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漢侯小說>漢侯最新章節列表 >漢侯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漢侯-123.第一百二十三章
更新時間:2025-08-07  作者: 來自遠方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都市 | 青春都市 | 來自遠方 | 漢侯 | 來自遠方 | 漢侯 
正文如下:
_漢侯_其他小說_螞蟻文學

←→:

長樂宮內,樂人奏響新曲,俳優邊歌邊舞,侏儒手舞足蹈,演出一場諧戲。

聽著歡快的樂曲,竇太后神情舒展,面上帶笑。陳嬌坐在榻邊,嬌音軟語,笑聲清脆,使竇太后笑得更加開心。

館陶長公主坐在陳嬌對面,心思不在欣賞樂舞和諧戲上,笑容有些勉強。擺在幾上的熱湯已經變涼,始終不見她飲上一口,以花蜜為餡的麥餅也未動一下。

一場諧戲之后,俳優侏儒伏地賀竇太后千秋萬歲。

“賞。”竇太后心情好,賜下銅錢絹帛。

俳優齊聲謝恩,在宦者的引領下,躬身退出殿外。

樂聲稍停,宮人送上膳食,除炙肉蒸餅外,還有小碗的湯餅。

宮內的庖人手藝精湛,將面抻成如發的細絲,煮熟鋪在漆碗中,碼上燉煮入味的牛肉,澆上撇去油花的高湯,再撒上青綠的蔥花,不只香氣誘人,看著也是賞心悅目。

湯餅很合竇太后的胃口,每日都要用上一碗。

庖人絞盡腦汁,做出不同的花樣,最終總結出,竇太后最喜牛肉湯餅,且高湯中要加些辛味。

陳嬌夾起裹著面衣的小魚,咬下半截,滿口酥脆。

炸魚和湯餅一樣,都是從邊郡傳來。

因使用的是牛脂,放涼就變得油膩,不好入口,陳嬌無視館陶長公主不贊同的目光,一口接著一口,很快將小碗的炸魚吃完,仍是意猶未盡。

竇太后目不能視,憑著對館陶的了解,也能猜出殿中的情形。只是什么也沒說,吃完湯餅,又用了小半張麥餅,其后就放下筷子,端起漆盞飲了一口。

陳嬌常陪竇太后用膳,幾乎在同時停筷。

館陶長公主心中有事,不覺得餓,飯菜根本沒動幾下。

在宮人撤下盤碗之后,見竇太后心情不錯,劉嫖正準備出言,不承想,少府捧著幾冊竹簡走進殿內,打斷她尚未出口的話。

“稟太后,雁門郡來信。”

少府躬身上前,將劉榮親筆書信呈上。

沒有外人在場,竇太后命少府當面宣讀。聽到劉榮得女,母女平安時,不由得面露笑容,連道三個“好”字。

信中還寫了劉榮遣人隨商隊出塞,在沃陽縣開墾荒田、開辦畜場等事,算不上巨細靡遺,卻是樁樁件件都有提及,沒有任何隱瞞。

比起家書,倒更像是一封奏疏,只是換了一種形式。

書信讀完,少府放下竹簡,行禮退出殿外。

竇太后雖然看不見,卻還是拿起一冊竹簡,仔細撫過一枚枚簡籌,臉上的笑容始終未散。

“當告知阿啟,讓他為孫女取名。”

“阿母,是否再考量一下?”劉嫖開口道,“阿榮畢竟已是庶人。”

竇太后停下動作,緩緩收起笑容。雙眼睜開,灰白的眸子沒有焦點,卻在無形中予人無盡壓力。

殿內的氣氛隨之一變,再不見之前的輕松。

宦者打出手勢,宮人盡數退下,殿門輕聲合攏。

至此,竇太后才沉聲道:“阿嫖,阿榮離長安時,去堂邑侯府道別,你沒見他?”

劉嫖看一眼陳嬌,后者低垂視線,眼觀鼻鼻觀心,根本不看她一眼,仿佛入定一般。

“阿母……”

“答話,是還是不是。”竇太后并未刻意加重語調,劉嫖還是不自覺抖了一下。

“是。”

“為何不見?”

“阿榮被奪王位,發去雁門戍邊,已為庶人。”

劉嫖話音剛落,一只漆盞猛然被砸到地上。

“已為庶人?”竇太后怒極反笑,“阿榮為劉氏,縱然不再是諸侯王,也是天子長子,我的長孫,你的親侄!”

館陶長公主不出聲,竇太后越說越氣,手拍在幾上,斥道:“你身為長輩,做出這般無親之舉,你讓宗室怎么看,讓朝中怎么看?!”

