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求你們了,讓朕當個昏君吧小說>求你們了,讓朕當個昏君吧最新章節列表 >求你們了,讓朕當個昏君吧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求你們了,讓朕當個昏君吧-第一百一十六章:官紳一體納糧,魏云弈的人選問題
更新時間:2025-09-25  作者: 尋風追雪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武俠 | 武俠小說 | 尋風追雪 | 求你們了 | 讓朕當個昏君吧 | 尋風追雪 | 求你們了 | 讓朕當個昏君吧 
正文如下:
張正明聞言,眼神微微變化。

他是一個孤臣,沒有子嗣和親眷。

也沒有龐大的家族。

為官的幾十年,兢兢業業,從來是剛正不阿、坦蕩、且嚴厲。

朝臣們大多數對其,除敬仰之外,更多的是畏懼和惶恐。

就如之前的李芳,說是當時的內閣二號人物。

但對于張正明,依舊不敢正面相對。

因此。

所有人都認為,這位太傅大人,除了公事外,心中再無其他。

但實際上,張正明心中何嘗又沒有情誼呢,

只是猶豫自身為主特殊。

他將個人感情,全部都隱藏了起來而已。

如今聽到已經離開數年,即將回來的親侄兒。

眼中也不由露出一絲意動。

即便此前,嘴上對于那個侄兒,多有怒其不爭的意思,可那始終是自己唯一的親人了啊。

但很快,張正明就將臉上的情緒全部都收斂起來,板著臉道:“出去都兩年八個月年了,現在倒是知道回來了,連家書都沒來一封,簡直不像話!”

不愧是太傅大人,在隱藏心思這方面,整個大魏,堪稱是無人可比了。

連宋公文聞言后也不由一愣,可立即就聽出那席話中的意思。

口頭上確實在責怪,但轉念一想,也有關心的意思。

否則,怎么連離開的日子都算的那么清楚呢?

不過他也非常清楚。

老師就是這樣性格的人。

頓了頓,宋公文道:“老師,您剛剛還勸解學生,說要多對鴻志上上心,了解了解,可現在,應星兄還不容易回來了,您卻又如此。”

“應星兄雖說不喜歡讀書,但心中也有報國的想法,您應該支持欣慰才對啊。”

此話一出,讓對面的張正明一愣。

沒錯。

自己是這樣勸解宋公文的。

只不過輪到了自己頭上,卻有些看不清了。

當即,他啞然失笑,搖了搖頭道:“鴻志是做出了功績,有將帥之才,還年輕,不一樣的。可我那侄兒呢?都已經四十了,二者不可同日而語啊。”

“再說,就他鼓搗的那些東西,你覺得真對國家社稷有用嗎?恐怕沒有吧?”

“怎么沒有?”

宋公文當即道:“這段時間,我與應星兄時常往來信件,別的不說,就說他這數年游歷各大山川,對于我大魏各府地勢山河都非常了解。”

“再有,他還對鐵器煉制、布匹紡織、甚至于農務種植等等有自己的見解,讓學生我大開眼界。”

“這些東西,怎么說對朝廷社稷沒有用處呢,學生覺得,老師您應該去多了解了解。”

說到這里,他繼續道:“讀圣賢書、明圣人之言,確實有利于治國,但學生倒是認為,大魏若想要強大起來,不能只依靠圣賢書。”

這一席話,宋公文說的非常認真。

即便他出生在書香世家,也是科舉功名出身。

可心里覺得,想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僅僅依靠這些是不行的。

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

不然誰都去研究圣人之言,去考取功名,也是不行的。

當然,宋公文很清楚,自己的這些話,若放在其他文人或者大儒面前。

肯定要背上一個大逆不道的罵聲。

但他知道。

老師雖說也守舊,可還是明事理的,只要說的在理,便也能接受。

而那位應星兄,就是因為對讀書并沒有興趣,加上年少叛逆。

如此,叔侄二人才一直沒有好好交流。

現在。

自己深受老師關照。

覺得完全有必要調和兩人的關系。

他知道,老師年紀大了,身邊也要有人照顧才行。

而張正明聽到這句話后,也陷入沉思當中。

這些年來,自己對于那個侄兒的關注太少,對方經歷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他并不知道。

