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漢侯小說>漢侯最新章節列表 >漢侯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漢侯-169.第一百六十九章
更新時間:2025-08-07  作者: 來自遠方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都市 | 青春都市 | 來自遠方 | 漢侯 | 來自遠方 | 漢侯 
正文如下:
漢侯_影書

:yingsx←→:

趙嘉以秦國為例,提出窮兵黷武不是事,完全可以就食于敵,以戰養戰,掠胡以補錢糧及勞動力。

秦國掠羌,漢可以掠匈奴。

自白登之圍后,匈奴年年侵擾漢邊,百姓苦其久矣。

匈奴到邊郡打谷草,漢就能到草原掠牛羊。

之前匈奴占據優勢,漢朝無法大規模開戰,只能韜光養晦,行和親之策。如今形勢轉換,長安漸強,草原卻一夕生亂,鬧得不可開交。這種情況下,即使不能馬上發大軍團滅,也能敲幾記悶棍,割幾塊肥肉,逐步收回利息。

劉徹被趙嘉說動,凝視擺在面前的地圖,掌心覆上,在“干死匈奴,打通商路;劫掠諸胡,以饗國人”的基礎上,萌生出“弓箭所及皆當為漢土,刀鋒所指必當為隸臣”的豪情壯志。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屠滅匈奴是根本。

但是,鏟飛這個宿敵,已經不能使年輕的天子滿足。

一念通則百念通。

新世界的大門已經敞開,被趙嘉帶歪的少年天子,目光放遠,開始發散性思維。

地上都是錢,俯拾即得。

國內有律條可循,照章辦事即可,遠不如國外有挑戰性。

不給刮?

沒關系,漢軍開過去,用刀箭講理。

不小心講了死理,就只能算對方倒霉。誰讓你頑固不化,偏要跟著匈奴一條路走到黑。

在劉徹看來,所謂的“優撫”,必須是胡部先跪地上,高唱一曲征服,才會予以考慮。如果運氣不好,唱歌跑調,優撫那是做夢,直接圍起來,先圈踹一頓再說。

尚武的時代,一切憑實力說話。

膽敢不服,必然被記在少年天子的小本本上,過得了初一過不了十五,早晚被漢騎碾得粉碎。

和培育良種一樣,強軍之策也被順利采納。不過趙嘉提出的僅是框架,具體細節還需另外補充。

兩項任務完成,趙嘉繼續引申,提出邊郡屯田之策。

“屯田?”韓嫣沉吟片刻,道,“是要徙民?”

