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這個崇禎太過極端小說>這個崇禎太過極端最新章節列表 >這個崇禎太過極端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這個崇禎太過極端-第143章 皇太極:大明皇帝還是講信譽的
更新時間:2025-09-29  作者: vivo五十   本書關鍵詞: 這個崇禎太過極端 | vivo五十 | 歷史 | 兩宋元明 | vivo五十 | 這個崇禎太過極端 
正文如下:
第143章皇太極:大明皇帝還是講信譽的_這個崇禎太過極端__筆尖中文

想到這里。

朱由檢開始仔細盤算起如何才能讓后金暫時為自己所用。

說是讓其為自己所用。

其實朱由檢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讓后金在這段時間里,不給京城方面施加太大的壓力。

否則多面受敵的話,局勢會變得相當被動。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利用起后金對“互市”的渴望了。

朱由檢在桌上紙張上寫下大明、世家、后金,這三個勢力。

目前的情況是這樣的。

后金:極度渴望與大明互市,且其目前還不知道,自己實際上根本就沒有與他們互市的打算。

但他們很快就能發現朝鮮的邊境變得不一樣了,這會讓他們對自己這邊的實力產生一定程度上的誤判。

世家:目前同樣還不知道自己與后金之間達成的互市盟約,且他們有極大概率會對后金進行物資上的援助。

比如說原本要十兩銀子才賣過去的物資,現在大幅降價出售。

大明:目前各地動亂,稱帝者不知幾何。

這樣雖然看上去一副國之將傾的樣子。

但卻也能讓后金在短時間內,根本摸不清楚大明如今的真實狀況。

將這些東西寫在紙上后,局面一時間就較為明了了。

自己完全可以用些手段,將世家們對后金的援助,讓后金誤以為是自己指使的。

雖說這種計謀終究無法長久,真相總有浮出水面的那一天。

但朱由檢也沒準備一直瞞下去。

爭取點時間。

讓他抽出空來把河北的事情先給解決掉一部分就夠了。

想到這里,朱由檢不再猶豫,對一旁的魏忠賢吩咐道:

“派隊人馬以最快的速度趕去朝鮮,去向毛文龍傳朕的口諭,讓他在朝鮮與后金交界之地立即舉辦一場檢閱儀式,目的就是讓后金知曉我大明國威。”

這樣做。

可以讓后金更看不明白大明真正的實力,也好從而讓其當前局勢產生更加錯誤的評判。

魏忠賢立馬應聲道:“奴婢現在就派些機靈的人手過去。”

在魏忠賢那邊派遣完前往朝鮮的人馬后。

朱由檢繼續對其說道:“朕還有件事,要你親自出京前往后金去辦一趟。”

魏忠賢神情一肅:“陛下放心吩咐便是,莫說是去后金了,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奴婢也不會有絲毫猶豫。”

朱由檢點點頭,將自己的安排細細說給了魏忠賢。

魏忠賢聽著朱由檢的吩咐。

先是眉頭緊鎖心生懷疑,接著屏氣凝神細細思索,最后恍然大悟神情氣爽。

魏忠賢聽明白自己是要去干什么了。

他去后金的主要任務,就是借著去商討“互市”的名義把皇太極給忽悠住。

去了后金后。

依照陛下的吩咐,他會將當前大明各地動亂的情況先說給皇太極。

然后話鋒一轉。

告訴對方現在大明內部都這么亂了,明面上的互市是肯定沒辦法舉行了。

但是我們陛下向來言而有信!

你放心好了,我們陛下絕對不會做什么背信棄義的事,我可以以大明國格發誓!

雖然明面上的互市兩國之間沒法再繼續進行了。

可私下里我們陛下都已經安排好了。

你們不是一直和晉商在做生意嗎?他會讓晉商們對你們繼續進行援助的。

反正咱們兩國互市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互惠互利的貿易不是?

