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佐羅的故鄉76章城下之盟
隨后波蘇戰爭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波蘭方面在停止的幾個月里,沒日沒夜的搶修工事。在邊境線上形成了幾乎連貫的,以“快速戰線”為基礎的筑壘地域。面對這樣堅強的防線,蘇聯方面動用了巨大的武力。
戰爭的規模由于兩國的充分動員,而變得巨大化。
波蘭方面集結在邊境的軍隊已經達到45萬人,這些士兵多數都由新兵組成。好在,由于蘇聯上次撲空的作戰,消耗掉了過多的汽油與其他物資。因此,他們還有將近兩個月使這些新兵完成最基本的訓練。
至于裝備倒不必發愁,中華聯邦在未來的收益既然有了大量的資源作為保障,自然也就不會使這些士兵赤手空拳的進行戰爭。隨著飛艇群的降臨,輕重武器從天空飛到了這些士兵的手中。
躲在堅固堡壘里面的他們,并不如何擔心蘇聯人的進攻。畢竟,這些筑壘地域并不似以前他們駐守的那些野戰工事。在中華聯邦工程隊沒日沒夜的建筑下,這些堡壘完全按照中華聯邦軍方標準進行建設。就算蘇聯人使用大口徑火炮連續轟擊,最終依然不得不鉆入地下,來與他們爭奪筑壘地域完全的控制權。
與此相對應,蘇聯方面也再次擴大的國家軍隊的編制。而這一次擴充,是在海軍方面開始的。
按照協議,中華聯邦向蘇聯方面出賣了由過去的德國老式戰艦組成的艦隊,另外包括一艘34000噸級的攻擊型航母,10艘其它用途的“簡易航母”,以及另外20艘載有“蝌蚪式旋翼攻擊機”的“空中航母”組成了蘇聯方面的“北方艦隊”。它們為蘇聯北方海岸提供了充分的保護,在岸基戰機的配合下,北方海岸成了蘇聯安全的“后院”。
另外,由“空中航母”、“簡易航母”加岸基航空兵組成的黑海艦隊,也已經使蘇聯在黑海方面,有了相對的安全。并對黑海沿岸的周邊國家,造成了相當大的威脅。
包括土爾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等這些國家,化解蘇聯海軍威脅的手段無非就是錢。當然不是用錢收買,這些錢不過是用來向中華聯邦購買足夠的飛機與其他裝備,以使他們可以與蘇聯方面強大的海軍編隊進行對抗。
蘇聯并沒有足夠的金錢還支付這些軍事裝備的費用,即使有他們也不會用錢來購買。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蘇聯給了中華聯邦高加索地區石油5年的開采權。按照他們的計算,就算中華聯邦現在在那兒建設油田、煉油廠等等設施,最快也要3年之后才有可能大量產油。
所以實際,他們不過僅僅只有兩年的開采權,而且在開采權過期之后,按照協議建設成果歸蘇聯享有。在蘇聯眼里,這是一筆多么好的生意啊,對國家初期的發展及正在進行的戰爭是極為有好處的一件事。
然而,令蘇聯政府沒有想到的是,中華聯邦在協議生效的那一瞬間。已經用飛艇在極短的時間里,運送去了成套的建設、開采、煉油設施。一支由5萬技工與大量普通工人組成的建設大軍,不過耗時幾個月就完成了建設。至于管道、道路則完全沒有修建。貨運飛艇,可以輕松的把煉好的各種油類輸入中華聯邦,來滿足需要。
甚至,包括蘇聯紅軍在戰場上需要的大量油料,也由這兒的油田來提供。當蘇聯方面發現中華聯邦可以如此迅速的建設并投產時,他們發現這一筆生意似乎并沒有最初預期的那么好。但國家間的協議,尤其與一個強國之間的協議,并不那么容易可以輕易改變。因此,他們唯有做好一切準備,盡快結束戰爭才是最根本的事情。
實際,這一切不過是早已經預備好的設施,波蘇戰爭的進程,可以說由于雙方的軍火完全由中華聯邦提供。因此,戰爭的進程在某種程度而言,同樣由中華聯邦掌握。因此,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就偏偏發生了。
海軍的擴展,使蘇聯紅軍可以調動更多進行海岸防守的軍隊進入到“波蘇戰爭”里。這一次參加進攻的共達到兩個快速裝甲兵團,各轄一個坦克軍兩個機械化步兵軍,外加兩個步兵軍。如果再加上后勤、及其他輔助單位,整個攻擊集團算在一起的話,大約有100余萬人的部隊。
