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勛陽布衣小說>勛陽布衣最新章節列表 >勛陽布衣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勛陽布衣-第267章 戰局詭異 下
更新時間:2025-11-15  作者: 余生風起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穿越 | 歷史穿越 | 余生風起 | 勛陽布衣 | 余生風起 | 勛陽布衣 
正文如下:
第267章戰局詭異下_勛陽布衣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第267章戰局詭異下

第267章戰局詭異下←→:

四眼仔熄燈準備睡覺的同時,唐國豪正抱著被子望向窗外。

唐國豪在后山的任務還未完成,今晚將夜宿于后山一個防守嚴密的山洞內。

房間倒是很好,干燥舒適,物件齊全,但唐國豪卻在對月哀嘆,“沒幾天呢,便看到不少犯忌諱的東西,莊主大人果然志向遠大。”

“先是被莊主收留,然后被劉盛救下性命,我等于是欠下兩次命。”

“罷了罷了,已經上船了,洗也洗不清。莊主和公中對我不薄,我只能一路跟隨了,希望莊主有長遠打算吧。”

同樣的夜晚,同樣的明月。德清縣城北部的山林內,李響正在為虞允文的驚天計劃,為大周的驚人國力贊嘆不已。

帶著船隊順江而下,直接利用強大的水軍破開封鎖,在距離杭州城只有幾十里的地方登陸,一舉將永樂朝分割為南北兩片地方,誰能想到還有這樣的打法?

李響當然知道一些著名的搶灘登陸的戰例,不過那是在原時空中,于科技高度發達的條件下進行的大規模登陸作戰。

當人類擺脫束縛,可以在鐵殼子里遨游天空的時候,進行大規模的登陸作戰當然不稀奇。

然而在蒸汽機都屬于天方夜譚的當下,居然有人在實行戰略欺騙后,突然從海上來一手擊敵要害,怎能不讓李響驚異莫名?

李響突然驚覺,也許是自己徹底接受了大周人身份的緣故,居然連突破常規的想象力都弱了很多,這可不是什么好兆頭。

剛來到大周時,李響看到木排,便想到輪船。看到刀槍,便想到槍炮。看到小推車,便想到火車……

好高騖遠不可取,但失去對先進事物的向往,則是否定自己獨一無二的過往。

李響決心每日擠出一點時間,把聯想到的一切先進技術、先進經驗、先進事物,全部詳細地記下來,不再局限于某些關鍵發明。

李響還打算每隔一段時間,便挑出一些東西,給蒙學的年輕人們開開眼界,打開他們的思維。

明月莊被嚴格保密的東西已經太多,隨便暴露個兩三成都會震驚大周。既然如此,多一些瘋狂的想法,又有多大不同?

“朝堂的宰執,還有虞大人這樣的文官,真是有魄力!”

劉成棟沒有李響那么多亂七八糟的想法,他更加想不到便宜女婿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只是一個勁地贊嘆虞允文行軍的精妙之處。

李響回過神來,佩服地說道:“謀劃精妙,確實厲害。不僅是方臘軍,岳父身為官軍重將,帶兵數千,竟然也沒聽到一點風聲,虞大人瞞得真是嚴實。”

劉元和劉盛已經從老虎潭返回,換了熊大春、廖士開、楊營東、大牛等人過去,照看并彈壓。

昨天在老虎潭西邊,劉成棟部的老兵油子想要占醫衛處女郎中的便宜,把幾個女孩子嚇得直抹眼淚。幸好有莊丁擋住,明月莊的女郎中才沒有遭遇可怕的事情。

劉元和劉盛趕到現場,大罵那幾個士兵是畜牲,居然想占為自己治傷的小姑娘的便宜。不顧手下節級的哭求,劉元堅持把那幾個士兵就地正法,然后和劉盛返回梅花鄔的營地。

劉元兩口把茶喝干,有些心煩,“朝堂的文官,真要辦起事來,可是一點不含糊。上山前在軍中,有人要對大哥和我們幾個下手前,居然一點風聲都沒漏下來……”

大周的文官辦事,有時天大的秘密都能守住,有時再小的情報都守不住。出入很大的原因很復雜,但文官集團,或者說士大夫集團的整體意志偏向非常重要。

劉成棟咳咳兩聲,讓劉元少說兩句。

軍中可是有文官在的,萬一被他們聽去了,朝堂大員會怎么想?

