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杜氏有巧女小說>杜氏有巧女最新章節列表 >杜氏有巧女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杜氏有巧女-44.第四十四章
更新時間:2025-08-08  作者: 少地瓜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都市 | 青春都市 | 少地瓜 | 杜氏有巧女 | 少地瓜 | 杜氏有巧女 
正文如下:
杜氏有巧女_影書

:yingsx←→:

此為防盜章,購買比例低于70的讀者要等24小時之后才能看到

這才幾天不見呀,周氏竟瘦成了一把骨頭,兩只眼睛都深深地眍下去,雙頰凹陷,眼底烏青,活像骷髏了。

見她進來,周氏狠命咳嗽幾聲,又掙扎著要坐起來,王氏連忙按下。

“也不是外人,哪里就講究這些。”

周氏也實在起不來,略有個意思就順著重新躺回去,剛要開口,兩眼就滾出淚來。

“我這心里,實在是苦的很!”

她哽咽道,邊說邊掉淚。又怕外面有人聽了去,所以拼命壓住,上氣不接下氣的,聽著格外凄涼。

外間的三丫端進一碗水來,道:“嬸子您喝水。”

王氏點頭,又往她身后看一眼,順嘴問道:“你妹妹呢?”

三丫搖搖頭,小聲道:“不知去哪里玩了。”

饒是跟周氏關系并不如何親密,王氏此刻也不由得怒火中燒,這四丫實在不像話!

親娘都病的起不來了,你不說在跟前侍奉湯藥,或是守著做針線,竟還有心思出去玩?真是,真是沒心肝!

周氏也嘆氣,自嘲的苦笑,淚越發的下來了:“終究是我自己不中用,身子不爭氣,沒精力管教她,如今人也大了,也定了性兒,日后可怎么處!”

四丫仗著自己模樣兒好,性子確實歪了,眼皮子又淺,嘴巴也不饒人,長到八、九歲了也沒個拿得出手的技藝,一味爭強好勝,吵架拌嘴……

王氏實在說不出違心的安慰話,便生硬的扭轉話題,讓周氏注重保養。

周氏卻只是嘆氣,指著空蕩蕩的四周道:“就咱們這個家,我也不說什么了,真是一點兒空也不得,如何保養?那都是有錢人家才能做的事。”

就是說了這么幾句話,她就歇了好幾回,儼然連氣都喘不勻。

雖說周氏這幾年一直病病歪歪,大家也都習以為常,但王氏還真沒想到這回她鬧得這么嚴重,也不敢多待,怕反而耗費她的精神,忙又說了幾句話就出來了。

卻說晚間四丫回來,眉梢眼角中竟泛著喜意,十分不尋常。

三丫雖然木訥,卻也已看出端倪,就問她白天去了哪里。

四丫原本不愿意說,只含糊過去。

然而三丫罕見地生了氣,道:“娘病成這個樣子,家里一堆的事情,你不說留下幫忙,還到處玩耍,真當自己還是不懂事的小丫頭嗎?讓外人知道了又像什么話!”

四丫被她猝不及防的怒火驚了一跳,卻也有些不以為然。

這個姐姐長得不如自己,也不如自己能說會道,平時她就不把對方放在心里,故而眼下三丫雖然生氣,四丫卻也不害怕。

這會兒三丫已經開了話匣子,又把蒲扇塞到她手里,自己起身去看藥罐子的火候,一邊不斷的數落,叫她明天不準出去,都在家里干活。

四丫像是被踩到尾巴的貓一樣炸了毛,忽的站起來抱怨道:“做什么活!三姐,你就說說咱們娘兒幾個,一天到晚手不停眼也不住地做絡子和針線活才能換幾個錢,還不夠娘一副藥錢呢。”

三丫原不曾想到她竟然會說出這番話來,一時怔住,半晌才道:“你這是什么意思?”

