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環球探索生涯小說>環球探索生涯最新章節列表 >環球探索生涯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環球探索生涯-第三十九章 古城文物
更新時間:2025-11-18  作者: 吃牛的大熊貓   本書關鍵詞: 都市 | 青春都市 | 吃牛的大熊貓 | 環球探索生涯 | 吃牛的大熊貓 | 環球探索生涯 
正文如下:
第三十九章古城文物_環球探索生涯_都市小說_螞蟻文學

第三十九章古城文物

第三十九章古城文物←→:

孫教授打電話來,自然是詢問視頻和古城之事。

通完電話后,陸遠把更詳盡的資料發給了他一份。

晚上七點左右,孫教授再度打電話過來,提出要組織一個文物科考隊到瀛洲島來。

對此陸遠自然是求知不得的,很快他就與孫教授約定了人數和時間。

一個星期后孫教授帶著一行十多人登上了瀛洲島。

不過讓陸遠略微有點失望的是,孫佳并不在一行人中。

“孫教授,這邊請!早就盼望著你們來了......”

孫教授也不客套直接了當的道:“陸遠,你真的能確定古城的建筑年代和建造者嗎?”

“當然,古城應該是建造于1200013000年前,建造者是傳說中的卡拉帝國人!”

“陸遠先生,你確定?”旁邊的一位教授滿臉懷疑的問道

這也難怪,在傳統的歷史認知中12000年前,全世界大多數地區的人類還處于舊石器時代的晚期或新石器時代的早期

即使是最早的埃及地區,傳統的史學家也認為12000年前,當地還處于新石器時代中后期。

在其他地區更是還應該還處于新石器時代早期,大部分地區的人類所使用的工具不見得比大猩猩更強。

陸遠現在突然拿出一個古城的視頻說這是12000年前的建筑,不被人懷疑那才是不正常的。

陸遠笑了笑,非常肯定地說道,“我很確定,古城建造的時間不會晚于12000年前。

它的建造者是一個已經消失了很久的古代文明,這個文明就是傳說中的姆文明的分支——卡拉族建立的。

眾位學者教授看陸遠一臉肯定的樣子,不像是拿大家開玩笑,皆是將信將疑。

畢竟這里有這么多考古方面的專家,陸遠能夠騙過普通人,也沒有辦法騙過這些真正的考古界的專家。

這些專家在心中時相信古城的存在的,因為陸遠的視頻沒有任何修改的痕跡,而且古城是否真實存在很容易就可以知道。

因為古城呆在那個地方,誰也沒辦法把他搬走。

但要說古城建于12000多年前,則很難讓這些教授學者們相信。

所以大家在心里還是帶著將信將疑的態度。

孫教授這時開口對陸遠道,“陸遠,你有實際的物證嗎,可否能帶我們去看看?”

“當然。”陸遠點了點頭。“大家請跟我來!”

陸遠帶著孫教授一行前往島上的博物館。

陸遠從古城中帶回來的物品除了那桿長槍之外,其余的東西如今都放在了博物館內。

很快一行人就來到了博物館。

為了保證博物館的安全,陸遠在這里安排了最多的安保人員,足足有20名全副武裝的護衛守護著這座博物館。

進入博物館,大家首先見到的是一塊陸遠從瑪諾亞古城帶回來的浮雕。

這座浮雕是陸遠在一個倒塌的建筑中找出來的。

浮雕描述的是卡拉人的日常生活的。

一名明顯對古代雕刻工藝非常有研究的專家,見到雕刻之后,立馬撲在了浮雕上。

“老彭,怎么樣?”

“奇跡、奇跡,這真的是奇跡!這種雕刻技術我還從來沒有見到過。”

“我現在還無法判斷這個雕塑的年代,但絕對出自一個我們沒有發現過的文明!”

聽到彭教授這件話,其他人也忍不住圍了過去。

“各位教授不用著急,這里還有很多文物,以后大家也可以慢慢研究......”

接下來陸遠又帶著眾人參觀了他帶回來的各種陶器和疑似瓷器的物品。

這個時候有一名教授對陸遠提出了質疑。

“陶器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000前7000年,最早的陶器因為火焰的溫度不夠,所以質量奇差無比,胎都非常厚,而且里面會有很多雜質,整體來看非常粗糙。

大家看這些陶器,從這些陶器來看,這些完全是技術成熟之后的產物。

它的拋光技術、還有外表的裝飾、這些優美的幾何圖案和絢麗的色彩,根本不是原始社會能夠擁有的。

即使在我們諸夏,這么精美的陶器至少也要到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才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的陶器。

而咱們國家公認是瓷器的故鄉,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

至宋代時,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

這位教授的話幾乎已經在公開說陸遠作假了!

