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文豪1879:獨行法蘭西小說>文豪1879:獨行法蘭西最新章節列表 >文豪1879:獨行法蘭西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文豪1879:獨行法蘭西-第112章 第二個賣點
更新時間:2025-08-31  作者: 長夜風過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長夜風過 | 文豪1879:獨行法蘭西 | 長夜風過 | 文豪1879:獨行法蘭西 
正文如下:
文豪1879:獨行法蘭西第112章第二個賣點_wbshuku

第112章第二個賣點

第112章第二個賣點

“果然……”萊昂納爾輕笑一聲,將《費加羅報》的拒稿信隨手丟在桌上,仿佛那只是街角飄來的一張廢紙。

上面的言辭當然依舊委婉、客氣,絲毫看不出半點火氣:不符合本報刊載標準及一貫秉持的文學批評立場

他絲毫不感到意外,甚至覺得有些滑稽。

自己那份投稿,集后世百年論戰精髓,從報章時代到網絡論壇,融合了雄辯、詭辯、偷換概念、升華主題、情感共鳴乃至搶占道德制高點于一身,對這個時代完全是“降維打擊”。

1879年的巴黎文壇,早習慣了論戰要么是謙卑道歉、要么是潑婦罵街,這篇文章確實過于超前了。

《費加羅報》的拒稿,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虛弱與傲慢,更是難以處理萊昂納爾這種近乎全方位式的觀點碾壓。

畢竟《費加羅報》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最受歡迎的主筆之一光天化日之下被人羞辱。

萊昂納爾拿過自己的文章,目光聚焦在標題上——這個標題,是為了《費加羅報》準備的,如果他們愿意刊登的話。

既然他們拒絕了,那就太客氣,太“學院派”了。

萊昂納爾的筆尖懸停在稿紙上空,片刻后,帶著一絲冷酷的快意,他劃掉了原標題。

第二天一早,巴黎的行人們發現今天的報童們格外積極,并且向他們推銷的竟然不是便宜的《小巴黎人報》《小日報》,而是稍貴一點的《共和國報》。

“號外,號外,‘索邦的良心’萊昂納爾正式開戰《費加羅報》!”

“號外,號外,萊昂納爾痛斥克拉雷蒂才是真正的怪胎!”

“號外,號外,《共和國報》指責《費加羅報》是媒體的毒瘤!”

這讓不少人都感到好奇,停下腳步,花上2個蘇買一份《共和國報》。

這份報紙屬于雨果家族,創始人包括維克多·雨果的兩個兒子查爾斯·雨果,以及弗朗索瓦維克多·雨果。

與《費加羅報》傾向保守、上層階級趣味不同,《共和國日報》是激進的共和派喉舌,常猛烈批評保皇派和貴族圈文化,對《費加羅報》推崇的上流社交、戲劇品味也常有諷刺。

所以兩者的觀點相左是常有的事,但如此針鋒相對卻很少見。

緊接著,這些步履匆匆的人們就放緩了腳步,因為他們看到了頭版上那個大大的標題:

《肉體的“怪胎”致精神的“怪胎”——致《費加羅報》主筆克拉雷蒂先生》

隨即,萊昂納爾所寫的這篇“駁論文”,將他們對文字的認識提高了另一個維度——原來文人對噴,角度還可以這么清奇!

尤其是其中頻出的“金句”,更是刷新了人們的認識——

“文學讓麻木者驚醒,讓驕矜者低頭,讓溫柔者微笑。”

“我們每個人都是畸形歷史的私生子,帶著舊制度的胎記與革命的傷疤,卻還要在第三共和的晨曦里佯裝新生。”

“怪胎并不制造丑陋,只是暴露丑陋。”

“怪胎,不過是命運寫錯的一行詩;而愛,以笨拙的韻腳把它扶正。”

通常一篇文章能有一句、兩句能膾炙人口就已經十分難得,而萊昂納爾的這篇文章簡直像在批發。

其中對于《本雅明·布冬奇事》后續情節的預告——“所有巴黎人都會看到,他將在里被拋棄,又被愛重新拾起”——讓所有還沒有看過這部的讀者不由得升起一個念頭:

我難道不是巴黎人!《本雅明·布冬奇事》何在?

而在《小巴黎人報》的辦公室里,保羅·皮古特抓著《共和國報》放肆地笑著:“哈哈哈!「肉體的‘怪胎’致精神的‘怪胎’」!萊昂納爾真是個魔鬼!我喜歡!”

他立刻叫來助理,下達了指示:“馬上聯系《共和國報》,務必讓他們同意明天我們轉載這篇文章!和《本雅明·布冬》最新連載放在一起!”

最新一期《小巴黎人報》出版了,今天《本雅明·布冬奇事》的連載得到了空前的關注。

無論是普通市民還是中產階級,都注意到了萊昂納爾與《費加羅報》之間的恩怨,對這部的興趣也更加濃厚起來。

一個“生而蒼老”的嬰兒,應該怎樣面對自己的人生?他能活多久?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人們迫不及待地打開到《小巴黎人報》的「文學副刊」,如饑似渴地閱讀起最新的連載:

當育嬰室里其他被遺棄的嬰孩,正遵循著自然的鐵律,像春日里抽芽的嫩枝般舒展、圓潤、發出咿呀的歡鳴時,本雅明卻在經歷一場靜默而令人驚駭的蛻變。

負責他的老修女瑪塞勒,她那雙被祈禱和辛勞磨礪得異常粗糙的手,在某次為他擦拭身體時,驟然停在了他干癟的胸膛上。她渾濁的眼珠因震驚而微微顫抖——

那嬰兒松弛如破布袋般的皮膚下,似乎……多了一絲極其微弱的、屬于年輕生命的彈性?

原本緊貼頭皮、稀疏如秋后枯草的白發根部,竟悄然滋生出一圈細軟的、帶著近乎透明淺金色的絨毛!

他握著她手指的力氣,也微弱卻堅定地增加了一分。

這是幻覺嗎?

這不是幻覺。

年復一年,在瑪塞勒修女驚疑卻依舊慈愛注視下,本雅明以一種緩慢、堅定,甚至是違背上帝的方式“前進”著。

當他按入院的年份被標記為“五歲”時,他的外表儼然一個被生活徹底壓垮的七十老翁,溝壑縱橫的臉上刻滿風霜。

然而,他的那雙眼睛——那曾經渾濁如泥潭的眼眸深處——竟開始閃爍起一絲與衰老面容格格不入的、屬于幼童的懵懂好奇。

他能扶著冰冷的墻壁,邁出蹣跚卻屬于“行走”的步伐,喉嚨里發出的不再是瀕死般的嗬嗬聲,而是含混卻真切的咿咿呀呀。

到了“十歲”,他的身形依舊佝僂瘦小,但臉上最深的那些溝壑奇跡般被時光撫平了不少,頑固的老年斑也褪去大半。

他稀疏的白發變得濃密,夾雜著越來越多的灰色和淺棕,讓他看起來像個六十歲的潦倒老漢。

他開始能清晰地吐出簡單的詞語,并展現出一種讓瑪塞勒修女都暗自心驚的理解力。

他能安靜地聽完冗長的《詩篇》,雖然目光常常越過祈禱室的彩窗,投向高墻外那片被教堂的高墻、尖塔切割得支離破碎的天空。

“原來如此!”看到這里的讀者忽然恍然大悟,這部第二個“賣點”也躍然紙上:

本雅明·布冬,不僅僅是“生而蒼老”,而且還是“逆時生長”。

這個新穎的設定,徹底征服了所有讀者!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