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娘子比我帥_影書
:yingsx←→:
防盜比例百分之五十48小時,可補訂或等待48小時后正常閱讀
趙悅看向南這模樣似乎是真要把她送到家才準備回來,心下好笑,明明知道她比之一般男子都還要厲害幾分,卻偏偏還是在下意識的將她當做女子照顧。
“好了就送我到這里吧,翻山越嶺的我已是熟了,若是你要跟著我去我家,少不得一會兒還要我再送了你回來才能放心。”
這話說得忒是霸氣,卻愣是叫向南聽得臉紅,送了他回家才能放心什么的......
趙悅目光在向南臉上頓了頓,而后突然輕笑一聲,笑聲里帶著戲謔打趣,眼神卻透著認真,“其實阿南很是不必擔心還不了我對你的好,戲文里不是說過么,救命之恩無以為報,那便以身相許便是了,不如阿南考慮一下聘娶我回家好好報答我的恩情?”
趙悅突然這么一說,叫原本還因為趙悅明言擔心他而暗暗懷揣著小羞澀的向南頓時腦袋里都轟隆隆開起了火車,瞪著眼傻愣愣的看著趙悅“啊?”了一聲。
等到趙悅笑著伸手輕輕松松的將他抗在肩上的糧袋單手拎著轉身走了,向南看著趙悅的背影突然回過神來,“趙、趙趙姑娘,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是他想的那個意思嗎?
所以他這是突然天降超級桃花運了嗎?
趙悅沒有停下腳步,只回頭朝向南一笑,“呆子,下次見面叫我阿悅啊。”
所以說趙姑娘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還有啊下次見面是什么時候啊?是明天還是后天亦或者大后天啊?若是明天又該是上午還是下午呢?
向南站在路邊一直看著趙悅消失在樹林間,等看不見人影了還站了許久,腦袋里翻來覆去掰碎了揉爛了的琢磨趙悅離開前說的那兩段話到底什么意思。
“趙姑娘對我有意思?趙姑娘在開玩笑?”
若是有意思,可他現在要長相沒長相要家世沒家世的,要是擱現代那真的是一道再簡單不過的推論題,由已知條件推算出注孤生的結果一點不含糊。
可這不是現代,趙姑娘再是不落世俗也不可能用終生大事來戲耍他吧?
向南想得入神,回過神來天邊夜色都漸漸圍攏了,向南連忙小跑著往家去,等到見了在院門口不放心正在張望的向劉氏依舊有些心不在焉。
“娘,你怎么還不回房休息。”
家里為了節約燈油,都是天不黑就洗漱完上床睡覺的,唯一會點燈的也就向南那個房間了,偶爾向劉氏跟阿茶有沒做完的活也會拿到向南房間門口借著燭光抓緊時間做。
向劉氏瞧著自家兒子跟丟了魂兒似的,說個話都沒精打采的,心頭一跳,眉頭忍不住的就皺了皺,隱約覺得有什么不妥之處,“阿南,怎的這么晚才回來?可是跟趙姑娘在哪處說了什么話?”
一聽見向劉氏提起趙悅,向南忍不住的就有點那啥,好在院子里光線不明亮,向劉氏也因為長期營養跟不上導致有些夜盲,向南滾燙的耳朵跟臉頰倒是沒叫向劉氏看了去。
向南眼神飄忽了一陣,含含糊糊的搖頭,“沒,趙姑娘早就走了,說不定現在已經到家了,我就是瞧著夜色合攏的天好看,一個人在村口站了會兒。”
以前兒子也時常站在床邊看著窗外的雨酸溜溜的作詩,向南這話引得向劉氏想起了某些不好的記憶,頓時生出了一點緊張感。
先前向劉氏還擔心向南是在外面跟趙悅多說了話,現在卻瞬間覺得比起那夫子家的小師妹,趙悅反而也沒她一開始想的那般不如意了。
“我的兒,你可是想起了什么不高興的事?學堂那邊......”
