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_這個崇禎太過極端__筆尖中文
密室之內。
三人做出決定后便不再有任何耽擱,立馬吩咐手下去執行決堤之事。
并遣人八百里加急給遼東、河北二省送去密信。
讓他們嚴陣以待守著皇帝別突然間從那邊一路殺回京城。
當三人手下心腹聽聞要再連決十五縣的河堤之時,心中也是悚然大驚。
那可是足足十五個縣!
這事關幾十萬百姓的衣食住行!
即使放在他們這些平日里欺男霸女無惡不作的人看來,此事也多少有些.傷天害理了。
但沒辦法。
在當前的局勢下,不是皇帝死就是他們死。
他們肯定是想繼續活下去的。
這世間可還有那么多美好沒有享受完。
他們的子孫后代還等著將這一輩輩的榮華富貴給傳承下去。
他們怎么舍得死?
所以只有再苦一苦百姓了。
至于傷天害理那就傷天害理吧!
事已至此,是非對錯他們已經無心辯解了。
無非就是成王敗寇罷了。
事成之后,自有大儒會來為他們辯經的。
想到這里。
一眾執行人員在對視一眼后,沉默又決絕的快速離去。
與此同時。
前不久剛因皇帝嗜殺無道而“被決堤”旁的附近區域。
幾乎在每個縣城的河堤附近,都有一隊由民眾自發組織的青壯在不斷巡邏。
他們不清楚前些天那幾個縣,究竟是什么原因才導致原本好好的河堤突然潰敗的的。
但他們知道,決堤之事絕對是不能落在自己縣里的。
受了災的老百姓,那可是連人都算不上了。
人心惶惶之下,各個縣中便自發組織起了巡邏隊伍。
此刻。
興許是半夜巡邏太過勞累了,一隊青壯總計五人靠在壩子上一邊休息一邊侃起了大山。
一人開口道:“那幾個縣河塌的可真夠邪門的,明明連雨都沒下,好好的壩子一夜之間就突然垮了。”
“你們說這是不是真的因為咱大明朝新登基的皇帝殺性過重,連老天爺都看不下了?”
“三愣子,你他娘的媳婦剛給你添了大胖小子,你自己腦袋就不想要了?竟然還敢編排起皇帝來了?!”
被喚作三愣子的人臉色悻悻道:“最近好多人都在這么傳我才說的。”
另一人嘆了口氣:“皇帝殺性確實是有些重了,聽說那些人也只不過是想去去勸諫而已,結果卻被不由分說的全給殺了。”
“這樣的話,上蒼發怒示警也是情有可原了。”
話音剛落,旁邊一名身材魁梧的屠夫便面色不悅的開口道:
“什么狗操的勸諫!我看分明是某些老爺們怕皇帝來山東后找他們算賬,唆使那批士子前去攔路的!”
“還有什么上天降罪更是胡扯,明明是有人惡意傳播謠言,把臟水往皇帝身上潑!”
“老天爺就專門得盯著咱們這些人收拾?非要警示的話,怎么不一道雷把那些老爺們全給劈死呢?”
隨著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語。
斜靠在壩子上的幾人很快如同被打開了話匣子般激烈爭論起來。
而爭論的最終目的,無非也就是看看那幾個縣的潰堤之事。
究竟是不是因為新皇嗜殺從而讓上天降罪警示才導致的。
這年頭的鬼神學說在老百姓心頭還是非常有分量的。
畢竟子當年都曰過:不語怪力亂神——子只是不語,他不是不信。
所以更多的人還是相信百姓受災是因為新皇無道導致的。
這種說法在這片土地上已經傳承了上千年了。
皇帝雖然是天子,可皇帝若是真做錯了什么事,上天自然也是會怪罪處罰的。
幾人爭吵的聲音越來越大,隱隱約約間有一種面紅耳赤的沖動。
這時。
一名一直未曾開口的讀書人樣貌的青年站起身子,對著幾人制止道:“好了,咱們是來守河堤的,不是來吵架的。”
讀書人在幾人中的地位顯然最高。
他一說話,幾人就立馬停止了爭吵。
不過還是有人不服氣道:“秀才,你來說說,那幾個縣毀堤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
讀書人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怔神后嘆了口氣。
“哪有什么天災人禍。”
“只不過興亡都是百姓苦罷了。”
他拍了拍屁股上的泥土:“走吧,巡完這一圈就”
話還沒說完呢。
一支弩箭突然嗖嗖的穿破黑暗,直直插進他的喉嚨。
讀書人下意識捂住自己脖頸,他先是一臉不可置信的瞪著弩箭射來的方向。
隨即眼神中又突然流露出一股絕望的釋然,整個人直直往后栽去。
同行幾人呆呆的看著這一幕。
他們剛想叫喊、奔逃。
可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無數支弩箭就又從黑暗中射向他們。
這支守護河堤的青壯小隊就這么不明不白的失去了生命。
而隨著他們的死亡,另一隊蒙著面的黑衣人從黑暗中走了出來。
為首黑衣人猶自不解氣的來到剛才那幾人的尸體前,抬起腳就對幾人的臉狠狠踩踏下去。
“守!守!守!我讓你們這群賤民守!”
