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調教大明小說>調教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調教大明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調教大明-第六百四十四章 襲爵
更新時間:2025-08-30  作者: 淡墨青衫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軍事 | 歷史軍事 | 淡墨青衫 | 調教大明 | 淡墨青衫 | 調教大明 
正文如下:
調教大明第六百四十四章襲爵_wbshuku

第六百四十四章襲爵

第六百四十四章襲爵

申時行道:“那么就得下令其余各鎮警備,同時從薊鎮調兵,充實遼鎮。”

萬歷問:“若薊鎮空虛又如何?”

許國上前奏道:“薊鎮邊墻重修過,又有不少空心敵臺,備有大小火銃,張臣等人還算得力,抽調一兩萬人充實遼東,臣想應該可行。”

萬歷點頭,允道:“既然如此,可行。”

王錫爵奏道:“調兵當以北兵為主,騎兵輕捷,瞬息可至。”

申時行又奏:“宣府,大同,亦可以抽調少量兵馬,漸次行至薊鎮地方,若有變,可以隨地應戰。”

萬歷首肯:“亦是良法。”

廷議中人,除了少數之外,多半都是身居高位,對邊地情形也有幾分了解。

眾人議論紛紛,之后決定,調宣府副將麻貴領騎兵兩千人,東路等各路分別抽調三個參將,各領一千人,大同再出五千,然后薊鎮由副將駱尚志,參將杜松等員將領領軍出征,率部萬人左右。

兵馬直接往廣寧和沈陽等地去,穩固防線,不準擅自出擊。

萬歷看向兵部尚書,尚書趕緊上前跪下,閣臣可以站立答話,但除了閣臣之外,御前奏對,就得上前跪下說話。

萬歷聲調嚴厲的道:“今日議定之事,著兵部立刻照準執行,不得有誤。”

兵部尚書叩首道:“臣等定當欽遵無誤。”

萬歷對此人的才具不大滿意,但朝中政局牽一發而動全身,涉及到各個黨派,不是有迫不得已的情況發生的話,一時半會兒他還不打算動這個大臣。

他的眼瞟向所有人,在萬歷的目光之下,包括申時行和徐文壁朱鼎臣在內,所有人都低下了自己的頭顱。

“張惟功擅自妄為,諸卿,當如何處置。”

石星聞言,上前跪下奏道:“凡是用兵,勝敗都在兩可之間。今聽聞遼陽鎮是以三萬五千鎮兵為正兵,兩萬多鄉兵團練為輔兵,還有十萬民夫運送軍需物資,出師規模浩大,張惟功又武勇過人,王師所至,可能所向披靡。”

朱崗聞言,忍不住冷笑出聲。

一個御史上前道:“撫寧侯御前失儀,當治罪。”

萬歷道:“照例便是,撫寧侯,你有什么話說?”

朱崗上前躬身道:“張惟功未曾經歷大戰,最多在京指揮過舍人營,斬速把亥一戰是遼鎮追擊在后,虜酋亡命被其伏擊,取巧而已。今數萬大軍,輕易出塞,遠征千里,擅作非為,這樣的將領,如何能打勝仗?臣意雖不愿王師落敗,然而此役必敗無疑。”

興軍打仗,當然還是要好口彩,一般的奏議和民間的議論都不會在勝負未分前說明軍會失敗,而朱崗今日此語,除了少數人不以為然外,連萬歷也是不覺點頭。

可能在萬歷心里,惟功曾經是一個不一樣的臣子。

但他已經近九年時間沒有見過惟功,少年時代的一點交往和曾經的情份功勞,早就被風吹雨打,不知道哪兒去了。

坦白說,皇帝連惟功的長相,都已經快忘了。

可能曾經惟功是一個合格的玩伴,一個特殊的人才,一個叫皇帝嫉妒和印象深刻的不普通的勛貴子弟和臣子。

現在么,萬歷真的忘了。

比仇恨還要可怕的就是淡忘,皇帝這樣的地位,想牢牢記住一個人實在是太難了,每日有大量的人事,無數的事件,大大小小事件引發的奏報,風波,斗爭,萬歷以自己一個人和少量的幾個司禮監的太監來掌控這一切,在外朝協助他的就是幾個閣臣,閣臣也是心思各異,彼此有派系斗爭和私欲,相形之下,太監確實也貪污,有私欲,但最少在派系上沒有明確的分野,不象文官,黨派的爭斗才是第一位的。

一個人面對這么龐大的帝國和復雜到極處的官僚集團,長達萬里的邊境防線和億萬人民,還有自己無比復雜的后官……想記住人太難,忘掉一個人卻實在太容易了。

萬歷命朱崗起去,同時無比疲憊的道:“張惟功,著革去總兵官一職,奪其將軍印信,俟其回師之后,著錦衣衛旗校捉捕回京,由廷議定罪。”

朱崗聞言大喜,不過他剛剛起身,不好再奏,卻是將眼光看向徐文壁。

徐文壁微微一笑,雖然明白朱崗的意思,但卻是微微搖了搖頭。這等替別人火中取栗,將惟功得罪到死處的事情,他可是不會干的。

雖然他也事事針對惟功,但那是公事上的爭執引發的后遺癥,英國公的這個爵位可是張惟賢父子和惟功間的私事,徐文壁不會干這種蠢事,介入到這種一只里頭。

泰寧侯,陽武侯,鎮遠侯,朱崗一個個看過去,卻是沒有任何人回應。

在眾人眼里,朱崗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蠢貨!

