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漢侯小說>漢侯最新章節列表 >漢侯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漢侯-162.地一百六十二章
更新時間:2025-08-07  作者: 來自遠方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都市 | 青春都市 | 來自遠方 | 漢侯 | 來自遠方 | 漢侯 
正文如下:
漢侯_影書

:yingsx←→:

劉氏諸王皆知邊軍勇猛,兇狠猶如虎狼。

如若不然,也無法守衛邊陲,擋住匈奴南下的鐵蹄,更不會一度深入草原,滅殺胡騎,屠滅胡部。

可再強也該有個限度。

如眼前這般,步卒扛旗懟全軍,懟贏不說,還要追襲。最要命的是,兩條腿追四條腿,竟然完成全殲!

眼睜睜看著最后幾名王國騎兵被短矛擊落,有一個還是被木盾拍飛,不提被滅全軍的淮南王,在場的諸侯王有一個算一個,表情都是萬分精彩。

騎兵未動,步卒以少勝多,演武初始就來一場全殲,強到如此地步,是當真不打算講道理,一心一意浪上天,和太陽肩并肩?

事實上,邊軍初戰對上淮南,完全不是巧合。

劉徹早對淮南王不滿,在演武開始之前,即命公孫賀做出安排。

哪怕是為天子的面子,邊軍和少騎也不會開始就對上,首先迎戰的對手,必然都是王隊。

既然如此,戰哪國不是戰。

以邊軍的強悍,必能重挫淮南王帶來的精銳,給對方以震懾,同時為天子出口氣。

讓劉徹和公孫賀沒想到的是,他們還是低估了邊軍的戰斗力。

在諸國之中,實力位于上游的淮南,遇上邊軍,竟然不是一合之敵。基本是照面就被揍趴,揍趴不算更被全滅。

算一算時間,從戰鼓響起,到最后一個淮南精銳倒下,有沒有半個時辰?

劉徹謹記景帝的教導,登基之初,權力尚未歸于中央,無論心中想什么,都不能表現在臉上。再加上占了便宜,自然不會得理不饒人。

其余諸侯王就沒這份顧忌。

之前看不慣劉安假好文辭,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劉氏諸王,齊刷刷轉頭看過來,表情正經詮釋出“呵呵”二字。

這就是淮南國精銳?

貌似有點弱啊。

聞淮南王好文辭鼓樂,不理軍政,一切盡托于國相,倒也不稀奇。

淮南國相無能啊。

幾人的聲音不高,卻字字句句清晰傳入劉安耳中。

劉安心中惱火,卻不能當場發作。

淮南敗得太快,他的面子幾乎是被甩在地上踩。可出言諷刺的同為諸侯王,地位權勢不亞于他,真要當場撕破臉皮,自己未必能占到多少便宜。

唯有將這口惡氣咽下,日后再做計較。

惱怒之余,劉安也不免懷疑,難道自己手中的軍隊真弱到如此地步?不過隨著演武繼續,劉安的疑惑很快打消。

淮南的確擋不住邊軍,其他王隊不也一樣?

之前嘲笑他的幾個,手中精銳撞上邊軍,一樣被砍瓜切菜,手起刀落,利落收拾。

目睹一支接一支王隊被掀翻,劉安的心情發生轉變,竟詭異地生出一種快感。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獨倒霉不如眾倒霉。

一樣被掀翻,一樣都是垃圾,來啊,彼此嘲笑,互相傷害啊!

不提劉安詭異的心理,眼見手下精銳陸續落敗,邊軍仍是步卒扛鼎,騎兵別說沖鋒,連箭壺都是滿的,劉氏諸王表情復雜,心中滋味難言。尤其是經歷過七國之亂的諸王,這一刻感觸更深。

年輕的天子遠比想象中睿智,于帝王心術之上,同樣半點不弱,盡得先帝真傳。通過這場演武,無非是要彰顯武威,震懾諸王。

而淮南王自作聰明,主動做了出頭椽子,成為儆猴的那只雞。

今日之前,或許還有人對朝廷不滿,暗中懷揣想法。

今日過后,凡是心懷鬼蜮者,必然要仔細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力量同天子抗衡。兇神惡煞一般的邊軍,勢必會成為他們的噩夢。

