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武昂求助求訂閱_我真是佞臣啊_修真小說_螞蟻文學
第48章武昂求助求訂閱
第48章武昂求助求訂閱←→:
聽到寧辰傳音,白夭夭也傳音回應道:“算你過關。”
寧辰在白夭夭這里是過關了,可是在秦家和還沒有回來的葉靈那里,百分百是無法過關了。
因為這徹頭徹尾就是一首諷刺詩,并且還是圣級的諷刺詩。
這詩一出,秦家和葉靈,就直接被釘在了恥辱柱上,想下都下不來那種。
除非秦家能夠再做出一首,文華超越寧辰此詩的圣級詩詞。
但,這個可能嗎?
圣級詩詞又不是蘿卜白菜,可以信手拈來。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圣級詩詞的確可以在文華上超越、碾壓。
但是卻無法如同寧辰的詩,碾碎秦隴驚世詩一般被碾碎。
每一首圣級詩詞,都是鐫刻在儒道之上,儒道不滅,圣級詩詞不朽。
所以不管秦家這么做,都不能磨滅此詩所銘刻的諷刺了。
整個大廳的人,都靜靜的看著寧辰的諷刺詩。
詩雖然極好,可是現在該如何收場呢?
秦隴此刻面色蒼白,明顯文韻受損。
秦家大儒臉色也極其難看,只是礙于此地人多,一直在隱忍不發。
此刻大廳當中,氣氛壓抑的讓人幾欲嘔吐。
就在這樣壓抑的時刻,忽然寧辰所書詩篇的竹簡上,升騰起了絲絲的黑霧。
在秦家大儒動手之前,
寧辰憑借武夫的伸手,一把將那些升騰起來的絲絲黑霧,
全部抓在了手中。
就在寧辰準備再拋大招,
葉靈嬌媚急切的聲音,
從外面傳了進來。
“寧大人為奴家所做的圣詩在哪里呢?”
這聲音透著無窮的妖媚,就這聲音當中都讓人聽出了一種,
春水泛濫的感覺。
只是此時卻沒有一人覺得,這是什么香煙的場景。
葉靈是還沒看到詩,等下看到詩的時候,
場面會怎樣可想而知。
周女!
這兩個字必定會跟隨葉靈終生。
不管她現在叫什么,以后恐怕就沒人知道了。
同時跟‘周女’搭配的還有‘亡國之音’。
如此一來,影響的可就不僅僅是葉靈,還有整個云螭一族。
在葉靈聲音傳來之前,
白夭夭就已經不動聲色的出現在了寧辰身邊了。
白夭夭雖然對自己的實力自信,可是她并不是一個冒險的性子。
所以她還是選擇,將寧辰護在自己身前三尺之內。
寧辰見狀直接在后面,伸出手拉住了白夭夭的手。
面對白夭夭回眸凝視,
寧辰直接非常坦白的說道:“師姐我有點怕。”
沒有什么比一個受驚、柔弱的大男孩,
更能引起姐姐的保護欲了。
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受驚、柔弱同時還非常帥氣的大男孩。
就連白夭夭都難得臉色溫柔的甩開了寧辰的手。
“終歸還是有進步的,
至少臉色好看了許多。”寧辰心理自我安慰道。
葉靈很快進入到了大廳當中。
雖然此刻大廳當中的氣氛,
讓葉靈感覺有些不對。
不過葉靈也并沒有多想,
圣級詩詞,本就非凡且罕見。
尤其是周朝結束之后,
到了順帝這一代,
都已經有幾百年沒有出現過新的升級詩了。
今日又出新圣級詩,大家的反應不正常一點,
才是正常反應。
葉靈晃動著曼妙腰肢,穿過了人群,來到了寧辰所寫新詩竹簡之下。
一開始看到前面兩句,
葉靈的臉上依然保持這陶醉。
可是看到后面兩句,
葉靈一身嬌媚瞬間,變成了千百倍的煞氣。
葉靈瞳孔收縮成蛇瞳,
臉上幾乎掛著寒冰,
瞳孔猩紅的盯著寧辰道:“寧辰我與你不共戴天!”