“都是因為你們這幫雜碎,才害老子們又多費了這么大功夫!”
沒一會兒,幾人的臉就被黑衣人踩的面目全非。
而黑衣人似乎直到這時方才解氣。
他喘著粗氣渾身不耐的揮了揮手:“準備毀堤。”
“是!”
手下聞言,轉身去準備毀堤用的火藥與大炮。
類似的一幕。
在周遭縣城中正不斷上演。
《明史·五行志》記載:天啟七年、山東大水。
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其所帶來的一切后果,諸如河水泛濫、禾稼盡沒、民不聊生.
呈現于史書之上的,也不過是寥寥數畫筆墨而已。
很快。
時間就來到第二天。
一夜之間,山東兩府交界之地共計十五個縣突然決堤。
同樣的,此事也是以一種極快的速度傳遍整個山東。
此刻的山東布政司內,幾乎從上到下全部都在討論十五縣決堤之事。
因為這事實在太過離譜。
歷史上包括近些年內,確實也發生過一省之內十幾甚至幾十縣同時受災的事。
但那怎么也得有個先后順序。
這種一夜之間連淹十五縣的情況實在太過罕見,或者說太過詭異。
畢竟昨天可是連雨都沒下,怎么就突然決堤了?
眾所周知。
神神叨叨的事情總是能最大限度的去激發起人們討論的熱情的。
更別提還有一雙無形的大手在背后推波助瀾。
所以現如今的整個山東已然是人心激蕩、七嘴八舌。
百姓中的輿論在不斷被一只手推動著,往新皇無道導致上天降怒上引。
而且其中細節還越傳越玄乎。
什么空中一聲驚雷炸起、十五個縣便瞬間決堤
還有什么有許多人都在半夜聽見有鬼神之聲,訴說著當今皇帝的一條條罪狀
更有甚者。
傳言說自己看到了孔子顯圣,而圣人降生的目的就是為了給當今大明朝的皇帝一個教訓!
讓其知道屠殺圣人學生會為大明朝帶來何等酷烈的后果。
且先不論這些傳言究竟有多么離譜。
在如今這種情況下,越離譜的傳言反而還越會被百姓相信。
那些為皇帝辯解,說此事必定是世家豪族在背后搗鬼的聲音都被浩大的民意給瞬間淹沒了。
因此山東境內出現災情的矛頭也在一夜之間就被對準了皇帝。
百姓雖然不敢對此說出什么過分的言語。
但在眾人看來。
皇帝怎么也得下個罪己詔什么的才能讓老天爺、讓圣人消消氣。
要不然的話,山東豈不是還會再度遭受天譴?
