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下崗潮,我帶著全廠發家致富_第641章我為什么可以影書
:yingsx第641章我為什么可以第641章我為什么可以←→:
羅紅綾以為自己已經在天堂,但很快發現她的上面還有無數層。
而且從錢小英和莫曉溪的身上,她悟出來一個真理:在向東市,在現階段,不管是誰,都要抱緊程時這條大腿,才能不斷往上。
她知道自己沒有孫敏之和林雪霽的家世,沒有莫曉溪跟程時的感情,沒有李素予的能力。
她一定要不斷進步,具有不可替代性,才能趕上程時的腳步。
現在兩難的是,離開未必能得到更高的位置,留下原地踏步肯定不能。
張自強:“可能不止你一個人有這種顧慮。時哥不是說了嗎?有任何疑問都可以找他談。既然現在有顧慮了,那就去談。”
以他對程時的了解,不管問題多大,攤開來談,都是最明智選擇。
再說這也是他的職責所在。
他次日一上班就是找程時。
程時聽他說完笑了:“羅紅綾愿意出去進修自然是好的。但是我不能保證,她回來以后會讓她擔任更高的技術崗位。”
張自強抿嘴:你真是演都不演了。
程時:“越往后,我們對研發組的學歷和科研基礎要求更高。”
這句話其實也把現在廠里所有技術人員往研發方向發展給堵死了。
張自強說:“這樣不利于穩定軍心啊。再說操作水平過硬,只要有心,理論水平也是可以提高的。”
他就差直說,程時自己也連高中都沒有讀完,還不是什么研發都敢搞。
程時這種人精,自然能聽出他的言外之意,懶得解釋,他是因為多了幾十年的自學過程。而且他的理論水平,不見得比那些研究生低。
現在劉光榮他們能勝任,是因為現在的研發暫時還在應用科學范疇,沒有涉及太多理論科學。
他說:“我問你個問題。你覺得羅紅綾去進修,能進修到什么程度?”
張自強一愣,回答:“如果擔任研發負責,需要進修到什么程度。”
程時:“高中的課程要學玩吧。大學的高等數學,微積分,線性代數,三大力學,物理化學,材料化學,電工學,電子學,編程,總要學吧。”
張自強聽得頭大,問:“這個關化學什么事?”
程時:“機床以后加工的材料可能多達一百多種。針對這些材料要還有我昨天說的,粉末冶金,不學物理化學和材料化學,不了解材料的物理和化學特性,搞這些就是一句空話。”
“如果羅紅綾能把這些學完,再去上機械類的專業課,我覺得回來負責機床研發沒有問題。”
張自強猛然醒悟自己有點犯傻:中國那么多聰明人,而且很多還是科班出身的。哪里輪到羅紅綾這種半路出家,高中都沒上的人來做科研帶頭人?
程時:“不過呢。雖然當不了研發這邊的帶頭人,可以走技術管理崗位。既懂技術,又懂管理,最好還能懂點財會。我現在最缺的是這種人。”
他拍了拍張自強的肩膀,意味深長地說:“你們跟我都是識于微時。是我最信任的人。以后就是我的核心班底成員。所以眼界要放長遠一些,不要總盯著眼前三瓜兩棗。而且自信要靠自己不斷變強來獲得,不要總寄希望于別人給承諾。江河都有改道的時候,你能保證別人一輩子不變嗎?自己的本事,才是最靠得住的東西。”
張自強有些慚愧,說:“我去跟他們說。”
他回去就幫羅紅綾聯系了大學,羅紅綾就請假去進修管理和財會以及法律課程去了。
程時的執行力一向很強,說要搞高精鑄造,就在研發部門這邊劃出一塊區域,專門搞這個。
張自強發現之前自己的顧慮多余了,因為汽車廠,機械廠,船舶廠、化工廠和鋼廠都麻溜的派技術人員過來協助研發。
紡織廠因為隔得近,胡廠長自己帶著技術人員過來旁聽。
這些技術人員的工資和福利都是原廠負責。
程時只要解決他們的吃住。
看著程時好像是白用別人的技術人員,其實是在免費幫人培訓搞技術升級。
這些廠怕程時研發出來新技術不告訴他們。
大家現在已經有了個共識:打,是打不過的,所以只能加入程時。
程時哭笑不得,又不能往外趕,傷了友軍的心。
張自強感嘆說:“我們本來是游擊隊,一年就變成主力了。”
程時召集所有外部技術人員開會:“大家既然來了,就是自己人。我也就不藏著掖著了,今天就跟大家交個底,把我們接下來兩到五年里大家要做的事情講一講。有什么疑問,可以隨時舉手問。我們下一步打算提升消失模鑄造工藝的精度。要把鑄件尺寸精度提高到CT6級,表面粗糙度達到Ra10微米。”
鋼鐵廠的技術組長舉手:“據我所知,國內很多企業都在做這個。但是最好的精度也只能做到CT10級。想要提高數個級別,有點難。”
他們都是工作十年以上的老技術人員。
從1979年喜都的EPS泡沫模型和水玻璃基涂料造出鋁合金閥門,到三維振動臺和硅溶膠鋯英粉涂料生產出汽車沖模鑄件,他們都去學習過。
表面粗糙度就更別說了,別人最好的情況就能達到Ra12.5微米。
程時:“我們的優勢是,自研的中型五軸精密數控機床。”
會議室里頓時雅雀無聲。
這個真沒法反駁。而且是國內獨一份。
程時的五軸機床精度的極限到底在哪兒,沒有人知道。
因為他能想辦法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想辦法提高精度。
所以他的機床精度下限有保障,上限有驚喜。
有高精度機床就能做出高精度模具,已經成功了第一步。
程時:“而且有了之前做機床的和其他機械的基礎,我們能造出更好的振動臺。”
張自強雖然有些害怕,還是壯著膽子說:“國內應該早就有振動臺了吧。”
汽車廠的人忙說:“是,工程力學研究所研制1962年就成功了機械式單向水平正弦振動臺,采用汽車發動機驅動偏心輪產生激振力,用于建筑結構抗震試驗。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