勛陽布衣_第282章驚濤拍岸結影書
:yingsx第282章驚濤拍岸結第282章驚濤拍岸結←→:
下了好幾天雨,錢塘江水上漲,有些渾濁。
江風和海風在杭州灣交鋒,水汽增多,層層疊疊的泥土墻、壕溝和柵欄也阻擋不住。
哨嘍中執勤的士兵抽空掏一下襠,免得那個部位爛掉,或者染上疾病。軍中的藥品本就極缺,就算有,也輪不到他這種大頭兵用。
哨嘍不遠處是虞允文的帳篷。虞大人不時用銅柄玉抓的不求人,也就是奢華版的癢癢撓放松背部,其它時間則瞇眼比對著什么。
虞允文深夜顧不上休息,也要盡快理清答應給傷亡軍士,特別是從江北撤退時拼命上前的傷亡軍士的撫恤和賞格。
撫恤賞格都是加倍給。經辦此事的官吏不扒幾層皮,不糊弄大字不識的小民才怪。
虞允文曾以自己的名譽起誓,一定照料好陣亡士兵的身后事。士大夫最看重個人名譽,虞允文不敢稍有差池,不然他在民間的口碑一定保不住了。
張天壘在自己的帳篷內,也忙活著同一件事,他主要負責找人核對勛陽步卒的撫恤和賞格。帶到江南的勛陽步卒沒了大半,上千戶家庭的支柱倒下了。
張天壘還算有良心,不想讓家鄉父老戳他的脊梁骨,便要保證撫恤和賞格發到陣亡士兵家里。虞大人沒辦好事情,只會被人小聲議論,張天壘這樣的武人辦了糟事,就要小心自己的祖墳了。
張天壘找來很多底層士兵,問他們以前遇到的克扣撫恤的事情。了解到很多騷操作的張天壘,結合自己的見識,仔細核對每一個環節,生怕出現大紕漏。
貪污、克扣、雁過拔毛,這種痼疾不可能消失。世間無完美,也就杜絕不了貪占行為。
虞允文多次嚴厲提醒,張天壘每天找武人喝酒談心,還是有人亂伸手。
虞大人惱火之下,也不跟江南兩路的大員商量,直接向汴京彈劾了十幾位官員,大部分都是隨軍任職的。國朝不殺士大夫,但戰事要緊之時虞允文發出彈劾,又是關乎軍心的敏感事情,那些犯事官員免不了被流放。
國朝不殺士大夫,但對武人向來不客氣。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虞允文把查出的幾個蛀蟲抓出來,讓張天壘一刀一個砍頭示眾。當時整個營寨的士兵痛哭流涕,高喊“為國朝死戰”。
有虞允文和張天壘緊盯著,發放撫恤和賞格所需要的遞給禮部和太常寺的文書,在江南這邊沒出什么大問題。
幾千里之外,陣亡士兵的家屬可以從官吏和上官手中拿到多少,還要虞允文聯絡朝中重臣關照,也需要張天壘等人一直關注。
最終的結果是,八成多的撫恤賞格被發放到陣亡士兵的家屬手中。其中李響也出力不少,他提前將賞格撫恤的詳細情況傳回明月集,繼而整個京西南路都知道了。所有人都準備看熱鬧,各地的經制官員為保名聲竭力奔走,才有了奇跡般的結果。
子時過了一半,虞允文終于核對完名單和數額。
虞大人揉揉酸脹的眼睛,捏捏酸痛的眉心。舒口氣,站起來打了一套八段錦,神清氣爽地準備睡覺。
今夜的睡眠,被金牌急遞打斷了。
金牌急遞、金牌軍報、金牌密信,也稱金牌信件,是大周等級最高、速度極快、耗費巨大的通信方式。
軍士手執金簽,有權要求沿途所有的軍驛、郵鋪、驛站、軍營,甚至民間郵驛全力配合。人馬快船往死里趕,才能帶來極高的傳遞速度,撞死人不用負責。
十萬火急的金牌急遞,被快船送到大營。虞允文穿上圓領常服,到大帳前面正襟危坐,張天壘等高級將官很快到齊。
傳看過急報之后,虞允文表情十分凝重,軍中的文官震驚非常。張天壘等武將或是擔憂,或是躍躍欲試,反應不一。
正在這時,負責巡營的營指揮派人稟告,說包圍大營的方臘軍后撤到圍墻之外。還搬運物資,撤去壕溝上的木板,擺出一副圍死不攻的樣子。
雨停云去,月光明亮。
虞允文在寨墻上,看著退縮固守的方臘軍,在火盆的劇烈燃燒聲中道:
“方臘軍這是放棄攻營,鐵了心要把本官圍死在這里。韓世忠和王稟兩位招討使沒有料錯,方臘確實想讓國朝分兵,到杭州城下和他一決死戰。”
“國朝若勝,則永樂偽朝就此消失。國朝若敗,不僅是江南兩路不保,江淮兩路和福建路也危險了,荊湖兩路也要用心防御。那時永樂偽朝便不是十幾二十年能夠打下的了,真是好算計!”
“居然用了玉石俱焚的最后招數……方臘逆賊還寄希望于北地再啟戰端,能夠救他的永樂偽朝嗎?笑話!”