四丫張了張嘴,似乎猶豫了會兒才狠心拉了她往角落去,壓低聲音道:“昨兒我聽說村東頭的李家姐姐回來了,我就去看,她真是不同了。你不知道,她頭上竟戴著那么大的銀簪,手上套著好幾個沉甸甸的鐲子,金碧輝煌,也不知嵌著些什么珍寶。又有戒指耳環,衣裳十分光鮮,頭也梳的锃亮……距離你我上次見她也不才不過半年多,竟跟兩個人似的,那些個東西,我估計三嬸都未必齊全,就是有,也不像她似的這般不在乎,竟就明晃晃的戴出來,可見還有更多更好的。”

三丫不耐煩聽這個,見她說來說去都沒個正形,就甩手要走,卻又被一把拉住,只得敷衍道:“人家有沒有的也不干咱們的事兒,再說她在縣里做活,好容易回來一趟,自然要打扮的出挑些。”

四丫卻斜眼看她,反問:“若是你,敢把這些個東西都一遭兒堆到身上?也不怕賊惦記!”

三丫果然無言以對。

見她不說話了,四丫越發得意,繼續道:“你聽我說完吶,我卻聽說她在縣上趙財主家做活,可巧趙財主家有一批丫頭到了年紀放出去,正要到外面來新選小丫頭進去。聽說在里面十分好過活,天天大魚大肉好吃好喝,也不必做粗活兒,又穿戴的很好,副小姐似的,月月都有錢拿,一月還得兩天假……”

三丫聽這話很不像,隱約品味出妹妹的意思后脫口而出:“你,你竟是想去給人家當丫頭?”

四丫不以為意,冷笑道:“三姐也先別這般大驚小怪,丫頭真就那么不好了?你瞧瞧咱們過的這日子,真是比他們最底下的小丫頭子還不如呢。且不說一月見不著幾百個錢,每日還要早起晚睡,又要挑水,洗衣做飯,刷鍋洗碗,喂雞喂鴨,累得什么似的,你看看咱們的手,也粗糙的很了。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兒?那李家姐姐原來黑瘦黑瘦的,連你尚且不及,可如今竟也白嫩啦,眉毛細細,臉蛋兒也圓潤,要是真過的不好,就能那般滋潤?”

四丫能言善道,有說的有理有據,三丫一時竟被她說住,也怔怔地出神。

她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的手指,果覺十分粗糙,又想起來素日爺爺奶奶偏心,娘病歪歪,爹也不大看重她們這些女兒。早些年大姐二姐出嫁時也不過陪嫁了幾件粗布衣裳和一床被,連個洗臉打水的銅盆都沒有,聽說如今過的也無比艱難……

只是到底是當丫頭的,是下人,或打或罵都由人,終歸,不好吧?

見她滿腹心事的樣子,四丫越發得意,口水四濺的說了好些話。

當夜,倆個女孩兒就都翻來覆去的睡不著,各懷心思。

接連兩天,四丫都是天剛亮就往外跑,天擦黑了才回來,每天神神秘秘的。

又過了幾日,家里進來一個婆子。那婆子身材十分健碩,穿著一身醬色鑲紅邊的綢衣,在日頭底下明晃晃的泛著光澤,又有頭上老大的銀簪、金釵,還有腕子上的金鐲子,竟是小小碧潭村罕見的富貴打扮。

她開口就道:“你們家的四丫說好了要賣與趙家做丫頭,今兒我是來領人的,人都哪里去了?有個做主的沒有?”

這時杜平帶著長子出去做活,杜海也不知哪里浪去了,家中只剩于氏和三個媳婦及幾個孩子,聽見這聲音都很是驚訝。

于氏先出來打量她幾眼,視線不免狠狠在對方頭上金光璀璨的釵子上刮了幾下,暗暗吞了口唾沫,才說:“我家并沒有人要去做丫頭,想是走錯了吧?”

買丫頭?這竟是個人牙子!

那婆子卻嗤笑一聲,用繡著大朵牡丹花的紅色手帕子輕輕掃了掃自己撲滿白、粉的臉,涼涼道:“哪里就找錯啦?這里不是姓杜,家里不是五個女孩兒,兩個已經嫁了的?”

于氏一愣,也想明白了什么,當即變了臉,扯開嗓子朝大房那邊喊:“四丫你給我出來。”

院子統共才那么大,于氏這么一喊怕不是左右鄰居都聽見了,王氏和杜瑕也不敢露頭兒,只悄悄趴在窗戶上,推開一條縫兒看。

卻聽見大房那邊門吱呀一響,四丫就扭扭捏捏的出來了。她不大敢看于氏,卻帶著幾分興奮和向往,偷偷的朝人牙子遞眼神兒。

人牙子一看她也笑了,輕輕一拍手,對于氏道:“可不就是她?再走不錯的。”

