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小說>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那年我在大別山編筐
更新時間:2025-11-25  作者: 秋來2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穿越 | 歷史穿越 | 秋來2 |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 秋來2 |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正文如下: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_第一千零一十八章那年我在大別山編筐影書

:yingsx第一千零一十八章那年我在大別山編筐第一千零一十八章那年我在大別山編筐←→:

在皇太極看來,這些大明的反賊確實是大清潛在的盟友。

可通過與錘匪賀今朝的交戰,讓他覺得將來錘匪還不是那么好對付的。

光憑借四十門紅衣大炮對明軍能占據優勢,但是在火炮對賀今朝占據優勢這種事,皇太極認為己方是占劣的。

「大明皇帝朱由檢自顧不暇,此番我大清一旦大量斬殺俘虜援遼明軍,大明定然無力回天。

我大清皇上乘運奮興,諸王貝勒同心協助,定鼎之機,在此一舉,時不容緩,機不可失!」

石延柱在政治以及軍事上都有獨到的才能,深受皇太極重視。

他說的話,雖然有些不符合實際情況,但精辟的分析了雙方所處的形勢,并且針對性的提出了破敵制勝的戰略和戰術。

同時把這場戰事與大清前途命運都聯系在一塊,更是讓皇太極覺得石延柱頭腦清醒。

但皇太極是何許人物也?

他向來喜歡獨自思考,認為時機未到。

于是按住石延柱的奏疏不拿出來議論,而是低調的繼續向錦州方面增派援軍。

同時皇太極下令朝鮮派遣總兵一員、副將四員、游擊二員、守備十員、兵九百七十名往錦州「更戍」。

在沉陽他又命額駙英額爾岱、宗室拜尹圖,率每牛錄兵十名增援。

皇太極指示圍錦的將領:「敵人若來侵犯,爾等可相機擊之,不來切勿輕動,各當固守汛地。」

洪承疇麾下的這些人馬可是大明最后的「精銳」,除了原有的關寧軍之外,多是宣大、陜西、榆林、甘肅、寧夏、薊鎮的老邊軍了。

大明朝廷今后再想要淘換這種士卒,幾無可能。

這些士卒久處塞外,能吃苦,又同清軍、蒙古軍、流寇長期作戰,富有經驗,只要錢給夠了,也特別能戰斗。

大明的決策者們不惜把重兵交到洪承疇手中,都集中到這里來,就是想要保住寧錦防線,以及山海關。

這條防線是大明的生命線,直接關系到大明江山的安危。

這一點,皇太極以及他麾下的謀臣們也是一樣的看法,他們也把在錦州的勝負看成是決定大清命運的頭等大事。

一年來,大明做出種種努力,企圖打破清軍對錦州的包圍,也曾寄希望于祖大壽兄弟與援軍配合,突破清軍的圍困。

但是,清軍源源不斷的增兵,實行掘壕久困之計,使得錦州聲援斷絕,大明援軍被阻斷于松、杏山之間,遲遲不能接近錦州。

雙方陷入僵持階段,決戰一觸即發。

南陽。

城外出現大批大批的闖王人馬。

南陽知縣姚運熙整個人都有些發抖。

不是據通報,闖王大隊人馬全都涌入湖廣了,靖遼侯以及左良玉回去救援督師楊嗣昌。

可闖王的旗號怎么在這呢?

現在他唯一能仰仗的就是勐如虎了。

可勐如虎在四川作戰時,他親兒子都戰死了。

軍旗、軍符全都丟棄,帶著親兵勐沖才得以逃回重慶,與楊嗣昌回合,手下還能剩下幾個精銳老兵?

尤其是因為親兒子死在他眼前,卻不能救,連尸體都沒法帶走。

積郁之下,他背上生了疽瘡,不能打仗,就領兵退駐承天。

(大明嘉靖皇帝入繼大統之前的舊邸在這里,他的父親興獻王(后追尊為帝)的陵寢也在這里,需要官軍駐兵保護,以防出現鳳陽祖陵被挖的事情。)

結果遇到了張獻忠來打南陽,被吳國俊等人打的打敗后,勐如虎才奉命移駐南陽,他沒有跟著大軍一起回湖廣救援楊督師。

勐如虎就是退居二線,養病來的。

未曾想李自成打垮了傅宗龍后,派一部分人羊裝主力,吸引官軍的視線前往湖廣,主力卻來圍困南陽。

分守參議艾毓初扶著城墻垛口,看著臉色極為難看的勐如虎:「總兵可有退敵之策?」

勐如虎沉默許久,最終吐出四個字:「唯死守爾!」

艾毓初臉色蒼白。

當初他因唐王朱聿鍵對地方官不滿,多有沖突,被唐王給告到皇帝那里,說他們不尊重宗室,被崇禎給逮捕進詔獄。

但是隨著唐王被捕,艾毓初又被放出來,還是來南陽「輔左」新唐王朱聿鏌。

可如今,他怕是得死在這里。

闖王李自成帶著的精銳來此,直接指揮部下推來火炮,進行攻城。

上一次張獻忠攻城幾日,才被官軍給追上打的大潰而逃。

南陽城也沒有修葺。

李巖站在李自成身邊,攻克南陽之后,要橫掃內鄉、新野、唐縣、鄧州,還可以與張獻忠擺出兩路夾擊襄陽的態勢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

收降自己的原因,在軍事潘獨鰲的建議下,直接南下安徽了。

張獻忠要去與湖廣、河南、安徽交界的地區,去會和革、左五營。

因為闖王李自成只剩下十幾個人逃脫,被朝廷認為「打死」后。

主要的軍事集團就剩下西北錘匪,以(八大王)張獻忠、(假曹操)羅汝才為核心的集團,聚集在湖北勛陽周遭。

還有貓在大山里的,(老回回)馬守應、(革里眼)賀一龍、(左金王)賀錦、(治世王)劉希堯、(爭世王)藺養成五營聯合作戰的比較穩定的集團。

用熟悉的話講,就是這群農民起義軍還在大別山里編筐呢!