這的確是不共戴天的死仇。
幾乎是在話音落下的同時,
葉靈就已經五指成爪,
抓向了寧辰。
不過有師姐在這里,寧辰都不帶怕的。
果然白夭夭放開了自身的限制,一瞬間恐怖的氣息,蓋亞了全場。
原本還非常兇殘的葉靈,瞬間變成了軟腳蛇,整個人癱軟在地上,眼看著就要原形畢露了。
這是來自血脈上的絕對壓制。
白夭夭在對葉靈的壓制上,拿捏的相當的精準。
讓葉靈就處在一個變與不變的狀態之下。
并非是白夭夭不能讓葉靈顯出原形。
只是白夭夭已經看到了,寧辰在自己身后摩拳擦掌,準備裝柔弱的狀態。
所以白夭夭,完全不會給寧辰用怕蛇這樣的借口,占自己便宜。
看著葉靈這個糾結痛苦的狀態,寧辰更加糾結。
寧辰感覺自己師姐不是拿捏了白夭夭,她是把自己給拿捏的明明白白的。
白夭夭不再掩飾,讓秦家的大儒也坐不住了。
秦家大儒頂著壓力起身,道:“寧大人這是何意,是想要血洗我秦家嗎?”
寧辰知道這個時候,該自己出場了。
寧辰踏前了一小步,站在了白夭夭前面,不過依然沒有離開白夭夭三尺范圍。
廢話,這個時候當然小命重要。
儒家的手段,寧辰又不是沒見識過。
萬一自己離開白夭夭保護范圍,直接被秦家大儒給偷塔了,那就太不值得了。
“血洗不血洗的咱們等會說,你們秦家能給我解釋一下,這個是什么東西嗎?”寧辰抬起手,將自己抓在手中的黑色的絲線展示給了所有人看。
剛剛大家只是看到竹簡當中飄出的黑煙,但是因為葉靈這事,都沒太在意。
現在寧辰再次揚起手,
眾人才看清楚,那根本不是什么黑煙,
而是比發絲還要細的黑色絲線。
說黑其實并不準確,
準確的說這些絲線,應該是紅的發黑。
秦家大儒看著寧辰手上的絲線,
臉色也微微一變。
他是看到了寧辰的動作,可是他沒想到,寧辰真的能夠將這些赤竹保存下來。
赤竹雖然罕見,而且又被秦家分成了竹絲。
但是在場的讀書人,有見識的還是很多的。
所以只是稍加辨認之后,就有人認出了,寧辰手中的絲線,是赤竹。
認出是什么東西,那自然就知道,赤竹的作用是什么。
被白嫖了才氣,這個在場的讀書人都可以忍受。
這個也是他們愿意的。
畢竟秦家給了他們不少資助,同時他們本來也是為了博一個出名的希望。
付出一點才氣這樣的代價,他們完全可以接受。
可是被人鎖定神魂,時刻被人定位跟蹤,這個事情他們是不會接受的。
一時之間風向再次調轉,大廳里面的儒生,均是面色不善的看向了秦家的人。
此事如果秦家不能給一個合理的解釋,大家絕對不會善了此事。
善了不善了,寧辰并不好奇,寧辰主要是想看看,秦家還能編出什么自己沒有聽過的瞎話不。
秦朗的表現是最不堪的。
畢竟這些竹簡都是經過他手,里面的赤竹也是他安排人添加的。
雖然都是按照上面的要求做的。
可是這個時候,將自己推出來當替罪羊的話。
絕對是損失最小的選擇。
所以秦朗非常擔心,自己會成為那個犧牲品。
只是秦朗明顯格局小了,或者準確一點的說,秦朗完全是地位不夠,所以不知道秦家的高層對此事的一系列安排和預謀。
秦家大儒,面對寧辰的質問,態度依然非常的淡定。
面對群情激憤的人群,秦家大儒沉著的說道:“此事本來不欲現在就跟大家說的,既然此刻已然暴露,那我秦家也就不再隱瞞了。”
這是要攤牌的節奏?