“嬌嬌嫁給太子,將來就是皇后。你不為自己,也該為嬌嬌想一想!”

還有一點,竇太后沒有明說,她以為劉嫖該明白,可看如今的情形,劉嫖的年歲都白長了,根本是表面的精明,大事小事全都一塌糊涂!

“因為王娡,太子諸兄弟中,該親的也不親。將來登基繼位,沒有兄弟幫扶,難道真要做個孤家寡人?”

“阿啟有阿武,太子有誰?”

“這些你都想過沒有?”

說到后來,竇太后恨不能將劉嫖拉到跟前,撬開她的腦袋,看看里面裝的到底都是什么。

“竇氏、陳氏都是外戚!”

“阿啟登基后過的什么日子,又做了什么,你全忘了?諸侯王叛亂時,沒有阿武,會打成什么樣,你也忘了?”

無論梁王是否覬覦皇位,在七國之亂中,他始終堅定的站在景帝一邊。情況最危急時,梁國的宦者宮人都上了城墻。

如果沒有劉武拼死拉住叛軍,周亞夫未必能從容平亂。

這一點,竇太后知道,景帝知道,劉嫖也知道。

可惜,推及到太子身上,劉嫖卻選擇性忽視。

實事求是的講,她并非愚笨,只是被利益蒙蔽雙眼,又過于自私。

“廣川王、膠東王、清河王、常山王都是太子姨母所出,又養在王娡身邊,本該是助力。結果卻和太子漸行漸遠,兄弟間連話都說不上幾句。”

說到這里,竇太后語氣漸沉,怒意彰顯,對王皇后不滿意到極點。

“阿榮性情仁厚,心胸豁達,離開長安之前,太子隔幾日就要過府,兄弟倆很是投契。”

“阿嫖,你年紀不小了,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都應該明白。要不然,等我和阿啟都去了,沒人能再保你。”

劉嫖想要反駁,卻不知從何說起。

陳嬌自始至終沒出聲,見竇太后氣息微喘,抬起手,輕輕撫過竇太后胸前。

見竇太后確實動了真氣,劉嫖反省自己素日所行,縱然不覺得有錯,此刻也不敢硬頂,只能順著竇太后的話說。

“阿母,我知曉錯了。”

劉嫖反省得太快,竇太后反倒不相信。奈何本人想不通,說得再多也沒用。

失望之下,竇太后搖搖頭,決心抓緊教育陳嬌,絕不能讓她如劉嫖一般,少時聰明伶俐,出嫁后卻越長越回去,這幾年做的糊涂事一件接著一件,又有景帝插在中間,自己想管都是有心無力。

“府內都清理干凈了?”竇太后話鋒一轉,提起清查僮仆之事。

“該清的都清了。”提起這件事,劉嫖就覺得晦氣。

好不容易尋來的美人,竟然被查出是探子。背后倒不是匈奴,而是隱隱指向椒房殿。這讓劉嫖更覺得憤怒,感到被徹底愚弄。不是堂邑侯攔著,說不定就要去王娡跟前鬧上一場。

誰能想到,王娡會有這般手段,悄無聲息地把人送來。

若非是邊郡的事情鬧得太大,各府擔憂被扎進釘子,下死力徹查,根本就不會發現任何蛛絲馬跡。

“吃過教訓,以后該長點心。”竇太后靠回榻上,單手撫過陳嬌發頂,沉聲道,“太子成婚之前,宮內不會再進家人子。堂邑侯府的謳者舞女,能打發的都打發掉。你一個做姑母的,還要給侄子送美人不成?說出去也不怕人笑話。”

劉嫖臉上訕訕,陳嬌唇角微勾,眼底滑過一絲嘲諷。

“阿母,我沒那個意思。”劉嫖辯解道。

給兄弟送美人是一回事,給侄子則是另一回事。

最重要的是,陳嬌是她親女,就算母女間的關系不如早年親密,她也不會蠢到給劉徹身邊送人。她還巴望著陳嬌生下皇長子,鞏固在宮中的地位,哪里會糊涂至此!