這半個來月向南都沒說要去鎮上學堂,也沒再對月為那夫子家的姑娘吟詩,向劉氏這才放松下來的,可若是因著出去一趟見了天色就起了心思,向劉氏覺得以她兒子的性子,還真不是不可能。
說起學堂,向南頓時將注意力從趙悅那里收了回來,“娘,本是要跟你說的,明日我先去學堂那邊拜訪夫子,這幾天試著提筆寫了兩篇文章,我想拿去請夫子幫忙看一看,若是哪些地方不合適,也好有時間琢磨琢磨。”
雖說是七月才補考,可時間這東西最是滑不留手,想想剛穿越來的時候,再想想現在,竟是已經過去了半個月多快要二十天了。
每天里忙忙碌碌的瞎折騰,時間過得忒是迅速。
向劉氏聽說向南要去學堂,很是惆悵的嘆了口氣,不過兒子是去請教夫子寫文章的,到底是再正經不過的事了,向劉氏只能回屋跟阿茶準備起明日給夫子的隨禮。
好在今日有趙悅送的野豬肉,好歹讓向劉氏不至于琢磨得頭疼都拿不出什么看得過眼的東西。
“若是非要讓我在李姑娘跟趙姑娘之間選一個,我倒是寧愿選趙姑娘了。”
向劉氏睡前跟阿茶如此感慨,可見對那夫子家的李姑娘很是不滿意。
阿茶聞言猶豫了一下,還是將自己心里所思所想簡單的說了說,“娘,為何大家都喜歡走個路都要喘幾回的病弱女子,明明還是如同趙姐姐這般身體好的女子才更好吧,若是嫁入農家可幫著夫家做更多的活計,若是嫁入富貴人家,便是生個孩子也是身體好的女子更好吧。”
因著是跟娘親在房間里說私房話,阿茶并沒有什么顧忌,說起女子生孩子的事也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向劉氏聽了卻是一愣,只含含糊糊的說了一句那些貴人就喜歡弱柳扶風病弱西子的女子,阿茶哦了一聲就沒說話了,向劉氏卻是翻來覆去的想著阿茶說的那些話。
向劉氏比起阿茶可是更動女子生產這事兒,說起來當初夫君在世時就很不贊同她為了變“美”跟風一日只吃一頓,懷了阿南的時候夫君還硬逼著她每日吃四餐。
那時候村里就向劉氏懷孕胖得最厲害,不少人都嘲笑過她,偏她夫君說是當母親的身體越好以后生下的孩子才能更健康。
夫君看過不少書,幼年時候還曾立志要做大夫,為了孩子,向劉氏自然是忍了旁人的嘲笑,結果等到生產時果然因為她身體好生得快不說,阿南生下來也是胖嘟嘟的很是健康。
村里哪家婦人沒有早夭過幾個孩子的,偏就向劉氏生了兩個孩兒就養大了兩個,阿南跟阿茶雖然因為這幾年生活差了看著面色蒼白瘦弱,卻也是沒怎么生過病。
按照阿茶跟夫君的話,難不成真的是身體好的女子才能更好的開枝散葉?
