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清穿之幼清小說>清穿之幼清最新章節列表 >清穿之幼清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清穿之幼清-第101章 農具
更新時間:2025-08-28  作者: 涼城心不涼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都市 | 都市言情 | 涼城心不涼 | 清穿之幼清 | 涼城心不涼 | 清穿之幼清 
正文如下:
清穿之幼清第101章農具_wbshuku

第101章農具

第101章農具

云家抄家下獄后整個三泊縣的天都藍了不少。

其實不止三泊縣的天“藍”了,整個云南的天都“藍”了不少。

而此時,京城的天卻是飄起了白,正值冬天,馬上就要過年了,京城下起了大雪。

今年的大雪來的格外的晚一些,絳雪軒的院子里仍舊跟去年一樣,多了一個雪人。

這一年康熙沒有召幸后宮任何人,后宮眾人對此漸漸習以為常,但是仍舊不能接受。

可沒人能改變康熙的想法。

“萬歲爺,慈寧宮昨個請了太醫。”

“怎么回事?”

臨近年關,馬上就要封筆了,他忙得很,有幾日沒去慈寧宮請安了。

“太醫說是老毛病了。”

嘆了口氣,康熙放下手中的折子:“擺駕慈寧宮。”

“嗻”

慈寧宮,太皇太后一臉病容躺在床榻上,看到康熙過來了,開口:“皇帝怎么來了?”

“皇瑪嬤身體不適,孫兒如何能安心。”

太皇太后擺擺手,寬慰道:“都是老毛病了,沒什么大礙。”

話雖如此,但是康熙和太皇太后都心知肚明這病情不太好。

太醫自然不會瞞著康熙,太皇太后則是自己的身體自己清楚。

兩人說了會話,太皇太后才道:“后宮空虛,皇帝還是要給太子添些弟弟妹妹才好。”

眼看著自己身體不太好,太皇太后也忍不住多說幾句,這一年來康熙并未召幸后宮任何人,也沒碰跟前的宮女,她不由得也有些急了。

對于這個問題,康熙也有些尷尬。

修身養性一年多來,其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熬。

偶爾看到跟幼清有關的事務才會有一些欲望,至于尋常時候,他并沒有,慢慢的他也就不急了。

沒有女人,康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前朝上,這一年來,朝堂上的人可謂是戰戰兢兢,算是最不好過的一年。

康熙淡淡道:“皇瑪嬤說的是,只是這事急不得,以后再說吧。”

這話雖然沒有拒絕,但是太皇太后知道,他怕會我行我素。

好在他不缺兒子,她也就沒那么擔心了。

從太皇太后宮里出來,康熙繼續辦差,這個時候去云南的暗衛回來了。

“朕讓你查的事情查的怎么樣了?”

“回萬歲爺,奴才無能,還請萬歲爺恕罪。”

康熙瞧著下面跪著的人,沒說話,這個暗衛是他手底下一等暗衛,身手,腦子,都是上乘,他都查不出名堂來,看來云南那邊還真是“藏龍臥虎”啊!

“回去領罰,繼續盯著云南那邊,任何蛛絲馬跡都不要放過。”

“是。”

眼瞅著又要過年了,這一年又要過去了。

今年幼清并沒有在桃花村過年,而是在梧桐花苑過得年,年前半個月梧桐花苑幾乎就沒什么人過來了,畢竟進了臘月,家家戶戶,無論家貧還是家富,都要準備年貨。

準備起來麻煩瑣碎,也就沒什么時間出來。

梧桐花苑上上下下也有快一百來人了,那么多人,自然也要開始準備過年了。

梧桐花苑不缺好廚子,過年前后幾天,大家吃在一起,說不出熱鬧喜慶,幼清頭一回感受到這么熱鬧的新年。

去年桃花村的年過得也不錯,但是去年桃花村還沒有正式的“名分”,高興是真的,但是熱鬧還真比不上今年的。

熱熱鬧鬧過大年,過完年,出了正月,梧桐花苑的生意就開始好起來了,沒了云家,梧桐花苑在三泊縣的生意那是獨一份的好,還沒人搗亂,這業績上的數額一天比一天讓人看著高興。

大掌柜江柏青看著賬本,不禁樂開了花,一旁打下手的賬房先生瞧見了,忍不住道:“大掌柜這是笑什么呢!”

大掌柜樂呵道:“去干你的活,管我笑什么呢。”

賬房先生“嘿嘿”笑著進了賬房。

梧桐花苑生意好,從上到下都開心。

不僅梧桐花苑上下高興,今年整個三泊縣的百姓都很開心。

他們這邊主要種植水稻和小麥,去年秋天收了水稻,耕地施肥,種下了小麥,過了一個冬天,小麥長勢喜人,要是沒什么意外,過幾個月后夏天收麥子定然能大豐收。

“大人,梧桐花苑的東家派人送了一些農具過來,您要不要現在就看看。”

沈佳岸聞言一愣,他雖然心里記掛著三泊縣的百姓,但是到底個書生,沒真正下過地,他知道好肥料能增產,但是對農具這方面卻沒怎么注意過。

不過好的農具能夠加快耕種和收割速度這個常識他還是知道的,聽倒是幼清送來的,他放下手中的筆,跟著過來的人過看新農具去了。

農具放在衙門的院子里,每樣幼清給送了兩個過來,種類豐富,有犁地耕種的,有播種的,有一些更加省力的鐮刀,甚至還有一下簡易的手搖打谷機……

送工具的人幼清特意交代了這些農具的用法,一一演示給沈佳岸看,沈佳岸這方面經驗比較少,不過一旁的人有人種過地,給他解釋了這些農具能夠起到的作用。

用之前傳統方法來耕種播種收獲需要多長時間,用新農具耕種播種收獲需要多長時間。

兩廂一對比,沈佳岸也就品出了這些農具的大作用。

甚至他想的更加深遠一些。

這些農具可不僅僅可以他們三泊縣可以用,三泊縣以外的其它縣城也可以用,甚至其它省份,這要是推廣至全國上下,不說這份功勞志在千秋,但也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功績來。

讀書人,寒窗苦讀十幾二十載,為的就是功成名就,再甚者就是流芳百世。

這要能在史書上留下點痕跡,怎么著都值了。

這般想著,沈佳岸越發重視起了這些農具,隨即他便派人去了打鐵鋪,讓人把這些農具打了一批出來,然后拿去家里的莊子里讓莊子里的農夫使用。

他親自盯著,記錄下新農具的效果,確定新農具確實能夠提升農耕速度,沈佳岸開始大里宣傳起了這些農具。

不過這期間也不是沒遇到問題,就是鐵不夠。

三泊縣內本就什么鐵礦,可農具真要大批量投入使用,所需要的鐵肯定不少。

在古代,鐵屬于管制品,目的也是為了防止有人私下制作兵器造反。

沒辦法,沈佳岸只能往上報。

新農具確實是好東西,放著好東西讓它蒙塵,沈佳岸不忍,也不愿。

所以沈佳岸便將農具報給了他的上級昆陽州知州羅云毅,這位羅大人算起來年紀不大,跟沈佳岸沒差幾歲。

他當官多年,見到這個農具一開始不以為意,但是聽了沈佳岸說的作用,心里重視起來了。

只是他也就是個知州,算不得什么,鐵礦方面他也沒權利動,只能繼續往上報。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