最后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很久之前,一副不爭氣的模樣。

如今,聽到宋公文這些話后。

知道那個侄兒。

或許會比想象中的更優秀。

張正明守舊,但實際上并不迂腐,明白那一席話中的意思。

當即,他深吸一口氣,繼而道:“你說的我明白,好了,不聊這些了,最近變法之事的進展如何了?我得到消息,江南士族準備上京,你打算如何應對。”

宋公文是實施攤丁入畝的負責人,無論此事有何意外,他都要首當其沖。

此前,龍陽府一地,張正明還能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壓制住。

可現在的話,是整個江南的士族都鬧了起來。

他再想要壓制,也很難做到。

而王守元那里,最近也沒有消息傳來。

按照張正明的估計,或許正在與士族們周旋呢。

只不過,那些人上京師的消息,是已經確定了的。

為的,也正是攤丁入畝。

因此,想要看看對方有沒有什么解決的辦法。

不然的話,若真在京師鬧起來,那后果可不堪設想啊。

“老師放心。”但這時候,宋公文卻微微一笑,道:“今日一早,學生已經收到了守元兄的消息,不過他因為身份,不能妄動,所以讓東廠轉告。”

“守元兄說,他已經收集到一個名單,而名單中的人,大多數都是與白衣門有牽連的。”

“就連幕后的證據,守元兄都已經準備好了,所以特意提醒學生。”

“一但江南士族們上了京,便可以一網打盡!”

王守元現在不僅是兩江指揮使。

還是江南士族的領袖。

幾乎一舉一動,都會受到關注。

而宋公文,因為變法,已經站在了士族的對立面,被士族視為仇敵。

這般情況下,二人之間最好是不要相互傳遞消息,不然萬一被發現了,那此前所做的一切,怕是會功虧一簣。

在加上之前李芳的事情,讓宋公文明白了江南士族的狠辣手段。

如此,也是為了對方的安全著想。

可東廠就不同了。

他們私下里發展的眼線和細作,隱藏得非常深。

利用東廠來傳遞消息,幾乎不可能會被發現。

當初宋公文在離開龍陽府之前。

也讓王守元,多多依靠東廠,可以方便行事。

“原來如此啊!”張正明聽到此話后,也是眼前一亮。

的確,因為要避嫌,王守元這段時間,連作為老師的自己都沒有聯系。

本來他也在思考,消息該如何傳遞。

卻沒想。

東廠居然有這個作用。

當即,張正明不由感嘆道:“陛下組建東廠,果然英明啊,還有王瑾,此人辦事確實厲害。”

“不錯。”宋公文點了點頭,道:“王公公雖是太監,但卻有拳拳報國之心,就連學生,對他也非常敬佩。”

可以說,太監不僅不受文人待見,連武將也看不上。

但王瑾的出現,還有最近辦的事情。

卻讓師生二人有些敬佩。

張正明知道,那些人入了京師,就是羊入虎口,畢竟這里不是他們的地盤。

不過很快,他卻蹙起眉頭,繼續道:“沒想到,江南士族居然和白衣門牽連的那么深,看來我之前,還是小視了他們啊。”

如果說士族勢力大一點,只要不完全危機到朝廷,那根本沒什么。

可現在,那些人居然勾結了逆賊白衣門。

那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當初在先帝時期。

白衣門何其猖狂,意圖顛覆大魏。

若不是當初及時發現,然后施以強硬手段鎮壓下去,天知道在發生什么。

本來,那時候張正明還在想,為何區區一個江湖門派,怎么會有如此大的能量。

即便是前朝余孽也不行吧?畢竟前朝都覆滅多少年了?

如今想來,這其中勢必也有士族們的影子。

“沒錯,那些士族,的確膽大包天。”

這時候,宋公文開口了,繼續道:“不過好在,現在被發現了,且都在掌控之內,鬧不出什么事情,至于白衣門,學生從王公公那里得知,東廠也開始重視、并且采取手段了。”

聞言,張正明點了點頭,如果放在之前,白衣門讓東廠處理,他有些不放心。

不過如今不一樣了,見識道了王瑾的手段后,知道此事應該不會有問題。

尤其是他還想到了一個問題。

東廠著手處理白衣門,會不會受陛下指示呢?

