厘米,在燈光下泛著奇特的金屬光澤。

“那就是我們的目標。”總工程師楊院士的聲音通過廣播系統傳遍廠房。

“從今天起,你們每個人都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工程的建設者之一。”

鄧民強站在3號生產線前,面前的設備與傳統鋼纜生產線截然不同。

除了常規的絞合機、熱處理爐外,新增了五臺標著超導絲嵌入單元的奇怪裝置,以及一個充滿藍色液體的透明艙室。

“注意看操作演示。”培訓工程師啟動模擬程序。

金屬原料首先在納米處理艙中被轉化成頭發絲細的玄羽納米管束,隨后五根超導金屬絲像神經般被精密編織進管束中心,最后經過固化爐,出來時已變成杜老展示的那種神奇合金纜,只不過要細的多。

“這種特殊纜繩要承受的拉力相當于”總工程師在中央大屏幕上寫下一串天文數字。

“所以任何瑕疵都是致命的,質檢標準是超高強度鋼纜的一千倍以上。”

“各位都是相關行業的精英,話我就不多說了,熟悉半個小時后正式開始作業。”

“不要害怕失誤,我們不計成本,不計損失,但是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前摸清楚材料特性,磨練出足以完成任務的技藝!”

“訓練時間三天,三天后我們將在你們當中挑選出最為優秀的兩百名操作工人,進行第一階段五萬公里直徑0.5厘米的線纜制造。”

“現在,訓練開始!”

(二合一):mayiwsk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