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十三皇子小說>十三皇子最新章節列表 >十三皇子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十三皇子-第二百五十三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更新時間:2025-08-11  作者: 壹兩二鍋頭   本書關鍵詞: 穿越 | 言情 | 穿越架空 | 壹兩二鍋頭 | 十三皇子 | 壹兩二鍋頭 | 十三皇子 
正文如下:
十三皇子第二百五十三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_wbshuku

第二百五十三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第二百五十三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按照于鮮的命令,數萬楚國士兵,埋伏在大涪士兵必經的一片寬闊地帶。這里正好種著大片大片的莊稼,這些楚國士兵就埋伏在這里。

據探子來報,楊明將手下士兵兵分兩路,每一路二十萬人,而自己準備伏擊的這一部,正是由楊明親自率領的。

這一消息,讓于鮮欣喜若狂,他告訴手下眾將,待會兒大涪軍隊到來的時候,大家聽到指令后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出擊,但人數外于劣勢,絕不可戀戰。爭取在出擊的時候取得最好的戰果,若能一舉抓住或殺死楊明,那這一仗己方就必然會贏。

楊明在大涪領軍多年,打了不少勝仗,還曾活捉前楚國兵馬大元帥隆戈,這件事情在楚國軍方被視為奇恥大辱。

這一次自己的部隊,如果能夠通過偷襲,重創楊明的隊伍,甚至將楊明生擒活捉,那將是一件揚眉吐氣的事情。

于鮮親自帶著幾萬士兵,躲藏在這一大片莊稼地里,靜靜的等待著楊明和他手下士兵的到來。可是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時辰,楊明的人怎么還沒到來。

之前探子曾來報,說楊明領著大軍離這里已經不遠了,按理說到這個時候,楊明的大軍早已經該到了。

于鮮的心中雖然十分著急,但為了避免被楊明的人發現,他又不敢派出太多的探子。只好率領手下大軍,繼續躲在這片莊稼地鐘。

時間又過了一個時辰,于鮮感覺情況不對,按理說這個時候,就算楊明的大軍不來,自己派出的探子也應該傳回消息了吧?

這個時候都沒有消息,一定是楊明發現了自己的企圖,想到這里,于鮮出了一聲冷汗。

既然楊明已經發現了自己等人,為什么不立即發動攻擊?那樣的話,早已制定了撤退計劃的自己,可以,最快的速度帶領手下士兵撤離,這樣就會將損失降到最低。

可是楊明等人并沒有發起攻擊,那么現在就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是,楊明正在組織手下士兵四散分開,要將自己所率的這幾萬士卒全部包圍,那樣的話,自己手下這幾萬人將會全軍覆。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楊明的士兵改變了行軍路線,放棄和自己這幾萬士兵遭遇,直接突襲自己后方的中軍大營。

這兩種可能性,哪一種都是于鮮無法承受的,想通這一關節之后,于鮮再也冷靜不下來。得馬上撤離,帶領手下這幾萬伏兵,回到中軍大營,和后方的大部隊匯合,這才有和楊明分庭抗禮的實力。

于鮮是一個果斷,他知道在戰場上絕不可以拖泥帶水,如果此時行動過于遲緩。等楊明的軍隊實現了合圍,那后果將會十分嚴重。

于是于鮮立即下令,隊伍立即后隊變前隊,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中軍大營。

按理說于鮮的這一決定,是十分合理的,既然已經被對方發現自己設伏的企圖,當然得第一時間帶著手下的士兵撤退。

但是讓于鮮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楊明根本沒有發現自己這幾萬伏兵。

楊明也是領兵多年的戰將,他在領兵作戰的時候,有一個好習慣,就是時常組織手下的智囊,進行換位討論。

假設自己是對方的指揮官,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會怎么指揮作戰?

從手下眾智囊的分析中,找到敵人可能采取的策略,再選擇最佳的應對方案。

于鮮可能在這一片莊稼地中設伏,就是楊明手下一名智囊提出來的,聽到這名智囊的話之后,楊明覺得很有可能。

但僅僅是很有可能而已,又無法確定這些莊稼地中是否有伏兵,所以楊云并沒有如于鮮想象的那樣,讓士兵四處散開,對這一片地方形成合圍。

被稱作大涪的“戰神”,是楊明很驕傲的一件事情,如果自己貿然讓士兵包圍這一大片莊稼地,形成合圍之后才發現,這一片莊稼中并沒有伏兵,那可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既然自己不知道前面的情況,也不能讓敵人知道自己的情況,干脆搞一個燈下黑,來個大家都看不見。