沒料到他的反應如此之快,甚至快過天子,趙嘉意外的掃過一眼,隨即點了點頭。

“徙民。”劉徹微微皺眉,神情肅然。

趙嘉心中清楚,這項提議說不難也不難,說難也難。

不難在于,遷徙百姓屯邊,不過是天子一道旨意。難處在于如何不引起民怨,讓百姓心甘情愿離開舊土,舉家遷往邊郡。

漢高祖立國時,戰亂剛剛結束,戶籍制度相對寬松。加上許多郡縣被戰火破壞,田地大面積拋荒,恢復生產需要時間,這就導致了人口向產糧大郡和繁華之地流動。

武帝朝時,京兆尹管轄之地,人口接近七十萬,超過云中、定襄和雁門三郡的總和。若是加上左馮翊和右扶風,人口更是超過兩百四十萬。

諸邊郡之中,上郡地域最廣,人口最多。鼎盛時期,戶數也不過十萬。

這樣的人口分布,注定邊郡地廣人稀,有田地也少人耕種。而長安附近,多數肥沃的田地被貴人占據,許多百姓為了養家,只能淪為傭耕,或是成為小商賈。

從古至今,人口向大城市和繁華之地遷移,都是約定俗成,不可避免。平時且罷,隨著漢武朝逐年增兵,向草原征伐,邊郡人口就成為一個大問題。

兵源是其一,人口不足,能征召的兵力勢必會受到限制。

其二,隨著更多青壯脫產,加入伐北的戰場,郡內勞動力必然不足。邊郡出產本就不豐,隨著勞力減少,情況定會進一步惡化。

邊郡出產減少,軍糧和軍資就需要從中原郡縣調撥。

以現下的路況條件,從云中到長安,普通人至少要走上一個多月。若是運送糧草,時間只會更長。途中人吃馬嚼,損耗絕對不小。

這還是在國內,換成國外,情況只會更加糟糕。

歷史上,漢朝討伐烏孫,就曾出現百車糧秣從國內出發,運到目的地,僅剩一車的窘況。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縮短運輸路程,減少途中損耗。

距離討伐月氏、烏孫還遠,就目前而言,漢朝最大的敵人仍是匈奴。朝廷如能徙民屯邊,耕種放牧以補軍糧的同時,還可以打下一片地界就占下一片,戰后抓緊設立要塞,遷軍民駐扎。

邊郡地廣人稀,野獸比人都多。

草原更是如此。

如非區域廣闊,胡騎熟悉地貌,能夠輕易躲藏,歷史上,李廣也不會在出兵時迷路,錯失戰機,留下莫大遺憾。

采取趙嘉的提議,隨著進軍的腳步,就能不斷蠶食草原,劃入漢朝版圖,繼而牢牢占據。

只是計劃雖好,能否真正實行卻是個大問題。

自文帝徙民屯邊以來,朝廷皆無此令。

隨著長安等地日漸繁華,即使做個小商賈,也能喂飽一家人的肚子,未必有人樂于拖家帶口前往邊塞。如果強頒詔令,強行徙民,難保不會生出亂子。

想要達成強兵之策,邊郡屯田又勢在必行,這就形成一個死結,基本很難解開。

不過趙嘉既然敢提,自然也有解決的辦法。

只是需要冒險。

“陛下,遠者,先秦時期,各諸侯國有徙民令。近者,匈奴老上單于有‘非漢皆胡’之言。”

此言一出,宣室內立即陷入寂靜。

“趙大夫……”韓嫣皺眉,認為趙嘉過于魯莽。

劉徹抬手攔住他,雙目灼灼,凝視趙嘉。

“君且詳言。”

“諾!”趙嘉應聲,從春秋戰國時,各諸侯國為招納賢才,吸引國人的法令講起。

“當是時,秦、齊、楚等俱有招賢策。有國人來奔,授給田土,有戰力者授民爵。秦國律最優,有商君變法,轅門立木,信于民,故秦孝公之后,山東六國之人奔于秦,終成秦國大業。”

“匈奴老上單于繼冒頓單于位,威望不及。為懾服諸胡,得其忠,道‘非漢皆胡’,則諸別部盡數敬服。”

