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調教大明小說>調教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調教大明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調教大明-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
更新時間:2025-08-30  作者: 淡墨青衫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軍事 | 歷史軍事 | 淡墨青衫 | 調教大明 | 淡墨青衫 | 調教大明 
正文如下:
調教大明第八百三十章制衡_wbshuku

第八百三十章制衡

第八百三十章制衡

看到人越來越多,惟功微笑著道:“平衡從哪里來呢?大明是以都察院治理百官,以都御史和左右副都御史制馭地方勢力,以閣臣輔佐,給事中制約,一個個的大小相制和專門的監察御史,情形如何?勛貴坐大,太監橫行,天子行事隨心所欲,閣臣要么做到江陵相國那樣的真宰相,要么就是祿祿無為,只知道阿諛奉上,以鞏固自己的權位……嗯,我可沒有說是誰,你們這些記錄的可要記清楚才是。”

此時他已經看出來今日這一場講話將是非比尋常,甚至是影響力十分深遠的一件事,但惟功絲毫不覺得緊張,十幾年間,他慢慢走到這一步,放眼天下,已經無人在他之上。

當年在京城時的那種壓抑,還有種種的緊張,甚至是惶恐和害怕,早就離他而去了。

聽到他最后的話,在場的多數人都笑將起來。

有不少聽不懂的,并不妨礙他們發出真心的歡暢笑容。

很多人固然和惟功同處一城,但真的很難得見到總兵官一面,就算見了面,想聽到總兵官說話也是千難萬難的事情,更不必說在這里聽他長篇大論的講話了。

惟功最后幾句所說的暗指的人,當然就是當朝首輔閣老申時行,他和張四維先后秉持國政,很得萬歷的信任,但真的沒有什么特異之處,張四維身后有晉黨扯皮,要照顧晉黨的利益,申時行又是江南大族出身,很難不照顧自己的家族,況且兩人上臺之初,就分別表示要更改大政,要潤物無聲,改酷厲為平和,所謂的考成法和張居正的諸多改革措施,一古腦的全部廢除的干干凈凈,到如今,驛傳再歸混亂,生員的優免銀根本征收不上來,地方的正賦也拖欠的厲害,既然上行那就肯定下效,縉紳勢力強的地方,地方官原本做事就很為難,沒有高壓逼著,他們又何必冒著得罪多少個家族和其背后官員的危險,一心一意替朝廷征收銀子?海瑞和張居正都是一心為國,最后的結果怎樣?

有前例在,加上有這兩個首輔閣老的政策,這些年大明的財政收入又是大步的下滑,只是仗著張居正留下的老底子還勉強維持,最要緊的就是除了萬歷會一直從國庫提錢外,這些年雖有天災和小規模的兵變和農民起義,但并沒有真正的大宗的開銷,朝中有識之士早就明白,如果大明出現嘉靖年前北虜大規模入侵或是禍亂整個南方的倭寇那樣的變亂,從徐階高拱到張居正努力改善的財政狀況可能會變的十分不樂觀,甚至連嘉靖年間還不如。

申時行在朝中的名聲也是越來越壞,對上頂不住萬歷,除了援救幾個得罪皇帝的言官外別的建樹,對下則是打壓言路,對御史的關系很壞,只是萬歷對他實在倚重,早在兩年前就有不少人預言申閣老將被替換,兩年后申時行還是在首輔的位子上,看起來還是搖搖欲墜,只是仍然沒有準確的下臺跡象。

在遼陽這里,報業開放,輿論沒有任何管制,申時行的媚上欺下,還有財政和吏治上的無能為力和軟弱,表面是君子,私下申家和徐家都已經成為江南的世家大族的一類的報道鋪天蓋地,人們其實對朝中的大員還是很有興趣的,對爆他們的陰私更有十分的興趣,對當朝閣老指摘一番,原本就是一種樂趣,況且申時行的屁股確實是十分的不干凈。

還好遼陽沒有完全放開報業,否則真成百花齊放之勢以后,會不會有小報記者冒死潛入京師打探閣老消息,這樣的事,還真的是說不準啊。

話說到這里,高度和深度都有了,除了道理,還有對比大明現狀的事實。

所以說有一個豬隊友就是好,有一些不好比喻的事,把大明朝廷拖出來數落一番,從皇帝到太監,再到勛貴,大臣,軍鎮武將,這么一比喻,不明白的便也是明白了。

眼前的人,都算是從遼陽鎮時代走過來的,外來者也是見識過很多東西,惟功所說的,包括在朝堂層面的也是有不少人明白,比如李贄,徐渭,比如羊可立,江東之李植,也比如劉士忠,張維新。