至于剩下的那批山東官員和一些較為明事理的讀書人們,他們關注的重點則就不在這里了。
對于他們這批人而言。
所有人都明白。
自從皇帝圣駕進入山東境界以后,世家與皇權的較量便已經開始了。
而這期間山東境內所發生的一切,都不過是雙方各自在出招博弈而已。
最開始皇帝以雷霆手段殺了世家一個措手不及時,他們便覺得皇帝那邊多了幾分勝算。
而當皇帝那邊平定朝鮮的消息傳回來后,他們更是覺得皇帝要穩贏了。
但誰都沒想到。
世家豪族這一招釜底抽薪的毒計,直接就將整個大局給逆轉了。
在這等大勢碾壓之下,皇帝根本沒有一點翻身的希望可言。
所以他們這一批人,也只得任由世家豪族放出的流言蜚語在百姓之中瘋傳。
雖然這些官員里有一部分人還懷有些許良知,對此等傷天害理之事看不下去。
但他們唯一能做的,也就是不助紂為虐了。
時勢造英雄。
而如今山東境內的時勢,已經徹底不在皇帝那邊了。
有些人就是想幫皇帝一把,也沒的一點辦法出招。
至于那十五個受災縣的災民們。
此時此刻就沒有心思去思考這些了。
他們不知道河堤是怎么毀的,他們只知道自己已經變成連人都算不上的災民了!
這群人成群結隊的聚集在一起。
有人面如死灰、有人哭天撼地、還有人指著上蒼口中不斷涌出污言穢語控訴著老天不公
其實若是僅僅河堤被毀的話。
他們還不至于慘到這種地步。
有之前那幾個縣的前車之鑒在,大多數百姓都提前做好了應對災情的準備。
他們家中都存放有一些糧食和各種應急儲備。
正常情況下。
大家只要相互幫扶一下,總是能撐的過去的。
畢竟潰堤只是良田被淹,并不是直接發洪水那般嚴重。
可屋漏偏逢連夜雨。
在決堤之后。
山賊、流匪、亂民,全都好似商量好了一般一股腦的全冒了出來。
將他們給結結實實的搶了一遍。
他們也不是沒想過反抗。
但手無寸鐵的平民,面對著拿鋼刀、騎快馬、著鎧甲的敵人,又哪里會是對手?
而且最要命的是。
周遭的那些官府還不準許他們逃荒,勒令他們只得待在一塊限定區域內活動。
說什么這都是因為皇上來了山東,如此多的災民四處流竄的話會影響到圣駕安危。
一眾災民對此自然不敢多說什么,只是在內心祈禱著官府能給他們這批人一條生路。
與此同時。
孔植、田宏、張拙三人那邊聽完手下有關災民的講述后,也是稍稍松了一口氣。
這次布局的如此圓滿,任憑皇帝再有手腕也終究是無力回天了。
不過孔植并未因此懈怠,在手下匯報完情況后。
他又立馬吩咐道:“以我孔、田、張三家的名義,給那批賤民發些賑災糧。”
“不過一定要注意,不能讓他們吃飽,讓這些人在皇帝回來之前一直處于快要虛脫的狀態即可。”
孔植非常清楚,皇帝煽動人心的手段極其了得。
到時候萬一回來直接當著一眾賤民的面,說這事都是他們三家干的。
那毫無意外的,這些人絕對會跟著皇帝一起將屠刀對準他們。
這也是孔植為何給那些災民發賑災糧的原因。
先把善名給揚出去,到時候就是皇帝想再用這招那也無法輕易得逞。
而只要皇帝一被拖住,那等待其的便是死了。
再者說。
他們三家也不能真眼睜睜看著這些災民一直挨餓。
萬一這么多人直接餓瘋了,那到時候先倒霉的肯定是他們這些豪強。
所以讓這些人一直處于一個半虛脫狀態再好不過了。
這樣他們既不會真正造反。
等到皇帝回來后,他們又有足夠的動力去就纏住皇帝。
而皇帝手頭是絕對不可能有足夠多的糧食,來喂飽這么多張嘴的。
事情做到這一步,已經可以說是萬無一失了。
手下聽完命令后應聲離去。
孔植與田、張二人對視一眼,這才真正松了口氣。
接下來只要嚴密監控著皇帝那邊的動向。
等皇帝一回來,就立即向災民們透露出皇帝蹤跡,讓這批災民去纏住圣駕便可以了。
也是直到這時三人才發現。
有些事真辦起來后,似乎根本沒有最開始想象的那般需要付出巨大代價。
就拿賑災糧來說。
三人本以為要各自從家里出點血,結果沒想到發給災民的糧食還是從災民手里面搶來的
就這樣。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
十幾個縣的災民在不斷折騰中很快就心力俱疲了。