向劉氏陷入了深思,等到阿茶都開始做夢吧嗒嘴念叨好吃的時候,向劉氏都還沒睡著。
向南不知道向劉氏跟阿茶的談話,回了房間洗漱好,暫且放下繼續琢磨趙悅那兩句話的深層含義,靜下心來借著燭光又看了兩遍明日要拿去給夫子看的那兩篇策論。
時下考科舉,結結實實的要考上三天兩夜,除了簡單的墨義跟經貼,最重要的就是策論,隨后還有屬于加分題的賦詩。
墨義跟經貼,簡單來說就是名詞解釋跟填空題,這個只需要熟背考試范疇內的那些書籍即可。
策論對考生的要求就高多了,要想寫出一篇出彩的策論,除了典故名言隨手拈來遣詞造句足夠出色,還要精通社會現狀、百姓所思所想、務農、水利、時政、軍事、管理等等,所以古代書生還真就不是死讀書就能考上科舉出人頭地。
這也是為什么向南一來就覺得自己走正規科舉路子出不了頭的緣故。
好在考秀才還是稍微要簡單一些,吳越郡是個人口大郡,可因著多山脈,經濟并不算發達,也沒有多少世家,這也導致了讀書的人數就從根本上減少了很多。
每年秀才的名額不算少,向南覺得自己還是能去爭取一下。
至于以后,向南想著可能可以試著走明經科,混個小業務員也不錯。
進士科跟明經科并不矛盾,一個人在有了進士科功名之后依舊可以正常報考明經科,不過兩者的區別卻很大。
簡單來區分,就是進士科的以后前途無限,明經科的要想做什么大官就很難了,很多人終生都是底層的小業務員。
明經科分為很多,基礎的就是明法明書明算,明法考的就是司法,出來后任職就是古代司法部門。
明書就是經貼之類的,出來以后就去教育部門工作,明算則是古代的數學考試,類似現代的會計,做得最好的就是去戶部工作。
向南沒什么大志向,也不覺得自己能在古代官場混出什么大名堂,最好的想法就是以后當個教諭啥的,這個夠清閑嘛。
不過這些都是向南一個人瞎想,當務之急還是好好讀書爭取這次能考上秀才,嗯考上秀才之后就能去學堂坐觀替人寫書信掙錢了,還能將家里的田地免稅。
向南想了很多,根本就沒有像向劉氏擔心的那樣想到學堂里那位小師妹李姑娘,因著明早要趕路,向南檢查了兩遍策論之后就搬了書簍將筆墨紙硯書籍之類的帶了一些,萬一用得上到時候也好拿出來用。
整理好了書簍,向南早早的就吹了油燈上床睡覺了。
抬著石頭的那幾個男子一個個脖子上的青筋都鼓起來了,等到一路抬著到了縣衙后門邊的院子里放下石頭,一個個都出了一身的汗。
院子里早就有人準備好了巨大的秤,衙役們咬牙將石頭重新抬起來放到一邊的大木桶里放好,另外就有人在另一邊不斷的加了石頭往框里放。
等到框里的石頭跟木桶里的大石頭重量持平了,這才停下動作,一會兒秤了小石頭的重量全部加起來,就能得出大石頭到底多少斤了。
忙活了一陣終于忙完,向南看得也是心滿意足,看了幾眼那比他都還高的天平秤中間那根堅固的秤桿,向南都想自己爬到另一邊的框子坐上一會兒,秤看自己現在多重了。
不過現下是在別人的地盤里,向南沒好意思真爬進去。
轉頭看見那幾個衙役又吭哧吭哧將木桶里的大石頭又抬出來,向南看著幾人脫了外衫露出來的手臂上鼓起的肌肉,不由感慨,“沒想到這幾位大哥這般厲害,這石頭這么重,居然也能從縣城門抬到這里也不歇一口氣。”
向南估摸出來的重量是四百六十三千克,抬石頭的人有四個人,分攤下來一人也要擔負兩百多斤的重。
向南自然不曉得抬石頭的這幾個衙役不是不想休息,是知道自家大人就跟在后面呢,咬著牙也只能默契的加快步伐一口氣給抬回來。
不過現在幾人被向南這么一夸,還是很高興的,畢竟這位公子瞧著就是個讀書人,居然也能稱呼他們這些武夫一聲大哥,夸贊起他們也真心實意的,最關鍵的是這位書生還是當著他們大人夸的。
衙役們抹著汗也紛紛咧嘴笑著朝向南客氣的拱了拱手。
向南客氣的朝幾人也回了禮,半點沒有敷衍怠慢的意思,秉持著你對我尊重我也對你尊重的意思。
苗大人看得好笑,揮了揮手讓幾個衙役下去休息休息,就怕這幾人還要客氣個沒完,要互相捧臭腳呢。
“得了你們幾個今日出了大力氣,一會兒趙順去吩咐廚房給他們整治一桌好酒好菜,今晚就好生喝個酒吃個肉,可是不準喝醉了耽誤明日上差知道嗎?”
