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漢侯小說>漢侯最新章節列表 >漢侯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漢侯-194.第一百九十四章
更新時間:2025-08-07  作者: 來自遠方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都市 | 青春都市 | 來自遠方 | 漢侯 | 來自遠方 | 漢侯 
正文如下:
_漢侯_其他小說_螞蟻文學

←→:

家人子入宮后,由長樂宮遣人教導,王太后根本插不進手。因劉徹和竇太后早有默契,王娡心有不甘,仍無計可施。

唯一值得高興的是,田蚡送來消息,尋到的美人已盡數入宮。待家人子學成規矩,以王娡太后的身份,設法讓其見到天子,算不上難事。

可惜王娡并不曉得,這幾個美人是田蚡尋到不假,背后卻有淮南王女劉陵的影子。擇選的宦者早得旨意,訓導的宮人也奉密令,時刻對其嚴加“看顧”。

在劉徹對淮南王動手之前,人會留在永巷,造成蒙混過關的假象。然而,打上“探子”標簽,注定囿在冷僻處,無法送出消息,更不會送到天子面前。

無需刻意尋找錯處,宮內美人何其多,沒有傾國傾城之姿,又不小心得罪教導宮人,明里暗里被打壓,老死在永巷都不稀奇。

“卯時正起身,不得延誤。”

入宮的良家子中,上家人子和中家人子皆視斗食,雖不在妃嬪之列,地位卻高于尋常宮人。發下絹衣,賞賜佳肴,均先于下家人子。

宮人教導規矩,對上、中、下三等家人子有所區分,態度存在明顯不同。對容貌嬌艷、身段妖嬈,或是父兄有爵的上家人子,總留有幾分客氣。

這一切,下家人子們看在眼里,卻是敢怒不敢言。

她們常會因學得不夠快被宮人喝斥,犯錯甚至會被責罰。衛子夫再是恭順,因身份被人看低,即使宮人不找茬,同處一室的家人子也會對她撒氣。

一夕之間,她仿佛又回到平陽侯府,母為家僮,自己被人呼來喝去的日子。

夜里躺在榻上,揉揉發腫的腳踝和膝蓋,想到入宮來遭受的種種,衛子夫未嘗不感到后悔。但事已至此,后悔也于事無補。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向上爬,不惜一切代價。

可她忽略了一點,入宮的家人子,哪個不想得到天子寵幸,富貴加身?

家世不顯,無傾城之貌,身后亦無背景,唯一能依靠的親弟,如今業已離心。如苦守永巷數十載,青絲熬成白頭的宮人一般,衛子夫的期盼,或許終將是大夢一場。

風卷過永巷,颯颯作響。

冷月高懸天際,銀輝灑落漢宮。

漫漫長夜,不知多少佳人輾轉難眠,夢中垂淚。

長樂宮內,此刻卻是燈火通明。

因匈奴來使,劉徹召臣子議于宣室,膳食皆由宮人奉上。

華燈初上,宣室的門依舊未開。宮門將閉,方見衛綰、竇嬰、直不疑和王恢聯袂走出。趙嘉、魏悅和韓嫣幾人仍留宮內,想必是要和天子徹夜長談。

劉徹不至椒房殿,陳嬌索性也不回去,留在長樂宮陪伴竇太后。

哺食之后,倡家奏出新樂,謳者唱新曲,俳優侏儒使盡渾身解數,只為博竇太后展顏。

漢時的倡家專指樂人,和唐以后的含義截然不同。非是如此,館陶也不敢選倡家女進獻,更不可能給她們改籍。

俳優手舞足蹈,伴著歡快的樂聲,講出諷喻的趣事,并模擬各種鳥鳴獸吼,終將竇太后逗笑。

“賞!”

宮人捧來銅錢絹帛,樂人、謳者和俳優一同伏身領賞,其后隨宦者退出殿外。和表演時不同,行動間未發出半點聲響,腳步聲都輕不可聞。

待眾人退下,宮人重燃熏香。

竇太后靠在榻上,以蜜水滋潤喉嚨,道:“嬌嬌,再有半月,永巷那邊該教完規矩。你是如何打算?”

