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下崗潮,我帶著全廠發家致富_第556章胃口好大影書
:yingsx第556章胃口好大第556章胃口好大←→:
一群學歷最低碩士,平均年齡比程時大了十歲的研究員們圍著程時,默默等他說話。
其實心里都在念一句話:這么個大二學生,懂個屁。
浪費我們的時間。
程時說:“我想知道提高能量密度的瓶頸是什么?”
那邊面面相覷:嘶,誒,這小子還真懂一點,一句話就戳到了點子上。
項目組長含糊地說:“國產的正極材料實際容量僅達理論值的60。”
程時微微點頭:“國產氫氧化鎳的理論容量大概是289mAh/g。所以,現在實際容量只有大概170mAh/g。”
項目組長越發驚訝坐直了身體,說:“負極的利用率不足50。”
程時:“嗯,傳統鎘電極活性物質的利用率是不高。”
項目組長:“電解液的離子電導率也不理想,特別是在極端溫度場景下。”
程時:“低溫電解液在超低溫下會結冰,克服這個有點難。但是高溫的溫域完全可以拓寬。那就是先從高溫開始。”
呂將軍:“好了,考驗完了,直切正題吧。程時同志很忙。我叫你們準備的錄音機準備了嗎?”
組長忙叫人打開。
程時:“那我們就按照你剛才提問的順序一項一項說。我先明確一下。我知道的都是理論,具體怎么去實施,完全要靠你們自己。”
組長點頭:“明白。”
程時:“先說正極材料改性。想要提高國產氫氧化鎳的實際容量,只要引入鈷摻雜技術。使氫氧化鎳晶粒細化至100nm以下,電導率就能提升3倍。”
組長問:“原理呢?”
高學歷知識分子就是這樣子的。
不管你跟他說什么,他都要問為什么。
哪怕是學車的時候,叫他倒車入庫的時候對準三點,他都要問為什么,什么原理。
雖然這樣可以不被輕易蒙騙,以后還能舉一反三。
但是有時候確實讓人挺無奈的。
程時說:“這個詳細解釋起來就比較復雜了。簡單地來說,鈷摻雜是通過結構優化導電網絡構建動力學調控的三重機制來解決氫氧化鎳在鎘鎳電池中的容量瓶頸。結構優化包括晶體結構優化與活性位點暴露。”
“還能抑制不可逆相變。因為在充電過程中,βNi(OH)₂易轉化為γNiOOH并伴隨體積膨脹,導致結構坍塌,而出現利用率下降。而鈷摻雜通過晶格應力調控和在充電時形成氧化態穩定性更高的Co³⁺,達到電荷平衡,來抑制結構變化。”
“鈷還能在氫氧化鎳顆粒表面形成連續導電網絡。同時能優化電子傳輸路徑,增強離子傳導。拓寬質子通道,加速氫氧根擴散。優化氧化還原反應動力,增強高溫穩定性。其中任何一個展開,都是一篇論文,我就不在這里詳細敘述了。”
組長:“實現途徑呢?”
程時:“化學共沉淀法,比如硝酸鎳與鈷鹽混合沉淀。在國產設備上就可實現均勻摻雜,但是成本會比純鎳材料增加。”
組長:“好的,負極呢?”
程時:“負極結構重構采用泡沫鎳負載鎘粉結合表面導電層技術來實現。在KOH電解液中添加1520g/L氫氧化鋰(LiOH),可實現離子電導率提升和高溫性能優化。”
“不單單是這些,你們還要督促廠家制造工藝的革新。現在國內的電極都是用燒結式工藝。可以嘗試用拉漿法替代壓制法,來實現規模化生產。提高材料利用率,這樣,添加鈷造成的成本提高,就能被拉低一些。”
“如果能將鎘鎳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至80Wh/kg。那么存儲1kWh能量需要的電池重量就可以降至12kg。”
組長深吸一口氣:“知道了,我們盡量。”
程時拿出一張名片:“這是我的電話,有任何問題隨時溝通。”
組長結果名片仔細看了看。上面頭銜多到讓他眼花,心想:還好剛才雖然心里瞧不上這年輕人,卻沒有表現出來,不然現在就被打臉了。
程時又拿出一份協議放在桌上:“這是專利權分配協議。獲取專利后,我要占百分之四十九的專利權。”
組長和所長交換了個眼神。
個人竟然敢來跟國有研究所要求分配專利所有權?!!
還獅子大張口,一下就要一半,真是聞所未聞。
要不是呂將軍在這里,他們就直接把程時趕出去了。
再說,程時都已經把肚子里的東西倒完了,還有必要給他專利權嗎?所長含糊地說:“這個專利權問題,我們要討論一下。”
程時淡淡地說:“哦,這樣。我可能等不了了。我需要一個企業和研究院能把這事扛起來。貴院如果不愿意我就去找別人了。”
他不給這些人壓力,他們怎么會加緊去干活。
所長赫然明白,其實程時還知道更具體的數據,如果不簽這個協議,他就回去找愿意簽協議的人。
呂將軍帶著程時來,肯定是程時選了那家,到時候扶持資金就去哪家。
所長忙說:“我們不是不愿意跟程時同志分享專利所有權,只是大多數工作都是我們在做。如果給程時同志那么多,不好向上面交代。”
他們是行內人,自然明白這個專利的含金量。
如果做成功了,以后手機等各種移動通訊設備和交通設備就都可以大大縮小體積和重量。
他們就能壟斷全世界的鎘鎳電池市場。
程時搖頭:“你我都知道,雖然有時候技術壟斷是一層窗戶紙。可是如果我不告訴你們,你們可能一輩子幫都捅不破。”
所長的眉頭皺成一團:我當然知道!!可是給你一個人49也太夸張了。就算我不心疼,也會被主管部門罵死的。
呂將軍:“這樣吧。你拿49確實有點為難人。國資占百分之五十所有權。你們兩家各25。”
程時說:“那就四三三。我四,研究院和你們各三。”
呂將軍翻白眼:“別太過分。不可能讓個人控股超過國資的。國家四,你們各三。這是最后的底線。國家要投錢來研發的,總要收回成本。”
其實他想的是:先讓這小子把技術全交出來,等他賺了點錢,他們再慢慢把股份給收回來。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