當即張正明抬起頭。

宋公文看到這一幕,當即心領神會,點了點頭道:“學生也是這樣想的,白衣門對朝廷或許算不上什么,可也是前朝余孽,陛下不可能不重視。”

此一處。

師生二人頓時相視一眼。

不由再一次感嘆,陛下的手段之強啊。

才登基三年,就著手做出變法、宣戰高陽國、對付前朝余孽等數件大事。

如果是單獨一件還好說,但現在是好幾件,且每一件都無比順暢。

尤其高陽國之戰,更是打出了大魏的無上威嚴。

更為重要的是。

做這些事情的同時,陛下還要每日批閱奏折。

這是一般帝王能做到的嗎?

果然不愧是要成為千古一帝的君主啊。

不過,他們很清楚,想要真正成為千古一帝,是很辛苦的。

想來陛下,這段時間,肯定是夜以繼日吧?

作為臣子的自己。

怕是也要更加努力才行啊!

二人如此想到。

這時候,張正明頓了頓,然后道“既然守元已經定好的計劃,那就照這個實施。”

“也正好,在京師將江南士族一網打盡,可以省下了諸多麻煩,沒有了江南士族的支持,想必日后處理白衣門,也會方便許多,此事,我們暫時不要去理會。”

“學生明白。”

宋公文點了點頭,知道白衣門始終是江湖勢力。

雖有反賊的名頭,但朝臣們暫時還什么都做不了。

尤其此時,還牽扯的攤丁入畝。

要謹慎。

旋即,他思索了一下,繼續道:“其實,今日與老師相聚,除了變法和白衣門之外,學生還有另外一件事情。”

“那就是,學生準備在等全國變法完成之后,準備施行另一項改革措施,官紳一體納糧!”

此話一出。

張正明神色微微變化,然后鄒起眉頭。

因為這件事情,對方曾經在《大魏安國策》中提到過。

所謂的官紳一體納糧,就是官員和士紳也需要繳納賦稅。

簡而言之,可以理解為廢除官員、和地主,以及士人們的免稅權!

須知,大魏延續前朝制度。

在賦稅這一塊,官員和士紳們是有特權的,即只要家中有人考取功名,亦或者為官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用繳納賦稅。

因此朝廷的稅,基本上都是從百姓頭上收取的。

即便稅少,但百姓基數非常龐大,因此每一年的稅收并不是很少。

只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士紳和地主兼并的田地越來越多,所以百姓交的稅也越來越少。

因此才有了攤丁入畝,說白了,是減輕百姓的負擔。

可這里面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即便變法成功了,收稅的對象并沒有變化。

而那些大戶、以及官員們,雖然也因此損失了些什么。

但實際上,算不上傷筋動骨。

畢竟稅并沒有收到他們的頭上來。

不過,一旦開始實行官紳一體納糧,就完全不一樣了。

幾乎相當于全民納稅。

試想一下。

一旦能做成,那朝廷的稅收,絕對可以大大提升。

可以說,這項改革措施,比攤丁入畝更好,也更進一步!

只是,如此也帶來了一個問題。

就是相當于完全站在了所有官員和士族、地主、鄉紳們的對立面。

如果說,攤丁入畝的推行,是觸動了這些人的利益,而官紳一體納糧,直接就是在他們碗里面搶食。

前者,若是朝廷強勢一些,士族官員們,還會選擇妥協。

但后者,就會引起這些人的奮力反抗。

如果鬧起來。

也絕對會更兇!

也正因此,張正明才顯得很鄭重。

太難了,這幾乎是站在了除百姓以外,所有人的對立面。

當即,他深吸一口氣,繼續道:“我知道,此事是必須要進行的,但現在,是不是有些早了?攤丁入畝,本就讓士族們不滿,若再施行官紳一體納糧,怕是平日里那些對你和顏悅色的同僚們,要直接對你動手了。”

此前,張正明也想過類似的改革措施,但最后覺得有些激進。

加上此舉,萬一鬧大,幾乎無法收場。

會直接動搖國家根基。

這可不是開玩笑。

不說官員們,就拿一些舉子們來說。

有多少人是真心想要當官,真心想要為國效力的?

怕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多數,更是為了那一點點不用納稅的特權。

如今,朝廷要將其廢除,官員和士紳們不鬧,天下舉子們就得先鬧起來。

“老師,學生也知道此項改革,比攤丁入畝更難,但學生覺得,不管如何,都必須要施行下去。”宋公文思索了一下,道:“學生這些日子打理戶部,發現稅收在年年減少,尤其是此次北境和高陽之戰,居然連銀子都很難拿出來。”

“也就是高陽之戰結束的快,減少了戶部許多的壓力,可問題在于,日后若還有大戰怎么辦?”

