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卒第四百一十四章求和(一)_wbshuku
第四百一十四章求和(一)
第四百一十四章求和(一)
京師,紫禁城,大朝會。
天色尚暗,一眾等著上朝的文武大臣們三三兩兩聚集在東華門外。
“聽說張逆已經打到武清了,隆科多的十萬新軍大敗……”
“不到一個時辰,死了幾萬人吶!”
“聽說禮部的耿大仁昨天已經攜家帶口的逃出京師了……”
三聲響鞭后,一眾王公大臣垂首侍立階下,雍正一身龍袍緩步走上石階坐在龍椅上。
“有本上奏,無事退朝!”太監喊道。
“奴才有本上奏!”人群中馬上站出一人:“奴才督察院左都御史尹泰彈劾平南大將軍隆科多平叛不力,指揮無能!
朝廷重金訓練的十萬新軍居然為三萬叛軍大敗于武清,隆科多非但不能身先士卒以死報國,反而率部遁走,致使大軍失去主心,將士們無心戀戰,才釀成如此大敗!
奴才請即刻捉拿隆科多,革職查辦,按律重處!”
“臣附議!”
“奴才附議!”
大敗,總要有人出來背鍋,這個大鍋自然是隆科多背最合適不過了。
雍正略顯不滿的看了尹泰一眼:叛軍都打到京師來了,你居然還有心情告黑狀!砍了隆科多又有什么用?
“朕知道了,此事稍后再說。當務之急乃是如何退敵,至于隆科多是否有失職之處,日后再嚴查!”
“皇上,老臣有本上奏。”王頊齡出班說道:“時已進七月,京師天氣炎熱,老臣懇祈皇上以及皇后皇妃一眾皇子阿哥們移駕承德行宮避暑!”
前兩天張石川剛打到大沽的時候這個王頊齡就想讓雍正往盛京跑(當然,當時山海關失守的消息還沒傳到京師。),這次在朝會上又提出讓雍正跑到承德去,說白了還是想跑路。
皇上走了,不單皇后皇子要跟著,他們這些大學士以及各部朝臣也得隨駕不是?先離開京師這個是非之地再說!
很明顯,和王頊齡抱有同樣想法的不止他一人,祈雍正移駕承德避暑山莊的話一出又引出一大串的附議。
“尹泰!”雍正沉聲道。
“奴才在!”一聽雍正點到了自己,尹泰忙躬身答應。朝堂上眾人也都安靜下來。
“方才你彈劾隆科多帥部遁走,致使將士無心戀戰,如今說讓朕移駕避暑山莊你又附議,難道是要朕也一走了之嗎!”
“奴才不敢!”尹泰嚇得忙跪倒在地:“王中堂只是說請皇上移駕承德行宮去避暑,還請皇上明鑒……”
“我朝自太祖太宗皇帝開國以來,至世祖入關遷都京師定鼎中原,再傳到我這一代已經百零八年矣。
太祖以十三副遺甲起兵,統一女真諸部,建立八旗制度,用兵三十馀年,建國踐祚。薩爾滸一役,翦商業定。遷都沈陽,規模遠矣。比于岐、豐,無多讓焉。
太宗允文允武,內修政事,外勤討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雖大勛未集,而世祖即位期年,中外即歸于統一,蓋帝之詒謀遠矣。
后世祖繼位,遷都京師。立志高遠、孜孜求治、迨帝親總萬幾,勤政愛民,孜孜求治。
清賦役以革橫征,定律令以滌冤濫。蠲租貸賦,史不絕書。踐阼十有八年,登水火之民于衽席。雖景命不融,而丕基已鞏。
又有皇考圣祖康熙大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宗其一生,仁厚恭儉,勤政愛民,乾綱在握,總攬萬幾,而文德武功超越三代,歷數綿長,亙古未有。
皇考一生平三藩收臺灣抗沙俄三征準噶爾,幾乎從未有過敗績。如今張逆勢大,占了大面土地,又率重兵威逼京師,此乃我之過。
我愛新覺羅·禛怎能拋棄祖宗打下的基業一味只想茍活?出京避禍一事休要再提!前明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朕雖不才,也愿效仿當年明崇禎皇帝,誓與社稷共存亡!”
說道最后,雍正的語氣愈發的堅決起來,眾人誰也不敢再說好了。
“皇上大義,實在令我等汗顏,只是趨吉避兇,儒者之事,皇上貴為天子,老臣懇請皇上不要意氣用事,為了江山社稷還應暫避一時,也好日后韜光養晦,厚積薄發、東山再起,收復失地,老臣懇請皇上三思啊!”蕭永藻跪倒在地,摘了頂戴以頭杵地。
“臣奴才懇請皇上三思!”所有人都跪了下來。
“朕意已決!諸卿家不必多言!”雍正的聲音冰冷而堅毅。
所有人只能撅著屁股跪伏在地上不敢起身,但是很多人此刻的腦子里都在想著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之后京師中的舊臣結局如何。
聽說當初崇禎死后投降大順的李國楨被酷刑折磨致死,家中所有女性被玷污,還被赤身裸體的游街。而其他百官也被百般折磨榨干了所有積蓄,死的死傷的傷……
聽聞這個乾王張石川素來軍紀嚴明,又善待降兵降將,連在杭州負隅頑抗的滿城旗人投降了都被放回了京師。他日一旦京師城破,會如何對待他們這群人呢?