于氏一看這般情景,哪里還有不明白的,不由得十分惱火。

她最惱火的卻不是四丫要把自己賣了的事情,而是這丫頭竟然敢瞞著自己做這么大的事情,于氏覺得自己的威信受到了挑戰。

就聽那人牙子繼續道:“既然人都在,長輩也在,不如趕緊把這事兒定下吧,我這兒也忙得很,還有好幾家呢。早定下,你們也早拿銀子。”

說完就拍了拍自己身上掛的荷包,那荷包沉甸甸的,隨著她的拍動發出一聲聲金屬碰撞特有的悶響。

于氏的眼睛一下子就直了,也不知想到什么,態度突然微妙起來,問那人牙子多少錢。

人牙子露出一個我就知道你們會這樣的笑容,道:“趙家仁厚,你們四丫生的又好,我十分看重,去了斷然是不會做粗活兒的,略調/教一番就只端茶倒水也就罷了。既然要伺候主子,只要簽了這賣、身契,白花花的十兩銀子就到手了。且去了好吃好喝,趙家管一年四季的衣裳,若是得了臉,被主子看重,好處怕是多著呢!三言兩語哪里說得完!”

四丫聽說一年四季都有新衣裳可穿,早就興奮的紅了臉,兩眼放光。

而于氏原本一聽就能有十兩也喜得見牙不見眼,他們這鄉間野地里,不過是土里刨食,除了糧食是見不到錢的。就是杜平這樣幾十年的老手藝人,帶著兒子一年忙到頭,兩人頂了天也不過純賺二、三十兩銀子,但稍后明白過來竟然是要賣、身,就有些不大自在。

如今年歲好了,世道也太平,等閑人家都沒有賣兒賣女的。他們家眼下也不是過不去,若是因為貪圖這點銀兩就把孫女賣了,少不得要被人家戳脊梁骨。

沒見著村里的李家幾年前將女兒送出去,就被人暗地里議論了好久,只是如今她女兒似乎起來了,村民們的風向也漸漸有些改變……

到底白花花的銀子畢竟更實在,真要叫于氏在聽過之后還咬牙放棄實在是難。

她暗自糾結一番,又陪笑道:“那要是簽活契呢?”

如此杜瑕母女便有將近二十兩銀子入賬,幾乎頂的上一個成年男子一年的收入,腰包著實鼓了。

手頭寬裕起來之后,杜瑕也漸漸的有些不滿足。

做結子掛件到底太累人,而且一個只得幾十文,總有些盤剝勞動力的嫌疑。

而且等時間久了,饒是再如何繁瑣的東西,外面怕也會有仿制的,這終不是長久之計。

她一面繼續琢磨合適的新花樣,一面卻開始動起羊毛氈制品的念頭。

眼下畢竟不是后世,不管你想要什么都能從網上買到,就說這做玩偶的羊毛,也叫人無從下手。

以往杜瑕做羊毛氈玩偶,一應材料都是從網上買的,什么針、輔助工具,還有那一堆堆已經染好了色的彩色羊毛,可現在卻到哪里去找?

杜瑕把各樣所需材料林林總總列了慢慢一張紙,又磨著王氏帶她去市集轉悠,買了幾斤細羊毛,又要了幾包針和磨針的磨石,又有各色染料等物。

如今王氏也是越發看不明白這個女兒,見她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買了這么些看似毫無關聯的東西就有些犯暈,問道:“眼下中秋未過,天兒還熱著,你卻買這些羊毛作甚?若是襖子,倒有專門的皮子店;若是氈子,也有現成的……

杜瑕笑個不住,只賣關子不解釋,家去后便把自己關在屋里搗鼓,若不是王氏喊著,怕是連飯也忘了吃。

如今既沒有成品,只好杜瑕自己一步步來,不過這也不算壞事,從原材料都她自己著手,這就相當于給自己的技術專利又加了一重保險,外人想要仿制就更加艱難。

況且制作羊毛氈玩偶極其考驗靈性,更要勤加練習,一般人沒個一年半載慢慢磨,做的東西也實在論不上精致,想到這里,杜瑕自然更加舒心。

只要天下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她就不怕混不到奇貨可居,而只要東西少了,又精致,價格自然也就上去了。