除過20艘“空中航母”之外,還包括1500架戰機以及1800門以上的火炮作為進攻的支援力量。
這場雙方準備了長達3個月的邊境戰役,一展開就異常慘烈。
進攻方的炮火并沒有按照預想的那樣給予對方毀滅性的打擊,那些堅強的筑壘地域在經受住炮火的襲擊后,勇敢的抵御著蘇聯紅軍的裝甲進攻。
在陸軍航空隊、空軍戰機及碉堡里平射火炮,外加步兵的火箭筒、火焰噴射器、反坦克地雷的配合下,使蘇聯紅軍第一波輪式坦克的進攻敗下陣去。可隨后,更猛烈的長時間炮擊,終于使這些堡壘里不再向外噴射火舌。地面部隊在下一次履帶式重裝甲部隊的進攻下被占領。
然而,這種筑壘地域的特征,就如同我們曾經給大家介紹過的那樣。前方與后方、支撐點之間。全都有地下通道相連。地表的占領并不代表戰役的勝利。無奈之下,蘇聯紅軍方面只好派出相當數量的步兵進入地下通道,與波蘭軍隊在地下進行殊死的廝殺。
終于,波蘭軍隊在重火力與蘇聯紅軍相差較大距離的情況下,不得不退出陣地,并轉入到二線筑壘地域。
當重整旗鼓的蘇聯紅軍繼續發動進攻的時候,他們發現他們面對的依然是如同國境處一樣的筑壘地域。不得不進行更加慘烈,消耗更大的攻擊。
就這樣防守一方利用堅固的陣地,遲滯并消耗進攻者的力量。進攻者,力圖在突破之后,進行迅速而深遠的進攻。時間在交戰雙方的你追我趕里向前延續,一整個的夏天,蘇聯紅軍都在波蘭軍隊預設的陣地前,一寸一寸的攻取著波蘭的領土。戰爭這時已經不牽扯烏克蘭的獨立,戰爭這時決定反而是波蘭的命運。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過了夏天、冬天,直到殘冬過后的那些日子里。
1922年的3月,蘇聯紅軍唱著勝利的軍歌,緊緊追逐著波蘭軍隊的腳步,他們一直追到波蘭首都――華沙的面前。
華沙,作為這場戰役的“終點”,早已經開始了最為嚴格的建設。當然不是蓋什么高樓,也不是筑什么公園。而是動員了全部的華沙居民,修筑出結實的街壘,密集的支撐點式防御體系。甚至連樓房,也全都在中華聯邦施工隊的建設下,用鋼索固定成的“空中橋梁”連貫在一起,形成了立體的防御體系。
在蘇聯紅軍面前的城市,已經成為了波蘭最為堅固的堡壘。從一開始就預計在波蘭必然有殊死的戰斗,所以波蘭政府提前疏散了相當數量的居民。這時華沙已經不僅僅是波蘭的首都,它還是波蘭人最后的希望。
而這時連續的進攻,早已經使蘇聯紅軍消耗掉了相當多的兵力。而新兵、物資、彈藥的補充工作,還要相當的時候才可以完成。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政府向華沙發出恫嚇,要求他們體面的結束戰爭。
然而,希望可以簽署“城下之盟”的蘇聯政府失望了。對于他們提出的,有條件結束戰爭的要求被波蘭政府嚴辭拒絕。
“我們絕不投降!絕不,如果我們不能自由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那么我們寧愿用我的生命表明我們對于自由的追求!”
面對這樣的情況,稍有失望的蘇聯政府倒也不以為意。畢竟,這場攻堅戰早已經在蘇聯政府的意料之中。經過對波蘭政府決心的分析,他們認為波蘭政府這種態度,不過是以為歐洲各國在國際聯盟上通過的對蘇聯制裁的措施能夠生效。
實際,有中華聯邦提供生產及軍工原料的蘇聯根本沒有這個問題。龐大的國內工業建設,并沒有因為戰爭而停滯。相反,由于石油,蘇聯在戰爭上并沒有什么直接的擠入。國家的建設、經濟除過人力資源的影響之外,“波蘇戰爭”對蘇聯的影響微乎其微。
現在蘇聯紅軍只需要一小段時間,就可以重新補充在前面的進攻里消耗過大的紅軍,直到他們足夠的力量可以進攻華沙時為止。至于歐洲列強的干涉,這時的蘇聯反倒不大擔心。
畢竟,西班牙方面的問題已經足夠他們頭痛。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