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漢侯小說>漢侯最新章節列表 >漢侯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漢侯-287.第兩百八十七章
更新時間:2025-08-07  作者: 來自遠方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都市 | 青春都市 | 來自遠方 | 漢侯 | 來自遠方 | 漢侯 
正文如下:
_漢侯_其他小說_螞蟻文學

←→:

如陳嬌所料,劉徹去往長樂宮隔日,王太后再次重病,侍醫奉命常駐宮內,藥方開過幾副,湯藥連日不斷,仍未能使太后痊愈。

因太后久病難愈,長樂宮再次閉門,同外界消息徹底斷絕。

與此同時,后宮內一名美人和兩名八子行為不斷,違犯宮律,觸怒天子,被貶宮人,閉于永巷。三人誕下的皇子和公主,交許美人和另一名新封的良人撫養。

美人和八子被押入永巷不久,宮外家人亦遭問罪。

美人之父官至太樂,為許昌屬官。

兩人平日里頗有交情,見其獲罪被拿,許昌頗感驚訝,曾想要出面求情。直到許美人送出消息,道明其女在宮內所為,許昌冒出一頭冷汗,立即打消念頭。再看昔日同僚,不由得感到心驚。

私結長樂宮,暗中散布流言,構陷椒房殿、堂邑侯府和趙侯,當真是膽大包天。

究竟是哪來的底氣?

天子春秋鼎盛,宮中皇子不只一人。

縱然皇后沒有嫡子,還有養在許美人膝下的皇長子。這樣急功近利,迫不及待,甚至不計后果,簡直是昏了頭,一門心思往死路上走!

許昌既惱且怒,又隱隱有些后怕,非但不見上門求助之人,更遞上奏疏,決定在事情未了結之前,稱病不上朝會。

除他之外,太祝、太宰及太卜一同告病,分明都想躲開這場是非。

從主官到屬官,病假請得整整齊齊,以致于隔日點卯,除被下獄的太樂,整個官署僅有太醫一個令丞和幾名長丞大眼瞪小眼,面對所有公務。

看著空掉的位置,再瞅瞅堆積的公文,太醫騰地冒出火氣,擼起袖子就要往外沖。

若非均官和都水抱腰阻攔,九成會單人匹馬沖到許府,把假裝生病的太常拽起來,用拳頭講一番道理。

不能說太醫魯莽,暴脾氣一點就著。實在是請假的太多,干活的太少。

以往六七人的工作,如今全要他一肩扛,加班加到深夜,熬油費火,累出黑眼圈。好不容易睡一會,做夢都在批閱公文。

這樣的日子壓根不是人過的!

堅持足足三日,仍不見許昌等人病愈復工。太醫終于忍無可忍,索性袖子一甩,學主官撂挑子請病假,死活不再加班。

太常為九卿之首,主官和令丞集體罷工,長丞加班加到眼淚橫飛,走路打飄,每日離家之前抱門痛哭,擔心累到升天,成為大漢第一例過勞死,堪稱朝中奇景。

武帝得知情況,目光轉向群臣,意思很明白,這事怎么辦。

丞相衛綰已有半月不上朝,實在是年事漸高,身體有些熬不住,已有意和魏尚一樣告老。竇嬰本想更進一步,遇劉嫖登門,帶來陳嬌口訊,雖感到遺憾,為竇氏考量,終究還是打消念頭。

直不疑崴腳之后,先前樹立的形象一夕崩塌。發現扳不回來,干脆放飛自我,向衛綰看齊,成為朝堂一幕奇景。

身為三公,兩人心理素質過硬,天子目光再刺人,始終當做沒看見。

劉徹視線再掃,衛尉、太仆和郎中令一個沒躲過,全被“刺”過一回。

幾人口中不言,心中都在腹誹:歸根結底,此事源于宮內,只要長樂宮消停,一切麻煩早該解決。只是話題過于敏感,又涉及到天家,沒人腦袋進水,會當著劉徹的面掀蓋子。

事情到最后,只能是和稀泥。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加快處置涉案之人,讓許昌等盡快復工,免得官署繼續空著,到最后不好收拾。

趙嘉坐在殿內,耳聞群臣奏事,心思卻有些飄遠。

兩日前,椒房殿又召衛青蛾覲見。

衛青蛾回到府內,將事情告知趙嘉,話中不免存在擔憂。她倒不是擔心自己,而是憂心商隊重組,自己如有不慎,會否給趙嘉引來麻煩。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皇后的意思十分清楚,并透出有皇帝準許,已容不得衛青蛾拒絕。

趙嘉能做的不多,唯有安撫衛青蛾,并和魏悅通氣,行事愈發謹慎,盡量不給他人抓小辮子的機會。

朝中流言剛起時,趙嘉一度繃緊神經。

魏悅反倒松口氣,告訴趙嘉,該來的總是會來。這個時候出現苗頭,總好過蟄伏多時再興事端。

“做得太急,不夠周詳,自會落入下乘。”

“阿多放心,天子必有決斷。”