“若不是方臘作祟,國朝此時應已在北方建功,盡收幽云十六州之地。二十萬大軍齊聚江南,消耗錢糧無數,方臘想畢其功于一役,本官何嘗不想。”
“驚濤拍岸,洪波涌起。浪擊堤岸,無所不破。本官的意思是,開赴杭州城,一戰定乾坤!”
朝堂催促甚緊,更是把圣熙三年能夠拿出的錢糧全部投到江南。還透支了一部分,某些地方搞得民不聊生,比如隨州的王六王七兄弟便被逼得憤而造反。
若是不能在秋收前結束戰事,永樂朝便很有可能緩上一口氣,堅持到下一年。到時不僅是國朝難以負擔再次大戰的巨萬開銷,更讓國朝重臣難以接受的是,至少到明年上半年,大周都沒有足夠力量,支撐聚集在大名府的十萬大軍北進。
一個個堅城、營壘和據點啃過去的話,韓世忠、王稟、張天壘等大將估計出的最小傷亡數字,不下于二十萬。也就是說,圍攻永樂偽朝的全部軍隊都要死光,才可以打到杭州城下!
整整一天一夜,虞允文的金牌信件使得太湖以西的兩位招討使、兩位轉運使、五位鹽鐵使坐立不安,躊躇難眠,汗如雨下。
涉及到圍剿方臘的根本大計,直接關系到朝堂數年之內的對外大策,不是劉光世等四位招討使和其他武將能夠輕易置喙的。
前線的武人只能委婉地提出意見,決定權在虞允文等文官手上。
利用大周軍暫時收兵不戰的寶貴契機,錢塘江以北的方臘軍抓緊時間調整。
方天定匆匆返回杭州城,又匆匆帶上兩千披甲精銳,和一千孤兒軍湊到一起,出了杭州城北門。他要帶著三千精銳游蕩于德清縣城以東、塘棲古鎮以北的幾十平方公里地域,屏蔽德清縣城的同時,牽制大周更多的可戰之軍,減輕杭州城的壓力。
杭州正北戰場,鄔福以戰死為代價,換來更多方臘軍及時撤到幾個堅固營壘和鄉鎮中。
作為杭州城北面的最后一道屏障,塘棲古鎮聚集了兩萬多方臘軍,其中有將近六千想要為鄔福將軍報仇的披甲精銳。
杭州城東北方,石寶、鄧元覺、司行方等將繼續進行著殘酷的堅壁清野、斷橋毀渠、驅趕百姓的工作,加強沙漏形防御戰線。
算上訓練沒幾天的青壯年,石寶湊足了五萬大軍。再加上短期內便可痊愈的幾千傷兵,維持幾座堅城和數十營壘需要的兵力勉強夠用,畢竟還有十幾萬堅定支持永樂朝的百姓。
五月十五,月圓之夜。
永樂朝順利完成了錢塘江以北的兵力調整。
杭州正北方,各城鎮和堅固營壘中,一共聚集了五萬正兵,還有超過十五萬站在方臘軍一邊的百姓。
杭州東北方,余杭縣城加上石寶打造的沙漏形防線,擁有六萬軍隊,同樣有超過十五萬的百姓出力防守。
作為永樂朝中樞的杭州城,如今已經聚集了八萬正兵和雜兵。城內有十萬以上手執各式兵器的青壯,有三十多萬忠于方臘政權的百姓,還有大量的優良軍械。
很快到了下半夜,空氣清新濕潤,小風從海邊拂過滿目瘡痍的江南大地。
韓世忠、王稟先后收到了進軍命令。
不到一天之后,楊可世收到了攻打嘉興城、牽制石寶的命令。
方臘尚且有勇氣破釜沉舟,不成功則成仁。大周的士大夫們別無選擇,硬著頭皮選擇決一死戰!
推進到杭州城下決戰,國朝調配的錢糧便很不夠用。江南兩路的官府,從安撫使到押司,都投入到瘋狂的收稅收捐之中,幾乎要瘋魔了。
前線將領再次獲得臨機專斷權。
軍令中還暗示,太湖以南、丘陵山脊線以東皆為戰場,望諸位將領以“剿賊”為上。
用詞很曖昧,其實就是放手讓軍兵施為,燒殺、搶掠、污辱婦女之類的事情上面不會過問,只要戰場上沒慫就行。
至于地位最高的十幾位大人,有沒有讓士兵大肆屠殺永樂朝占領區的小民,好減輕錢糧壓力,降低行軍風險,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咳咳,士大夫們是要為生民立命的正人君子、圣人子弟、儒學大師,是上天降下的文曲星,怎會有這樣的想法!
決戰將至,德清縣城的戰略地位卻越來越尷尬。
大周軍和方臘軍似乎達成了一致,都不想在那個犄角旮旯死傷太多人,于是劉成棟每天喝的酒更多了。
可能是覺得李響訓練出的直弓手很好使,也有可能是對劉成棟的補償。總之劉成棟還是留在了德清縣城,有一下沒一下地跟方臘軍對戰,李響卻帶著一千人向北再向東,出了山林來到韓世忠的大營,即將跟隨韓世忠向南攻打杭州城。
李響在帳外看著銀盤般的明月,想起這幾天看到的種種慘劇惡事,咬緊牙關,握緊拳頭。
丁史航滿頭大汗地跑了過來,將劉盛的密信交給李響,信中全是歪歪扭扭的拼音。
密信的內容很驚悚:在山林里查看地形的徐白和應明,被劉盛一鍋端了!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