現在只不過將明面上的事放到了暗地里而已,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不過嘛。

你也看到了,由于大明如今各地動亂的原因,所以我們陛下對晉商的控制其實也沒那么強而有力。

因此在晉商們對你們后金提供支持時。

恐怕到時候會有不少“有心人”混入其中。

借著兩國貿易的機會,跟大汗你說些有關我們陛下的壞話。

其本質目的,就是為了利用你們來對京城造成威脅,以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大汗你若是到時候真聽到了這些風言風語,可千萬不要聽信。

我們陛下的實力想必大汗也是已經親眼目睹過了。

到時候萬一你真輕信讒言派兵過來,然后出現了傷亡,那恐怕會傷了兩國和氣吶!

這種事是雙方都不愿意看到的。

畢竟不管怎么說,咱們兩國之間也算得上是“兄弟之國”嘛!

聽完陛下的安排吩咐,此時的魏忠賢那叫一個激動。

其實。

他內心一直有個非常糾結的坎。

那就是自從陛下登基后,自己沒能為陛下做過什么真正值得一提的事。

雖說陛下對此并不在意,還和自己這個閹人一起共同立了血誓。

但魏忠賢卻總是不由自主的覺得自己算不上真正的嫡系。

畢竟自己不同于王承恩、曹化淳這種潛邸舊臣,自己是半途加入的。

這樣一來,自己相比之下就會有先天性的不足。

而現在有了這趟出使后金的差事后就不一樣了。

陛下肯把這么重要的一件事交給自己,那就說明陛下已經把自己當成真正嫡系了。

所以自己必須得把這件差事給辦好!

想到這里。

魏忠賢不由覺得自己年少時不顧一切往上攀爬的那股心氣,又陡然之間自心窩里涌向全身。

雖然自己已經年邁,但這一點都不重要。

六十多歲,正是奮斗的年紀。

當即。

魏忠賢深吸一口氣后,重重跪倒在地:“陛下將國之大事托于奴婢,奴婢必然不會辜負陛下信任!”

“奴婢現在去收拾收拾,今日便動身前往后金!”

朱由檢點了點頭。

其實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這事應該由他親自和皇太極約在一個地方見面,才能讓欺騙的效果最大化。