是不是還是想辦法先把家中老小連同金銀寶貝一起運出城外的莊子里比較穩妥一些……
雍正冷著臉打量了一圈這些王宮貴胄和重臣,大概也猜出他們所想,自己要殉國,可朝中袞袞諸公又有幾個能和自己一心呢?
再想想自己的皇后皇妃和幾個皇子,要拉上他們和自己一起墊背嗎?自己真的能像崇禎一樣手刃自己的妻兒?
不會的!張石川的大乾軍不是李自成的大順軍,張石川手下的軍隊從不燒殺搶掠,他連戰俘都不會殺……
“我這是在想什么?大清還沒亡呢!京師還有十萬八旗精銳呢!”雍正心里一凜,忙收回了思緒。
再看看一群裝死的大臣,雍正長嘆一聲:“都平身吧。從明日起,諸公可不必上朝了,有想離京避難的快快收拾收拾逃命去吧!”
眾人聽了雍正這話都是一愣,毫無疑問,這句話可真是說道他們心坎里去了,但是現在雍正不走,誰敢說要逃?
“四哥!十三不走!十三要和四哥同進退!”允祥扣頭道。
“皇上!為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皇上此話讓我等做臣子的如何處之!臣萬死不惜也愿和我大清共存亡!”張鵬翮也說道。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何懼哉!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奴才愿同主子一道誓死捍衛京師!”馬齊說道。
聽這二位開口了,表忠心可不能落后于人啊,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
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至少這話雍正聽了心里舒服了不少。
“眾卿家,這可是你們的肺腑之言?”
“自然發自肺腑,怎敢欺君罔上!”
“如此甚好!我大清上下一體,君臣同心何懼叛賊?傳朕口諭,即日起,關閉所有城門,沒有順天府和九門提督衙門頒發的公文,任何人等不得出城!”
“皇上圣明!”一眾想跑的人聽了這話好懸沒抽過去。
退朝后來到養心殿,允祥才將張石川的第二封信呈上。
“皇上,這是一個被俘的游擊帶回來的。皇上是否要親見?”
雍正沉吟了一會兒才說道:“宣。”
說完將信拆開讀了起來。
“六月十日武清一戰,清軍死傷共計三萬六千五百三十二人,其中死者占半數左右。我已將將士們遺體就地火化。
之所以火化并非是要侮辱這些戰死沙場的勇士,而是實在是尸體堆積如山,武清左近又無荒地掩埋,且夏日炎熱,若不及時處理恐生疫病。
受傷將士正在全力救治,不過我帶過來的藥品不多,四爺如果方便能不能送點繃帶和青霉素過來?
另外上次說的退位一事四爺考慮得怎么樣了?希望這死傷的三萬六千將士的血能將你喚醒,滿清的時代真的過去了,不要再徒增無謂的傷亡了。
旗人也是人,只要能放下武器投降,我保證不翻舊賬。八十年前八旗所犯的滔天罪行不應該由你們這一代人來承擔。
和我一同開創一個曠世帝國不好嗎?我有更先進的治國理念,四爺有馭人之道,只要四爺肯退位并加入我大乾,
若是十三爺方便,可請十三爺過來面談。張石川以人格擔保十三爺的安全。
致禮——張石川。”
看罷,雍正沉默不語,把信遞給允祥。
這時,游擊被帶了進來,見了雍正忙跪拜道:“罪臣新衛營游擊馬三文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將武清一戰仔細說給朕聽,不得有一句夸大不實之言!”
“是!”馬三文答應了一聲將一戰前后都講了一遍。
他是在逃回軍營后被捕的,因此知道整個戰斗的詳細過程,也知道隆科多的指揮其實并沒有什么過失。三倍于敵的兵力,不沖鋒難道還等著對方進攻?
并且最后撤退的命令還真不是隆科多下的,隆科多本想自殺殉國來著。
聽到這里,雍正的心情好了不少,隆科多畢竟沒有背叛他。但是多管連發火銃是什么?還有那巨炮真的有如此威力,一炮能炸翻十余人?
雍正此時想到了張石川送他的左輪手槍,似乎也是連發的,而且,諒這個馬三文也不敢欺君。張石川這個孽畜又弄出什么新鮮武器也在情理之中……
“皇上,要不要我去和張石川談談?”等馬三文退下之后,允祥小心翼翼的問道。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