“沒錯,孫大人已經在籌備邊關互市,但在沒完全做起來前,那點銀子對朝廷來說,完全等于杯水車薪,而且,朝廷各方面都要用到銀子,國庫的壓力太大了。”

說到這里,他繼續道:“尤其是上次,您也說了,草原出現了一位霸主,懷疑此次北境危機,就出自此人的手筆,有試探之意。”

“萬一,草原十八部真正聯合起來,那又當如何呢?朝廷勢必要調集更多的大軍,那銀子從哪里來呢?只能從稅收上面來。”

宋公文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提高稅收,充盈國庫,以此來應對更多的危機。

再者,他還非常清楚,除了北境之外,還有南境,近日也在蠢蠢欲動。

不僅如此,沿海地區的海寇。

以及西南烏斯邊境,也存在著爭議和混亂。

可以說。

若不是大魏足夠強大。

堪堪是這幾個方向的對手,就無法應對了。

而能解決這些事情的最好辦法是什么?當然是大魏一直維持著強大的軍隊,如此,才可以算得上高枕無憂。

可想要維持強大的軍隊的根本是什么?就是錢,就是銀子。

沒有銀子,幾乎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所以。

宋公文覺得。

必須想盡辦法弄銀子出來。

至于會不會得罪人,他并不是很在意。

因為自己早就引得全天下士族的敵視,再多來一些,并沒有什么。

至于宋公文為何在之前用這個法子,來解決北境和遼鎮銀子不夠的問題,不僅是因為時機不成熟,也是由于此舉需要大量的時間,根本就等不及。

如今,攤丁入畝施行順暢,算是打下了基礎。

也該是時候進行準備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

張正明沉吟了一下,繼續道:“但此事,需要好好計劃才行,正如你所言,要等待攤丁入畝完全施行之后,不然到時候士族、舉子、以及官員們都對此不滿,選擇聯合起來,就不好辦了。”

“你也知道,如今科考正在進行,不久之后就要起殿試,舉子們都聚在一塊,若知道了此事,容易生事。”

他是太傅,是首輔,需要考慮的更多。

雖然知道官紳一體納糧,對于朝廷稅收來說,絕對是最好的舉措。

但也需要講究時間和分寸,不然就容易適得其反,更有可能,讓此項改革措施還未進行,就直接失敗。

因而,必須好好計劃,在時機真正成熟的之時,再行實施。

“學生明白了。”

宋公文本來還想說點什么,但終究是沒有開口。

他也很清楚,此事不必攤丁入畝,急不得。

尤其是如今科考正在進行。

須知。

這是當今陛下登基后的第一次科舉,馬虎不得,是不能出亂子的。

當然,宋公文沒有堅持下去的原因之一。

也是擔心會有問題。

才特意和老師商量一下,如今對方給出意見,讓自己等等,自然不會繼續堅持。

“好了,時候也不早了,我們也該回去了。”

張正明一笑,并沒有繼續談論此事。

但很快,他頓了頓,道:“應星此次回京,不知道會先去哪里,若是去找你了,你與他說說,讓他回來住吧,我這個做叔父的,盡量不會嘮叨。”

果然。

老師口上不關心。

但最后,還是很在意的。

“是,老師。”

宋公文點了點頭,也不再多言。

二人告別后,就各自一前一后離開了院落。

與此同時。

在京師東城門口。

一名風塵仆仆、頭發有些雜亂的中年人,背著一個破舊的包袱,站在了城門之下。

“兩年多了,總算是回來了。”中年人看著來往的熱鬧人群,心中有些感慨。

只見中年人身軀挺拔,眉眼清明,即便衣衫有些襤褸,但身上那股精氣神卻還是隱藏不住。

活了四十多歲,但從二十歲之后,他幾乎都在外面闖蕩,走過了無數的山川大河、見過各種珍奇事物,雖然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

但現在,人到中年,也已經有些走不動了。

如今再一次回到了京師。

心中有些許親切感。

“先去哪里呢?”