她忙著折騰這些東西,王氏就忙著編結子掙錢,也兩不耽誤。

如今除了,這些特定的年節所需的復雜花樣,普通的葫蘆蝙蝠、龜鶴延年這結子王氏都已經做熟了,并不用杜瑕再插手,她便一心折騰羊毛氈。

只是到底之前沒有做過染色的事情,染料也不是現成的,好些想要的顏色都要杜瑕自己不斷調整比例配置,期間難免失敗無數次。又是顏色太深太淺不好使,又是染料太多,導致羊毛手感變差;或是染料材質問題,導致不能與羊毛共存……

光是消耗的染料和羊毛就值幾兩銀子,竟把她自己也揮霍的肉痛了,更別提王氏,一看她往外丟東西就直念佛,先前還說幾句,最后索性眼不見為凈。

若不是之前打結子賺了幾十兩支撐著,杜瑕只這一遭試驗原材料便能將家底耗干凈,中間她還忍不住開小差,心道發明創造之流果然不是一般人做得來的,光銀錢一項就是個無底洞,自己這個有跡可循的尚且幾欲支撐不起,更何況那些真的從零開始的……

眼見著都到了中秋節了,這才隱約有了個眉目。

這陣子王氏眼見賺了幾十兩銀子,自覺挺直腰桿,也不似從前那般緊迫,也就暫時停了幾天,專心過節。

因圣人除自身與太上皇壽誕外,親點端午、中秋、春節為一年內三大節日,每每與民同樂,所以學堂后日也放假。王氏又聽杜文說那名同窗自己一個人在那里過節,不由得動了慈母心腸,要他一同前來。

“聽說還沒了娘,在這里又舉目無親,真是可憐見的。咱家雖然窮,可好歹有點熱乎氣,你何不邀他同來?也是同窗情誼。該是團圓的節,總不能叫他一個人擔著。”

杜文也十分中意這位同窗,次日放學時便把這事說了。

兩人熟悉了之后,牧清寒也時常聽杜文說起家中父母幼妹,倒也羨慕他家一團和氣的血脈親情,只是中秋本應該是一家人的團圓節,人家一家團聚,自己這個外人去算什么呢?到底不方便。

可杜文見他猶豫片刻后才回絕,就知道他已然意動,當即大笑著拉他出門,徑直對健仆阿唐道:“今日你們都不必回家,且去我家團圓!”

阿唐見自家小主人只是苦笑,又想起他日日形單影只,也替他高興,當即用力點頭。

事已至此,再繼續推脫就是矯情了,牧清寒便也不再推辭,只說想先回家換套衣裳,又派阿唐去采買果品禮盒。

杜文只笑說:“我家原不講究這些,還白花那些錢做什么!”

牧清寒卻肅然道:“衣裳不換倒也罷了,只是你父母亦是我的長輩,中秋佳節去長輩家拜訪豈有空手登門的道理?”

杜文拗不過他,只得依了,兩人便先跟牧清寒去了糕餅鋪子。

牧清寒正在挑選之際,杜文卻沖阿唐招招手,小聲道:“你家小主人今日去必然住下的,且明日休假,并不急著家去,不若你先家去替他取了換洗衣裳……”

阿唐也知道他與自家主人交好,聽了地址之后便飛快的去了。

那頭牧清寒卻湊了八樣果品,有乳糕兒、栗粉糕兒、蜜冬瓜魚兒、荔枝甘露餅、瓏纏桃條、金絲黨梅、糖霜梨肉、蜜煎李子,另有兩瓶金黃香甜的秋梨膏、荔枝甜膏兒,正叫伙計幫忙裝到一個什錦匣子里,結果扭頭就不見了阿唐,便問他去了哪里。

杜文直笑道:“他要出恭,我便說了我家住址,稍后他自會趕來。”

又拉著他走,路上見他手中那么大一個錦盒,不免又抱怨:“非我自夸,我爹娘與妹妹并非俗人,你也實在見外,待他們見你如此,定然又要罵我。”

說的牧清寒也笑了,道:“日后便不了,只是初次登門,又來白吃白喝,不如此我心難安。”

他好歹是大家子長起來的,各樣禮節十分周全,任誰也挑不出錯來。杜文也知各家行事風格不同,且對方也確實不差這百十文錢,不過白說罷了。

兩少年到時,杜河也已回來——他與師父并一名師兄輪番休假,他得了今晚至明晚,后日、大后日便去替班。又因如今并不講究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男女大防并不嚴格,況且王氏算是長輩,杜瑕年紀尚幼,便都出來見禮。

