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逆宋小說>逆宋最新章節列表 >逆宋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逆宋-三〇六 白帽子
更新時間:2025-08-25  作者: 烈玄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穿越 | 穿越架空 | 烈玄 | 逆宋 | 烈玄 | 逆宋 
正文如下:
三〇六白帽子_逆宋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三〇六白帽子

三〇六白帽子←→:

趙匡和趙德昭父子相繼來到前廳,只見一人形容粗獷,正端坐品茗。

自從皇帝越來越不管事,趙匡的權力變得越來越大之后,他竟有些虛懷若谷起來。

來人正是耶律恒德,見到趙匡,連忙起身行禮:“見過宋王。”

趙匡看了一眼,疑惑到:“恕本王眼拙,閣下既是故交,為何本王卻想不起來?”

耶律恒德左右看了看,趙匡將下人遣走,開口到:“閣下但說無妨。”

耶律恒德淡淡到:“二十多年前,宋王在高平陵風采實令在下驚為天人,可恨在下當時身份低微,無緣結識,今日特冒昧來訪,以圓心中夙愿。”

高平陵之戰是先皇柴榮登基后的立國之戰,趙匡、慕容延釗在那場大戰中大發神威,擊退北漢與遼聯軍,避免了中原落入遼國手中。

趙匡有些警覺起來:“你是遼人?”

耶律恒德再次行禮:“大遼皮室軍統領耶律恒德,見過宋王殿下。”

趙匡站起身來:“如今兩國交戰,不宜待客,閣下請回吧。”

“宋王勿憂,”耶律恒德淡淡一笑:“在下此來,不過為嘗夙愿,既已見到宋王,在下自當退去,宋王止步,無須再送。”

耶律恒德大喇喇出去,趙德昭連忙叫過管家:“派兩個人跟著他。”

管家奉命出去,趙德昭回頭到:“父王,如今兩國大戰正是緊要之時,這耶律恒德身為皮室軍統領,甘冒風險來到汴梁,絕不是只為見你一面這么簡單。”

趙匡冷笑一聲:“本王自然知道,且不去理會他,倘他敢作亂,立時便將其交與曹翰。”

趙德昭左右看了看,小聲到:“父王,此時正是大好機會,倘錯過之后,便不會再有。”

趙匡搖頭到:“本王已年屆五十,所謂五十而知天命,有些事,實是天命所歸,非人力所能強求。”

“父王正值盛年,何出此暮氣之言?”趙德昭說到:“漢太祖登基之時,時年五十四歲;孩兒記得父王當年曾有豪言,本朝太祖開國時年四十八,如今父王與其年齡相仿,正是成就大業之時。”

趙匡長出一口氣:“此一時彼一時也,那時本王正是氣盛之時,如今卻已看透世情,這天下,屬實不姓趙。”

“當年汴梁城下,倘你不以性命相逼,本王也許會將錯就錯。如今中原在皇上大政之下,國勢日隆,百姓安居樂業,本王實不想讓天下再次大亂,百姓流離失所,以至于令本王遺臭萬年。”

趙匡雖一直有反意,但他與那些造反者不同,他有底線,心中有百姓,這也是柴宗訓這么多年一直敢將朝政放在他手上的原因。

當然,趙匡也沒讓柴宗訓失望,雖不與柴宗訓貼心,但他治國的大政方針,他一直堅決貫徹,所以才有如今之盛景。

當年瀛洲之時,柴宗訓曾豪言,倘治理不好大周,便退位讓賢。

如今回過頭來看,將一個百年戰亂,千瘡百孔的國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便治理得井井有條,不僅再次一統中原,且在北邊打得遼人節節敗退。

捫心自問,趙匡覺得自己做不到。

但一向生活優渥,卻遭逢數次打擊的趙德昭,沒有趙匡的感受和胸懷,只見他勸說到:“父王,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成大事者,何須拘于小節?”

“成何大事?”趙匡反問到:“如今這天下,除了不姓趙之外,還有何事不是你我父子說了算?只要實權在手,何須那些虛名?”

趙德昭說到:“戴著斗笠看天下,始終不如抬頭看天下看得更遠,更何況此時斗笠被狂風暴雨打得松散,正是將其揭去之時。”

趙匡冷冷到:“既知有狂風暴雨,何敢掀斗笠?本王勸你老老實實做人,倘能經營好銀行,將來本王百年之后,這宰輔之位,便仍是我趙家的。若你不知死活上躥下跳,趙氏闔府這三四百口,便會命喪你手。”

趙匡語氣嚴厲,趙德昭不便再爭論,便敷衍一句:“父王教誨,孩兒牢記于心,定當老實做人,低調為官,不讓父王擔心。”

父子倆一同回到后堂,翌日早起,趙德昭便找到管家:“昨天那人,在何處落腳?”