中年人稍稍思考了一下,喃喃自語:“叔父見到我這個樣子,肯定會生氣的,還是先不去了。嗯,就去公文兄的住處吧,也好收拾收拾。”

“不過公文兄現在是內閣次輔了,不知道還會不會待見我。”

中年人哈哈一笑。

京師。

乃是天子腳下。

想要進去,必須要查明身份。

不過這對于中年人,到沒有什么。

當即也不再猶豫,走到城門接受檢查后,就走了進去。

京師城東,宋宅。

雖說宋公文如今已經是內閣次輔了。

但還是和之前一樣低調,也依舊住在以前的宅子里。

在大堂中。

宋夫人端來一碗熱湯,放在了桌子上。

宋公文點了頭,然后道:“夫人,再多來幾個菜吧,應星兄看來是餓壞了。”

說完,他抬起頭。

此刻,在對面正坐著一個中年人,端著碗,正在埋頭大快朵頤,那吃相,幾乎和宋鴻志有的一拼了。

而中年人在聽到宋公文的話后,將嘴里的食物咽下后,又喝了一杯熱茶,然后道:“公文兄,你這就不對了,我這不是餓壞了,而是一直在外,很少吃到這么美味的飯菜了,嫂夫人還是和以前一樣,手藝絲毫不減當年啊。”

中年人,正是當朝太傅張正明的侄兒,張應星!

口中的嫂夫人,自然是宋公文妻子。

須知。

宋幼薇之所以廚藝超群,

就是因為得了宋夫人的真傳,最后青出于藍了。

“應星兄,你還是吃完了再說話吧。”宋公文聞言,當即一笑。

自己與張應星的關系,雖算不上莫逆,但也是好友。加上當初他還是大理寺少卿的時候,此人只要在京師,就經常來府上蹭吃蹭喝,因此說話也不客套。

張應星也沒多說什么,當即開始認真干飯。

顯然,正如之前所言。

確實沒有吃過如此豐盛的飯菜了。

這也難怪。

他多年來一直漂泊在外,完全算的上風餐露宿,有的干糧吃就已經不錯了。

良久。

張應星將桌子上十多份飯菜,加上熱湯,全部一掃而光。

著實把宋公文都給嚇著了。

當即,又讓下人去準備一壺熱茶,當即道:“應星兄,兩年在外,肯定見過了許多新奇的事物吧?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一次,我做個學生,聽你說可好?”

“什么學生不學生的,你給我的信,可不是這副語氣啊。”

張應星笑了一聲,他本來性情就灑脫不羈。

說話的時候,自然不會拐彎抹角。

也正因此。

與作為當世大儒的張正明,有時候確實聊不到一塊。

當即,張應星頓了頓,繼續道:“其實也沒什么,無非是多走了一些地方而已,說不說也沒關系,不過公文兄,此次我來你府上,可是有事相求的。”

有事?

宋公文一愣,有些疑惑,但很快就道:“但說無妨。”

“公文兄,你現在是內閣次輔,地位不同以往。”

“所以我此來,只為一件事情。”

說到這里,張應星深吸一口氣,神情認真道:“望公文兄,能推舉我做官!”

做官!

此話一出。

宋公文有些無奈。

果然,是為了此事嗎。

他很清楚,自己這位好友,心中一直有當官的想法。

不過此前也只是想法,但并沒有真正付出行動。

可現在,看對方的語氣,顯然是認真了。

隨即,宋公文一笑,道:“此事你和我說做什么,你可以去求老師啊,是太傅,首輔,又是吏部尚書,想要給你個一官半職,肯定是沒問題的。”

“我現在雖然是次輔,但才上任多久啊,所以你的希望,還是不要放在我身上吧。”

正如他所言,以張正明如今的權勢。

讓一個人當官,那是輕輕松松的。

尤其是此人還是對方的侄兒,直接說就好了。

至于老師與學生之事。

宋公文也并沒有瞞著對方。

畢竟怎么說都是好友,又有一層關系在,完全值得信任。

只不過,當張應星聽到這句話后,頓時就搖了搖頭,不由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那位叔父,讓他以權謀私,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當初我也不是沒提過這種事情,當時他就怒了,你現在讓我再說,怕叔父要直接上手了。”

“噢?”

聞言,宋公文面色微微嚴肅,當即道:“老師不會以權謀私,我就會了?應星兄,你未免也太小看我了吧?”