牧清寒連忙躬身還禮,舉手投足自有氣度風華,果與尋常百姓不同。

杜瑕就見他長得果然很好,最難得的是跟時下的書生很是不同:但見濃濃兩抹劍眉,灼灼有光雙目,肩寬體闊,步伐穩健,顯然是練過的。

平時沒有對比還不覺得,如今牧清寒站在這里,杜瑕就一下子覺得自家哥哥文弱了很多。又想起如今科舉制度十分嚴苛,每次考試少說也要在那里呆一整天,甚至好幾天,本來精神壓力就很大了,再要遇到刮風下雨、寒冬臘月,絲毫不亞于掙命來的,便是因為考試送了命的學子每年都大有人在。

她又看看兄長文弱的樣子,就覺得十分擔心,打定主意日后勸他勤加鍛煉。

晚間王氏親自下廚,杜瑕原本也想打下手,卻被轟了出來,只叫她歇著,或是去跟哥哥玩。

杜瑕好不尷尬,正躊躇該做些什么打發時光,就見杜文已經笑嘻嘻過來拉她去院中賞月。

這院落本就十分狹小,又有一口井,王氏再沿著墻根兒開幾畦菜地以后便空間有限,到底寒酸了些。杜河就托人弄了一株石榴樹來,又架了幾叢葡萄,幾個月長下來,已經十分郁郁蔥蔥,下面再擺兩條石凳,一張石桌,隱約有了點意趣。

杜文拉著杜瑕對牧清寒道:“你同你講,我這個妹妹也是讀書識字的,并不比我差,咱們兩個對談無趣,不若拉她一起。”

他說的坦蕩,杜瑕卻已經快被臊死,這個哥哥上來一陣也是有些沒數,什么話也敢說。

他自己都才八歲,還因之前被庸師耽誤,剛啟蒙完畢,正狂補進度,而自己甚至才剛六歲,還沒正經上過學……

忒丟人!

那石板相當好用,因為很薄,放在熱炕上沒一會兒就捂暖了,用炭筆寫字也好,畫樣子也罷,都很便宜。等寫滿了也只需要用水擦洗烘干即可,杜瑕用過幾回就愛不釋手,睡覺也一定要擱在枕邊,被王氏拿來笑了好幾回。

王氏看女兒擺弄絲線并不像一時興起,且難得天分出眾,越發不加干涉,又托人從鎮上帶回更多新鮮彩繩,偶爾得空了還幫忙打下手、分顏色,娘兒倆關系愈加親密。

杜瑕很感激兄長對自己的關愛,就特地用金色的絲繩給他編了一對兒小巧玲瓏的葫蘆掛在腰間,下面串了圓滾的黑色石頭珠兒,墜了煙灰的穗子,非常雅致。

杜文愛不釋手,捧著看了大半宿,次日上學前卻又依依不舍的摘下來。

杜瑕一愣,問道:“哥哥不喜歡?我再給你打別的。”

杜文忙道:“當然喜歡,妹妹別急,只是,”他撓撓頭,往外面看了眼,小聲道,“我日日與堂哥一處,自然瞞不過他去,少不得爺爺奶奶也都知道了,到時候他們倘若問起是哪里來的,那可怎么處?說是外頭買的,必然要怪我們亂花錢;可若是照實說,他們必然叫你教授大家,竭力壓榨,你與娘就不能攢私房了。”

自打穿來,杜瑕一直都知道這個哥哥聰明伶俐,只是大約有些寡言,可也是有主意的,但他到底也才八歲呀!誰承想今天一張嘴就說出這么一番話來,方方面面竟是都考慮到了!

杜瑕聽得目瞪口呆!

卻聽杜文又道,“好妹妹,你且替我好生保管,就是不能戴,我瞧著也歡喜,日后少不得你有更精巧的送我,我也未必沒有戴的時候。”

杜瑕噗嗤笑出聲,又佯怒道:“就你會劃算,日后還不定如何呢!且看我心情吧。”

兄妹兩個玩笑一番,就該上學的上學,該干活的干活。

等杜文走后,杜瑕盯著那對金色葫蘆看了半晌,重重嘆氣,這日子過的,真是!

