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這不巧了嗎?!_這個崇禎太過極端__筆尖中文
河北地界。
五柳黃氏,也就是前任首輔黃立極所在的那個黃家。
現任家主黃澤及其他河北三大世家家主。
四人從南京參加完福王的登基大典回來之后。
便立即聚在了這里一同商議著如何對付皇帝。
京城派出來的那支騎兵隊伍,可是已經在河北境內為非作歹好幾天了。
雖說一些小地方士紳大戶的死,并不能給他們帶來什么真正打擊。
但無疑對方就像你要睡覺時耳旁那只嗡嗡作響的蚊子一般惹人厭。
因此目前四家最想要做的事,就是先把那支幾千人的騎兵隊伍給處理掉。
只要滅掉那支騎兵隊伍。
那整個河北都將隨之軍心大振,繼而轉守為攻,帶兵打向京城也不在話下。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對于他們來說也并不算什么太難的事。
世家們雖然平日里忙著享受榮華富貴,但居安思危的心怎么也是有的。
要不然也無法一代代的傳承至今。
所以整個河北地區的世家加起來,大幾萬精兵還是能拉出來的。
再加上一些雜七雜八的配兵和來自于南方的援助,搞出一支浩浩蕩蕩的十幾萬大軍也不在話下。
最重要的是。
如今后金已經答應了他們,將會派兵從北面夾擊京城。
這樣一來那還有什么好擔心的?
怎么著?
皇帝的騎兵隊伍再牛逼,難不成還能幾千人打他們幾萬人不成?
他們裝備可一點都不比皇帝的隊伍差。
雖說實戰經驗和勇猛這塊可能確實比不上對方。
但別忘了,他們比皇帝要有錢的多的多。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銀子可以大幅度彌補這一缺點。
所以他們可以放心大膽的派兵去圍剿那支騎兵。
至于后金那邊會不會派兵侵襲向京城的事情,他們在收到對方的答復后就根本沒有再去細想了。
承諾可以是假的,但利益卻是假不了的。
他們想除掉皇帝,后金絕對要比他們更想南下入京。
這還有什么好擔憂的?
難不成后金會眼睜睜看著當下這么好的機會溜之大吉嗎?
只要皇太極是個長了腦子的,就絕對不會干出這種損人不利己還害己的事來。
想到這里,四個人便開始盤算起以何種方式去處理掉那支騎兵部隊。
黃澤最先看向其他三人,開口道:“老夫的看法是,趁著現在對方還在河北境內逗留的機會,直接立馬派兵過去剿滅!”
“對方只有不過區區幾千人而已,我等只需派出三倍于對方的兵馬,就算不能將其全部殲滅,也能給其一個重創。”
“幾千騎兵對皇帝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損失了,必能讓其肉疼。”
話說完,三人中的兩人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但其中一人卻是低垂著眼眸發表了不同的看法。
“我覺得還是等后金那邊的軍隊就位之后再說,這樣更保險些。”
性格有些急躁的黃澤聽見這話立馬就繃不住了。
“保險是保險,可是皇帝的狡猾你又不是不知道!”
“后金軍隊想要打到京城,就算不考慮后勤問題也要十幾天時間才行。”
“這十幾天里,誰知道那人又能作出來什么幺蛾子!”
此言一出。
剛才表示贊同的兩人不禁將頭點的更歡了。
兵貴神速的道理是誰都清楚的。
再加上皇帝行事風格向來激進。
不趁早把那支叛軍給料理了,誰都不知道還會再生出什么變故。
萬一他直接攻下幾座城呢?