話雖如此,但語氣卻帶著玩笑之一。

不過。

若是讓他真去以權謀私,那也是不可能的。

因為宋公文非常清楚,如今自己的位置,那是因為陛下天恩。

如果在這種時候,就開始使用手中的權力,為別人謀求官位,那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的。

即便是好友,也絕不會如此。

當然。

宋公文心里清楚。

自己這位好友是有能力的。

若放在合適的位置上,肯定能做出一些事情。

因此語氣雖然嚴厲,但并沒有完全拒絕的意思。

而他之所以如此,也是想要測試一下對方,不可能隨口答應。

“我自然不是這個意思。”張應星道:“這些日子你從我信中,應該也看出來了,我確實想要為朝廷做事的,尤其是這兩年,我走遍各地的山川河水,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北方雨水稀少,容易導致干旱,而南方雨水量多,容易形成水患,簡而言之,就是旱的旱,澇的澇。”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從北到南,多數的時候是走陸路,但陸路慢,時間久,若是能在這兩者之間,開辟出一條運河,那就完全不同了。”

“不僅能節省大量的時間,還能將南方的繁榮帶給北方。”

說到這里,張應星頓了一下,繼續道:“內政和經濟方面,我并不如你了解,但你應該知道,我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果然。

宋公文聞言后,當即陷入了沉思。

的確,能使能用一條運河,將南方和北方都連起來。

那往來就會更加方便,且南方的經濟,也能夠帶動北方。

畢竟,在這方面,北方是不如南方的。

從士族多在江南一帶就知道了。

尤其他還想到了另外一點。

那就是京師的位置處于北方,可以完全控制。

可江南,因為遠離京師,所以在某些時候很難加以掌控。

而這條運河,就等于將兩個地方連了起來,未來朝廷也更容易的控制南方。

可以說。

一但運河開通,好處多多。

只是很快,他就皺了皺眉頭,繼而道:“你想法是好的,可問題就是,北方到南方這個距離有多遠你知道嗎?想要完全打通,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多少銀子嗎?”

“你現在說的是一句話,但執行起來太難了,何況現在朝廷有沒有多少銀子,怎么去做?”

“這就和我沒有關系了,我只是提出意見和想法。”

張應星當即一笑,然后道:“不過公文兄,你對于我大魏的地勢,還是不夠了解,雖然南方與北方的距離很遠,但據我這些年的觀察,這一段路中,有著河水進行連接。”

“不說是開運河,就需要真正建一條運河,只需要將各條河水之間打通就行了。”

說著,他從抱負中拿出了一卷巨大的水圖,繼續道:“這是我畫的,你看看就明白了。”

張應星在外游歷這么多年,可不是白去的。

宋公文當即將水圖接過。

果然。

上面將大魏北方和南方各條河流都標注的極為清楚,不僅有大的,也有小的。

連最詳細的輿圖,都完全比不上。

“這...”

宋公文有些說不出話來了。

然后看了一眼對面的好友,只是出去兩年,就能將大魏的河流記錄的如此詳細?

當然,詳細歸詳細,不代表大運河的事情就能成。

即便有河水連接又如何呢?

在這一段路上,可是還有許多山川呢,想要鑿開,需要多少人,費多少功夫?

不是他覺得運河的這個主意不好,實在是因為太費時費力了。

朝廷本就缺錢,在來上這么一個工程,根本扛不住。

當即,宋公文將水圖給收起,然后道:“我記得前段時間,你不是在研習冶鐵之術嗎?還有什么水車之類的,怎么現在開始畫水圖和地勢了?”

之前兩人來往過許多信件,他自然知道對方做的事情。

“孤陋寡聞了吧?”

張應星一笑,然后道:“水圖地勢只是我研習的研習的眾多方向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冶鐵、紡織、制鹽、兵械、農物,說到農物,我最近發現了一個叫做馬鈴薯的海外之物,不僅口感好,而且生長的極快,怎么樣,你有沒有興趣聽一聽?”

這一席話。

饒是宋公文聽到后,也不由有些頭暈目眩。

太多了,太繁雜了。

自己讀書就已經花費了幾十年的功夫。

可沒想到,對方居然了解這么多,還說的頭頭是道的。

且每一項,聽起來似乎都非常不錯...

全才啊...