什么時候才能分家啊。

又過了一個來月,已是四月半,處處春暖花開,綠草如茵,杜瑕的身體養的差不多,也敢開窗吹風了。

她深諳生命在于運動的真理,并不整天悶在屋里,每日日頭最好的時候就借著幫忙做活去院子里轉轉,或幫忙喂雞喂鴨,或幫忙分撿柴火,跑前跑后,必要折騰出微微一身薄汗才罷。久而久之,身體果然好了不少。

杜瑕這么做固然惹得王氏越發心疼,可卻誤打誤撞合了于氏的心意。原先她在屋里躺著養病的時候,于氏就隔三差五說些“哪兒有這么大的丫頭了還日日挺尸不做活的”之類的話,如今她自己忙活起來,雖人小力單,好歹堵了于氏的嘴,叫她耳根清凈。

因為天氣好轉,王氏干活更加輕松,每天更能擠出時間做針線。

娘兒倆一起忙活,到此刻已經攢了不少葫蘆、絡子和鞋面等物,還有前幾天杜瑕剛琢磨出來的,同樣寓意福壽的蝙蝠,統共滿滿包了一個大包袱,王氏琢磨著再這么下去恐怕要捂不住,萬一不小心露了就要壞事,便打算進城賣了換錢。

杜瑕聽后不由得雙眼放光,也嚷著要去。

天曉得在這個破院子里待了兩個月,又沒有任何娛樂設施可供消遣,天天還要防備什么四丫、三嬸兒摸進來旁敲側擊,她都要憋死了!

再說她也有必要去看看城里的東西到底是個什么水準,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不是?省的日后自己要再想出什么來,分明人家早就有了,自己還喜滋滋當寶呢,那就搞笑了。

總而言之,她迫不及待的想看看這個世界!

王氏開始還有些猶豫,但終究架不住女兒軟磨硬泡,也就應了。

杜瑕登時喜不自勝,連著幾天激動得不得了,恐怕當年第一次出國游玩都沒這么亢奮。

這天王氏抽空跟二老說:“爹,娘,眼見著天暖了,相公又不得回來,我預備給他送些春衫、單鞋,省的叫人看了還穿棉的笑話。可巧隔壁牛嫂子也要進城采買,我就與她同去。”

于氏原本不愿意,聽說杜瑕要跟著更是眉毛倒豎。

“眼見著開春了,院子里的小菜園要撒種施肥,又有雞鴨要喂,還有那飯……”

王氏不由得苦苦哀求,又說會提前將一日飯食準備好,只需熱熱就好,她們清早去,傍晚必歸。

她有正當理由,又有村里出名正派仗義的牛嫂子跟著,自然沒什么不妥,最后還是杜平替于氏答應下來,又象征性的叫她囑咐兒子注意身體云云。

見王氏竟能進城逛去,家中其他大小女子也紛紛動了心,旁人不說,四丫和三房劉氏卻已經按耐不住,一個小聲對周氏道也想跟了去,一個干脆就仗著在婆婆跟前有些臉面,直道也要進城買賣。

于氏哪里會答應!旁的不說,要是劉氏走了,大嫂不中用,三丫四丫總是毛躁,須得有人看著,難不成叫她個當婆婆的熱飯給這一大家子吃?

天下斷然沒有媳婦還活著,就叫婆婆做活的道理!

加上劉氏幾天前才剛從城里回來,估計也是用針線活換了錢,可竟然沒孝敬自己一文!她便翻出兩只白眼球來,沒好氣道:“難不成你也有個男人在城里做活?”

說的劉氏一氣把臉漲紅,趕緊站起來回房去了。

較之一般孩童對于進城看熱鬧的最淳樸的渴望,杜瑕的心情更加復雜一些,除了想借機打探“競爭對手”的虛實之外,她也對這座貨真價實的古城十分好奇。

畢竟不是每個現代人都有這樣的機會,能置身處地的感受來自遙遠的歷史的氣息……哪怕這并不是她所熟知的任何一段歷史。

杜瑕激動的半宿沒睡著,第二天大清早被王氏叫起來的時候差點連眼睛都睜不開。

得知她能進城,而自己卻不行,三丫倒罷了,四丫看向她的眼神十分不善,又時不時從鼻孔中發出冷哼。

杜文反復囑咐妹妹要聽娘的話,這才一步三回頭的上學去,惹得從沒有得過兄長關懷的三丫羨慕非常。

四丫余怒未消,又想起來五丫竟是村里為數不多幾個有正式名字的女孩兒,正是新仇加舊恨,差點把牙咬碎。

她見三姐怔怔的看著兩兄弟的背影出神,忍不住出聲譏諷,言辭刻薄:“看什么?難不成你也想上學去!照我說竟別做這大夢!”