“我聽大母的。”陳嬌笑道。神態和語氣均無半點勉強,好似在說稀松平常的小事。

“不能太上心,容易和天子離心。也不能不上心,難保被人鉆空子,出慎姬之輩。”

竇太后所言的慎姬,是文帝寵妃,貌美能歌舞,被封為夫人。最得寵時,甚至能和竇太后同席而坐。

“慎姬貌美恭順,太宗皇帝甚愛。封夫人后,對我十分恭敬,對薄太后更是孝順。”竇太后微合雙眸,臉上依舊帶笑,卻令人脊背發冷,“恭順敬服,溫厚孝順,挑不出半點錯。只可惜無子無女,不能再進一步。”

陳嬌沒出聲,細品竇太后所言,神情漸漸變了。

“嬌嬌,記住我今天的話,漢宮中的女人,多有兩張面孔,表面再溫順,也不會缺少野心。”

“貌美驕縱如栗姬,得寵也不足為慮。稍微動一動手腳,就會令其死無葬身之地。你母被權利迷眼,看錯王娡,好在沒蠢得徹底,這次送進來的大多如此。”

“最難掌控的是表面溫順恭良,讓人挑不出半點錯,背后卻不缺算計。如王娡一般,總能抓住機會,讓自己再進一步。”

“大母,永巷內也會如此?”陳嬌道。

“會。”竇太后斬釘截鐵,“嬌嬌,你為皇后,身后有竇、陳兩家,這是你的利,也是不利。天子現下需要竇氏和陳氏,為的是打壓諸侯王,收回鹽鐵和鑄幣之利。等到這一切結束,你要面對的艱難甚于我當年,更甚于薄氏。”

“請大母教我。”陳嬌靠向竇太后,柔聲道。

“看過斗獸嗎?”竇太后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話鋒一轉。

“斗獸?”

“犬、雉皆能斗。囚于籠,以命相搏,勝方能得食水,敗則命喪,更會落入人腹。”竇太后撫過陳嬌發頂,沉聲道,“你要做的不是親身參與,而是做觀斗之人,手持荊條,掌控局勢,讓其生,其便生,讓其死,其便死。”

說到這里,竇太后頓了頓,道:“只要竇、陳兩家俱在,你母不犯糊涂,縱我不在,看在親緣的份上,天子仍會善待于你。”

“大母,若我無子該如何?”

“無妨。”竇太后輕聲笑道,“薄氏無子,照樣穩坐后位。不是薄家倒了,先帝有意,王娡未必能如愿。天子年少,早晚會有孩子。挑一個合眼緣的養在身邊就是。”

另有一點,竇太后沒有立即告訴陳嬌。

劉徹年不到二十,依父祖年齡推測,若是不出意外,春秋至少還有三、四十載。最先誕下皇子的宮妃,未必真能笑到最后。生下天子長女,反倒更能安享富貴。

殿內燭火通明,焰心搖曳,僅有淡淡余香,始終無半絲煙氣。

陳嬌靠在竇太后榻邊,嬌顏帶笑,輕聲細語,眉心漸漸舒展。

建元二年,八月

苦候將近一月,匈奴使臣終得漢天子召見,遞送國書,言明和親之意。

劉徹沒有馬上做出回答,表現出幾分猶豫,貌似要詢問臣子意見。

看到漢家天子這番表現,匈奴使臣愈發篤定,長安不會拒絕和親,美人、絹帛和糧食唾手可得。

回到下榻處,正使命隨員寫成書信,放飛帶來的黑鷹。

黑鷹飛出長安不久,即被一只金雕攔截。使臣的書信轉眼送到天子案頭,宣室內傳出一陣大笑。

翌日朝會,群臣再議和親之策。

大行令王恢率先起身,奏稟道:“臣聞先秦之時,代國狹小,然國人皆兵,得養老、長幼,倉廩常實,國庫豐腴,匈奴不輕侵也。今以陛下之威,海內統一,然匈奴侵盜不已,臣竊以為無二策,擊之為上!”

王恢話落,韓安國起身稟奏,出擊匈奴實為必要,但不能操之過急。需仔細謀劃,做到計出萬全,謀無遺谞,方能予敵重擊。

繼兩人之后,郎中令石建、太仆公孫賀、內史鄭當時先后奏稟,附議出擊之策,僅在出兵時間上存在分歧。

“縱然心細如發,難保百密一疏。戰機當前,握有精兵強將,不能披堅執銳,金鼓齊進,要等到戰機逝去,匈奴退回草原再扼腕頓足?”

王恢出身燕地,在邊郡為官數年,沒少同匈奴打交道。

在他看來,同匈奴交鋒最需要把握戰機,盡速出擊。運籌帷幄固然不錯,但過于謹慎,不能在匈奴察覺前發兵,九成連敵人都找不到,遑論縱橫馳騁,斬兵挾將。

“匈奴使臣明求和親,至長安一月,繼續拖延,難免出現疏漏。若不然,莫非要準其所請,送女入草原?”