宋公文不由感嘆。

不過,他今日本就與張正明聊了許多事情,如今確實有些有頭大了,罷了罷手道:“好了好了,應星兄,你的才能我都知道了,還是說說你當官的事情吧。”

“我倒是想知道,你懂這么多東西,若是在朝廷任職的話,想去哪里?”

說實話,如果真如對方所言。

能將說的那些,全部都了然于胸的話,那確實有些難以安排。

“去哪里?”

張應星聽到此話后,思索了一下,然后道:“工部適合我。”

工部?

宋公文點了點頭。

的確,工部確實適合。

只不過,他暫時還做不了主,當即道:“行,你的話我記下了,不過當官的事情,你不要急,朝廷現在事多,北境還在打仗,你可以去等等。”

這段時間,身為戶部尚書的自己,因為打仗的事情,可以說忙得不可開交。

加上邊關互市,江南的攤丁入畝。

他真的有些分身乏術了。

“無妨。”張應星道。

自己這些年一直在外游歷,說實話也真的有些累了。

如果立即上任的話,確實有些適應不了。

不過很快,他再次開口道:“說到打仗,公文兄,我在路上就聽說了,鴻志那小子,升任了遼鎮指揮使,當了將軍不說,還滅掉了高陽國,此事可當真?”

“那還能有假?”

宋公文聞言,當即直接道:“不過此事,確實也出乎了我的預料。”

自己兒子第一次打仗,就滅掉了一個國家。

任誰怕是都很難相信吧。

“我就說吧?”

這時候,張應星道:“公文兄,當初我就跟你說了,鴻志這小子像我,將來會有大出息,現在一語成讖,如何?”

“你說的對...”

宋公文點了點頭,也為兒子驕傲。

但很快,他就意識到了那句話中的問題,忍不住道:“什么叫像你?那是我兒子,明明是像我!”

兒子立下了滅國之功,別提有多長臉了,現在居然說兒子跑來說像別人。

怎么還能忍得了。

“行行行,我也不與你爭執了。”

張應星打了個哈欠,顯然有些累了,然后開口道:“公文兄,你給我弄間客房,這幾日一直在趕路,實在是乏了。”

“你不回老師那里?”

聞言,宋公文微微蹙眉,道:“應星兄,老師雖然嘴上在罵你,但心里還是很在意你的,今日還在問呢,你洗漱一下,就去見老師吧,都三年了。”

他現在還記得離開那座院落之前,張正明那關心的語氣。

現在張應星不回去,宋公文覺得該勸勸才行。

“我何嘗不知道叔父關心我呢?”

張應星沉默了一下,然后道:“只是我現在一事無成,叔父又是一個要強的人,就這樣回去,會讓他失望的,你也知道我想當官,除了因為自己外,就是想要在叔父面前證明。”

“即便沒讀過圣賢書,沒有考取功名,可已經能成一番事業,能為國盡心。”

說到這里。

他深吸一口氣。

張正明當初罵自己的話,張應星是在意的。

之所以學這么多東西,也是想要在另外一方面,證明自己沒錯。

“這...好吧。”

宋公文本想再說點什么,可也知道這位好友的性子。

若是逼急了,怕是連自己府邸都不住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對方留下,之后再想辦法。

當即,他沒有繼續開口,而是直接招呼下人,去收拾一間客房。

至于張應星當官之事。

宋公文覺得,還需要從長計議,至少需要一個契機才行。

有才華,但也要有名義!

就這樣。

張應星在宋宅住下了,這一住,就是好幾天。

期間,他幾乎都呆在屋子里呼呼大睡。

沒辦法,走了這么久的路,又到了這個年紀,自然要好好休息才行。

而也就是這一日。

宋公文早早走出了宅邸。

今日雖然不需要上朝,但卻是御前會議召開的時間,必須要早點到場。

畢竟這個月發生的事情太多了,北境與高陽國之戰、還有變法、以及今年的稅收,也要上來了,必須要在陛下面前好好回稟一下。

至于皇宮中的魏云弈呢?

起的也很早。

其實,這幾日他都沒怎么睡,當然也并不全是修煉,而是被一個問題困擾。

至于問題,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開鑿大運河,以及修建魏直道這兩件事情,魏云弈翻來覆去,一直都沒找到合適的人選...

而這,也讓他非常苦惱。

ps:錯別字先更后改

------題外話------

劇情即將正式展開。

求月票!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