劉氏諸王各懷心思,心情實難平靜。

場內的戰斗仍在繼續。

滅掉淮南之后,趙嘉率領步卒,一鼓作氣,陸續又掀翻三支王國精銳。

邊軍勢如破竹,不斷向前,掀翻一個又一個,半點沒有停下來歇息片刻,也讓對手喘口氣的意思。

總之,在鼓聲未停之前,就要繼續進攻,鏟飛對手,一個個掀翻在地,拍扁算完。

這樣兇猛的勢頭,迫使演武規則發生變化。王隊不想迅速出局,被迫聯合到一起,共同組成防線,抵御對方的進攻。

好虎難架群狼。

一倍的兵力擋不住,兩倍三倍也不是對手,換成五倍六倍,乃至七倍八倍呢?

指揮王隊的將領摒棄不和,很快將兵力集結到一處。

盾兵直接排成三列,弓箭手超過五千人,長戟、長矛、長槍密集排布,刀牌手伺機而動,更有騎兵和戰車拱衛兩側,沖鋒在前。

一切只為攔住邊軍,讓這頭打瘋的猛虎慢下速度。也為向天子證明,王國精銳絕非弱到全無還手之力,只能任憑宰割。

鑒于王隊自行聯合,場外的戰鼓和旗幟盡數失去作用。雙方對戰全靠號角、圓鼓以及跑動的飛騎傳達命令,實行調度。

漢軍沒有弱者。

王國精銳陸續落敗,并未讓余者膽喪,反而激起驚人戰意,勢要和邊軍一較高下。

其中,以江都王劉非的軍隊實力最強。

早在景帝年間,江都王就率王隊平叛,擊敗吳隊,立下赫赫戰斗。

因劉非本人好武,有勇力,王國精銳都是身高達到七尺五以上的猛士,全身披掛重甲,持長兵,擅騎射,擅馭戰車。

戰車存在不少缺點,尤其是在沖鋒時無法調頭,很容易造成損失,經過戰場考驗,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劉非卻逆時代而行,手下聚集不少能人,對戰車加以改裝,車輪兩側固定尖刺利刃,車軸以鐵加固,在沖陣時,一字排開,利用得好,能發揮不小的作用。

站車之后緊隨騎兵。

劉非手中有鐵礦,騎兵俱著重甲,戰馬的額頭和兩側也包覆護甲。列陣時,車攻馬同,馬壯人強,甫一亮相,就予人震撼之感,

趙嘉騎在馬上,望向對面的戰陣,不禁肅然。

就甲胄和兵器而言,劉非的軍隊更接近重甲騎兵。觀陣列氣勢,已經接近云中騎和上郡騎兵,將少騎甩在身后。

這是一支經歷過戰火和殺戮的軍隊。

每一名兵卒都稱得上是精銳!

趙嘉本以為演武最后,將是邊軍和少騎營爭攀高塔,奪取漢旗。江都軍的出現,讓他的想法發生改變。

尚武的時代,以武威懾服四夷,讓諸番邦在弓弦下瑟瑟發抖。憑刀劍開拓疆域的王朝,身為漢高祖的子孫,又豈會全是弱者。

見更多王隊向對面集結,明顯要共同對戰邊軍,趙嘉深吸一口氣,解下身上的號角,放在嘴邊吹響。

蒼涼的號角聲隨風傳出,響徹整座校場。

沖鋒的邊軍開始減慢速度,直至全部停住。

盾兵依舊在前,只是和之前不同,彼此不再有間隔,木盾邊緣相接,以肩抵在盾后,組成一面牢不可破的盾墻。

長戟兵、長槍兵和長矛兵在盾后列陣,槍矛如林,閃爍冰冷寒光。

弓箭手重組陣列,長刀還鞘,強弓在手,弓弦瞬間拉滿。

之前一直未動的邊騎,終于在步卒兩側出現。黑甲黑兵,彷如大團的黑云,煞氣騰騰,欲將吞噬天地萬物。

肅殺之氣在空氣中蔓延。

高臺之上,天子和諸侯王皆屏息凝神。劉非和劉寄幾人不顧儀態,直接站起身,沖到高臺邊緣,只為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這是邊軍和王國精銳的對抗,又怎言不是天子和諸侯王的角力。

