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逆宋小說>逆宋最新章節列表 >逆宋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逆宋-七八 收歸北漢
更新時間:2025-08-24  作者: 烈玄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穿越 | 穿越架空 | 烈玄 | 逆宋 | 烈玄 | 逆宋 
正文如下:
七八收歸北漢_逆宋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七八收歸北漢

七八收歸北漢←→:

說通了慕容延釗之后,趙德昭來到太尉府找曹彬,將那邊的說辭重復了一遍。

沒想到曹彬根本不買賬:“趙大人,彬上書直言,只為楊業討個公道,無意與齊王爭端,至于黨爭,更無從說起。”

趙德昭耐心勸到:“曹太尉,即便你無意黨爭,但現在看來,就是新軍或者說新派將領與鐵騎軍和老派將領之爭,這不是黨爭又是什么?”

曹彬冷冷到:“彬從未鼓動麾下將領或同僚上書,何來黨?潘楊之爭,但凡有良心之人皆會上書與楊業辯駁,當日若非皇上廟算,背嵬軍恐早已全軍覆沒;至于攻北漢之事,楊業戰略更是無誤。潘仁美自家小肚雞腸,判斷失誤,反倒將過錯推到楊業身上,豈非令人齒冷?”

趙德昭不以為意:“曹太尉,你的意思是鐵騎軍將領皆是無良之人?況潘楊之爭,皇上早朝已說過自有圣裁,你又何必執著?我已說通齊王,不再過問此事。”

“曹太尉,你便也效仿齊王,約束麾下將領,勿使皇上再生憂慮。”

曹彬說到:“我明白趙大人之意,不過彬重申一遍,彬從始至終并無結黨,只要朝中無人攻擊楊業,彬自然不會再上書,但新軍各將領,是否上書但憑心意,彬無意阻止或鼓動。”

趙德昭出了一口氣:“只要太尉答應不再上書就行。”

接連幾日,果然沒有將領再上書,柴宗訓著實清靜了一會。

事實上潘仁美和楊業倆人都是當世猛將,對柴宗訓也是忠心不二。但這人與人之間嘛,有些爭斗很正常,既然事情暫時平息,柴宗訓也未多做糾結。

眼下重要的是,定下下一次攻伐的戰略,盡早收復漢唐故地,于是柴宗訓召來慕容德豐,倆人再次商議計策。

“慕容兄,依你之見,下一次朕該收歸何處?”

慕容德豐胸中早有策略:“皇上,此次便該收歸南唐,若南唐收歸,吳越自會主動獻出版圖,屆時不費一兵一卒,我大周便又能得一富庶之地。”

“南唐自林仁肇伏誅,國內不過一李景達而已,早年間先皇征南唐之時,李景達便屢敗于父王與宋王手下。以臣料想,我王師只須在江邊展開陣勢,南唐軍便會望風而降。”

柴宗訓其實也有這想法:“不過在收歸南唐之前,北方還有個疥癬之患須解決。”

“皇上是說北漢?”

“是的。”

“北漢新敗于我王師,皇上只須一道圣旨,由靈州、朔州、潞州三路出兵,北漢旬日可平。”

柴宗訓沉吟一會:“慕容兄未可輕敵,當年先皇數次親征北漢,卻一直未克,朕想了想,若有必要,朕還是御駕親征。”

慕容德豐搖頭笑到:“皇上,先皇初征北漢時,史彥超兵敗石嶺關,人情驚擾,所以班師。及至二征北漢,先皇頓兵草地,適值暑雨,軍士多疾,是以終止,此乃天意留北漢為皇上收歸,并非其不可戰勝。”

“慕容兄的意思是,無須等待時機,目下便可征伐北漢?”

“皇上,雖收歸幽云耗費了些許國力,然也切斷北漢與遼之聯系,目下北漢版圖不過數州,我大周國家方盛,兵甲精銳,欲攻入并州,猶如摧枯拉朽,何患不成?”

靈州潘仁美,朔州楊業,潞州呼延贊,三路出兵倒也未嘗不可,只是潘仁美與楊業剛發生齷齪,倆人必然是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行軍調配,恐多有掣肘。

須得一位能鎮住這些猛將的主帥,方能收到如臂使指之效。

趙匡早已不帶兵,雖然三人都會給慕容延釗一些面子,但關鍵時刻,桀驁的幾人必不會聽命于他。

曹彬這些年資歷和威望也還行,楊業和呼延贊必然會聽命于他,但潘仁美的資歷并不下于他。

柴宗訓這才發現,麾下雖然猛將如云,但卻沒有一個帥才。

思慮再三,他開口到:“為求一擊制勝,朕還是御駕親征吧。”

慕容德豐說到:“區區一個北漢,何勞皇上御駕親征?臣愿掛帥出征,解除我大周疥癬之患。”

終歸還是要培養人才的,柴宗訓想了想,開口到:“慕容德豐聽封,朕命你為北路招討使,率曹翰、潘仁美、楊業、呼延贊,四路進兵,分攻并州,并節制幽云各州守軍,阻截遼國援軍。”