更多的人是聽的如癡如醉,唐志大和艾可中等人早就呆了,他們倒是真的完全沒有想到,商會惹出來的事,會引發這么一場深入的引發全遼陽高層關注的談話。

“在我們遼陽,我的想法,這個平衡不能是我們遼陽鎮自己來搞,這樣的平衡是假平衡。不能我來賣東西,再由我來負責管理校稱,否則你發現我短斤少兩,最后發覺賣菜的是我,管賣菜的還是我,你告的是我,要和我打官司,最后裁決的還是我……這不是笑話么。”

“這個平衡,必須從我們遼陽鎮外來找,是以商會的質詢案也是一個好事,是找到平衡點的一個機會。我的想法是,這種鎮外力量的質詢,不僅要搞,而且要形成一個常例,建立一個機構,不光是商會,還可以成立工人的工會,農民的農會,學校聯會,甚至還能再細一些,牧畜業行業,布業行為,瓷業行會,城鎮居民大會,各種行會,對自己的事情最為清楚,有什么懷疑,不滿,對各司的質詢,都可以本行業集中了意見之后再提出來。這些行會,本鎮各司都不參與,有官職在身的不得加入,我們亦不做引導,最要緊的,就是做好這一件事,可以形成我所說的平衡,這一次商會算是歪打正著,有這個質詢案,各司就得出來回應,以后也會形成慣例……嗯,就是這樣,說完了。”

惟功的打算是先成立眾多的行會,比如工會當然以優先保護工人利益為主,商會則是顧及的是商人的權益,各行會之間也要有一個平衡,當商會的商人和工人們有爭執時,要么開大會要么就是遼陽各司調解,就象遼陽規定了最低工資和加班費一樣。這樣一來,成立的行會先替遼陽各司吸引了不少火力,人們不會把所有的不滿都歸結到對遼陽鎮各司和他這個總兵官身上,雖然現在遼陽的一切發展都很順當,但萬一有什么事處置的不妥當,第一時間吸引火力的肯定就是行會。

各行會還可以選派人選,成立遼陽評議大會,對遼陽的整體施政和財政支出進行評議,在目前這個階段只有評議和建議權,沒有否決和立法等權力,未來百年之后,可能成立真正的議會,那時候政府就在議會之下,不過那也是很久之后的事了,惟功要做的就是引導,在什么條件下做什么事,比如在十年前,他也不會貿然就搞什么行業行會和評議大會,時機并不成熟,拔苗助長并不好。

當然,惟功也不會真正的完全放手,各行會之間有人與鎮外勢力相勾結,故意抹黑造謠,那么特務司和軍情司也不會放過,只是這些話不能當眾說出來,會壞了現在軍民相得,氣氛十分良好的氛圍。

事實上現在氣氛已經太好,惟功說完了之后,不知道是誰帶頭,所有人都鼓起掌來。

唐志大和艾可中等人也是鼓掌,他們是始作俑者,不過最樂觀的艾可中在內也沒有想到自己做的事會引發這樣的結果出來,他的手掌都拍的發紅,疼的要命,但還是不停的拍掌,在他身邊,李昭祥也是一樣,這些商人其實都精于算計,平常已經很難為什么事情激動,但此時此刻,所有人的表情和動作都是一樣,最少在這一刻,那些平常的算計計較已經被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大家都是一樣的興奮與激動。

不論是商人,學者,或是工人,百姓,最少所有人的想法都是一樣,依附在一個強人之下,固然現在過的十分之好,但誰也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有什么變數。

這個評議大會成立之后,最少給了眾人更多的信心和保障,甚至哪怕將來惟功入朝了,只要這個體制還在,總兵官換了人,遼陽的大局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種行會制度,可比江南的那種縉紳的松散聯盟要強大的多,江南縉紳靠著姻親和同年的辦法彼此聲氣相連就能做到轄制官府,甚至影響朝局,難道遼陽現在的財力和影響力加上這種評議大會的合力,連江南縉紳也不如?

在場的人不論工商或是從政者,或是學校的學者們,多半都是當世精英,各人所想的都是差不多,有惟功這一番話在前,以后在遼陽的歲月應當更舒適從容的多了。

在此之前,雖然遼陽也是一個叫人十分愉悅的地方,然而畢竟是一個軍鎮當家的所在,表面上的遼東巡撫,分守和分巡道,巡按御史都是白設,而且遼陽各地雖然有不少相當大的城池,但又與內地設立州府的情形不同,各城仍然以路城和衛城的形式存在,居住在此,固然是十分舒適,機會亦多,畢竟心頭有一點別扭。

就是那些替遼陽效力的杰出之士,又有朝廷授給的官職,仍然是有一種替軍人效力的感覺。

宋明兩代,對武人的壓制都很厲害,文人有意抑武,不象漢唐,文武并重,或是文武不分,最要緊的原因還是唐末的藩鎮為禍太過厲害,苦害生民,使得武人當政的形象十分惡劣,才有此后數百年的壓制。

至此,有惟功所說的評議大會,完全的軍鎮執政的色彩就要淡化很多,甚至在這一瞬間有不少人感覺到“周召共和”,雖然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碼子事情。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