陸遠不以為意的笑了笑道:“各位教授請大家仔細看看你們眼中的瓷器。”

大家都知道瓷器是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燒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

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制,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他也是咱們諸夏文明的瑰寶。

不過大家眼前這些真的是瓷器嗎?

聽了陸遠的話,幾名教授上前仔細打量起這些所謂的“瓷器”來!

“天啊,這些確實不是瓷器,他們根本就不是瓷土燒制的!”

“什么,真的,你沒看錯!”

“我老張玩了一輩子的瓷器是不是瓷土燒制的我還會看錯不成,這絕對不是瓷土燒制的!”

“陸遠,你知道它用的材料是什么嗎?”

陸遠搖搖頭;“這個我也不知道,我在遇見這些東西之前,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材料!”

遲疑了片刻,他接著道;“不過我懷疑它是由某種金屬制成的!”

“金屬!”一名教授訝然道。

“不錯大家可以下來可以仔細研究一下,我有八成的把握這是一種合金制品。”

接下來眾人又繼續參觀了其它的文物。主要有各式生產和生活的用具。

特殊金屬打造的武器,最多的還是各自黃金制品。

這些東西的制作工藝都與現存于世的其它文明的物品都有較大的區別。

這些都表明了,這些東西來自一個未知的文明,一個失落的文明,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

這對歷史學界來說將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發現,一個失落的文明將重新出現在歷史長河的水面上。

這樣一個重大發現,必然將震驚整個世界。

最后陸遠帶著眾人來到了一個石碑面前。

這個石碑正是金字塔神廟內的那塊石碑。

“這是什么?”有人問道

“這是...天啊這居然是太陽系星相圖。”突然,一名教授驚聲大呼起來

“大家看,這幅圖案,像不像一位長著雙翅正在收割的女神,一手拿著束麥穗,一手拿著鐮刀,這是室女星座,絕對錯不了。

還有這個,這個圖案絕對是太陽系星相圖。”

有了旁人的提醒,很快大家都看出這兩幅雕繪的圖案代表著什么的意思。

“這個是火星。”

“這是金星。”

大家紛紛指著圖案上的一個個同心圓,興奮地說道。

“不可思議。”

“是啊,簡直是不可思議啊,這個文明在很久很久以前,居然就通過觀測天象,繪出如此精確的太陽系星像圖。”

“這最外面一顆星是什么?”

“難道,這難道是第九行星?”

很久以來人們都把冥王星當成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隨著天文學的發展,天文學家們發現,冥王星并不是一顆正在的行星。

它只是柯伊伯帶中的一顆矮行星,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其質量僅次于位于離散盤中的鬩神星。

如今的天文學家們普遍認為第九顆行星可能在太陽系的邊緣附近。

2016年1月20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邁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在《天文物理期刊》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

他們宣布發現太陽系柯伊伯帶中6顆天體的運行軌道異常,這6顆天體雖然以不同速率運轉,但其運行軌道卻擁有相同的傾角,且朝向太陽的角度相近。

而自然條件下碰巧出現這一情況的幾率只有1/14000(0.007)。

在排除其他可能性后,這兩位天文學家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一顆未知行星在背后默默地發揮引力影響。

據推測,這顆可能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質量約為冥王星的4500倍,地球質量的10倍,因此其引力將顯著影響位于柯依伯帶幾顆“矮行星”的運行軌道。

目前還無法通過望遠鏡觀測到這顆未知行星,因為這顆未知行星距離太陽十分遙遠,行星表面反射的太陽光極其微弱。

所以看起來就像黑屋子中的一顆煤球,極難發現。

科學家們寄希望于2021年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大麥哲倫望遠鏡建成時,或許有可能觀測到這顆未知行星。

如今現代天文學家還沒有真正發現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居然出現在了這個石碑上面,而且從比例和位置上課顯然不是冥王星,這怎么能不讓人們震驚。

看到這里所有人都忍不住了,這絕對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大家隱隱意識到如果真的完全證實了這個文明屬于12000年前,那么它絕對會打破人類的歷史,甚至會沖擊生物進化論的基礎。

所有人激動得不能自已。大家紛紛當場拿出手機,打起電話來。

打給世界各國的考古歷史、古代文明的研究所和專家教授們,他們相信整個考古界一定會對此非常感興趣的。: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