劉元朝劉成棟拱拱手,接過莊丁手里的茶繼續喝起來,氣悶不語。脾氣火爆的劉盛見大哥氣悶,拍拍劉元的肩膀以示安慰。

張清平已經具備了一定大局觀,疑惑道:“虞大人帶領三萬多大軍,已經在錢塘江強行登陸,返回湖州城的韓招討使為何不派兵向南打?”

“按照道理來說,此時正是全面進攻,一舉把永樂偽朝消滅的良機。”

“韓招討帶領大軍從湖州向南打,姚平仲部從東邊海岸登陸,錢塘江以南的劉光世全面反擊,方臘還能撐多久?”

丁史航畢竟年輕,帶幾百人打小仗可以,大局觀方面就差得遠了。不懂就認真聽,這是丁史航下江南后最大的長進之一。

劉成棟心中也很疑惑,正想要說些什么,便聽到門外傳令兵的急報。

打開木簽急報一看,劉成棟瞬間瞪大了眼睛,頹然坐下。

李響從岳丈大人手中接過急報,看過之后若有所思,接著傳遞下去。

看過虞允文部最新的戰報后,有人擔憂驚呼,有人失望透頂,有人大惑不解。

戰報上寫著,方臘在四月十一日,也就是虞允文突入錢塘江的第二天,突然出現在戰場。

方臘率領近萬披甲精銳和七千雜兵,在日出之時猛攻官軍江北臨時營地。

官軍共計兩萬兩千人,里面包括虞允文精挑細選的大部分中軍,還有大量優勢軍械撐場面,居然在方臘軍的攻擊下節節敗退。

為保存國朝大軍實力,虞大人當機立斷,將大軍撤到南岸,穩穩守住了南岸營地。

劉盛實在忍不住了,“精挑細選的一萬多中軍,一共兩萬兩千大軍。”

“有陣地,有軍械,還有那么多火器,為何擋不住不足一萬七千人的方臘軍?”

“最后撤出一萬四千人。居然傷亡了八千軍士,即便是方臘親臨戰場,也不該打成這個樣子啊!”

劉盛嗓門太大。劉成棟只好讓眾人散去,冷靜一下再議事,只把李響留下。

簡易木門被關上,劉成棟敲著椅子扶手,瞇著眼睛道:

“你看完戰報,居然不怎么震驚,有什么想法?”

李響在便宜老丈人面前沒必要藏拙,搓著手指道:

“各路官軍都沒有趁勢圍攻永樂偽朝的意思,說明虞大人主要起牽制的作用,甚至國朝有更大的圖謀也說不定。”

“既然虞大人所率人馬,明面上主要是牽制的作用,撤到南岸也算不得大敗。把全部人馬集中到一個營地,照樣可以牽制、迷惑永樂偽朝。”

“至于占盡優勢的兩萬多人馬,居然不敵一萬多方臘軍。除卻方臘本人親自到場,方臘軍士兵士氣高漲之外,跟文人領軍也有莫大的關系。”

李響說到最后一句話,刻意壓低了聲音。

劉成棟睜開眼睛,停下手指,嘆口氣道:

“敢戰之軍,不是在各地挑挑揀揀,把看上去敢打敢殺的部隊集中到一塊兒就行的。”

“士卒的心思,不同部隊之間的配合,都要非常注意。而后明賞罰,定規矩,使進退有度,才算完成第一步。耗費心思、金錢和時間還不算,還要血戰數場,才有敢戰之軍的雛形。”

“虞大人把軍士當成兇器,當成用之即來、用罷就扔的物件兒,一開始便落了下乘。國朝以文治武,最大的弊端,可能便在這里。”

李響認真地記下劉成棟對大周軍制利弊的分析,然后繼續談眼下的戰場態勢,“韓招討使、姚平仲將軍、劉光世將軍,這三位毫無動靜,汴京的大人物們到底什么打算?”

劉成棟也看不透眼下的局勢,“戰局詭異,太詭異了。”

“方臘雖然是逆賊,但也是一代梟雄,肯定藏著一部分力量。”

“即使有虞大人在永樂偽朝腹心牽制,以眼下不足十五萬的兵力發動全線大戰,還是有些勉強。”

“但國朝已經繃緊了弦,軍械、糧草、軍餉的壓力已是極大,難不成還能有什么大動作?”

“若是近期沒有大動作,為何要暴露蹈海而至、攔腰斬斷這一殺招,留在總攻時使用,不是更好?”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