曹翰是曹彬的弟弟,如此立功的機會,自然是雨露均沾,新軍也是要分一份的。且此次出征,唯有曹翰部才是慕容德豐的親軍。

北漢國主劉繼元,聞聽周師大舉,急忙派使者偷偷穿過幽云向遼國求援。

然目下遼國自顧不暇,自收取幽云將耶律沙放歸之后,因痛失十五萬將士,朝堂上仍爭論不休,該是誰的責任。耶律沙甚至已經在密謀,刺殺左丞相蕭思溫。

只要蕭思溫一死,遼國內主張漢遼平等之輩自會樹倒猢猻散,屆時耶律沙大權在握,不管是自保還是進取中原,再也不會受到掣肘。

慕容德豐率軍至鎮州,接先鋒輔超戰報,已將北漢軍擊退石嶺關外,王師進軍可無憂矣。

眼見遼國見死不救,北漢國主劉繼元只得遣大將范超為都統,王室宗親劉元輝為監軍,率大軍來阻。

范超率軍行至白馬嶺,遙見周師阻住前面,約有好幾營駐扎。

范超便與劉元輝商議:“前面有周師扼守,不宜輕進,我軍且阻澗為營,申報主上,再乞添兵接應,方不致誤。”

只因劉繼元是北漢先主的養子,自身并非劉家人,劉元輝身為北漢僅存的幾個宗親,早有心建立軍功威望,以期北漢真正為劉姓所掌,于是他說到:“大帥也太畏怯了,我看前方周營,至多不過萬人,我軍與他相較,眾寡相等,何須趁著銳氣,殺將過去?”

范超勸到:“王爺還是小心為是。”

劉元輝冷哼一聲:“大帥若果膽小,盡可在后壓陣,看我上前踏平周營哩。”

范超辯解到:“并非膽怯,惟出兵打仗,總須小心為要。”

劉元輝不肯,定要出戰,范超只得由他率兵先行,自己在后壓陣,并急遞入并州向劉繼元求援。

行軍至澗邊,既是要立功,劉元輝率先便渡過澗去,北漢兵士見監軍身先士卒,急忙跟著渡澗。三三五五,不成隊列。

兵士才渡過不到一半,猛聽得一聲炮響,只見周師在曹翰、輔超率領下自營內沖出,來殺北漢兵。

北漢兵士尚未列陣,不意周師突至,嚇得手忙腳亂,膽落魂銷。

劉元輝不管死活,還是向前亂闖,湊巧遇著曹翰。

兩馬相交,那劉元輝敢于猛沖,弓馬戰術自是嫻熟,與曹翰斗了三四十回合。

然身邊北漢兵相繼倒下,還是令劉元輝分心,曹翰故意賣了個破綻,手起刀落,將其斬于馬下。

當是時范超還未渡澗,正思上前救應劉元輝。先前隨劉元輝渡澗的北漢兵見主將已死,慌忙掉頭往回跑,反而沖動范超陣腳。

周師趁勝追擊,全軍渡過澗去,爭相殺傷范超軍。

范超如何抵擋,只好勒馬返奔,北漢兵只恨腳短,逃得不快便要吃周兵的刀頭面。

周兵也毫不留情,殺一個,好一個,追一程,緊一程,曹翰且下令軍前,須擒住范超,方準收軍。

軍士得令,奮勇力追,不妨斜刺里殺出一只北漢兵,來救范超,截住周師,原來是范超向劉繼元請求的援軍到了。

曹翰見北漢兵得救,即勒馬止追,整隊回師至石嶺關。

此時潘仁美、楊業、呼延贊自三個方向進軍,北漢兵節節敗退,慕容德豐帶著新軍亦步步緊逼,四個方向的周師齊齊會師于并州城下。

并州城一直是中原王朝與北方胡虜對抗的大本營之一,城墻并不亞于汴梁,周師四面圍攻,自夏入秋,累攻不息。

劉繼元沒辦法,只能設法遣使奉蠟丸帛書,赴遼催促援軍,哪知并州城已被圍得蒼蠅都飛不出去,幾批使者均被周師捕住斬首示眾。

還好范超拼死護衛,晝夜不懈,劉繼元尚得茍延殘喘。

眼見攻城不下,冬天將至,慕容德豐使出老辦法,請楊業聯系并州城中故舊,招降北漢。

但楊業便是有心招降,信息卻很難傳遞進去。

有鑒于此,新軍先鋒輔超氣憤不已:“不過一個城池而已,有這般難攻嗎?如有猛士,快隨我來,好登城立功。”

言畢,呼延贊率著潞州兵響應到:“統領但去攻城,我呼延贊必不落人后。”

潞州兵隨著輔超踴躍而出,架梯而上。

輔超將要攀上城頭,剛好便遇著范超。

范超急命長槍手攢刺輔超,輔超以刀格擋,不肯退步,無奈長槍太多,被戳傷數處,不得已退歸城下。

慕容德豐趕緊命軍醫治傷,解開輔超盔甲,身上十三個窟窿,血跡模糊。

便是如此,輔超仍不肯退,揚言明日一定要登城,便是死亦無恨。

慕容德豐怎會讓他送死,急忙召來楊業問到:“太尉,你在并州城中故舊,何時能聯系上?”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