但現在這情況他是一點也離不開京城。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派魏忠賢去了。

魏忠賢足夠陰險老辣,人生閱歷也足夠豐富,就算是深入后金國都也不會被輕易搞亂陣腳。

且其本人名氣夠大,在后金那邊也有些不小的分量。

所以派魏忠賢去辦這件事,是當下最為合適的選擇了。

等到魏忠賢離去后,朱由檢沒有絲毫放松。

他轉而繼續思考起如何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更好的去處理河北這塊硬骨頭。

不出預料的話。

只需再過幾天時間。

河北地區那些尚還殘存著幾分赤子之心的人,就會因為小洪子主動出擊的事而漸漸嶄露頭角了。

而他要做的,便是繼續等待。

當天。

在朱由檢吩咐完后,魏忠賢便帶上國書、印璽,率領一隊人馬悄悄向后金方向行去。

也是在這個時候。

大明朝又跟著多出了好幾個皇帝。

沒辦法。

河南三王稱帝的消息傳播的實在是太快了。

幾乎是一天時間就傳遍了小半個大明。

那些最開始沒打算稱帝的各地藩王,在聽聞昨日之事后,也是徹底繃不住了。

既然你們都干了,那我也干吧。

反正法不責眾,也責不過來了。

不過。

雖有不少藩王都跟著整了一場稱帝的鬧劇,但卻并沒有人真的去干什么造反之事。

皇帝他們惹不起,世家他們不敢惹。

所謂稱帝。

一部分藩王純粹就是口嗨鬧著玩、小小過一把皇帝的癮而已。

另一部人則是眼見親戚都干了,那我不干豈不虧死了?這部分人是抱著這種心態才去稱帝的。

當然。

還有極少數的幾名藩王覺得此舉對大明皇室太過不利。

他們既沒有跟著胡鬧,也沒有不聞不問。

反而還暗中遣人給皇帝送去密信,坦言說知道如今的皇帝有難處,迫不得已之下才出此下策。

若是大明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們協同處理的話,他們會盡可能的去配合。

說實在的。

如果沒有福王那個死了媽的雜種貿然稱帝的話,他們是斷然不會這樣干的。

因為他們對朱由檢實在談不上喜歡。

可福王一露出頭來,瞬間就讓有些人看清局勢了。

皇帝殘暴歸殘暴,但能力也是一等一的強。

實在不行就老實點全聽皇帝安排,這樣總歸還能當個閑散王爺,他也沒對所有宗室都趕盡殺絕。

可若是真讓福王上位了,那他們朱家的江山可就算是徹底完了。

不過這些還都只是后話而已。

現如今。

一切的始作俑者福王朱常洵及一眾世家可是遭老鼻子的罪了——名聲上的。

各地百姓們紛紛對其破口大罵。

不管是吃飯、種地、走路、閑聊.反正只要一切與人有關的活動,都能扯到這上面去。

對此。

朱常洵等人只是保持了沉默。

不過原本準備好的登基大典卻是絲毫沒有耽擱,反而還有罵的越狠典禮要辦的越豪華的架勢。

沒辦法。

反正罵都已經挨了,那不登基不等于白挨罵了嗎?

而且在朱常洵看來。

只要自己后面把皇帝弄死,那剩下的那一眾藩王自然會老老實實的全都安分下來。

到時他仍然還是大明朝真正的正統皇帝!

所以這個基,他是必須要登的。

很快。

又是幾天時間過去。

朱常洵在南京城一片罵聲中辦完了登基大典。

魏忠賢七轉八繞之下,成功進入后金境界并與后金朝廷取得聯絡。

朱由檢派去的人也是成功登陸朝鮮,并將詔令傳給了毛文龍。

毛文龍在收到詔令后,立馬帶著一眾將領好好的在與后金交界的邊境城池附近大肆檢閱了一番軍隊。

主打一個耀武揚威。

當人在盛京的皇太極聽到這個消息時,立馬就不淡定了。

甚至于說他整個人都看上去有些激動。

這段時間里,皇太極其實就沒怎么睡好過覺。

主要是自從那日和明朝皇帝見完面立下盟約后,他發現事情的發展已經遠遠超乎了自己的預料。

原本。

皇太極是想著即使明朝皇帝毀約,那自己也可以隨時攻打朝鮮,反正不管怎么樣他都不虧。

但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

派去朝鮮的諜探傳回的情報卻讓他滿心狐疑。

諜探是這樣說的:

朝鮮邊境城池短時間內突然涌進大量士兵,并且士氣極其高昂。

而且各種守城器械、糧草輜重也全都一應俱全。

若是再想要去攻打這些城池的話,那恐怕會付出相較于之前數倍還不止的代價。

最開始聽到這個情報時,皇太極著實是被震驚到了。

那時他心中只有一個問題:明朝皇帝是怎么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做到這一點的?

這不合常理啊!

明朝的實力要是真這么強,那李倧是怎么敢造反的?!

但隨即他心中就跟著衍生出數種擔憂。

不管符不符合常理,明朝反正是做到了。

如此一來,自己進攻朝鮮的難度將會大幅拔高。

這樣的話,自己的統戰價值也等于算是被削減了大半。

沒了統戰價值,那明朝還會與自己互市嗎?!

皇太極捫心自問。

如果他站在明朝皇帝的角度,他是絕對不會與后金互市的。

國與國之間只講究利益。

自己沒了統戰價值,那就等于沒什么利益可談了。

所以當方才皇太極聽聞說毛文龍在邊境閱兵時,才會反應那么大。

邊境閱兵代表著什么?

是個人都能看出來明朝這是在耀武揚威,那意思就差明著說:你來打我呀!

這他娘.不光是把自己的統戰價值徹底搞沒了,還要把它給搞成負的。

此時的皇太極愈發覺得什么所謂的互市盟約,是他娘明朝皇帝的緩兵之計!

自己竟然被一個毛頭小子給耍了?

想到這里。

皇太極一時間簡直就忍不住想直接派兵打去明朝京城。

從來都是我騙別人,哪里有別人騙我的份?!