幾個衙役自然是高高興興的應了,且自退下不說。
院子里還有一個撥算盤的賬房兩個仆從以及苗大人之前就帶在身邊的隨從趙順正在忙活著稱重。
苗大人也不留下來慢慢的等了,叫上向南兩人一路去了一處偏廳。
有丫鬟上來給苗大人和向南上了熱茶,丫鬟好奇的看了向南幾眼,苗大人一看就明白是他家夫人聽說了這邊的事,這才叫了丫鬟過來上茶的時候好好打聽打聽呢。
苗大人也不點破,只招呼向南喝茶吃點心,然后隨口聊起了閑話。
當然,就向南這性子,問話的多是苗大人,反正苗大人問什么他就答什么,他也沒趁機跟苗大人隱晦的打好關系啥的,耿直得很。
等知道今年院試因為家中老母生病耽誤了時辰,即將參加七月里的錄遺,苗大人鼓勵向南好好溫書,“錄遺因著參加的考生人數少,怕是要在閱卷時更加嚴格,我這里有些書你應該用得上,一會兒我就叫人拿了來,你且帶回家好好學學。”
“另外,當今天子重實務,今年咱們吳越郡的新來的太守是天子一派的,想來上行下效,便是院試主考官也會有這方面的側重。時政邸報我這里也有一些,希望能給你一些幫助。”
向南聞言,頓時精神一震,連忙放下手里的茶盞,站起身鄭重其事的朝苗大人拱手彎腰行了個大禮,“苗大人今日大恩,阿南銘記在心,但凡大人有用得著阿南的,阿南絕對沖到最前頭!”
苗大人被向南這一本正經說混話的樣子逗得摸著胡須哈哈的笑,笑完了還抬手指了指向南,“你這小子,忒的俗氣。不過俗得卻夠實誠。也是今日你合了我眼緣,要不然那些書我可舍不得給誰碰。”
向南嘿嘿的笑,轉而想到個事,連忙又是一拱手,“苗大人,不等大人有啥用到小生的,小生這里卻先有了件事要麻煩大人一回。”
有事相求,說起話來都文縐縐的了,聽得苗大人卻是忍俊不禁。
向南拜托苗大人幫他看看他寫的那兩篇文章。苗大人雖然只是個小縣令,卻也是一本正經走進士科走出來的。
雖然會試時只中了個三等進士,可說一聲滿腹經綸也不是吹牛的,這些年來也都沒有將做學問這事兒放下過,有空就會看看書做兩篇文章抒發胸中情懷。
聽了向南的請求,苗大人自然二話不說抬手就讓向南將文章拿來。
苗大人原本想著向南這人如此擅長算術,談話中也坦言自己走進士科估計沒啥前途,準備秀才之后就走明經科,想來學問一道不會多優秀,卻沒想到拿來讓他看的這兩篇策論卻可圈可點。
“阿南策論骨架打得好,觀點剖析也十分新穎,讀來讓人眼前一亮,可惜這......”
苗大人點著文章里那些遣詞造句哭笑不得的搖頭,“你啊你,不說文字華麗炫目,至少也要有點內涵深度,偏你這通篇的俗用白字,好好一篇策論,倒是叫這拖了后腿,淪為了下乘文章。”
雖然先前他就說過當今圣上務實,可作為讀書人,筆下至少還是要做到引經據典侃侃而談,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要在字里行間秀一波才華。
若是光論務實,那還不如就去坊間尋了那些個手藝人出來直接當官算了。
向南被批了一通也不羞惱,反而頗為贊同的點頭,嘆了口氣,“苗大人你是不知道,我這腦袋我自己也是實在沒法子。”
“比如說大人這般的讀書人,看見下雨下雪刮風落葉,想到的肯定是情懷惆悵山河社稷,可我偏偏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雨水循環氣候形成氣流走向。便是看見落葉,想到的也是這棵樹是啥品種生長環境是怎樣的,便是這兩篇策論也是費了老大勁兒才掰扯出來的。”
說完向南長長的嘆了口氣,一張白凈的臉上滿是惆悵,若是沒其他人,向南這時候都想要蹲到椅子上抱著自己了。
不過這會兒有苗大人在,向南還是老老實實的坐在椅子上。
苗大人聽向南嘀咕了一通,卻是來了興致,“風雨形成走向?這些作何解釋?風雨不是天上之神布施而來的嗎?看了落葉也能知道樹木名稱以及生長環境?”
