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逃荒,秦香蓮的養娃人生_第149章設變影書
:yingsx第149章設變第149章設變←→:
紀秦娥本來只是隨意猜測,這會兒也有些震驚,畢竟春娘和冬郎確實被教養得很好:“他們倆真也這樣?”
秦香蓮點頭:“逃不過的,從前阿姑還在,她教春娘紡織的知識,冬郎就回來跟我說祖母只愛春娘。阿舅教冬郎木匠的知識,春娘就回來跟我說祖父只愛冬郎。倆人,不止吃穿上要求平等,還必須學一模一樣的東西,所以冬郎也懂織布,春娘也懂木匠。”
連春娘和冬郎這樣的孩子都為愛吃醋,沒了理智,紀秦娥更是堅定只生一個的想法,道:“兄弟閻墻的例子屢見不鮮,我生一個。”
秦香蓮笑著點點頭,有秦慶辰為例,愛孩子的母親總舍不得委屈自己孩子的,無論如何,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一切,包括唯一,這是根植在基因里的母性。
而像齊嬸子與小齊氏這樣的母親,也根本不能說她們不愛孩子,那是另一層時代的局限性,受饑餓與壓迫催生出來的不安不允許她們做出唯一的選擇,那更不是她們的錯。
秦香蓮受齊嬸子恩惠,自然想著回報一二,這會兒叮囑秦慶辰:“五娘,我教給你的那些東西要謹記,若在市舶司學院里學到與我教的截然相反的內容,或者我不曾提及到的知識,都記在心里實地去驗證,這件事上,信賴實踐比信賴權威更安全。”
秦慶辰點點頭:“好。”
秦香蓮又遞給秦慶辰一兜子吃食,皆是這些日子春娘冬郎讀書去了,她在家無所事事的時候做的干貨,積累不少:“在外頭想家,多吃些家鄉味道,骙骙走的時候我也送的好些,不用跟阿姊客氣。”
秦慶辰這才收下,紀秦娥拿得就更多了,都有些不好意思收但又舍不得拒絕,也是被秦香蓮勸著笑納了。
秦香蓮幾個姊妹開的店,說是紙坊,現經營模式倒更像是文具店,紀秦娥請命載了不少過去江南,也幫著在當地推廣售賣,略盡綿薄之力。
眼見紀秦娥的船離開均州,強忍著眼淚的春娘和冬郎撲在娘的懷里大哭,那嚎啕聲震耳欲聾,吵得齊嬸子都不哭了:“原來滿秦家莊最舍不得五娘離開的,是這倆孩子。”
還沒入冬,身上衣裳穿得不厚,秦香蓮覺得懷里濕漉漉的,輕聲調侃道:“局部地區強降雨。”
倆孩子充耳未聞,哭了個盡興。
等回了家,倆孩子道:“娘,你怎么不安慰我們,還笑話我們?”
秦香蓮假意正色道:“娘不應該,可娘也是第一次見洪水泛濫,原諒娘。你們曾祖母,還有祖母祖父和織宋姑姑走的時候,沒見這么傷心,這次怎么哭這么厲害?”
春娘沒哭了,眼還是紅的:“那時候年紀小,還不懂,現在懂什么叫難過了,感情的表達也是需要學習的,我們讀了不少離別詩,都是表達的典范。”
冬郎道:“就比如說,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我們今天不止難過五娘的離開,更想起來那年今日的親人們,還會想著我們有朝一日也會離開秦家莊的景況。”
秦香蓮眼里的笑意消失得無影無蹤,她試圖用幽默消解孩子們的愁緒,但孩子們比她想得要更強大,他們敢于直面人生的聚散離合,不吝于付出真心與眼淚。
至少在這一方面,孩子們表現出非常健康的心態,比她這個做娘的還要健全,秦香蓮回道:“是的,我們也要離開秦家莊,甚至離開武當縣離開均州,去看看更大更廣闊的天地,我打算等程先生守孝期滿,關閉學堂,就帶你們離開。”
春娘和冬郎點點頭:“我們也猜到這個,只是去哪兒,去江南找大家嗎?”
秦香蓮直言道:“沒有想好,程先生說會為你們推薦新的夫子,要看看新夫子在何處授課以及你們和新夫子相處得如何,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
不止秦香蓮這邊的計劃有變,紀秦娥那邊也有大變動。
泉州市舶司籌建得如火如荼,林氏內部卻鬧起了分裂。
丁憂在身的林杞暴露出自身的貪功冒進與急不可耐來,自毀清譽,夜間結廬守墓,日間行走官商權力場,親身參與到泉州市舶司之中,屢犯宋律,不守禮教,引人攻訐。
這是被敵對勢力的利益集團抓到手里的小辮子,在此緊要關頭,林氏不得不做出很大的犧牲,才能暫時壓制此事,僅是壓制,談不上解決。
泉州海商一家獨大的格局再次改寫。
林杞的堂弟有率族眾離家自立門戶的打算,族內為此事似乎爭斗不休,紀秦娥不曾參與進去,但林氏的風波還是不可避免地將波及到她。
秦香蓮知道這事,還是秦有根回來說的,他有好久沒回來,既然回來,總要去探望秦香蓮這個老東家,也給她帶回來了一些外頭的信件。
秦香蓮看完信,又問了幾句秦有根林氏的近況,道:“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件事發生的時機都恰好。”
秦有根笑道:“也是,好事也不見得結果是好,壞事也不見得結果不好。阿姊,每次聽你的話像吃定心丸,見效極快。”
秦香蓮不回應秦有根越來越嫻熟的恭維本事,道:“娥娘剛走,你就回來,剛好錯過了。”
秦香蓮也問了下陳年麥的近況,才知道二人并不同路,秦有根安慰道:“姊夫比我穩重,又是林家親女婿,我都好好的,他也不能差的,我打聽過,很是如魚得水。”
聽得出來是安慰的話,秦香蓮笑了笑。
秦有根同秦香蓮交談過,又在家這邊呆幾天,就追著紀秦娥去了,他是急行船,紀秦娥攜帶貨物正常速度偏慢,所以他是有機會追上紀秦娥的。
紀秦娥才帶些東西走,這回也沒有很多需要秦有根捎帶的,齊嬸子既是玩笑又是認真:“捎個平安去吧。”
秦家莊的人一日日地往外走,留在家里的長輩們萬分牽掛,可這些牽掛細數起來,也不過是平安二字。
也正正是平安,難能可貴。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