王恢火力全開,誰上來懟誰,戰斗力著實驚人。

見鋪墊得差不多,衛綰、竇嬰和直不疑先后發聲,為大行令王恢站場,當殿道出匈奴大軍南下,這一戰不是想不想打,而是必須打。為將主動權抓在手里,動作必須快,快到讓匈奴無暇反應,直接踏入圈套。

知曉匈奴大軍距邊郡漸近,韓安國等再無異議。

歸根結底,對于草原上的惡鄰,漢朝從上到下都是主戰派,僅是在戰機的把握和兵略上稍有分歧。要和匈奴真刀真槍開戰,有一個算一個,都會擼起袖子抄刀子上,連丞相衛綰都不例外。

戰略定下,飛騎馳出長安,邊郡抓緊調兵。正卒之外,數萬材官受到征召,發下堅甲、弓箭和長刀,分批奔赴馬邑。

為免匈奴發現,歸降的胡部仍留在原地,做出一副毫不知情的樣子。

事實上,除須卜力這般死心塌地抱漢朝大腿,回到草原就要被宰的胡人之外,各部對漢軍張開的口袋一無所知。

羌部和鮮卑部發現邊地征調青壯,以為是要防備匈奴秋后來劫掠,并沒往深處想。甚者,擔憂匈奴搶不到漢人就會來搶自己,各部有志一同幫漢軍瞞下消息。

原因很簡單,漢軍增多,戰斗力增強,作為背靠漢軍的自己,自然也會更加安全。

與此同時,一個名為聶壹的商人帶著大批貨物進入草原,遇上親率大軍南下的軍臣單于,獻上貨物之后,盡述自己被邊郡官員欺壓。

“仆仰慕大單于威嚴,愿為間。”聶壹聲淚俱下,表演得十分投入,更偽稱身上有胡人血統,在邊地受盡為難。哭訴之間,將一個得罪邊郡官吏,備受欺壓的苦主演繹得活靈活現。

“仆出身馬邑,知縣內馬場、畜場和谷倉,手下有二三勇壯,如大單于肯收留,愿潛回縣內,殺縣令,開城門,迎大軍!”

對于聶壹的投誠,軍臣單于很是心動。

中行說留在蘢城,為軍臣單于守住老巢,隨他南下的謀士性情貪婪,立功心切,聽聶壹提到馬邑縣內種種,都勸大單于接受這份投誠。

在他們看來,十萬匈奴大軍,又是軍臣單于親自率領,王庭四角拱衛在側,足以橫掃強敵,碾壓漢軍。

唯有伊稚斜提出異議,奈何胳膊擰不過大腿,帳中眾人皆被利益迷眼,一致同意壓向雁門郡,他的聲音很快被淹沒,提出再多疑慮也無濟于事。

建元二年八月底,匈奴大軍逼近雁門郡

雁門太守郅都調集大軍,在要塞和城下層層設伏,做出決死的姿態。

游騎探回情報,於單當面譏諷伊稚斜:“漢人的圈套?如果真是圈套,沿途不該布重兵,當引我等去馬邑!”

伊稚斜面沉似水。

越接近目的地,他的預感越是強烈。等在前方的不會是牛羊絹帛,很可能是漢軍張開的口袋。無奈大單于不肯聽取他的意見,一味向前進發。

明知會死還要往前,伊稚斜掰斷箭矢,恨不能違背大單于的命令,直接率麾下調頭。

長安之地,趙嘉等人整裝待發,即將奔赴邊郡。

四營將兵均一人三馬,出長安之后,將日夜不停。

役夫隊伍中,除朝廷征召的商賈、贅婿,不少是主動從軍,其中就有衛青的長兄衛長子,以及祖上曾為侯爵家將,想要戰場立功的青壯。

為節省時間,在出發之前,趙嘉一肩扛起四營后勤,帶著文吏和書佐準備物資,并調集營內工匠對大車進行改裝。

一切準備就緒,大軍出發之日,天子親至城外相送。

金雕乘風而起,直擊長空。

漢旗被風撕扯,獵獵作響。

萬名漢軍身披黑甲,以長兵頓地,刀鞘敲擊臂上圓盾。

劉徹舉盞饗軍,四營齊喝,千秋萬歲之聲不絕于耳。

“朕期大軍旗開得勝!”

“敬諾!”

漢軍躍上馬背,組成黑色長龍。在蒼涼的號角聲中,在飄揚的漢旗之下,如滔滔洪流,洶涌向北。:mayiwsk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