向南想了想,盡量用簡單的理論來解釋了一通,不過因為沒有先輩理論作為基礎,向南也沒想讓苗大人就能聽得懂。
“不過神靈之說咱們也說不準,畢竟有太多事太過神奇,咱們只在自己這一畝三分地自在快活的過日子就成了,想太多也沒用。”
向南自己就是不科學產物,對神靈之說以前就并不抱著完全否定的態度,現在也保持這一觀念。
萬事萬物無絕對,向南就相信一點,我所知的是這個世界的一根毫毛,對神靈的敬重也可以說是對未知的敬重。
苗大人若有所思的摸著胡須點頭,果然不再多談這方面的事,轉而又針對向南那兩篇策論指出不少問題,另外又給向南添了幾本書,讓向南回去就好好看書。
“阿南你這腦袋瓜子可不蠢,回去就給我好好讀書,便是頭懸梁錐刺股也不要懈怠,不然若是被人傳出去說你是經過我指點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上,到時候我可就要說我不認識你這臭小子了啊。”
苗大人也是個性情中人,自覺跟向南有緣分,兩人聊了個把時辰,茶水喝了好幾壺,等到向南都放開了膽子接連吃了兩盤子點心,苗大人也對向南親近得宛如長輩對待晚輩。
當然,向南自認為自己已經奔三了,再加上夢里那十九年,今年也跟苗大人是同輩了,所以向南覺得自己跟苗大人是同輩之交,等到離開的時候向南還十分坦然的又叫了苗大人一回大哥。
中途的時候趙順進來報了石頭的重量,果然跟向南算出來的結果只相差三十二斤,苗大人高興的拍著向南的腦袋直說向南這腦袋瓜子一個能抵得過其他人好幾個。
“原本你七月就要去考試,這件事不該麻煩你的,不過這上面下了公文,讓五月之前就要交了河堤用料的數額,若是以前大家都是盡量往多了報數,可今年太守明文規定數額超過紅線就要論貪墨罪處理,我這里也是被逼得沒法子了。”
原來今年各地運河以及護城河又要整修了,澤陂縣雖然是個小縣城,可城墻外也是有條河半包圍著繞過的。
七月汛期一般不會漲得太厲害,可該整修的堤壩也要整修,苗大人帶著幾個賬房奔走在堤壩上半個來月,不僅腳都快走斷了頭也已經是繞暈了。
正是煩悶的時候,在縣城門那里遇見向南的時候苗大人也就是抱著看向南順眼的念頭這才起了試探的心思,沒想到真給撿到個寶貝了。
向南原本想著回去要啃那么多書就頭疼,苗大人一說搞堤壩預算,頓時來了勁兒,眼睛發亮的拍著胸脯保證自己絕對沒問題。
苗大人還在擔憂會耽誤了向南讀書,向南已經厚著臉皮表示到時候要多多請教苗大人做學問這方面的事了,苗大人聽了這話這才沒了猶豫。
向南背著幾本書一沓邸報以及兩包點心高高興興的從衙門后門出來,拱手向送他出來的趙順道了謝,抬頭一看時辰,頓時心里咯噔一聲,暗叫糟糕。
周先明跟村民跟約定好的是下午三點在縣城門門口那里匯合,可剛才向南一個人在大石頭那里蹲著就蹲到了十二點多接近一點。
后來又折騰了一通,單單是跟苗大人吹牛侃大山也用了兩個多小時,現在竟是已經四點多了。
再過約莫一個多時辰就要天黑了,向南兜里可只有二十二個銅板,再則家里的母親跟妹妹肯定也要擔心了。
向南心里著急,跑到縣城門那里一問,果然有守門的人說申時剛到那會兒確實走了一輛牛車,趕車的漢子也跟向南描述的相差無幾。
難不成還要厚著臉皮回去找苗大人?
向南猶豫間,身后卻有個讓向南聽得靈魂都要高興得飄到天上去的聲音響起。
“阿南,現下可是要回家去?”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