不過這個時候,寧辰可不覺得是通過,坦誠相對,就能解決的事情。
都把人給監控鎖定了,可不是一席坦誠,或者一句道歉,就可以解決的。
所有人都看著秦家大儒,只見秦家大儒氣定神閑的說道:“我相信諸位就算是嘴上不說,但心中對于聽雨軒收集諸位才氣一事,也一定會心有不滿。”
這個時候沒有人打斷秦家大儒,都在等著他接下來會說出什么言論來。
總不能因為我們心懷不滿,所以你就直接在我們身上安裝定位吧。
這樣的理由,可是說不過去的。
秦家大儒繼續道:“諸位放心,諸位才氣我秦家并沒有妄動,更沒有如同一些人所想的那樣,用來孕育文寶之類。
實則諸位所有的才氣。我秦家都用來尋找和恢復前朝的詩文了。”
聽了秦家大儒的話,寧辰的眉頭不由得微微一皺。
寧辰皺眉,并不是因為不懂,用才氣恢復和尋找詩文這個事情。
用才氣恢復詩文和尋找詩文,這個寧辰是明白的。
從周朝到武朝,的確是毀了不少周朝留下的文章。
尤其是周朝皇室所著的文章。
都已經改朝換代了,前朝那些歌功頌德的文章,必然是要清理一些。
不清理的話干什么,留著讓后人懷念,周朝有多好嗎?
這些被銷毀的文章和詩詞,只是紙質版的被銷毀了。
可是它們在儒道之上所留下的痕跡,尤其是傳世以上的文章留下的痕跡,是不會被銷毀的。
后人想要尋找的話,其實也非常簡單。
就是以海量的才氣再配合上一些靈性的只言片語,就可以將那些在圣道之上留下痕跡的詩詞和文章找回來。
恢復就更加容易了,只要找到殘本,以才氣蘊養,自然就可以恢復了。
這些操作,都屬于儒家的騷操作。
但是弄這些的目的是什么,寧辰是真的有點想不明白。
就算秦家把這些文章和詩詞,都給找回來了。
又有什么用呢?
都過了幾百年了,早就沒有什么人懷念周朝了。
憑借這些被找回來的詩詞文章,就想要恢復周朝昔日榮光?
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僅僅寧辰這么想,下面的那些儒生也都這樣想。
而且在他們看來,就算秦家有這樣的理由,也絕對不是監視他們的借口。
但是很快寧辰就想到了一種可能性,而秦家大儒接下來的話,也認證了寧辰心中的猜測。
“我秦家之所以如此做,就是想要為我輩讀書人,開辟一條詩詞之道的萬里通天路。
之所以要記錄諸位神魂,就是為了當通天路鋪成之時。我秦家會將這些竹簡,全部投入到圣道當中。
讓諸位付出的才氣,都可以獲得圣道的反饋。”
這跟寧辰心中所想的一樣,以詩詞為根基,開辟一條新的圣道。
就如同寧辰用道門的丹道,開辟了陰陽道是一個概念。
只是儒家圣道與道門圣道,還是有區別的。
道尊在設立道門的時候,就等于是確定了五條分支。
儒圣在走出儒家圣道的時候,實則并沒有什么明顯的分支。
并且道門圣道,五條分支之間,彼此相對來說獨立。
儒家圣道彼此之間并沒有完全的獨立,彼此之間交融的地方非常的多。
想要單獨將一個分支列出來,其實很難。
另外一點就是,儒圣強的有點過分。
儒圣當初創立儒家圣道的時候,把很多分支都等于走到了極致。
這就造成一個問題就是,讓后來者直接無路可走了。
當然這樣做的好處也非常明顯,就是后來者不需要再絞盡腦汁的去開路了。
這也符合儒圣師者的形象,直接為弟子鋪好成圣之路。
雖然儒圣強的有點過分,但詩詞一道,是儒圣最差的一道,這個是得到了所有人的公認的。
因此在儒家體系中,大家共同認為的可能,單獨開辟出一條新的儒家圣道的道路,就是詩詞之道了。
雖然說這個可能性是有的,可是想要實現的話,卻也同樣的千難萬難。
這需要一首又一首圣人級別的詩詞鋪路,才有可能成功。
儒圣的詩詞之道,的確是他最弱的短板。
可是儒圣的短板,那指的也是圣人級別的短板。
對于普通儒家修行者來說,這個短板依然是他們的天花板。
因此就算是最推崇儒家的周朝,實則圣級詩詞也并沒有太多。
周朝鼎盛之時,據說的確是討論過開辟詩詞圣道的事情。
最后卻是不了了之,主要原因就是,誰來當這個道主。
道主只能有一個,不可能只要獻出詩詞的人,就能當這個道主。
而且這個道主一旦確定,就沒辦法更換。
因此只要是有幾人有這樣的想法,這個事情就沒辦法推動下去。
倒是現在的話,這樣的顧慮,倒是可以放在一旁了。
因為當年周朝時期的那些作者,早就已經死了不知道多久了。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