事情的發展正如魏悅所料,流言出現沒多久,尚未來得及沸騰,就被天子親手潑了冷水。

因牽扯到椒房殿,趙嘉有預感,事情怕和王太后脫不開關系。

讓他沒想到的是,武帝會如此果決,半點不給長樂宮留顏面,下手干脆利落,將宮內和宮外剛結成的網撕得粉碎。

太樂被下獄,交廷尉中尉共審。

涉案官員陸續被拿,多達二十三人。罪名不一,但無一例外,同太樂關系匪淺,或為同族,或為姻親,或為摯友。

中尉寧成負責抓捕,廷尉張湯參與共審。

兩人分工明確,配合默契。

在他們的手段下,凡被下獄的朝官,堅持不到半日就陸續招供。罪證確鑿,供詞呈于宮內,三人獲罪斬首,余者盡發邊充役。

案件審理之快,出乎多數人預料。

仔細想想又不難理解,事情內因復雜,牽涉到宮內,并波及到有功之臣,不想鬧得人心搖擺,使流言更甚,自然是越快解決越好。

趙嘉身為當事人,處于漩渦中心,自始至終沒有出現在廷尉和中尉的奏疏之上。

寧成和張湯達成默契,目標一致,將趙嘉摘得干干凈凈。不只是審訊過程,直到案件審結,定下罪名,始終和趙嘉牽不上半分關系。

有犯官想要攀咬,也會被幾巴掌扇回去,根本不錄入供詞。

這樣的待遇,連竇嬰都有些羨慕。李當戶和曹時對趙嘉打趣,請教他如何能得這般照顧。

趙嘉撐著額頭,不知該如何回答。

先有郅都,后有寧成,如今又要加上張湯,能得三位酷吏界大佬這般青睞,他能說什么?越描越黑,不如閉口不言。

趙嘉走神時,朝會已過大半。

主爵都尉汲黯出班,奏請募民十萬徙朔方。劉徹準奏,并當殿頒發旨意:“凡所募之民,丁男丁女授田五十畝,三戶給一耕牛,并發犁具。”

博士展開竹簡,記錄天子旨意,朝會后就將謄抄,由飛騎送至各郡。

汲黯歸班之后,劉徹命宦者宣旨,準云中郡太守魏尚辭官,依文帝和景帝朝舊例,恩榮加爵,并賜土地、車駕、黃金和絹帛。

換做剛登基時,劉徹不會尚如此。

現如今,百越、漠南和漠北盡歸大漢版圖,西域也提上日程。加上大軍西征帶回的戰利品,以及早晚入手的金礦,年輕的天子財大氣粗,底氣十足,賞賜有功之臣必為大手筆。

魏尚不在京城,魏儉代父謝恩。

“謝陛下隆恩!”

云中郡地處沖要,魏尚卸任,郡內不可無守。

為保邊郡安穩,劉徹當殿下旨,以騎兵校尉魏悅為云中郡太守,五日后出京赴任。

魏悅出班領旨謝恩,趙嘉剛道“果然如此”,忽然又聽到自己的名字,當即起身出列,恭聽旨意。

“步兵校尉趙嘉,智謀遠略,忠勇剛毅,南征百越,北擊匈奴,社稷之臣……”

聽到這里,趙嘉心頭微動,聯系之前魏悅接到的圣旨,下意識道挑眉,應該不會吧?

念頭剛剛閃過腦海,現實就掄起大錘,猛然砸下,將之擊得粉碎。

“升朔方郡太守。”

旨意宣讀完畢,趙嘉有兩秒沒反應過來,殿中也陷入寂靜,落針可聞。

對于這道任命,多數人都沒料到。

魏悅升任云中守,不算太過出奇。在魏尚遞上告老奏疏時,群臣就有幾分猜測。但趙嘉為朔方太守,連竇嬰和直不疑都吃了一驚。

原因很簡單,圣旨頒發之前,劉徹沒有同任何人商量,更沒透出丁點口風。

趙嘉的確立有大功,連年南征北討,更一路西進,追襲匈奴殘部,可謂是戰功彪炳。且為親軍校尉出身,簡在帝心,得到重用并不為過。

但是,不到而立之年便為一郡太守,為天子鎮守一方,是否真能勝任?

最重要的是,朔方郡剛置不久,周圍有大量胡部游牧,且連通西域商道,地理位置至關重要。老成如李廣郅都,都未必敢言定能勝任,趙嘉連縣令都不曾做過,缺乏治理一方的經驗,當真能不負天子信任?

不提群臣如何想,趙嘉接旨時,整個人都有些懵,耳鼓嗡嗡作響,心跳猶如擂鼓。

“臣領旨,謝陛下隆恩。”

手捧圣旨,趙嘉聲音不自覺發緊。

這樣的感覺,遠甚于封侯之時。

畢竟封侯一事早就被透過口風,心中已有準備。升任朔方太守,成為邊疆大吏,委實不在趙嘉的計劃中,甚至想都未曾想過。

謝恩歸班之后,趙嘉心仍跳得飛快,腳下像踩著云朵,一直落不到實處,很不踏實。

哪怕是對陣匈奴,陷入苦戰,他都沒有過這樣的感覺。

目光下意識逡巡,不期然對上魏悅,浸入那雙漆黑的眸子,趙嘉才漸漸找回冷靜,情緒開始變得平穩。

無論如何,既然接下圣旨,事情成為定局,就要肩負起職責。

未戰言敗是兵家大忌。

尚未做就擔憂做不到,同樣不符合他的性情。

事情無可更改,無妨拼上一把,看看他這個沒有為政經驗的太守,究竟能不能牧守一方,懾服諸鄰,建功立業,垂裕后昆!:mayiwsk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