趙嘉擺出實例,話中并未點明這兩條策略是針對何人。但是,劉徹被景帝帶在身邊教導,又曾得竇太后指點,趙嘉話音未落,心中就有了計較。

緊接著,趙嘉又提出,時移世易,以目前的情況,照搬前朝條令自然不成,但可加以更改,對自愿屯邊的百姓予以優待。

反正邊郡地廣,以后打下來的草場也會圈進來,丁男丁女一視同仁,授給土地草場,免除數年稅收。如隨軍劫掠胡部,還可以憑戰功換取牛羊奴隸。

漢朝有法令,不許奴隸買賣,草原上的敵人就不在此列。

另外,漢有輸銅律,犯法者可以錢抵罪。

如果家中無錢,不想遭到酷刑,完全可以請屯邊塞。將刑罰折算成屯田數量和戍邊的年月。只要不是腦袋被門夾,基本都知道該如何選擇。

再則,引入深諳政治斗爭的大佬,進一步完善計劃,繼錢袋子之后,還能從人口方面挖各王國墻角。

事情做得光明正大,哪怕諸王恨得咬牙切齒,恨不能揪光出策人的頭發,咬掉執行者的腦袋,墻角依舊照挖不誤。

以此為基礎,等主父偃提出“大一統”,朝廷實行推恩令,劉氏諸王的實力會進一步跌落,再無法對中央構成威脅。

這一點趙嘉沒有明說,劉徹和韓嫣都能想到。

在條件沒有成熟之前,許多事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彼此心知肚明就好。

至于第二條,是為進一步增加人口。

胡人歸漢,愿意受到教化,在一定條件下,朝廷可許其同漢通婚。幾代之后,即使外表仍留有胡人特征,內心也將自視為漢人,以漢之敵為仇寇。

邊陲之地,不乏如趙信一般的漢胡混血。

如果運氣好,還會被邊民或部落接納,運氣不好就只能淪為野人。

趙嘉提出此條建議,是給這些孩童和少年一條生路。至于那些為野人多年,兇性難消的,就只能捕來填充勞力。

發善心也要看情況。

不加以辨別,最后被反咬一口,還不如從最開始就立下規矩,該套繩子就套,該抽鞭子就抽,該下刀子絕不手軟。

制定計劃的目的是為拓展疆域,為國家民族服務,善心算是錦上添花,絕不能本末倒置。

趙嘉說了足足一個時辰,口干舌燥,嗓子沙啞,溫水飲下數盞。劉徹聽得聚精會神,韓嫣更是鋪開絹布,摘取要點記錄下來。

等趙嘉的話告一段落,天已經擦黑,宦者宮人送上戳燈。

造型精美,燃時無煙的青銅燈靠墻擺放,將室內照得亮如白晝。

劉徹興致愈高,欲留趙嘉宿于宮內,同其秉燭夜談。

留宿宮內?

趙嘉看向韓嫣,想到這位曾經的下場,聯系自身,不由得激靈靈打個哆嗦。漢宮水太深,稍不注意就會沒頂,為自家小命著想,還是莫要懷抱僥幸心理。

當下,趙嘉正身拱手,請告退離宮,明日再行覲見。

“阿多太小心了。”

似能猜出趙嘉的心思,劉徹放松下來,反手撐著下巴,當場笑出聲音。笑容柔和了如刀鋒般的銳利,在這一刻,漢帝國的天子終于像個舞象少年。

“阿嫣和阿賀都曾與我同宿。父皇在時,也曾留丞相、太仆。”劉徹看著趙嘉,神情愈發放松。

話說到這個份上,趙嘉再找借口就未免不識抬舉。

當下拱手,謝天子恩。

“起。”

現如今的劉徹,尚存幾分少年心性,在不喜歡的人面前,自會擺出天子威嚴。但他相當愛才,趙嘉提出的諸多建議恰好撓到他的癢處,說到心坎之上,對其觀感自是更好,很快變得親近起來。

“大母同我提過,想見一見阿多。”在宮人送上膳食后,劉徹取凈布拭手,對趙嘉道,“明日朝會之后,阿多與我同去長樂宮。”

“諾!”

用過膳食,趙嘉和韓嫣安置在未央宮偏殿。

劉徹談性很濃,命人到椒房殿知會陳嬌,自己留在偏殿,詢問趙嘉邊塞和草原諸事,精神亢奮,全無半點睡意。

天子不打算睡,為人臣子的,即使眼皮打架,也要架上短棍強撐。

好在熬過最困的一段,頭腦逐漸變得清晰。飲下半盞溫水,吃掉幾塊柰,精神頭也有了,趙嘉恢復戰斗力,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至天邊擦亮,君臣都是整夜未睡。

三人對視,看到對方眼底的黑輪,趙嘉還能忍,劉徹和韓嫣卻是玩笑慣了,同時哈哈大笑,半點沒有君臣有別的意識。

這就是年少友誼?

看著劉徹和韓嫣,趙嘉腦子里突然冒出這句話。緊接著,魏悅的面孔閃過眼前,表情當即一頓,被帶笑的韓嫣看個正著。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