“張惟功獲罪極深,縱論功免死,亦不足為總兵官,更不足為英國公。”關鍵時刻,朱鼎臣上前,躬身奏道:“英國公爵位已經空懸數年,朝廷應將爵位授給府中嫡脈,不再由張惟功承襲。”

朱崗精神一振,趕緊回身,奏道:“臣附議。”

萬歷一皺眉,看向申時行,問道:“先生意下如何?”

申時行奏道:“臣并無異議。”

許國和石星想上前,萬歷卻斷然道:“不必再奏,張惟功回朝后得一指揮世職便算幸運,其爵著張元德先行承襲,令欽遣官立刻到英國公府傳旨!”

召對已畢,諸臣一起叩頭,然后繞過端敬殿,出文華門,又靜靜站了一會,見沒有小太監再來傳旨,這才相繼散去。

這次廷議的風聲,很快就在朝中傳開去。

對石星所謂勝負難定的話,朝中和坊間都引為笑談。

向來朝廷對北虜就是以突襲為主,大規模的打對攻,這還是什么時候的事情了?

成祖皇帝老師遠征,北虜要么遠走高飛,要么避而不戰,六次北征,耗費多少錢糧,打出什么結果來了?草原還是那個草原,無非是誰倒霉挨了刀子,再換一家繼續上位,仍然是到大明的邊境騷擾,打草谷,二百多年過去了,還多了一個土木堡之變的慘敗,除此之外,大明王師還打出什么漂亮仗來?

戚繼光和俞大猷倒是有希望做出更多的事來,特別是戚繼光,如果真的朝廷投入重資,叫這人練成十幾萬強兵,然后交由他統帶,可能會有與現在完全不同的局面,當然也可能是成祖年間情形的重演……北虜打不過,但也不和你打,用游擊戰術使大明的后勤頂不住財政破產的壓力,十萬精銳在草原縱橫無敵,不過,也就是“無敵”而已。

惟功的兵再強,他難道還真的能在草原上立足不成?

那就真的是笑談了。

這樣的議論才是主流,也有少數對遼陽的潛力十分了解的人,但他們倒多半是普通人或是商人,這些人的話,向來不會被尊重和接受的。

在召對的當天,內閣有旨意傳出,由一個親臣和一個禮部侍郎親自到英國公府傳旨,將國公的爵位,交給了張元德襲承。

傳旨的時候,張元德父子幾人,包括張惟賢在內,一起叩首,泣不成聲。

這個爵位,對他們來說是失而復得,甚至現在張惟賢的權勢已經不在普通的侯爵之下,但他仍然是心中無比酸楚。

從一個眾人矚目的國公嫡長孫,萬千寵愛在一身的地位,突然一下子什么都失去了,自己原本的一切都被別人所剝奪,那種滋味,外人實難想象。

對此,他們父子幾人從未放棄,一直在爭斗,終于,到了今日張惟功自己犯了天大的錯,為了幾個什么太子太保之類的虛銜被剝奪,奮而出兵,引起軒然大波,最終失去了這一頂公爵的帽子。

“就算他打勝仗回來,這一頂公爵的梁冠,也不屬于他了。”

張元德開懷大笑,下令擺宴暢飲,英國公府交游甚廣,各家勛戚親臣都與這府相厚,此前幾年一直沒有正牌國公,很多與之相關的活動都停止了,這一日,張元德承襲之后,在很多人眼里,終于是一切又恢復了正常的狀態。

這幾年張元德父子一直在府中經營恢復自己的勢力范圍,惟功遠在遼陽,舊有的勢力格局被打破,也無人阻止張元德父子幾人,至今天為止,英國公府所有的莊田和財物都被張元德父子所掌握,所差的,就是一頂公爵的帽子,現在,也終于如愿到手了。

相比較大本堂和綠天小隱那一帶的熱鬧不堪,張元芳所居的梨香院,不僅冷清,甚至顯的十分破敗了。

“走了,此地雖好,卻已經不是吾家了。”

這幾年,張元芳夫妻在英國公府里住的十分不如意,開始只是供給減少,后來仆役大換血,忠于張元功的幾乎被放逐的干干凈凈,不剩下幾個在府中,張元芳原本在這府里就沒有什么根基,也沒有幾個人趨奉于他,后來干脆遭盡白眼,他也只是咬牙支撐了下來。

之所以支撐著,就是想惟功突然有一天回來,不至于沒有一個落腳的地方。

在這里,七歲的惟功也住了近十年光景,算是輕松愉快,有不少回憶的地方。

但現在是住不下去了,張元德有了國公的帽子,做事更加沒有顧忌,張元芳再委屈自己,亦不能留在此地吃人家的白眼了。

他是一心想去遼陽了,可惜,現在還看不到能有離開京師的可能!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