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逆宋小說>逆宋最新章節列表 >逆宋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逆宋-一一三 征南漢
更新時間:2025-08-24  作者: 烈玄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穿越 | 穿越架空 | 烈玄 | 逆宋 | 烈玄 | 逆宋 
正文如下:
逆宋一一三征南漢_wbshuku

一一三征南漢

一一三征南漢

京察持續進行,先前怨聲載道的官場竟沒了聲音。

無他,只因太后生父魏王如此權勢滔天的人都已被關押大牢,誰還能說什么。

魏王符彥卿被關押,符氏一門初始反應強烈,后來竟悄無聲息沒了下文,看樣子應該是被皇上強力彈壓。

如此,所有官員都老老實實接受查察,再也不敢有什么怨言。

就在這個時候,遠在云州的背嵬軍統帥楊業率軍抵達汴梁,那些因京察被革了蔭封的武將心頭暗呼好險,好在沒有鋌而走險,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抵達汴梁后,楊業便在第一時間進宮面圣。

“臣楊業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柴宗訓起身將楊業扶起,笑到:“如今不能稱楊統領了,得叫楊大帥,快快請起。”

“皇恩浩蕩,臣萬死難報其一。”

君臣坐定,柴宗訓問到:“楊卿家,你此番回京,云州交與何人鎮守?遼人又有何動靜。”

“回皇上,”楊業對到:“云州由臣子延平鎮守,云州軍現仿背嵬軍制訓練,應不輸于遼國重騎,只是臣有些奇怪,自我軍攻下云州收歸北漢以來,遼人一直沒有動作,近日更是聽說遼人在向漠北收縮,若不是國內生了變故,便是在醞釀何種陰謀。”

柴宗訓對遼國歷史了解不算深,何況現在歷史已然改道:“無所謂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只要我大周國力強盛,何懼四方之敵。”

“皇上,”楊業問到:“未知皇上計劃何時出兵征伐南唐?”

柴宗訓說到:“征伐南唐,非一日之功,目下朕還未有完全計劃,依卿之見當如何?”

楊業遲疑一下:“皇上,若論戰場拼殺,臣可自信當世能勝過臣者不出一二人,只是這征伐方略,以臣之見,皇上可與慕容少師議定。”

歷史記載無誤,楊業不僅能征善戰,且有雅量。柴宗訓由衷的笑出來:“楊卿家遠途而來,可在汴梁游玩一陣,待朕與慕容少師議定出兵方略后,朕還在此與卿下旨出兵。”

見罷楊業,柴宗訓隨即下旨慕容德豐見駕。

如今攻取南唐已是眾望所歸,京察期間曹彬與諸將數次上書,皆欲盡快出兵,被柴宗訓已京察之名壓下。

如今魏王符彥卿被關在牢里做榜樣,官員們不敢造次,正是準備糧草,征伐南唐之時。

“臣慕容德豐叩見吾皇萬歲萬萬歲。”自從擅自調兵事件之后,慕容德豐變得異常謹慎。

“免禮,賜座,”柴宗訓一向認為與慕容德豐不須客氣,開口便問到:“慕容兄,此次云州之行,可有收獲?”

慕容德豐拱手到:“皇上御駕親征,收歸幽云,實乃壯麗之舉。此次臣一路去往云州,仍見中原無地子民前往開荒,而云州之地商賈云集,人煙稠密,已是我大周輻射漠北之橋頭堡。唯一奇異的是,先前遼人在云州附近有多個堡壘,如今云州方圓數百里之內卻已無遼兵蹤跡。”

“遼人竟收縮得如此厲害?”柴宗訓問到。

慕容德豐說到:“臣不擅于套話,遼人不可能懼我大周國威,他本游牧出身,四處劫掠為生,如今云州逐漸富庶,遼人卻不覬覦,唯一只有一個解釋,遼國內有變。”

“遼人暫且不管,只命楊延平密切注意動向便可。”柴宗訓說到:“朕召你前來,是為征伐南唐之事,目下各軍戰意正濃,依你之見,該當如何出兵?”

慕容德豐思慮一陣:“皇上,臣以為,欲伐南唐,須先剿滅南漢。”

“為何?”柴宗訓問到。

慕容德豐說到:“南漢主劉鋹,荒誕不經,所以不好把握,若王師兵發江寧,劉鋹率軍來援,王師必兩面受敵。而南唐主李煜,生于深宮,長于婦人之手,臣觀其執政以來,常因懦弱而誤事,前次更因懼怕王師而中反間計斬殺三軍統帥林仁肇,所以,王師可放心攻取南漢,李煜必不會來援。”

“只是南漢境內多山林瘴氣,若要出兵,須得荊南之兵方好。荊南地近南漢,氣候多有相似,必不會受瘴氣瘟疫影響。”

柴宗訓忽然想起一事:“朕游歷荊南之時,曾遇南漢商賈,言南漢境內多象,且南漢訓有象兵,如何方能破之?”

慕容德豐一路陪著游歷荊南,可沒遇見過什么南漢商賈,也許是后來分開時皇上遇到的?