黃澤吸了口氣,語氣放緩些許:
“我知道你也是為了穩妥行事,擔心皇帝派兵馳援從而導致我等出現損失。”
“但你也要想想,要是再拖上幾天,那批人估計在河北亂殺一通后就溜之大吉跑回京城了。”
“這樣對我們的整個軍心都是一次不小的打擊。”
“而且京城易守難攻,到時候僅憑后金的力量恐怕無法在短時間內對其造成多大的威脅。”
“不趁著這個機會削弱下皇帝的力量,那我們到時候與后金軍隊配合著攻城時的損失只會更大。”
說完。
黃澤也不再多說什么,只是拿起一旁的茶杯慢慢啜飲。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
剛才持反對意見的那人在思索片刻后,也是慢慢點了點頭。
他只是想要以一種更加穩妥的方式去對付皇帝而已,并不是真的懼怕皇帝了。
見所有人都贊成自己的主意。
黃澤放下茶杯,指著一旁的地圖對另外三人說道:
“根據情報來看,皇帝派出的那支騎兵隊伍目前的活動區域多在順天府一帶。”
“順天府直面京城,短時間內肯定不能抽調出太多兵力去追截圍剿,否則便有被皇帝鉆空子的風險。”
“所以我打算從順天府當地召集五千兵馬,再從大名府派遣一萬騎兵增援。”
“一萬五千人,足夠剿滅那支騎兵隊伍了。”
順天府和大名府。
這兩個州府一個在河北布政司的最北邊,一個在最南邊。
依照地理位置來看的話,從最南邊增援到最北邊肯定是不那么劃算的。
但黃澤也不是胡亂安排。
大名府雖然離順天府最遠。
但大名府是三省通衢,乃是整個河北最為繁盛的州府。
世家們的根基是有一部分在那里的,因此那里的兵士也是整個河北最為強盛的。
黃澤想要一舉殲滅京城派來的那支騎兵部隊,自然要派出最強力量。
還有就是。
大名府雖然離順天府最遠,但也是離南方最近的州府。
這樣一來,那里就能以最快的速度獲得南方的補給。
所以不管怎么說,從大名府調兵都是最為劃算的選擇。
對于黃澤的安排。
幾人沒再生出什么異議,在溝通了些細節問題后便立馬各自離去。
有人親自趕往順天府,去緊密盯著小洪子那支騎兵隊伍的動向,同時還要提防著對方別有所察覺。
有人去聯系南方世家讓他們趕緊把餉銀送過來。
黃澤則是準備親自前往大名府,去挑選精兵良將。
此時此刻。
大名府內。
二十七歲的盧象升正在自家宅邸內來回踱步。
盧象升此時的情緒顯然是極不穩定,連他白皙的臉龐上都跟著出現了好幾個火泡。
對于如同天之驕子一般的盧象升來說。
能讓其感到如此憤懣與無奈的,正是大明當下的局勢。
天啟二年。
年僅二十二歲的盧象升便高中進士。
和那些在翰林院蹉跎了大半輩子的窮酸翰林不同。
中了進士的盧象升官場之路可謂是平步青云。
這邊中了進士,那邊盧象升便混了個戶部主事的差事。
然后便被朝廷派去督管臨清倉。
由于在臨清倉干的極為出色,三年下來干的實事抵得上別人三十年。
所以在今年三月份時,盧象升連續在考課中獲最,一路提拔到戶部員外郎。
結果還沒來得及去戶部報到呢。
一紙調令下來,盧象升又直接成了河北布政司大名府知府。
這時,盧象升才僅僅二十七歲而已。
二十七歲,封疆中吏。
正四品大員。
妥妥一個未來的宰輔之才。
這種屁股上綁了炮仗一般的提拔速度。
換了心理素質稍差一點的人來說,早就不知道膨脹到哪里去了。
但盧象升卻未因此而感到自滿。
他知道自己如今的一切,都是來自于天啟皇帝的青睞。
所以盧象升自為官一來,便一直將此等恩情默默記在心底,并不斷以此勉勵自己,只求能為朝廷多做些事情以報效皇恩。
結果自己這邊剛當上大名知府沒倆月,還沒來得及大展拳腳呢。
天啟皇帝就駕崩了。
當聽到先帝駕崩的那一刻,盧象升大哭一場,如同海瑞一般將當天肚子里吃的飯都全給嘔了出來。
但盧象升也知道。
悲傷是留給死人的,活人要繼續向前看。
大明的局勢可容不得他一直消沉。
所以痛哭一場后,盧象升便強迫自己振作起來。
先帝雖然不在了,但自己那顆一心為國的赤子之心可沒跟著先帝一起離去。
因此在朱由檢剛繼位登基的時候。
盧象升便向其上了不少奏折,言明大明如今內憂外患的局面,懇請陛下勤奮治國,重振大明天威。
但那時的盧象升還存在著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他還沒徹底弄清楚讓大明變成如今這副局面的罪魁禍首是誰。
這就導致他上書的那些奏折,相比之下就顯得較為格式化,或者說讓人讀起來感覺是在例行公事。
關于大明凋敝根本問題的答案。
其實也是盧象升這些年來在不斷尋找的。
最開始時,他覺得大明之所以會不斷衰敗,全是因為皇帝身邊的魏忠賢在從中作梗。
和那些不學無術、口蜜腹劍的閹人成日里混在一起,怎么能搞得好國家呢?!