而且我好不容易相信別人一次,結果這個人從頭到尾都是為了騙我?!

皇太極感覺自己遭受了奇恥大辱。

一旁的范文程看出自家大汗心中的郁結,趕忙開口勸慰道:

“大汗,與明朝相約的互市時間還有幾天時間,雖然明朝現在還沒派人過來商談此事。”

“但聽說明朝近日來較為動蕩,興許是被什么事給耽擱了也未嘗沒有可能。”

“再過幾日,若是明朝還沒傳來消息的話,那我們就主動派使者過去。”

“若是那個時候他們再做推諉的話,那大汗您屆時再做決斷也不遲。”

皇太極目光沉重:“若是那時明朝皇帝敢找一點借口拖延,本漢一定會帶兵打去京城扒了他的皮。”

范文程臉色也是極為凝重:“如若真的如此,那我們說什么也不能再給明朝皇帝積蓄積攢力量的時間了。”

“臣覺得,若明朝互市之舉真只是為了拖延時間而已,那大汗您可立即遣人去遼東找袁崇煥商議發兵借道之事。”

“袁崇煥此人極為重利,只要大汗您許以巨利,必能讓其動心。”

“臣還聽說大明境內也多有人對皇帝各種行事極為反對,只要我等能成功兵臨城下,那再用些與計謀與那些人里應外合,殺掉明皇應該不難。”

“明朝皇帝實在太過恐怖,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都要將其盡早鏟除。”

皇太極重重點頭,又想起那日與明朝皇帝的會晤。

天殺的!

他當時竟然真的相信明朝皇帝格局夠大、是個明君雄主才會跟自己言稱“兄弟之國”。

沒想到,全是為了欺騙自己!

皇太極瞇了瞇眼,深吸一口氣后將憤怒拋出腦外。

憤怒會影響判斷,想要擊敗明朝皇帝這種對手,就不能帶著憤怒去思考問題。

冷靜下來后,他轉而和范文程開始商議起,準備先派些人去做點直搗黃龍前的準備工作。

兩人商量了半天,算是想出來了點主意。

就在皇太極剛準備下令讓人去執行時。

卻聽到一名官員匆匆來報道:“大汗,明朝派遣出使者想要求見,當下已被帶至國都。”

明朝使者?!

皇太極與范文程對視一眼。

兩人都再清楚不過,明朝這個時候派使者來盛京肯定是商談互市事宜的。

但皇太極心頭剛一喜就又立馬沉了下去。

若是早點收到這個消息,他肯定會大喜過望。

但剛才他和范文程商議半響,導致現在的他不禁有種先入為主的懷疑:

這不會又是明朝皇帝的緩兵之計吧?

要不然這么重要的事,為什么只派了區區使者過來商談?

誰知道來的究竟是什么臭魚爛蝦?

皇太極皺著眉頭開口問道:“來的人是誰?可曾說見本漢是為了什么?”

官員趕忙回答:“回稟大汗,來者乃是明廷當朝司禮監太監魏忠賢。”

“他此次前來說是已經準備好兩國互市之事,如今過來就是為了商談其中細節。”

皇太極和范文程二人心神都是猛的一震。

魏忠賢?!

大明九千歲的名頭,他們自然是不陌生的。

夸張點的話,說此人是明朝常務副皇帝也不為過。

明朝派這么一號人物遠赴盛京國都,難不成還真是為了溝通互市細節?

想到這里,皇太極再也壓抑不住心中激動:

“快將魏公公帶進宮來!”

匯報官員見狀慌忙跑著離去。

皇太極再度和范文程對視一眼,這次兩人都能從對方眼中看到壓抑不住的喜悅。

互市,可是他們做夢都想達到的目的。

如今卻是已經近在眼前了。

興奮之余,皇太極又想起自己剛剛對明朝皇帝的猜忌。

一時間以他的臉皮厚度,也是覺得自己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不管怎么講。

從目前的事實來看。

明朝皇帝還是比較講信譽的,自己剛剛是錯怪他了。badaoge/book/144503/54616406.html

請:m.badaoge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