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崇禎,殺出一個日不落帝國_第一卷第281章倭國被滅,自此更名東海道!影書
:yingsx第一卷第281章倭國被滅,自此更名東海道!第一卷第281章倭國被滅,自此更名東海道!←→:
朱由檢的刀尖抵住后水尾咽喉時,御所庭院的海棠樹正簌簌落花。
白瓣沾著血珠飄過天皇扭曲的面孔,他雙膝深陷在碎瓷與骨渣混雜的泥濘里,十二單衣的錦繡下擺浸透了暗紅。
后水尾跪下的那一刻,幾乎是抽干了渾身的力氣。
就在方才,他還打算擊退明軍保衛京都,青史留名。
可萬萬沒想到,城池不過兩個時辰,就被明軍攻破,數萬武士幾乎不堪一擊。
屈辱的淚花在后水尾眼中打轉。
“跪穩了!”
刀鋒輕輕一挑,后水尾頭頂的立纓冠滾落臺階。
這個自詡天照血脈的男人突然痙攣般佝僂脊背。
朱由檢的靴底正碾著他的后頸,將那張涂滿白粉的臉按到地上的泥土中。
一旁,石亨握著刀柄的手驟然收緊。
他看見天皇的指尖摳進青磚縫隙,指甲翻裂處滲出的血。
更遠處,杜陽的喉結上下滾動——屠城令已下過三次,但天子親踐神裔,這是要絕了倭寇千年信仰的根!
“把玉璽交出來!”
朱由檢松開腳,染血的龍紋靴尖踢了踢天皇抽搐的脊背。
而后水尾聽到朱由檢的話后,不敢猶豫,趕緊告知了玉璽所在,隨后,后水尾就在幾個明軍的押解下,將玉璽拿了出來。
后水尾顫巍巍捧出紫檀木匣的剎那,庭院里響起一片抽氣聲。
匣中蟠龍紐玉璽竟與大明國璽形制相仿,只是蟠龍缺了一爪。
“天朝陛下,國璽奉上!還請陛下,饒我一命!”
“你倭國乃一藩邦小國,一方印也敢稱國璽?”
朱由檢冷笑揮袖,隨即看向身后的杜陽。
“去把這方印給朕融了!從今日起,這天下,再也沒有倭國天皇,更沒有倭國!”
融完了玉璽,朱由檢便讓人安排后水尾寫退位詔書。
畢竟滅國,也需要走流程!
杜陽將蘸滿墨汁的狼毫塞進天皇指縫。
“先寫退位詔,再寫安民書!”
詔書上的血手印是按著天皇面門蓋下的。
當寫到“扶桑永歸明土“時,后水尾突然暴起撲向硯臺,卻被朱由檢反手一刀劈斷右腕。
斷掌抓著毛筆跌進硯池,濺起的墨汁濺到了朱由檢的身上。
這一刻,朱由檢的憤怒再也掩飾不住。
“讓你好好寫你不寫!”
“好!朕改主意了。”
朱由檢忽然挽了個刀花,菊紋劍在他掌心泛起寒光。
“這般腌臜血脈,留個全尸都是恩典。”
“不知天高地厚的畜生,也該自稱天皇,給朕死!”
朱由檢狠狠一刀揮過!
刀光掠過后水尾脖頸的瞬間,石亨看見天皇的獨眼突然瞪得渾圓——那顆頭顱飛向唐楓樹時,嘴里竟還死死咬著半截詔書。
噴濺的血柱將樹皮染成絳色,驚起滿樹烏鴉。
“陛……陛下!”
杜陽的驚呼卡在喉頭。他分明看見明帝的龍紋甲胄上沾著一灘血漬,在夕陽下泛著妖異的金紅。
更可怕的是朱由檢的眼神——那不是屠夫的快意,而是鑄劍師淬火時的專注。
“傳旨。”
朱由檢甩去刀上殘血,踩過仍在抽搐的無頭尸身。
“把這倭寇天皇的腦袋,給朕掛在京都城的城墻之上!以儆效尤!”
“再者,京都仿江戶例,除押運財寶的輔兵外,余者皆殺。”
“還有,倭寇的神宮神社,還有倭寇天皇的宮殿,都給朕燒個干干凈凈,每根梁木都要碾成齏粉!”
“膽敢有人反抗,直接在城中架設大鼎,烹了!”
隨著朱由檢的命令下達,慘叫從四面響起。
一隊新軍營兵卒踹開御所藏經閣,將《古事記》《日本書紀》各種倭寇的古籍拋入火堆。
有個老僧撲在書卷上哭嚎:
“這是記著天照大御神,你們這些明狗……”
話未說完便被弩箭釘穿眉心,經文在火焰中蜷曲成灰,只有一些火星升騰。
石亨帶人清點戰利品時,三百口鎏金箱已擺滿朱由檢的面前。
最刺眼的是口等人高的漆箱——掀開瞬間珠光沖霄,竟是整箱打磨成勾玉形狀的南海夜明珠。
除了珠寶,各種金銀美器更是數不勝數。
“倭寇搶掠我大明百年的臟銀,現在也該物歸原主了。”
朱由檢踢了踢箱角。
“除了這些財寶帶回大明,繳獲的倭寇兵器,全都熔了鑄成跪像,就擺在京都的京觀旁。”
日落月升,幸存的幾十名天皇手下的公卿被鐵鏈串到御苑。
他們看見朱由檢站在天守閣廢墟上,背后是新立的玄石碑。
碑文以劍鋒刻就,入石三分:
自今日始,倭語禁絕,倭文焚毀。男丁充礦,女子為織,童稚歸化。敢違此令者,殺無赦!
有個穿直衣的大臣看到這些碑文突然癲笑:
“你們滅得了神社,滅得了血脈嗎?只要還有一個東瀛人……”
緊接著,下一刻!
火槍的轟鳴打斷了這個倭寇大臣狂言。
朱由檢吹散銃口青煙,看著尸體栽進尚未凝固的碑基:
“聒噪,自以為是,大言不慚!”
說著,朱由檢掃視了一圈在場的倭寇公卿大臣。
“現如今,天皇已死,京都也被燒為焦土,夷為平地!”
“今日把你們綁過來,就是看你們是否要順從我大明!”
“順者昌逆者亡,愿意歸順大明的,跪下,不愿意的,殺!”
隨著翻譯把朱由檢的意思告訴在場的一眾倭寇大臣。
很快,就有一半的人跪了下來。
但是依舊還有多半的人站著,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
朱由檢也是不墨跡,直接冷笑一聲:
“好!既然這么有骨氣,那就上路!”
朱由檢一個眼神,這些倭寇大臣挨個被帶下去,隨著火槍此起彼伏的聲音。
幾十個人瞬間腦袋開花,腦漿飛濺。
接著,朱由檢看向跪在地上剩余的倭寇大臣:
“傳檄各道:倭國更名東海道,京都改稱誅夷府。”
“今后這鎮倭塔,任何人都不得拆除,立在此處,以儆效尤!”
“碑方圓百里,永世不得種植樹木,朕要這土地上所有的倭寇都記住,天皇是怎么死的,京都是怎么淪陷的,江戶是怎么被屠城的。”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