所以那時的盧象升對魏忠賢極為厭惡。
前兩年別人都響應號召給九千歲修生祠,盧象升在督管臨清倉時就偏不修。
不光不修,還要罵上一句修你媽修。
那時的盧象升還天真的以為。
只要閹黨被剿滅,那大明就自會重現朗朗乾坤。
反對閹黨,那閹黨的敵人在盧象升看來自然就是自己的朋友。
所以最近這幾年來,東林書院的那些人盧象升就沒少和他們接觸。
在那時的盧象升看來。
東林書院里的這些謙謙君子才是大明真正的中流砥柱、國之棟梁。
大家聚在一起討論的都是如何建功立業、青史留名。
雖然談的東西有點假大空.
但總比閹黨們整日蠅營狗茍的要好太多了不是?
當然。
盧象升和東林書院中的成員接觸,并不是為了結黨營私的一己私欲。
而是那個時候的他發自內心的相信,大明只有依靠這些人才能重新變得強大。
結果隨著新帝登基。
盧象升發現自己腦子里的觀念受到了極大沖擊。
跟隨皇帝一同前往陜西救民賑災的,有很多都是閹人。
一向自詡于清流的東林書院,卻在這個時候連個聲響都沒發出。
甚至于說。
盧象升還聽到傳言說那些“清流”竟還在其中不斷搞著破壞。
這是人能干出來的事?!
等到皇帝圣駕經過河北時,盧象升又一次佐證了自己內心的這個想法。
平白無故好好的,怎么突然會冒出來匪寇沖擊圣駕?
這背后又是誰在搞鬼?!
而當盧象升聽說福王在南京登基,東林書院的領袖人物錢謙益親自為其編寫“討賊檄文”時。
盧象升原本腦子里的舊觀念就跟著徹底崩塌了。
大明朝衰落至此,其真正原因竟然全都是因為這幫狗娘養的雜種畜生?!
這群雜種為了一己私利,竟然連分裂大明的事都能干的出來?
他們還顛倒黑白,將所有臟水全潑到陛下身上?
誰是真正為了大明好,別人看不出來我還能看不出來嗎?!
人不能.至少不應該這么畜生才是。
這倒也不能怪盧象升太過少見多怪。
說白了。
他現在畢竟也只是個二十七歲的年輕人而已。
人生的前二十二年都在為了科舉為努力。
高中進士后又立馬醉心于實干報國。
對于天下大勢方面的事情,還真沒細細去研究過。
所以最近發生的這些事才會對盧象升產生如此巨大的沖擊。
不過發現了真正敵人的盧象升并未腦子一熱,就跟他們一刀兩斷。
現在的他在觀念受到沖擊后已經變得更加務實。
他非常清楚。
自己若是真想幫現在的陛下一起重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
那他這個大名府知府的官職還是相當關鍵的。
他可是聽說最近河北境內已經風起云涌了。
因此在前幾日。
盧象升便嘔心瀝血的給朱由檢寫去一封密信。
那封密信的主要內容是:
河北地區的一眾世家正在聯手密謀對您不利。
我身為大名府知府能幫您的地方雖然不多,但身邊也有幾百號幾年前就跟著我的忠心人馬。
只要您這邊一聲令下。
那我立馬就帶著這些人去投奔您!
或者說,我當您在河北的內應也完全沒問題!
此時。
已經寄出去密信有兩日時間的盧象升正在焦急的等待回信。
他不知道陛下是否會因為自己的那封信就相信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為陛下做些什么。
但只要陛下有用得著他的地方。
那他就一定會提攜玉龍為君死!