所以楊云派出手下士兵,將一路看的老百姓和路人全部抓起來,一旦有反抗和逃跑的,一律格殺勿論。

在這種情況下,于鮮派出的探子要么被殺,要么被抓反正沒有一個,可以跑回去給他報信。

當站在高地上的遠望的士兵,看見于鮮的撤離部隊之后,楊明才確定了,于鮮的人的確埋伏在這一片莊稼地中。

這一下,讓楊明暗自慶幸,幸好沒有帶著隊伍繼續向前,不然的話,這次就會遭到于鮮軍隊的襲擊。

不過楊明也有一些后悔,早知道就把這一片區域團團圍住,那樣的話,這些伏兵即使沒有被全軍覆滅,也會損失慘重的。

這個時候,楊明甚至還不知道,這一次帶兵伏擊自己的,正是于鮮本人,要是他知道的話,一定會更加懊惱不已。

見楚國的伏兵準備撤離,楊明當然不愿讓他們從容離去,他立即率領手下大軍,向著這些伏兵撤離的方向緊緊追趕。

因為是要進行突然襲擊,人數肯定不能太多,所以于鮮這次行動,只帶出了三萬楚兵,當然無法和楊明手下數倍于自己的大涪軍隊正面抗衡。

所以他們現在唯一的選擇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撤離戰場,和中軍大營的大部隊匯合。

見對方撤離的速度很快,楊明馬上做出了很合理的反應,讓步兵跟在隊伍的后面,騎兵以最快速度,取追擊楚兵。

于鮮見楊明的隊伍,居然在后面緊緊追趕,頓覺十分頭疼。

思來想去之后,于鮮果斷的留下五千人,讓他們選擇合適的位置,阻擊追來的敵方騎兵。

這種情況下,于鮮的選擇也沒有什么問題,在這五千士兵的掩護下,于鮮帶著剩下的二萬五千名士兵,成功的撤回了中軍大帳。

可是讓于鮮痛心的是,被留下來阻擊大涪軍隊的這五千士兵,只跑回來了一千多人。并且,這些跑回來的士兵中,好多身上還帶著傷,失去了繼續作戰的能力。

這次于鮮帶出了幾十萬楚兵,還沒和對方大部隊遭遇,便損失了三千多人,雖然這三千多人,對大局并造成不了多少影響。

可這對已方士兵的士氣,影響還是不小的,想到這里便讓于鮮懊惱不已。

楊明所帶的四十萬大軍,駐扎在云州城和旬陽關之間的區域,與云州城和旬陽關相互配合,形成了一條防守戰線。

這一條長長的防守戰線,將入侵的楚軍死死攔住,讓他們無法前進一步。

在此期間,無論是于鮮還是楊明,都發動了幾次攻擊,但兩人都是指揮作戰的高手,幾次戰役,雖然都有一些傷亡,但都沒有給對方造成太大的打擊,所以戰事處于了僵持狀態。

而泉州這邊戰場,庫班所部人數相對要多一些,拓跋度組織手下士兵,和庫班的人展開了幾場大戰,吃了一些小虧,損失了一部分兵馬。

庫班帶著手下的士兵,強勢的渡過烏爾河,在領了烏爾河上游的一片草原,在這里安營扎寨,并打得拓跋度的人節節敗退。

但幸好泉州的劉成,及時派出兵馬協助拓跋杜,終于幫助拓跋度穩住了局面。

而此時的庫班,似乎也覺得應該見好就收,將手下的士兵駐扎在新占領的這片草原上,沒有再主動發起攻擊。拓跋度的手下的士兵,和泉州劉成的部隊匯合之后,立即發動了多次進攻,想奪回被占去的草原。

但庫班卻一反常態,依托駐地的防守設施,讓拓跋度手下的部隊無法前進一步。經過多次進攻,沒有在的任何便宜,還損失了不少人手,拓跋度只好帶著手下的士兵,撤回自己的腹地,雙方暫時休戰。

云州和泉州這邊的戰事,大涪倒沒有吃太大的虧,可是遂州那邊,局勢就有點讓人擔憂了。

懷化大將軍李悅,是皇后李婉的親哥哥,整個家族頗有一些實力。而李悅本人,本來沒有多少統兵的能力,靠著家族的一些豐富資源和人脈,混了一些軍功,再加上皇后李婉枕邊風的作用,讓李婉混到了懷化大將軍的位置。

這一次父皇讓李悅統兵,本來是想到李悅的根基在遂州,他對這里的狀況十分熟悉,可以給他用兵提供很大的幫助。

但是涪皇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這位大舅哥,在自己面前總是一幅點頭哈腰的樣子。但是當他轉身面對其他人的時候,又是另一副嘴臉。

李悅在遂州欺男霸女,掠奪了許多老百姓的土地和房產,讓這里的老百姓怨聲載道。所以當遂州的老百姓聽說李悅統兵來到這里,均采取了不予理睬的態度,根本沒有配合他大軍的任何行動。

對于遂州老百姓的冷淡,李悅卻一點也不在乎,在他看來只要皇帝對自己信任,自己手下又握有重兵,沒有這些老百姓的幫助,他也一定可以擊敗入侵的韓國軍隊。

一般的將領,在統兵出征的時候,都會提前派出斥候,偵查前方的情況,再向前行軍。

可這李悅卻不是這樣,他自認為自己對這一代十分熟悉,在遂州這一塊沒有人能夠,埋伏下士兵偷襲自己。

而作為監軍的相王楊獻,籠絡人心和用陰謀詭計害人還是有一套。但是真要叫他帶兵上戰場,他就沒有這個本事了。隊伍中領軍的兩人都是,不怎么讀兵書,也沒有多少實戰經驗的人,為他們此次作戰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