雖不至于餓死,但很多人也是被餓的眼冒綠光。
這個時候人群中又開始出現傳言。
說現如今的這一切都是皇帝導致的,皇帝必須得來救他們。
饑餓的災民們此時已經沒有時間再去思考其他的了。
眾人知道皇帝在朝鮮打了勝仗。
所以此時眾人心中只剩一個想法,那就是等著皇帝來救他們。
不過也并非所有人都在這兒不停的折騰老百姓。
一部分理想還未完全泯滅的官員內心實在過意不去,便在合計之下悄悄跑到海邊弄了艘小船前往朝鮮。
在這極少數的一批人看來。
皇帝能去陜西救災,又能去異國征戰。
這樣的皇帝只要再給他一些時間,那大明就還是有希望的。
所以他們要將山東發生的事告訴給皇帝。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繞過山東換條路回京的話,一切都還有卷土重來的機會。
反正山東肯定是不能再回來了,這里的情況已經艱難到超出想象了。
數十萬受災民眾。
十余萬嗷嗷待哺的餓殍,這根本不是短時間內能解決的。
山東境內風起云涌之時。
朱由檢的朝鮮之行也是跟著來到了尾聲。
邊關地區已經派去了一批原本朝鮮國都內的戰兵。
這些人,再加上東江鎮內原有的那些士兵和官員將領,臨時守住邊關是沒什么問題了。
馬上就要到冬季了,后金那邊不可能發動大規模戰爭。
因此再又交代完一些事情后,朱由檢及一眾親軍隨從便踏上了返程回京之路。
幾乎是圣駕隊伍剛剛出海。
就碰上了那批山東跑來報信的官員。
等這批人講述完山東現如今的情況后,毛文龍便立即屏退其余人,攥緊拳頭對朱由檢開口道:
“陛下,沒想到那群人的手段竟然腌臜到了這種地步!竟能做出如何天怒人怨之事!”
毛文龍此時心中的憤怒已經無法能用言語形容。
直娘賊!
老子們和陛下一起在前線拼死拼活,就是為了讓大明變得更好。
可你們這群畜生為了一己私利,竟然能干出決堤毀田,致使數十萬人流離失所之事!
那可是十幾個縣、數十萬的無辜百姓!
不過憤怒僅僅是在毛文龍心中出現極短的時間就被強壓下去了。
他非常清楚現在不是去糾結這些的時候。
事情已經發生了,那就必須要解決。
現在沒有什么比陛下能安全回京更重要的了。
他深吸一口氣,一臉凝重的勸誡道:“陛下,山東之事已經超乎預料。”
“那里的世家豪族必然是想通過數十萬災民拖住您的腳步,然后再借此對您不利。”
“我們大可不經由山東,選擇從河北回京。”
“雖然河北地區民風比山東更加彪悍,到時可能會遇到亂兵阻撓。”
“但我等剛在朝鮮打完勝仗,士氣正盛,只要我等一路快速奔向京城,亂兵寇匪絕對無法輕易攔住我們。”
“雖然在那里也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煩,但總比目前山東的情況要好上太多。”
“微臣就是舍了這條老命,也必然會將您安全護送回京!”
聽著毛文龍的話,朱由檢心中沒起什么波瀾。
回京的路上遇到意外是必然的,沒出什么岔子那才真不對勁。
山東,他是一定要去的。
不去的話,那幾十萬災民就可能會被當地的世家豪族幾經操作之下收為己用。
這對民心是一種巨大打擊。
而且在朱由檢看來,現如今的山東也沒有眾人想的那么不可接近。
那里是出現了幾十萬災民不假。
可對朱由檢來說,這簡直就是當地的世家送給他來解決他們的最好助力。
竟然有人想著通過煽動民心的方式來對付他?!
這多少有些讓人思之發笑了。
既然那里出現了數十萬食不果腹的災民。
那他就帶著這些人好好的去山東境內大搶一波,正好趁機清理掉當地大大小小的世家豪族。
既然那里出現了近二十縣決堤的災情。
那他這個大明朝的皇帝就帶著大明朝的子民一起。
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
他會讓所有人知道,什么叫做帝國的皇帝永遠和帝國的子民站在一起。badaoge/book/144503/54450958.html
請:m.badaoge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