另一邊。
乾清宮內。
朱由檢看著手下呈上來的大名府知府盧象升的密信,立馬令人找出了盧象升之前呈上來的那些奏折。
在看完了之前那些較為“假大空”的奏折,以及盧象升的出身履歷后。
朱由檢也是大致弄清楚了盧象升的心理變化。
不過究竟能否信任此人,還需要通過一些具體的事情來驗證才行。
朱由檢當即命人連夜奔襲向盧象升傳去密令:讓其保持現在的狀態按兵不動。
并盡可能的打入敵人內部,獲取敵人信任。
至于后面怎么辦,到時候再根據現實情況另作安排。
吩咐完這件事后。
跟隨魏忠賢一起前往后金的人馬,也是有人先行一步回到京城。
先回來的人向朱由檢匯報了那日后金內發生的一切事情。
聽完手下講述。
朱由檢當即下令讓張維賢和曹化淳二人在京城內秘密調集兵馬。
既然派魏忠賢前往后金的目的已經達成,后金在短時間內不會輕易出兵。
那他就要徹底放開手來收拾河北了。
與此同時。
五柳黃氏的宗祠之內。
在商討完如何對付那支騎兵隊伍后,黃澤也是先來宗祠內祭拜了一番先祖,然后方才坐上前往大名府的馬車。
馬車內。
手下親信將一共十幾人履歷名冊送到黃澤面前:
“老爺,這都是河北境內一些較為有能力的官員及將領名冊,其中大多都是咱們的人,您過目。”
黃澤嗯了一聲接過名冊。
帶兵打仗肯定是不可能他親自去的,家族內的核心成員又大多是些草包。
所以就要選一些足夠忠心又有一定真才實干的人出來替他效勞。
由于對手是皇帝。
這十來人也是經過精挑細選之后方才被呈到他的面前。
黃澤隨意翻看了幾個,便在這些人的名冊上面打了個勾。
這幾人,都是各世家的嫡系成員且有實際的任職經歷。
比如里面一個叫齊武的大名府衛所指揮使,就實際上是他們黃家的人。
至于為什么黃家人會姓齊,那當然是為了避諱。
總不能河北所有重要職位全是他們四家的姓吧?
這樣的話影響不太好,放在史書上也容易挨罵。
所以表面功夫怎么也得做做的。
黃澤在畫了幾個勾和叉后,執筆的手突然一頓,臉上出現猶豫神色。
因為他面前的這份名冊的主人,叫做盧象升。
關于盧象升的事跡黃澤自然也是聽過的。
不管怎么說,這也是一名二十七歲的知府。
能力超群,值得進入黃澤的視線范圍了。
不過之所以黃澤會在這時猶豫,還是因為盧象升此人令他產生了糾結情緒。
盧象升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此人雖是文官,但剛中進士時就曾在兵部觀政過一段時間。
而且他去督察臨清倉時,也多曾干過一些親自帶兵剿匪的事情。
所以這是一個有帶兵能力的文官,算是復合型人才。
用他肯定沒錯。
但盧象升的忠心在黃澤這卻沒法得到保證。
若不是因為盧象升本人出身于一個江南小縣城的小鄉紳家庭,且其本人能力實在超群的話。
那他的名冊根本就不會出現在黃澤眼前。
沒能力可以培養,態度不端正那可是原則性問題。
一旁親信似乎是看出黃澤猶豫,開口提醒道:
“老爺,盧象升此人和東林黨一直多有來往。”
東林黨?
哦!那怎么也算是半個自己人了。
能用。
不過黃澤既沒在盧象升的名冊上畫勾也沒畫叉。
而是先暫時畫了個圈。
接著黃澤將這一沓名冊遞給一旁親信:“先去見前面幾個人,盧象升留到最后再見。”
“是!老爺。”
手下離去,黃澤坐在馬車內閉目養神起來。
核心力量肯定要掌握在自家人手里的。
不過這個姓盧的小子自己倒是也可以給他個機會。
畢竟解決了皇帝后,人才儲備還是相當重要的一件大事。
就看此人最終上不上道了。
若是上道的話,自己不介意將他在江南的那個小門小戶,給提拔到河北來。
讓其也享受享受這榮華富貴。
若是不上道的話,那就自然要把其給找個機會弄死。
大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你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badaoge/book/144503/54637922.html
請:m.badaoge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