“回公子,在燕云會館。”

“他倒是膽大,不過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趙德昭說到:“我要去會會他,此事萬勿讓宋王知道。”

“公子,小的省得。”

趙德昭來到燕云會館,這里熟人真的很多,一路都有人打招呼。他像是尋常客人那般,不經意的走到后面。

此處為人客住宿的地方,倒是清幽得多。

剛剛站立房門前,門便立時開了。

耶律恒德站在門口執禮笑到:“我就知道大人會來找我,不然不會一路派人護送,大人請。”

趙德昭大大方方進門,耶律恒德左右看看之后,小心翼翼將門關上。

“如此膽大包天,信不信本官只須一聲大喝,你便會身首異處?”趙德昭立于花盆前淡淡到。

耶律恒德神在在說到:“趙大人不會的。”

趙德昭冷哼一聲:“你怎知本官不會?還不將你潛入汴梁意圖從實招來?”

耶律恒德說到:“我潛入汴梁,只為見心中大英雄,送其一禮而已,別無他圖。”

“送禮?”趙德昭說到:“我父位極人臣,貴為宋王,天下何種珍寶沒見過?何須你蠻夷之禮?”

耶律恒德淡淡到:“我來送宋王一頂白帽子。”

“放肆,”白帽子可是戴孝之物,趙德昭剛要怒斥,轉念想到冠‘白’于‘王’上,乃是‘皇’字,但他不能被耶律恒德看出無知,只能繼續色厲內荏到:“如今兩國大戰,我看你是借機挑撥我大周朝政吧,倘你就此離去,本官可當做沒見過你;若你繼續勾留興風作浪,別怪本官不客氣。”

耶律恒德早將趙德昭看穿,倘若他真的忠于大周,早就該派人將他抓起來,何至于派人跟蹤,然后前來私會?

“大人,”耶律恒德說到:“我并非有意興風作浪,只是看到明君蒙臣,任由昏君挑起戰端,以至黎庶水深火熱,所以特來獻策而已。”

趙德昭故意質問到:“什么明君?什么昏君?”

耶律恒德解釋到:“相信中原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這些年大周四處挑起戰端,倘非宋王勉力維持,此刻大周恐已千瘡百孔。”

“如今更是無端侵入大遼,以至國庫數年積累為之一空,百姓無端遭此厄運,稅賦加重。我一路南下,黎庶皆怨聲載道。如今昏君爪牙盡皆助其侵遼,卻正是明君正位之時。”

“本官不懂你在說什么,”趙德昭說到:“限你三日內離開汴梁,否則本官將對你不客氣。”

雖然看穿趙德昭心思,但造反畢竟是天大的事情,不知他有沒有這個膽量。

耶律恒德趕緊說到:“大人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如今江北士卒盡前往遼境,汴梁空虛,只要宋王斷其糧草,登高一呼,我大遼各軍拼死拖住周師,必能成就大業。”

“你果然只為挑撥我大周君臣關系而來,”趙德昭說到:“我勸你死了這條心吧,我父子一向忠于朝廷,豈會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說罷趙德昭轉身就走,耶律恒德跟在后面呼到:“趙大人,趙大人…”

趙德昭不予理之,頭也不回的離開燕云會館。

耶律恒德懊喪的大罵:“豎子不相與謀。”

弄清耶律恒德來意,與趙德昭心中所想差不多,但他此時卻有些打鼓起來。

十多年前,他的叔叔趙光義,與他現在心思是一樣的,卻因父王猶豫以至枉丟了性命。

現在的問題,不是時機,與國內局勢以及遼人是否支持無關,須得做通趙匡的工作,讓他提起年輕時的雄心壯志,登高造反。

趙德昭雖貴為大周社稷銀行行長,天下所有的錢都掌握在他手中,但這錢該怎么用,他說了不算,得財相符彥卿說了才算。

雖然符彥卿年事已高,幾乎不再視事,但他的子孫多任地方轉運使,牢牢掌控著錢糧用途。特別是他的兒子符昭愿,已由荊南調任汴梁,只待他一死,符昭愿便順利接班。

朝中眾臣,多與趙匡有舊,看到他趙行長,也會給三分薄面。

但給面子歸給面子,造反可是誅九族的大罪,得提著全家的腦袋上,趙德昭的分量還是不夠,得趙匡親自出馬。

但趙匡現在一副當了王就很滿足的樣子,令趙德昭頗是頭疼。

假如趙德昭現在敢去跟他說,爹,遼人支持我們,汴梁也很空虛,你可以造反改朝換代啦。

趙匡雖不至于將他綁縛金鑾殿請罪,但幾個大耳瓜子是不會少的。

須得有一個契機提醒。

趙德昭苦思半天,現在全國的目光都關注著北邊的戰事,還有誰會注意到朝政?那契機怎么找?

對了,趙德昭一拍大腿,運河,現在也只有運河能在朝堂上炸起一絲絲水花。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