但革、左五營的實力相當可觀。

當時任明朝安、廬、池,太巡撫(簡稱皖撫)的鄭二陽在奏疏中說過:

「革、左之狡橫不下于獻、操,善戰者不止數萬。」

他們主要是依托大別山脈同大明展開斗爭。

這里形勢險要,且在戰略上占有重要地位。

東面對明王朝的陪都南京構成威脅,東北方向則是鳳陽皇陵,西面同張獻忠、羅汝才等部義軍相距不遠,可以收到相互呼應的效果。

五營作戰機動靈活,使官軍常常處于被動。

尤其是以老回回馬守應為主,善于收買當地土人為間諜,星卜市販之流多為所用,走的全都是群眾路線。

大明官兵來絞殺,人數多他們就逃跑隱藏,少數少打他娘的。

明軍搜山清野,馬守應就突出郊關,甚至列陣平原引誘,又負險埋伏。

賊為主,兵反為客,是以多敗。

馬守應充分施行了陜西八十萬起義軍總教頭賀今朝灌輸的游擊理念,在此牽制了不少的明軍,而且自身遭受的損失不大。

要不是大別山太窮了,馬守應當真能成就一番基業。

但他歲數也不小了,一年少則抽出一次,派人去同錘匪賀大帥、闖王李自成、八大王張獻忠進行溝通。

不管誰能成事,都得照顧照顧他們這幫老兄弟。

大明朝廷為了保衛南京和鳳陽、泗州祖陵,指定朱大典、史可法等人集結軍隊加意防守。

這就牽制了官軍的力量,客觀上對其他各支義軍是個有力的支援。

不能因為老回回馬守應低調行事,他的名頭不如其余三個人響亮,就忽視他這一波起義軍的軍事力量。

這五個人組成的集團,手下可都是積年老賊了,也擅長打游擊戰。

當楊嗣昌集中兵力追擊張獻忠、羅汝才等部義軍的時候,朝廷拿不出足夠的兵力來對付革、左五營。

明監軍道楊卓然就親自跑到潛山、太湖山區,面見五營領袖,企圖以口舌之功誘使他們接受朝廷的招降。

老回回馬守應抽著旱煙吹噓道:

「我等兄弟皆有絕世之才,是朝廷無所用,余故皆因陜西饑荒為盜。」

楊卓然看了看一臉認真的老回回,又瞥了其余四人一眼,連連點頭:

「諸位首領都是有大才之人,若是被朝廷所用,必定能夠大展宏圖。」

老回回馬守應哈哈笑了幾聲:「若是朝廷處置得宜,焉知我等兄弟不能成為大明的忠義之士?

況且兄弟們聽說連那劉國能、李萬慶十余營前后歸誠,為國家效死,戮力行間,難不成我們就做的比他差?」

李自成據說被打死了,張獻忠都投降了朝廷,他們跟賀今朝距離太遠,他們從山陜之地跑出來的,那里的糧食連錘匪都不夠吃的。

再接納他們,豈不是都得餓肚子。

最重要的是總教頭的軍規在他們看來

,過于嚴格,還不如在外面多逍遙快活幾年呢。

如今大明主動上前提要求,他們自是得賣個好價錢,跟張獻忠、羅汝才一樣,保持自身獨立,還能花大明朝廷的錢,多是一件美事啊!

「況且我們十多萬兄弟,朝廷要把我們安置在何地?」

「不錯。」賀一龍連忙拍著凳子道:「還有主持招撫的是何人?

兄弟們的餉錢從哪里來?

我們兄弟得當什么官,封什么爵?」

「這一樁樁都需提前說清楚嘍,要不然我等如何為朝廷效力?」

「就是。」

「諸位請放心。」

楊卓然答應他們提出來的問題都會轉報朝廷。

一面指定黃州府屬山區為革、左五營的安插地,以蘄水(今湖北省浠水縣)、廣濟、蘄州加派的新餉給他們當軍餉,號曰「新民」。

雙方一度暫時停止了軍事行動。

但是隨著賀今朝占據四川,李自成、張獻忠又取得了攻克洛陽、襄陽的驚人戰果,「反賊們的實力」大漲。

革、左五營領袖才又重整旗鼓,開始了對大明新一輪的主動出擊。

革左稱降,但劫掠自如。

負責談判的楊卓然每天都要負責掩覆,以此來緩解自己的罪責。

待到襄陽、洛陽皆破,闖、獻并橫,革、左大肆攻剽。

皇帝得知消息后,極為氣惱詔諭兵部。

革、左肆毒,掃蕩無期,必分地責成,庶克底定。

命劉元斌扼光山,盧九德控太湖,宋一鶴截蘄州,鄭二陽駐廬州,牟文綬防鳳陽,錢中選護承天,張懋爵往來潁州、壽州、亳州、宿州等地巡視。

楊卓然贊畫搜剿,朱大典進總督,節制各路撫鎮等官進兵英山、霍山(大別山舊稱),專理督剿。

現在張獻忠帶著幾百騎的人馬,就本著革左五營來了,妄圖借用他們的實力,與官軍周旋,從而再次迅速崛起。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