三丫老實,不會跟人吵嘴,這會兒被妹妹刺兒了也不敢反駁,只是紅著臉辯解。

四丫只想出氣,哪里聽得進去,重重的哼了聲,便甩頭進去了。

結果迎面又被于氏斥罵,唾沫星子噴了滿臉:“吃了飯一抹嘴就走,好生自在,還不去把碗筷洗了?桌子也抹了,再去將雞鴨喂了……”

再說王氏挎著一個大包袱,杜瑕背著一個小包袱,娘兒倆去村口的大槐樹下與牛嫂子碰頭。

現下天氣暖和了,杜瑕也換了天青色單夾衣,因為早晚頗有涼意,王氏怕她凍著,又在外面披了一件粗棉布的半舊紅襖,下面照例是薄棉褲。

過去一個多月里,杜瑕不顧爺爺奶奶和大房三房眾人的冷嘲熱諷,狠命吃狠命睡,又時常運動,著實保養的不錯,至少臉頰已經重新鼓起,頭發也漸漸黑密起來,看著氣色好了很多,力氣也大了,輕易不會再頭暈。

因著進城,王氏也怕有人小瞧了女兒,便特地給她好好梳了頭,又拿紅頭繩扎了,勉強纏了兩個小包子,自覺很好看。

平心而論,杜瑕本人對這種不知從什么時候興起的,認定女孩兒就是要穿紅的,而且是大紅才好看的樸素審美觀無法茍同:一眾青年老少但凡是個女的就狠命往身上裝裹大紅,一個個活似染血元宵般的風采……

可現下他們家并不富裕,饒是杜瑕并不喜歡大紅,自然也不會挑三揀四,只得努力說服自己:

你不過是個小丫頭,經濟獨立之前少做妖,紅的就紅的吧……

因怕叫牛嫂子多等,娘兒倆來的很早,左右無事,便在樹下石凳上坐著等。

杜瑕覺得只要出了那家門就神清氣爽,仿佛天也高了、水了清了,就連空氣呼吸起來都帶著與往日不同的松快。

村口槐樹早在碧潭村沒建立之前就有了,如今怕不下百歲,很是枝繁葉茂、枝干遒勁,一人已經抱不下。

熏風陣陣中,杜瑕仰頭看去,就見一叢叢葉片襯著瓦藍的天,潔白的云,綠油油十分喜人,中間已經隱隱約約鼓出好些疙瘩,密密麻麻的,大略是花苞?怕是再過不了多久,就要冒出槐花來了。

說來這槐花也是好東西,不僅好聞,也很好吃。

原先她小時候在鄉下時,就時常跟其他孩子一塊摘槐花,不管是直接擼了吃,還是洗干凈后用油鹽糖醋涼拌,或是燙了上籠屜蒸,再者包包子、包餃子,都十分美味。

一不留神想太多就口水泛濫,杜瑕趕緊吞咽兩下,又暗笑自己沒出息,多大的人了,竟然被槐花饞成這樣,果然是在長身體么?

不多會兒牛嫂子坐著一輛青騾大車來了,旁邊趕車的是她相公杜有財,牛嫂子老遠看見她們便大聲招呼,又叫她們上車,聲音十分洪亮。

之前杜瑕身體不好,天氣也惡劣,便一直沒出門,這還是頭一次見外人,不由得多看了兩眼。

王氏的心頭一軟,快速將身上的夾棉小襖裹好,又伸手替孩子掖了掖被角,柔聲道:“睡吧。”

匆匆推門出去,王氏登時就凍得打了個哆嗦,方才好不容易攢起來的那點熱乎氣瞬間消失的干干凈凈。

她咬咬牙,又將那穿了幾年,棉胎都被碾壓成薄薄一層的舊棉襖裹緊了些,埋頭快步朝正北面的廚房走去。

頭天晚上睡前整理好的爐火這會兒已經熄的差不多了,灶臺中只剩點點暗紅色的灰燼,王氏不顧撲面而來的寒氣,趕緊丟了幾塊柴火進去,又捅了幾下,看它們一點點燒著才松了口氣。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