“皇上,京畿附近也有象獸,”慕容德豐說到:“可捕獲一些嘗試,看看此種大物究竟怕什么。”

其實柴宗訓哪遇見過什么南漢商賈,不過是歷史書上粗略的印象而已。至于說京畿附近有象?也許有吧,不然此處后世為何簡稱‘豫’呢,豫可是有象的。

“行吧,”柴宗訓說到:“此事你可指派一隊鐵騎軍將士,好好研究一下這象。”

“臣遵旨。”慕容德豐猶豫一下:“皇上,還有句話,臣不知當講不當講。”

“慕容兄,何時學著跟朕見外了?有什么話盡管直說。”

“皇上,目下恐非出兵征戰的最佳時機,雖兵士們戰意正濃,但國內目下正在京察,被革職的大批官員都與糧草調運有關。臣回京后已留意過,目下軍中駐守尚可無虞,若要征戰調集糧草,恐非易事。”

“無妨。”柴宗訓說到:“朕早有安排,此次征南漢與前次一樣,朕必御駕親征,你可先以行營總管身份協調各軍,準備出發。”

“臣領旨。”

不幾日,忽接到云州軍報,大批遼人集結云州附近,欲向中原投降。

云州守將楊延平出城,遼人卻一哄而散,只留下一句話:要降只降于符王。

符王者,符彥卿也。

原來當日幽云未復之時,符彥卿鎮守的大名便是抗遼第一線,自二十三歲成名開始,符彥卿與遼人大小百余陣,從未敗過。

先是收復定州,接著又在在鐵丘一役中,率數百騎兵陷陣,救回被數萬契丹騎兵圍困的北面行營都部署高行周。

隨后又在陽城白團衛村之戰中,與李守貞及右廂副排陣使藥元福等奮力還擊,大敗遼軍,遼皇帝耶律德光只身而逃。

后在高平之戰中,符彥卿奉命從磁州固鎮路行軍,對漢遼聯軍后方造成壓力。周軍包圍北漢都城太原時,符彥卿又奔赴忻州,防止遼朝南下救援。

當年符彥卿侍后晉時,皇帝石重貴投降,遼主耶律德光責備符彥卿對遼殺戮太重,他卻不卑不亢,深為遼主欣賞。

更有逸聞傳言遼人在陽城戰敗后,頗為畏懼符彥卿,甚至在戰馬生病不吃食物時,也唾罵道:“這里面難道有符王嗎?”

遼攻滅后晉后,淳欽皇后速律平詢問侍從說:“符彥卿在哪里?”當聽到他已經回到徐州時,述律平說道:“怎地能將此等人物留歸中原。”

至柴宗訓親征收歸幽云,符彥卿的壓力才小一些,沒想到卻遇上了京察。

既是有遼人歸降,柴宗訓煞有介事的召開朝會,詢問朝臣對策。

慕容延釗不在,韓通率先說到:“遼人歸降中原,此是好事,不如且放出魏王,命其前去受降。”

“不可,”趙匡說到:“歷來只有中原罪徒投遼之事,豈聞遼人向中原投降?當中可能有詐,皇上不得不防。”

柴宗訓轉頭問魏仁浦:“魏卿家是何看法?”

遼人投降也算軍國大事,一直沒什么存在感的魏仁浦不得不暫時放下京察,前來參加朝會。

“皇上,既是遼人只肯向魏王投降,且不論真假,可讓魏王先至邊關一趟。”魏仁浦說到:“若遼人有降意,魏王正好戴罪立功;若此事為假,魏王須得回轉汴梁待罪。”

“哼,”御史中丞劉坦冷哼一聲:“想不到‘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的魏大人也成了趨炎附勢之徒。”

魏仁浦轉頭到:“劉大人有話請直說,不必在此冷言冷語。”

劉坦說到:“似這種戴罪之身出獄遠赴邊陲立功之事,在下從未聽聞。若非魏大人見符氏貴盛已極,豈會出此下策?”

魏仁浦怒到:“本官從事,只為江山社稷著想,此刻莫說是魏王,便是邊陲些微小官,若有遼人愿降之,魏某一樣會向皇上諫言將其放出,接受遼人投降。”

“只怕所行未必對應所言。”

“劉大人若有不忿,可去往邊關,看看遼人是否向你投降?”

“好了好了,”柴宗訓說到:“爾等亦無須爭論,朕且問一句,放出魏王符彥卿前去受降,爾等可贊成?”

“此乃大大利于社稷之事,”魏仁浦說到:“臣贊成。”

“臣附議。”韓通拱手到。

“皇上,”趙匡說到:“臣仍認為,須得派人打探清楚,是否有此事,再作定奪。”

“此乃云州守將楊延平八百里急遞,豈會有誤,”柴宗訓瞪大眼睛看著趙匡:“朕只問你是否同意。”

趙匡淡淡到:“皇上自有圣裁,何必問臣下?”

“宋王意思是棄權?”柴宗訓說到:“好,朕亦贊成,三票對零票,即刻放出魏王,令其前往邊關受降。”

若在以往,必是韓通與趙匡意見相左,慕容延釗棄權,沒想到今日慕容延釗不在,事情反倒順利很多。

魏仁浦雖為人剛正,倒也并非不通情理,可重用。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