邊軍和王隊各自列陣,就數量而言,王隊占據絕對優勢。然而,對比雙方氣勢,除了稱得上精銳的江都軍,在邊軍面前,多數王隊近乎成了雜兵。

曹時拉住韁繩,吹響號角。

同在場內的韓嫣抄起軍旗,率領少騎營向邊軍靠攏。

對于這種變化,無論王隊還是邊軍,都是早有準備。

少騎營是天子親軍,以目前的形勢,無論如何都將放棄爭鋒,同邊軍并肩作戰,不可能站在王隊一邊。

“戰!”

雙方列陣,同時以長兵頓地,發出虎吼。

場內號角聲再起,場外的戰鼓已無調度之用,此刻隆隆作響,盡為壯彼此聲勢。

木塔上的漢旗似被遺忘。

此時此刻,無論邊軍少騎還是王國精銳,唯一的目的就是將對垮,徹底予以殲滅!

“殺!”

殺聲起,漢軍之威,氣沖霄漢。

“沖鋒!”

江都國相親自指揮,戰車排成長龍,馭車的甲士揮動韁繩,控制車駕向前。高近兩米的車輪壓過地面,連同土里的石塊一同碾得粉碎。

站車之后,王國騎兵快速集結,數量接近兩萬。

虎率群羊,亦能屠狼。

在江都軍的帶領下,各王隊凝聚出從未有過的氣勢,戰意升騰,氣勢驚人。如果先前還被視為雜兵,這一刻終于掙脫禁錮,有了精銳該有的樣子。

王隊氣勢洶洶,依靠數量優勢,正面直襲而來。

魏悅和李當戶同時長刀出鞘,單臂高舉,猛然向下一揮。

黑甲騎兵列陣向前,手持長兵,以雙腿控馬,速度由慢及快。

沖鋒中,隊率背負的戰旗獵獵作響。騎兵緊隨戰旗指引,橫起長槍,槍尖反射寒光。

黑云近前,殺意彌漫。

三千騎,似從尸山血海中沖出的三千兇獸,張開巨口,亮出獠牙,要將獵物撕得粉碎。

咚、咚、咚!

戰鼓一陣急似一陣。

邊騎同戰車越來越近,在相接的一刻,突然間分開,仿如巨浪分涌。

戰馬在奔馳中躍起,從側面掠過戰車,熟練避開尖刺。馬上騎兵橫托槍矛,車上的甲士遭槍桿重擊,站立不穩,接連倒飛出去。

草原上的丁零最擅駕馭大車。

邊軍同匈奴作戰,沒少同丁零的戰車遭遇。針對車陣,無論云中騎還是上郡騎兵,早有應對之法。縱使江都國的戰車經過改裝,照樣非邊騎之敵。

嗚——

號角聲再起。

邊騎越過戰車,沖向王國騎兵。

曹時和韓嫣率少騎從側面進攻,撲向位于騎兵之后的步卒戰陣。

趙嘉沒有一同沖鋒,而是號令步卒列成方陣,以哨音為指引,從容逼近敵陣。

王隊超過四萬,邊軍滿打滿算不過四千。加上少騎,將將超過一萬。這樣的數量對比,注定騎兵只能沖散對手,無法在短時間內殲滅。

唯有準確調動步卒,才能斷絕對手所有生路。

距離越來越近,已經有被沖散的王隊陷入混亂。

如果時間充裕,指揮的國官或許能重組陣列。只可惜,戰機稍縱即逝,趙嘉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

既能擊潰,就勿要陣前留手。

如能全殲,萬不可縱虎歸山。

這是邊軍同匈奴作戰,用鮮血和生命獲取的經驗和教訓。哪怕僅是一場演武,也當竭盡全力,將對手徹底敗于馬下。

“列陣,沖鋒!”

趙嘉策動韁繩,率先殺入亂軍。

步卒放開速度,沖進亂軍之中,如猛虎下山,揮舞著利刃,兇狠沖向對手,誓要將眼前之敵盡數殲滅。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