倒是陽信嫁入平陽侯府,動作不小,大有效仿她當面的架勢。為打探消息,劉嫖特意安排人,設法混了進去。可就像堂邑侯府一樣,在這次清查之中,全都失去消息。

“阿母,陽信的心思不小。”劉嫖說道。

“心思再大,也要看能不能做成。”竇太后冷笑,“你和阿啟自幼就好,陽信和太子……”

接下來的話,竇太后沒有明說,劉嫖不蠢,總能猜到一兩分,不由得面露得意。

不想,竇太后突然給她潑了一盆涼水。

“記住,無論太子對椒房殿是什么態度,你最好少去惹王娡。你不是她的對手,去了就是被利用,平白惹來太子厭惡,說不得還要帶累嬌嬌。”

“阿母,你也說太子和椒房殿疏遠。”劉嫖不甘心。王娡之前利用她,又在堂邑侯府扎釘子,她總想著要扳回一城。

“再疏遠也是親母子!”竇太后硬聲道,“之前程姬受辱,魯王、江都王和膠西王是怎么做的?太子將為一國之君,又豈會看著王娡被欺?”

劉嫖不說話了,竇太后勉強松口氣,能聽進去話就比聽不進去要強。

“還有一件事。”竇太后握住陳嬌的手,語氣緩和,“阿啟同我商量,有意讓太子明歲大婚。”

“明歲?”劉嫖吃了一驚,“這么快?”

“不快。”竇太后無意解釋,握住陳嬌的手稍稍用力,硬聲道,“這事已經定了,成婚前的兩月,嬌嬌回堂邑侯府。”

劉嫖還想說什么,話到嘴邊,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臉色隱隱發白,聲音微抖:“阿母,是天子的身體……”

“噤聲!”竇太后神情一厲,猛然從榻上坐起。

劉嫖忙閉上嘴,愈發肯定心中所想,一時間噤若寒蟬。

走出長樂宮,劉嫖滿腹心事,回到堂邑侯府,始終坐立不安。

陳午回到家中,剛剛下馬,就遇婢仆來稟,劉嫖想要見他。

堂邑侯和館陶長公主成婚多年,彼此之間卻總像是隔著什么。在陳嬌被定為太子妃,陳午奉命督造馬具后,隔閡進一步加深,縱然住在一座府內,見面的次數卻是屈指可數,同榻的日子更是寥寥無幾。

“公主要見我?”陳午走進房內,見劉嫖站在屏風前,臉上帶著焦色,不由得面露詫異。

“要見君侯一面當真是不容易!”劉嫖心情焦躁,語氣自是不好。

陳午表情一頓,硬聲道:“公主想說的只有這些?”

“我……不是!”想到竇太后的話,劉嫖勉強壓下怒意,上前一步,低聲道,“良人,我有話同你說。”

見劉嫖有服軟的跡象,態度又是如此鄭重,陳午轉回身,道:“何事?”

“關于宮中。”

劉嫖令忠仆在門外看守,將陳午帶到屏風后,低聲道出竇太后所言,并道出自己的猜測。

聽到太子明歲大婚,陳午的臉色也變了。

“公主容我想想。”

事情太過突然,陳午無心講究禮儀,直接坐到屏風旁,皺眉深思,將事情一件件串聯起來。

前臨江王犯罪奪爵,自請戍邊,長樂宮不見疏遠,反而幾番賞賜,金銀絹帛不斷,更賜下數十騎僮;

天子日前賜群臣宴,獨不予條侯刀匕;

后族兩姓,田蚡貶,王信起,據悉天子有意以王信為侯;

陽信公主嫁平陽侯;

諸皇子封王,盡就國;

明歲太子大婚……

想明白一切,陳午心頭劇震,看向對面的館陶長公主,輕輕點了點頭,肯定了她的猜測。

劉嫖臉色泛白,各種復雜的情緒一齊涌上。

她拼著失去竇太后歡心,只為陳嬌能成為皇后。可目標即將實現,她的心中卻騰起不安,慌亂揮之不去。

長安城內,涼風漸起,落下一場小雨。邊塞諸郡正是秋高氣爽,谷浪在田中翻滾,迎來豐收時節。

更役結束,更卒陸續還家。

在動身之前,趙嘉特意宰牛殺羊,將粟菽搬到校場,當面為眾人發下獎勵。手持木牌的更卒陸續上前,背起成袋的粟菽,全身上下洋溢著喜氣。

早在役期結束之前,郡城就派人來要走了最優秀的更卒名單。

原本,這些更卒都是趙嘉的親兵人選,奈何郡內大佬要人,他總不能拒絕。好在魏太守要去的人不多,在剩下的四百人中挑選親兵,仍是綽綽有余。

送走更卒,趙嘉離開軍營,開始官寺畜場兩頭忙。

好不容易休息一日,突遇郡城來人,言北行商隊發生變故,出塞的騎兵失去消息,魏太守召趙嘉入城議事。

聽完飛騎的話,趙嘉腦袋登時嗡地一聲。來不及多想,匆匆吩咐虎伯和熊伯幾聲,當即躍身上馬,飛速向城內趕去。:mayiwsk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